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揹著相機走遍臺灣368個鄉鎮的老旅人,我總覺得,真正的風景往往藏在最「日常」的地方。就像今天要帶大家認識的這座橋——恆光橋。講真的,第一次聽到名字,你可能跟我一樣覺得「蛤?就一座橋而已?」但相信我,當你親自站在橋上,看著新店溪的波光映著夕陽,或是夜晚燈火點點,那個感動,會讓你立刻把它收進私房名單!今天就讓我用在地視角,帶你挖掘恆光橋這塊璞玉的絕妙之處。
目錄
🏞️ 介紹:不只是過河的通道,而是景美人的日常風景畫
講到恆光橋,它可不是什麼新潮的網紅景點(甚至很多旅遊書都直接跳過它),但它卻是景美、木柵一帶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座連線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和木柵兩岸的橋樑,說穿了功能很單純:解決塞車、疏通車流(特別是連線羅斯福路六段和木新路)。但!它的魅力正在於那份「不經意的美」。
我第一次認真「看」到恆光橋,是幾年前一個悶熱的夏日傍晚。開車經過橋上塞得懷疑人生(這是缺點,後面再罵),煩躁地搖下車窗,轉頭一看——哇!整個新店溪河濱被染成一片金黃橘紅,遠方的山巒層層疊疊,倒映在平靜的水面上,河濱步道上騎單車、散步的人影,成了絕佳的點綴。那一瞬間的寧靜與開闊,完全治癒了塞車的鬱悶。 這才發現,恆光橋本身是平凡的鋼筋水泥沒錯,但它卻擁有框住整片河濱與山景的「黃金視角」。
這座橋的歷史不算特別悠久(相較於古蹟橋樑),但見證了景美地區的發展變遷。白天,它是通勤族的必經之路;黃昏時分,它變身觀賞夕陽的絕佳舞臺;夜晚,橋上燈光亮起,橋下水波瀲灩,又是一番不同風情。 恆光橋的美,低調、務實,卻深深融入在地生活的脈動中,需要你慢下腳步,才能細細品味。
🚗 交通:不管開車、騎車、搭捷運,通通沒問題!(雖然塞車是日常...)
要去恆光橋,交通方式真的超多元,臺北市的便利性在這裡展露無遺:
- 🚇 捷運 + 步行/YouBike: 這是我最推薦的悠閒方式!搭到「景美站」(松山新店線),從1號或2號出口出來。想動動筋骨?沿著羅斯福路六段往木柵方向走,大約15-20分鐘就能抵達橋頭(邊走邊看街景也不錯)。想省力?直接在捷運站旁的YouBike站租輛腳踏車🚲,順著羅斯福路六段騎過去,5-10分鐘就到,而且騎上橋的單車道很安全。回程還能騎進河濱公園兜風!
- 🚌 公車: 超多線公車都會經過恆光橋兩端或鄰近區域!在「景美國中」、「景美國小」、「捷運景美站」、「溝子口」等站下車,再走幾分鐘就到了。常用路線像是:251、252、253、660、666、671、棕2、棕6、棕12、綠13等等(用APP查最準)。公車停在橋兩端的站牌,下車就是橋的入口,超方便。
- 🚙 開車/騎車: 導航設定「恆光橋」就行。橋兩端(景美端、木柵端)路邊有些許停車格,但數量超級少!常常一位難求。木柵端下橋後右轉木新路三段,或景美端下橋後右轉羅斯福路六段巷內,運氣好也許能找到路邊格。強烈建議:
- 騎機車: 相對好停,找週邊巷弄白線或付費停車場。
- 開車: 請做好心理準備,上下班尖峰時間(特別是早上7:30-9:30往臺北方向,傍晚17:30-19:30往木柵方向)塞車是常態! 我曾經在橋上卡過超過半小時...真的會讓人抓狂。建議避開這些時段,或乾脆別開車來。
| 交通方式 | 推薦指數 | 優點 | 缺點 | 適合物件 |
|---|---|---|---|---|
| 捷運+YouBike🚲 | 👍👍👍 | 環保、省錢、可結合河濱騎行,靈活性最佳 | YouBike尖峰時段可能無車 | 悠閒旅客、喜歡運動的朋友 |
| 捷運+步行 | 👍👍 | 免費、最簡單直接 | 步行時間稍長(15-20分鐘) | 想慢慢逛、不趕時間的人 |
| 公車🚌 | 👍👍 | 班次多、下車點近橋頭、省力 | 可能遇到塞車、需查詢路線 | 不想走路、熟悉公車路線者 |
| 騎機車🏍️ | 👍👍 | 機動性高、停車相對汽車容易 | 需戴安全帽、遇雨不便 | 本地人、習慣騎車的旅客 |
| 開車🚗 | 👎 | 方便攜帶行李、可遮風避雨 | 塞車嚴重!停車位極少、停車費貴 | 極度不推薦!除非必要 |
真心話:開車來恆光橋,真的要有塞到天荒地老、繞到天旋地轉找車位的覺悟! 騎車或搭大眾運輸+YouBike才是王道。
📸 景點必去:站在橋上,這些角度不拍會後悔!
