台北市美術館:門票優惠、開放時間提醒、交通攻略、展覽精華與周邊景點美食指南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老實說,第一次聽到「臺北市立美術館」(我們老朋友都習慣叫它北美館,順口!),我還以為就是個擺擺老畫的地方。結果?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它就坐落在圓山那一帶的花博公園裡,那片綠油油的草地旁邊。第一次去的時候,我還差點迷路(對,方向感不太好是我的硬傷),繞了半天才看到那座灰白色、線條感超強的建築。後來才知道,這設計還挺有名的,是建築師高而潘的作品,1983年就開幕了,算是臺灣現代美術館的老前輩了。你知道嗎?它的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那種幾何方塊堆疊的感覺,到現在看還是很有前衛感(雖然內部有些地方確實看得出歲月痕跡啦,後面再細說)。

門票:划算的藝術入場券

說到進美術館,第一件事當然是買票啦!臺北市立美術館的門票,我覺得在臺北的藝文場館裡,絕對是良心價。先講最實際的:

普通票 30元 一般民眾適用 (背景色: 淺綠)
團體票 15元 20人以上團體適用 (背景色: 淺黃)
優待票 15元 學生、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上未滿12歲兒童 (背景色: 淺藍)
免費入場 0元 6歲以下兒童、身心障礙者及其陪同者一人、臺北市市民週六憑身分證、持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等 (詳細依官網公告) (背景色: 粉紅)
當期特展票價 依展覽而定 通常會另外收費,價格約100-350元不等,有時含常設展,購買前請留意

你看,普通票才30塊銅板價!比一杯手搖飲還便宜吧?學生、長者半價15元,更是佛心。臺北市立美術館最棒的一點是,週六對臺北市民免費!(記得帶身份證證明戶籍)我有個朋友就是臺北人,她幾乎每週末都溜達過去看一點,當自家後院在逛,超羨慕!免費入場資格也很多,帶小孩的家庭或身心障礙朋友都能受惠。特展通常要另外買票,價格就看展的規模了,從一百多到三百多都有。但北美館本身的門檻真的不高,超級鼓勵大家走進去看看。

小提醒:門口就有售票處,買票速度挺快的。也可以先看看官網,有時候有線上購票優惠或聯票。記得把票根收好,有時可以折抵館內咖啡廳消費哦!


開放時間:別撲空!留意休館日

想順利參觀,時間一定要抓對!臺北市立美術館的開放時間算是很固定:

  • 週二到週五 & 週日: 早上9點30分開門,下午5點30分關門。(最後入場時間是下午5點)
  • 週六: 一樣是早上9點30分開門,但關門時間延長到晚上8點30分。(最後入場時間是晚上8點) 週六晚上來看展,有時人少一點,氣氛更沉靜,挺不錯的!
  • 週一: 休館!休館!休館! 很重要說三遍!星期一別白跑一趟啊!還有就是國定假日後的第二天,通常也會休館(像過年、中秋連假後),以及每年大約會安排幾天進行館內維護或換佈展,這些日期官網都會提前公告。

我自己的經驗是,平日白天人比較少,看展品質最好,尤其早上剛開館的時候。假日人潮就比較多,特別是特展期間。週六晚上算是一個不錯的折中選擇。記住哦,臺北市立美術館週一固定休息,千萬別跟我第一次規劃行程時一樣,傻傻地排了週一的行程,結果只能在門外拍建築(哭笑不得)。

交通:怎麼去最方便?

北美館的位置,說實在話,公共交通非常方便,開車反而有點麻煩(停車位不多)。我最推薦的方式:

