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湯:古早味紅豆湯、燒仙草、芋圓食譜與Q&A全指南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說真的,台灣的天氣,沒有一碗甜湯撫慰,日子好像就少了點甜滋滋的滋味。(這是真心話!)從小跟著阿嬤在灶腳邊轉,看她用那雙佈滿皺紋的手,慢條斯理地熬煮紅豆,空氣中飄散的香甜,就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後來自己闖蕩,從夜市小攤到巷弄裡的無名老店,甚至到飯店裡的精緻甜品,我這張嘴可沒少嚐過各種甜湯。有些驚為天人,一吃成主顧;有些嘛…就只能說「呃,老闆開心就好」。今天,就想把我這些年壓箱底的愛與心得(還有幾次失敗的教訓!),一股腦兒掏出來分享給你,保證都是在家就能複製的美味!

暖心首選:阿嬤級古早味紅豆湯

這碗湯,可說是我的甜湯啟蒙老師!精髓就在一個「慢」字。阿嬤總說:「急什麼?紅豆要煮到『開花』(台語:煮透裂開),湯才會又綿又香。」

食材:

  • 紅豆:1米杯(約180克) - 記得選顆粒飽滿的!
  • 水:約8-10米杯(視濃稠喜好調整) - 寧可一開始多放點,後面再收乾。
  • 二砂糖:4-6大匙(或黑糖更香!甜度請邊煮邊試) - 我偏好黑糖的焦香感。
  • 少許鹽巴:真的只要「一小撮」,提味關鍵!(秘訣!)
  • 可選:小湯圓或年糕塊

做法:

  1. 清洗與浸泡: 紅豆仔細沖洗幾遍,挑掉不良品。找個大碗公,紅豆放進去,加入足夠淹過紅豆的冷水,就這樣讓它「睡覺」去,至少泡個4小時,泡過夜更好。泡完的水要倒掉!(去除澀味)
  2. 第一階段熬煮: 泡好的紅豆放入大鍋裡,加入清水(約7-8杯)。開大火煮滾,看到滾了立刻轉「最小火」,蓋上鍋蓋,留個小縫透氣,慢熬約1小時。這時不!要!攪!拌!(阿嬤鐵律)
  3. 檢查與調味: 一小時後,偷偷掀蓋看看,紅豆應該有點軟了,但可能還沒完全裂開。這時加入二砂糖(或黑糖)和那一小撮鹽巴。輕輕推幾下,讓糖融化。
  4. 第二階段燜煮: 蓋上鍋蓋(一樣留小縫),繼續用最小火燜煮30-50分鐘,直到紅豆完全軟爛、湯汁呈現你愛的濃稠度。記得中間要偷看一下,水不夠了可以加點「熱」開水。喜歡更沙的口感?最後15分鐘可以用湯匙稍微壓碎一些紅豆。
  5. 享用: 熱呼呼地盛碗!冬天配軟Q的小湯圓或烤過的年糕塊,絕配!冷冷的天,一碗下肚,從喉嚨暖到腳底板。那天心血來潮學阿嬤煮,結果顧著追劇,差點把鍋底燒焦… 廚房飄出焦味那一刻,心跳差點停掉!幸好搶救及時,只損失了最底下一層,但那個驚嚇感夠我記一輩子。煮甜湯真的需要耐心啊!

夏日救星:經典Q彈燒仙草

夏天沒食慾?或是吃完鹹酥雞覺得膩到不行?一碗冰涼的燒仙草瞬間解膩!但外面賣的,仙草味有時淡得像開水,不然就是甜到喉嚨發癢。自己做,仙草香濃又安心。

食材:

  • 仙草乾:100克 - 中藥行或南北貨行都買得到。
  • 水:3000 cc
  • 食用鹼粉(或鹼油):1/2 茶匙(幫助凝結,量不能多!) - 買時要問清楚是食用級。
  • 樹薯粉(或地瓜粉):100克 + 100克冷水調開(勾芡用)
  • 二砂糖:約120-150克(依喜好調整) - 冰過甜度會感覺降低一點。

配料(隨你愛加啥!):

  • 煮熟的花生仁、紅豆、綠豆
  • 芋圓、地瓜圓
  • 粉圓(波霸)
  • 鮮奶或奶精球

做法:

  1. 清洗仙草: 仙草乾用清水快速沖洗掉灰塵,不用搓。
  2. 熬煮仙草原汁: 將仙草乾和3000cc冷水一起放入大鍋(最好用厚底鍋)。加入食用鹼粉(鹼油),攪拌均勻。大火煮滾後,轉「小火」,蓋鍋蓋留縫,慢熬至少2小時!中間水會蒸發,如果水位降太多,記得加「熱」開水補足。熬到仙草乾軟爛、湯汁變成深黑褐色就對了。
  3. 過濾: 找個大盆子,架上細網篩(或乾淨紗布),把熬好的仙草湯汁用力擠壓過濾出來。仙草渣丟棄。
  4. 調味勾芡: 將過濾後的仙草汁倒回乾淨鍋中,加入二砂糖,開中火邊煮邊攪拌讓糖融化。煮滾後,將調好的樹薯粉水(100克粉+100克冷水)再次攪勻,慢慢倒入滾沸的仙草汁中,同時另一隻手要「快速、用力」地持續攪拌!直到整鍋仙草汁變濃稠、呈現光澤感(像濃湯那樣)。立刻熄火。這步驟手速要快,不然粉會結塊,第一次做時我就攪得不夠力,底部有小粉糰… 雖然不影響味道,但口感扣分。
  5. 冷卻凝固: 將煮好的濃稠仙草湯倒入容器(玻璃盒或保鮮盒),稍微放涼後蓋上蓋子(或保鮮膜),送入冰箱冷藏至少4小時,讓它完全凝固成凍狀。
  6. 組合: 用湯匙挖取適量仙草凍到碗裡,加入你喜歡的配料(花生、紅豆、芋圓…),最後淋上一點鮮奶或加顆奶精球,攪拌開吃!冰冰涼涼,仙草香氣十足,超消暑!你說仙草凍外面買現成的很方便?是沒錯啦,但自己熬的香氣,真的不是同一檔次,試過就回不去了。這也是我最常拿來招待朋友的甜湯之一。

嚼勁擔當:自製手工芋圓番薯圓

芋圓、地瓜圓絕對是甜湯裡的靈魂配角!口感Q不Q,一吃就知道。外面買的冷凍品,常常煮完變得好硬,或是粉味很重。自己做,真材實料,Q彈度剛剛好。

食材(以芋圓為例,地瓜圓同理替換):

  • 芋頭(或黃心地瓜/紫心地瓜):去皮後約350克 - 選粉質高的品種,香氣才足。
  • 樹薯粉(或地瓜粉):約150-180克(視芋頭含水量調整) - 樹薯粉口感更Q彈。
  • 細砂糖:40-50克(可省略,或加少量提味) - 我習慣加一點點糖,引出芋頭甜味。
  • 熱水:約30-40 cc(調整麵團用)

做法:

  1. 蒸熟芋頭: 芋頭削皮切塊(記得戴手套!會癢!),放入電鍋或蒸籠蒸到完全軟爛(筷子輕鬆穿透)。
  2. 壓泥趁熱拌: 把蒸熟的芋頭趁熱倒進大碗公(一定要熱的才好操作),用飯匙或壓泥器壓成細緻的泥狀。接著加入細砂糖(如果用),快速拌勻讓糖融化。
  3. 加入粉類: 將樹薯粉分2-3次加入熱芋泥中,先用飯匙大致混合。粉沒那麼快吸收水分,看起來會很乾裂是正常的。
  4. 揉成團: 等溫度稍降不燙手時,將混合物倒在乾淨檯面上,開始用手揉。邊揉邊觀察,如果太乾散無法成團,就「非常少量」地加入熱水(一次加5cc就好),繼續揉,直到變成一個光滑、柔軟但不黏手的麵團。(揉太久會變硬!)地瓜水分多,通常需要的粉會比芋頭少,甚至可能不用加水。
  5. 整形切塊: 將揉好的麵團搓成長條狀(直徑約1.5-2公分),再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約1.5-2公分長)。
  6. 煮圓仔: 煮一大鍋水,水滾後放入生芋圓/地瓜圓。輕輕攪拌防止黏底。煮到圓仔都浮上水面,再煮約1-2分鐘。撈起來立刻放入「冰開水」中冰鎮(這步是Q彈關鍵!)。冰鎮後撈起瀝乾水分。第一次煮忘了冰鎮,結果圓仔溫溫的黏成一坨,口感也偏軟爛,大失敗!學乖了就再也沒犯過。
  7. 享用: 加到任何你愛的甜湯裡!紅豆湯、燒仙草、豆花,甚至加在剉冰上都超讚!吃不完的生芋圓,可以撒點樹薯粉防沾黏,裝袋冷凍保存。