很多人覺得橋嘛,走過去就到了,有什麼好拍的?大錯特錯!恆光橋的迷人在於它與周圍環境互動產生的各種「限定版」美景。身為一個拍過無數次的攝影愛好者(兼被老婆嫌擋路的丈夫),分享幾個私藏取景點:
- 🌅 橋麵人行道 - 「黃金時刻」的魔幻舞臺: 這絕對是恆光橋的招牌!日落前後半小時的「黃金時刻」,太陽餘暉把天空染成橘紅、粉紫,灑在新店溪水面上,波光粼粼。站在橋的人行道上(兩側都有),面向下游(東邊)或上游(西邊)都超美。架好相機或手機,拍下遠山⛰️、河水、倒影,還有橋本身結構形成的線條感。特別推薦木柵往景美方向(西側)的人行道,視野更開闊無遮蔽。 恆光橋的日落,是平凡日常贈與的奢華禮物。
- 🌃 橋下河濱公園 - 仰望光之廊道: 走下橋(兩端都有階梯或斜坡通往河濱),走到新店溪右岸(景美側)或左岸(木柵側)的腳踏車道/步道。夜晚時分抬頭看!恆光橋本身的燈光亮起,橋樑結構被清晰地勾勒出來,倒映在漆黑的河面上,形成一條閃亮的光之廊道。這裡拍的是橋的「本體美」與寧靜的氛圍,與橋上的車水馬龍形成對比。記得帶腳架,長曝光效果更夢幻。 恆光橋的夜,有種現代與靜謐交織的獨特魅力。
- 🚴 河濱腳踏車道 - 移動的風景畫廊: 強烈建議租輛YouBike!從恆光橋為起點,你可以:
- 往北(下游):騎往公館、古亭、大稻埕方向,一路欣賞城市天際線與河岸風光。
- 往南(上游):騎往動物園、深坑方向,綠意漸濃,更貼近自然。
- 📸 橋的兩端 - 捕捉生活感與地標: 別只盯著河!在恆光橋的景美端(靠近羅斯福路六段)或木柵端(靠近木新路三段),轉頭拍拍橋頭的街景、等紅綠燈的人群、路邊的小店,這些充滿生活感的畫面,配上巨大的橋樑結構作為背景,反而更有「臺北日常」的真實味道。景美端下橋後的小公園,也是個休息看橋的好地方。
🔥 我的私心提醒:
- 拍夕陽請提前至少半小時卡位!好位置很搶手(尤其假日)。
- 晚上橋上風大,記得帶件薄外套。
- 安全第一!在人行道拍攝時注意來車,在河濱拍攝留意腳下。
- 橋上機車、汽車呼嘯而過,聲音很大,對聲音敏感的人要有心理準備(這點我覺得蠻扣分的,破壞了美景的寧靜感)。

🗺️ 附近景點:恆光橋只是起點,周邊精彩一次打包!
恆光橋位置超棒,根本是探索文山區的小樞紐!逛完橋,別急著走,周邊這些走路或騎車就能到的景點,錯過可惜:
仙跡巖親山步道
- 介紹: 這是我個人超愛的市區秘境!傳說中呂洞賓曾在這塊大巖上留下足跡(所以才叫仙跡巖)。步道入口就在景美夜市附近,離恆光橋景美端超近。步道難度不高,多為石階,沿途林蔭茂密,蟲鳴鳥叫🎋,是臺北市難得的綠肺。山頂視野超棒,可以遠眺臺北盆地、101,天氣好時甚至能看到觀音山!是市民晨運、爬山看風景的熱點。
- 地址: 臺北市文山區景興路243巷(主入口之一,鄰近景興國中)
- 交通: 從恆光橋景美端下橋後,沿羅斯福路六段往景美夜市方向走,遇景興路右轉,看到243巷(有明顯牌樓)進入即可。步行約10-15分鐘。也可從景美捷運站2號出口過來。
- 營業時間: 山區步道 24小時開放(但強烈建議白天前往,安全第一!)。部分廟宇(如仙跡巖廟)開放時間約為 6:00-18:00。
景美集應廟
- 介紹: 這可是景美地區的信仰中心,歷史超級悠久(建立於清同治年間),主祀保儀尊王(尪公)。廟宇建築本身就是個藝術品🎭,精緻的木雕、石雕、彩繪,充滿傳統工藝之美。每當神明誕辰或特定節日,廟埕前總是人聲鼎沸,充滿地方活力。想了解景美的開發史與民間信仰,這裡絕對是第一站。廟口也是景美夜市美食的精華區之一!