  1. 捷運: 搭到 「圓山站」 (淡水信義線,紅線)。這絕對是最輕鬆的選擇!從捷運1號出口出來,你會看到一大片公園(就是花博公園圓山園區)。抬頭找一下那個醒目的環形地標「流行館」(遠東環生方舟,綠建築那個),朝著它的方向走,穿過公園,大約步行 10-12分鐘 就能看到臺北市立美術館的本尊了。這段路其實很舒服,像是在公園散步,天氣好時曬曬太陽很棒(但記得防曬或帶傘!臺北天氣你懂的)。我個人最常用的方式。
  2. 公車: 公車選擇就多了!館前有 「臺北市立美術館站」「臺北市立美術館站」。可以搭:
    • 21、42、208、247、287、紅2、紅33、紅34(假日行駛)、 等路線。公車資訊建議出發前用「臺北等公車」App查一下最準,畢竟路線有時會調整。下車幾乎就是門口,超近!適合不想走太多路的朋友。
  3. 開車/計程車: 開車的話,美術館本身有 地下收費停車場,但車位有限,假日通常爆滿。旁邊花博公園圓山園區的停車場也可以考慮(通常稱圓山停車場),但要稍微走一小段。計程車或Uber當然最省事,直接講「臺北市立美術館」或「中山北路三段181號」,司機大哥都知道。

真心建議,尤其外地朋友,坐捷運到圓山站再散步過去,最省心省力。走路那段就當預熱,欣賞公園景色,很愜意。記得穿好走的鞋!


展覽:心臟地帶的精采內容

好啦,終於要進到臺北市立美術館的重頭戲——展覽了!這裡絕對不是隻有靜態的傳統繪畫。它的展覽內容非常多元,主要分兩大塊:

常設展:
顧名思義就是固定長期展出的館藏。北美館的收藏重點在 「戰後臺灣現代與當代藝術」。走進常設展廳,你可以看到臺灣藝術發展的軌跡。從早年受到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影響的作品,到後來本土意識抬頭、各種媒材實驗(像複合媒材、裝置藝術)都蓬勃發展。你會看到像是 陳澄波、廖繼春、李石樵 這些大師的經典畫作(教科書等級的!),也能看到 楊英風、朱銘 的雕塑,還有非常多樣化的當代藝術創作。常設展廳通常會定期更換部分展品,用不同的主題或角度來梳理館藏。我認為這是認識臺灣藝術史脈絡很重要的地方,而且常設展包含在30塊門票裡,超值!

特展:
這才是臺北市立美術館活力四射的地方!特展主題包羅永珍:

  • 國際級大師回顧展: 像之前辦過的 「普普教父:安迪沃荷」「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巴塞利茲」 ,還有未來規劃的國際大展,能在家門口看到真跡,機會難得!
  • 重要臺灣藝術家個展: 深入挖掘臺灣傑出創作者,給他們一個完整的舞臺呈現生涯脈絡。
  • 議題性當代藝術展: 探討社會、環境、科技、身份認同等各種當下重要議題,非常前衛也常引發討論。
  • 雙年展: 「臺北雙年展」北美館最重要的招牌特展之一!每兩年舉辦一次,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圍繞一個核心議題進行創作。規模盛大,通常佔據整個一樓展廳,充滿實驗性和挑戰性。我個人認為這是感受全球當代藝術脈動的最佳視窗,雖然有時會看不太懂(老實承認),但那種衝擊和思考的樂趣很特別。
  • 跨領域藝術展: 結合聲音、科技、影像、表演等元素,打破藝術的框架。

說實在話,特展的品質偶爾會有起伏(噓...小聲說),有時候主題很棒但執行起來感覺有點空,或者佈展動線沒那麼流暢。但整體而言,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引進國際級展覽和策劃本土深度展覽上,還是非常努力的,許多特展都讓人印象深刻。官網和現場都能拿到展覽手冊(有些要付錢),建議拿一份,幫助理解。語音導覽也值得租借(費用另計)。

身為老旅人,我心中的北美館必看重點排行榜:

  1. 當期特展(尤其國際大展或臺北雙年展): 機會難得,通常是最大亮點。
  2. 常設展精華區: 快速掌握臺灣戰後藝術發展史(免費的!)。
  3. 建築空間本身: 別忘了抬頭看看天井、樓梯、光影變化,建築也是展品。
  4. 一樓大廳的大型裝置藝術: 常會有吸睛的大型作品。
  5. 兒童藝術中心(如果帶小孩): 互動性強,設計用心(但這次不展開講)。


附近景點:藝文半日/一日遊延伸

逛完臺北市立美術館,時間還早?精力還夠?周邊可逛的地方可多了!絕對能串成一個豐富的藝文散步路線。

(一) 臺北故事館(前美國大使官邸)

介紹:
就在北美館正對面!一棟超醒目、童話故事般的英國都鐸式風格建築。它1914年就蓋好了,最早是茶商陳朝駿的招待所,後來當過美國大使的家(官邸),現在是市定古蹟。走進去就像穿越時空,裡面展覽常講述臺灣或臺北的老故事、老產業(像茶葉、建築),也會辦些精緻的特展。庭院也很漂亮,適合拍照(網美超愛!)。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1號 (對,就在北美館大門口正對面)

交通:臺北市立美術館走出來過個馬路就到了!近到你懷疑人生。

營業時間: 週二到週日 10:00 - 17:30(最後入館17:00),週一休館(跟北美館一樣)。買票才能入館(一般票50元),有時和北美館有聯票優惠。

(二) 花博公園圓山園區

介紹:
沒錯!臺北市立美術館就座落在這個大公園的一角。整個園區是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留下的場地,超級大!有廣闊的草坪(超適合野餐、放風箏、遛小孩遛狗)、各種主題花園(像爭豔館、流行館周圍)、林安泰古厝(閩南建築古蹟)、還有市集廣場(假日常有活動或小農市集)。天氣好時,光是在這邊散步、曬太陽、看人來人往就超級舒服愜意。吃完午餐回來坐坐很放鬆。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美術館就在園區內靠近中山北路這一側)

交通:臺北市立美術館出來,直接就是公園範圍了。隨你往哪個方向散步都行。捷運圓山站也在園區邊上。

營業時間: 戶外公園基本上是 24小時開放。裡面的展館(如爭豔館、流行館)或商家則有自己的開放時間,通常是白天。


(三) 保安宮(大龍峒保安宮)

介紹:
如果你對傳統文化、廟宇建築有興趣,走路約15-20分鐘(或搭兩站公車)可以到國家二級古蹟的大龍峒保安宮。這是臺北非常非常重要、歷史悠久(1742年建立)、香火鼎盛的廟宇,主祀保生大帝。它的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尤其是那些精雕細琢的藻井、石刻、木雕、壁畫,還有著名的對場作(左右兩邊由不同匠師團隊競技完成),簡直是臺灣廟宇藝術的頂峰之一。保安宮也致力於文化傳承,常有民俗活動或展覽。氛圍莊嚴寧靜,跟北美館的現代感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

交通:

  • 走路:從北美館沿著庫倫街或酒泉街往西(大龍峒方向)走,約15-20分鐘。適合喜歡散步探索街區的人。
  • 公車: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站」搭41、紅33(往捷運蘆洲方向)等,坐大概2-3站到「大龍峒保安宮站」下車。方便快速。

營業時間: 一般參拜時間約是早上6:00到晚上22:00左右(確切時間建議查官網),全年無休。免費參觀。

(四) 臺北孔廟

介紹:
就在保安宮旁邊!走路2分鐘就到。臺北孔廟同樣是莊嚴宏偉的傳統中國式建築群,遵循傳統禮制建造(跟中國曲阜孔廟、泉州孔廟同形式),供奉至聖先師孔子。這裡沒有供奉神像,而是牌位。環境清幽典雅,每年9月28日教師節有隆重的祭孔大典(能看到佾舞)。很適合想感受儒家文化、欣賞傳統建築之美的人。兩廟(保安宮+孔廟)一起逛,時間抓緊點一小時內可以看完重點。

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275號

交通: 跟前往保安宮方式完全一樣,抵達保安宮後,旁邊就是孔廟。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日 8:30 - 17:00(最後入場16:30),週一休館。免費參觀。


附近美食:撫慰藝術靈魂的味蕾

逛美術館可是體力活!肚子餓了怎麼辦?圓山這一帶吃的選擇不少,從美術館內到周邊小吃都有。整理幾個我和朋友常去或評價不錯的點:

北美館內:

Café Revue 咖啡實驗汀:
就在臺北市立美術館一樓大廳旁邊。優點是「超級無敵方便」!看完展腳痠了,馬上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吃個輕食、甜點。環境不錯,有大片落地窗,氣氛挺悠閒文青的。餐點價格就是景點價位,稍高一點點,但品質還算穩定。咖啡不錯,蛋糕蠻好吃的。適合只想簡單補充能量或休息聊天。缺點是假日人可能會有點多。