- 地址: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街37號
- 交通: 從恆光橋景美端下橋後,順著羅斯福路六段走到景美街交叉口(約5分鐘),右轉進入景美街,步行約2分鐘即達。就在景美夜市的核心。
- 營業時間: 一般參拜時間約為 5:00-22:00(全年無休,但實際視廟方管理略有調整)。
景美老街公園(景美舊橋遺構)
- 介紹: 這個小巧的公園隱身在景美市場旁,超級容易錯過!但它保留了珍貴的歷史遺跡——「景美舊橋」的橋墩。舊橋可是比恆光橋更早肩負起聯絡景美溪兩岸的重任(日治時期興建)。公園雖不大,但綠意盎然🌳,有座椅可以歇腳,看看解說牌瞭解歷史,感受一下時光流轉。走在旁邊的景美老街上,還能嗅到一絲舊時光的味道。
- 地址: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街與景文街交叉口一帶(景美市場旁)
- 交通: 從恆光橋景美端下橋後,沿羅斯福路六段走,遇到景文街右轉(或先到景美集應廟,再從廟旁巷子穿過來),步行約5-7分鐘。就在市場熱鬧區域裡鬧中取靜的一角。
- 營業時間: 公園 24小時開放。
| 景點名稱 | 特色亮點 | 與恆光橋距離/時間 | 適合活動 | 注意事項 |
|---|---|---|---|---|
| 仙跡巖親山步道⛰️ | 市區秘境森林、傳說仙跡、眺望臺北全景 | 步行約10-15分鐘 | 爬山健行、賞景、呼吸芬多精 | 穿好走鞋子、白天前往較安全 |
| 景美集應廟🏯 | 百年歷史信仰中心、精緻廟宇藝術 | 步行約5-7分鐘 | 參觀古蹟、感受地方信仰、逛夜市 | 尊重廟宇禮儀、勿喧嘩 |
| 景美老街公園🏞️ | 歷史遺跡(舊橋墩)、鬧中取靜小綠地 | 步行約5-7分鐘 | 短暫歇腳、瞭解在地歷史、老街巡禮 | 公園範圍小,順遊即可 |
| 景美夜市🍜 | 超多平價在地美食聚集地 | 步行約5分鐘 | 吃吃喝喝、體驗夜市文化 | 人潮眾多、注意財物 |
| 新店溪河濱公園🚴 | 開闊河岸風光、單車道、運動設施 | 橋下直通 | 騎單車、散步、跑步、放風箏 | 注意防曬、補充水分 |

附近美食:橋拍完了,該餵飽肚子了!景美夜市就是你的廚房
說實在的,逛完恆光橋和周邊景點,體力消耗差不多,此時此刻,最棒的去處就是——走路只要5分鐘的「景美夜市」!這裡不像士林、饒河名氣那麼響,但絕對是在地人真心推薦、CP值爆表的超強美食戰區。避開觀光人潮,價格實在,味道扎實。分享幾家我反覆回購、不吃會想念的攤位:
- 📌 景美上海生煎包: 這家在夜市裡的生煎包,每次經過都大排長龍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現包現煎,外皮底部煎得「恰恰」(酥脆),咬下去會爆湯汁💥(小心燙!),肉餡鮮甜飽滿,高麗菜包清爽。一顆才十幾塊,便宜又好吃。缺點?就是要等...有時等到天荒地老。私心推薦:高麗菜包!
- 📌 景美鄭家碳烤: 宵夜首選!炭火香氣就是無敵。雞排、雞翅、甜不辣、米血糕、豆乾...選擇超多。刷上獨門醬料,鹹甜適中,烤得入味。特別推薦雞屁股(七里香),處理得很乾淨,烤得焦香酥脆,一點都不油膩(怕的人可以跳過)。價格也算合理。 恆光橋拍完夜景過來擼個串,完美!
- 📌 雙管四神湯: 景美夜市的老字號。這家的四神湯藥膳味不會太重,湯頭溫潤順口,裡面有燉得軟爛的薏仁、蓮子、淮山、茯苓。重點是「雙管」——小腸洗得非常乾淨,兩條套在一起增加口感,咬起來軟Q又帶點嚼勁,完全沒異味!配上油飯或刈包,就是一套暖心暖胃的組合。
- 📌 高麗菜飯、原汁排骨湯: 這家專賣古早味。高麗菜飯用大鍋悶煮,米飯吸飽了高麗菜的甜味和豬油香,簡單卻讓人停不下來。原汁排骨湯更是經典,大塊排骨燉到軟爛,用筷子一夾就骨肉分離,湯頭清澈但滋味濃鬱,充滿骨髓精華。
- 📌 巷仔內米粉湯: 隱身在市場巷弄裡(找排隊人潮就對了)。超粗的米粉在濃鬱的大骨湯裡翻滾,湯頭充滿油蔥香和芹菜珠的點綴。必點油豆腐、豬肺、豬皮、軟骨等黑白切,沾上店家特調辣椒醬油,超級涮嘴!價格親民到不行,是許多在地人的早餐、午餐選擇。
| 美食名稱 | 招牌推薦 | 大約價位 | 個人心得點評 | 排隊指數 |
|---|---|---|---|---|
| 景美上海生煎包 | 鮮肉包、高麗菜包 | $18/顆 | 🔥真心好吃! 皮薄底脆湯多,高麗菜清爽。缺點:排隊太久,老闆臉比較臭(但好吃原諒他) | ⭐⭐⭐⭐⭐ |
| 景美鄭家碳烤 | 雞排、雞屁股、甜不辣 | $25-$75不等 | 炭香迷人,醬料鹹甜剛好,雞屁股💯! 價格稍漲但還可接受 | ⭐⭐⭐⭐ |
| 雙管四神湯(通常搭配油飯) | 雙管四神湯、油飯 | 湯$65、油飯$30 | 湯頭溫潤順口,雙管小腸處理極佳無異味,配油飯絕佳。在地老味道。 | ⭐⭐⭐⭐ |
| 高麗菜飯 + 原汁排骨湯 | 高麗菜飯、原汁排骨湯 | 飯$30、湯$85 | 古早味代表!高麗菜飯香氣足,排骨湯肉多軟爛湯鮮。簡單樸實的好味道。 | ⭐⭐⭐ |
| 巷仔內米粉湯 | 米粉湯 + 各式黑白切 | 米粉湯$35起 | 💥市場隱藏版! 粗米粉口感好,湯頭讚,黑白切新鮮種類多,辣椒醬油是靈魂。CP值超高!缺點:環境較傳統市場,介意者勿入 | ⭐⭐⭐⭐ |
| 阿郎鹽水雞 | 各式蔬菜、雞肉 | 秤重計價 | 調味清爽不死鹹,蔬菜選擇多且新鮮,加點酸菜更提味。宵夜解饞好選擇。 | ⭐⭐⭐ |
| 景美豆花 | 傳統豆花、剉冰 | $45-$65 | 豆花綿密,糖水不會過甜,配料煮得恰到好處(尤其粉圓)。夏天來碗剉冰超消暑。 | ⭐⭐⭐ |
夜市小提醒:
- 景美夜市範圍主要在「景美街」及周圍巷弄(以景美集應廟為中心發散)。
- 人潮高峰約在 傍晚6點到9點半,部分名攤早點去或晚點去可能比較不用排。
- 攤位流動性不高,老店居多,但還是建議看到人多排隊的通常不會雷。
- 環境就是傳統市場/夜市,追求精緻用餐環境的朋友請調整期待。

❓ Q&A 恆光橋常見問題快速答
- Q:恆光橋適合什麼時間去?一定要看夕陽嗎?
A: 不同時段有不同風情!天氣好的黃昏(日落前後半小時)絕對是首選,拍夕陽超美。夜晚橋燈亮起,倒映河面也很浪漫(適合散步、騎單車)。白天則適合觀察河濱生態、清楚看橋體結構,或當作騎單車的起點。避開上下班尖峰(除非你想體驗塞車人生)。
- Q:開車去恆光橋,附近好停車嗎?
A: 非常不好停! 橋兩端路邊停車格極少,幾乎不可能有位。週邊巷弄白線要找運氣,且可能要走一段路。最近的付費停車場是「景美捷運站地下停車場」或「瀚星百貨(舊景美百齡廣場)停車場」,但離橋有點距離(步行約10分鐘),且費用較高。強烈建議別開車! 搭捷運轉YouBike或公車最明智。
- Q:在恆光橋拍完照,想去洗手間方便嗎?
A: 橋面上當然沒有廁所。最近的選擇在:
- 景美夜市裡(靠近市場或集應廟周邊有公廁,但環境較普通)。
- 景美捷運站內(站體內有乾淨廁所)。
- 騎單車的話,新店溪河濱公園腳踏車道沿線通常設有公共廁所(例如往公館方向騎一段)。
站在恆光橋上,看著車流與河水各自奔流,我忽然懂了:旅行的意義,有時不在於追逐名山大川,而在於發現這些鑲嵌在日常縫隙裡的微光。下次當你厭倦了人擠人的觀光景點,記得來恆光橋走走,讓這座低調卻充滿生命力的橋樑,帶你重新看見臺北的另一種可能。
對了,你第一次來恆光橋的時候,會選哪個時間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