美術館周邊步行範圍 (

型別 名稱/位置 特色/推薦原因 個人小評/備註
小吃/中式 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旁小攤販 通常有蔥油餅、潤餅、水煎包、飲料等庶民小吃。 便宜快速,墊肚子首選
小吃/中式 庫倫街/酒泉街一帶麵食店 有好幾家牛肉麵、餛飩麵、水餃店,在地人日常會吃的。 找家看起來人多的進去,通常不踩雷
臺菜/熱炒 大龍峒保安宮、孔廟周邊 保安宮對面巷子(哈密街45巷)有幾家熱炒、臺菜餐廳,像「大龍峒肉羹」也有名。 逛完保安宮孔廟後就近解決
早午餐/咖啡 花博公園周邊 靠近美術館公園側及捷運站附近,有幾家特色咖啡廳或早午餐店。 氣氛好,適合悠閒坐久一點
異國料理 MAJI集食行樂 (圓山站旁) 由貨櫃屋組合的市集,有各國料理攤位(美式、泰式、印度、啤酒屋)、文創小店。 選擇多樣化,氣氛熱鬧
夜市 寧夏夜市 搭公車或捷運(可搭到中山站或雙連站再走)約10-15分鐘車程,臺北經典夜市之一。 晚餐或宵夜好選擇,但需要移動

個人建議:

  • 求方便快速預算低: 捷運站旁小吃攤或庫倫街、酒泉街的麵店最實際。美術館逛完真的只想快點吃!
  • 想休息放鬆有氣氛: 館內 Cafe Revue 或公園周邊的咖啡廳是首選。尤其下雨天或大太陽,躲進去吹冷氣喝咖啡是享受。
  • 結合古蹟行程: 保安宮、孔廟周邊的小吃或熱炒店很地道。大龍峒肉羹的湯頭我很愛。
  • 想熱鬧多元選擇多: MAJI 集食行樂一次滿足。帶國外朋友來體驗不錯,很有特色。
  • 夜市控: 寧夏夜市不會讓你失望,但需要一點移動時間。

Q & A (簡單問答)

Q:臺北市立美術館適合帶小孩去嗎?
A: 滿適合的!館內有專門的「兒童藝術教育中心」(通常在地下樓),互動性強、設計活潑,定期換主題。常設展和特展有些作品小孩也會覺得有趣(像大型裝置)。館外花博公園更是放電瘋跑的好地方。記得留意特展內容是否適合小孩年齡層。

Q:北美館逛完大概需要多久時間?
A: 這真的看個人!如果想認真看完整個常設展+一個主要特展,抓 2.5 - 3.5 小時 跑不掉。如果只是重點式瀏覽或只看一個展,1 - 2 小時 也可能。加上休息、喝咖啡的時間,建議預留充裕一點(至少2小時起跳)。像我這種喜歡慢慢看、想很久的人,半天就過去了。

Q:館內可以拍照嗎?
A: 大部分展廳可以! 但請務必遵守幾個規則:(1) 絕對不能開閃光燈(會傷害作品)!(2) 有些特展或特定藝術家的作品,可能會因為版權或創作理念,禁止拍照或錄影,現場一定有明顯標示(通常是個相機圖案打叉),請嚴格遵守。(3) 拍照是為了個人紀念,不能用於商業用途。記得關閃光燈、看標示就對了!館內大廳、建築中庭通常都可以自由拍。

這篇分享真的寫到我手痠(笑),但都是真心話。臺北市立美術館對我來說,不只是看展的地方,更像是一個可以呼吸藝術氣息、沉澱心情的城市角落。30塊錢的門票,買到的是一個下午的寧靜與驚喜(有時候也可能是困惑啦,當代藝術嘛!),絕對值得。下次你來臺北,別只顧著逛夜市和101,留點時間給臺北市立美術館吧!它會讓你看到臺北不一樣的面貌。出發前記得再上官網確認最新展訊和開放時間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