恆春風味:古早綠豆蒜甜湯

這個名稱常讓第一次聽到的朋友滿臉問號:「綠豆…蒜?鹹的嗎?」(笑)其實它是屏東恆春一帶的經典甜湯,主角是去殼的綠豆仁(綠豆瓣),因為外形碎裂像被拍扁的蒜頭而得名,跟大蒜一點關係都沒有!吃起來口感滑順,帶點類似薏仁的嚼感,夏天冰鎮後超清爽。

食材:

  • 綠豆仁(綠豆瓣):1米杯 - 傳統市場或雜糧行有賣。
  • 水:約6-8米杯
  • 桂圓乾:一把(約30克) - 增添香氣和自然甜味,靈魂之一!
  • 二砂糖(或黑糖):4-6大匙
  • 太白粉水(約2大匙太白粉+3大匙冷水調勻) - 勾薄芡用。
  • 可選:煮熟的粉條(米苔目)、綜合圓類

做法:

  1. 清洗綠豆仁: 綠豆仁用清水稍微淘洗1-2次,瀝乾。不用泡!
  2. 熬煮綠豆仁: 將洗淨的綠豆仁和清水(6杯)放入鍋中,大火煮滾後,轉中小火(維持小滾狀態),蓋鍋蓋留縫,煮約30-40分鐘。期間要注意攪拌幾下,避免黏底,水若蒸發太多就加點熱水補足。煮到綠豆仁軟爛、湯汁略為濃稠(綠豆本身會釋放澱粉)。
  3. 加入桂圓與糖: 加入桂圓乾和二砂糖(或黑糖),攪拌均勻,再煮約5分鐘,讓桂圓香氣釋放出來,糖也融化。
  4. 勾薄芡: 將調好的太白粉水再次攪勻,緩緩倒入滾沸的鍋中,同時另一隻手快速攪拌,煮到湯汁呈現你喜歡的濃稠度(通常不需要太稠,滑順即可)即可熄火。這個芡是讓口感更滑順,不是要勾成像羹那樣濃喔!
  5. 享用: 熱吃、溫吃、冰鎮後冷吃都風味絕佳!單吃就很讚,也可以加入煮熟的粉條(米苔目)或綜合圓類增加口感。記得第一次在墾丁大街吃到冰的綠豆蒜,驚為天人!那種獨特的滑順感和桂圓香氣,加上QQ的粉條,跟其他甜湯完全不同,立刻愛上。後來回家試做,發現原來不難,只是綠豆仁要煮到恰到好處的軟而不爛,需要點時間和耐心觀察。這碗充滿南國風情的甜湯,非常值得你試試看!

我的夢幻甜湯組合排行榜(純屬個人偏見!)

組合 口感描述 推薦場合 個人熱愛指數
熱紅豆湯+烤年糕 紅豆綿密湯香濃,烤年糕外酥內軟糯,沾著湯汁吃,絕配!暖到心坎裡。 寒流來襲、雨夜、需要被療癒時 ★★★★★ (無條件滿分)
冰燒仙草凍+粉圓+鮮奶 仙草凍滑嫩微苦回甘,粉圓Q彈,鮮奶增添溫潤奶香,完美平衡! 夏日午後、吃完重口味大餐後解膩 ★★★★☆
綠豆蒜冰+綜合粉圓 綠豆蒜滑順帶點咬感,湯汁清甜有桂圓香,粉圓增加QQ樂趣,冰涼爽口不甜膩。 天氣悶熱沒胃口、想來點清爽系甜點時 ★★★★☆
花生仁湯+酥脆油條 花生仁煮到入口即化,湯濃郁香甜,泡進吸飽湯汁又帶點脆度的油條,鹹甜交織經典! 當早餐(奢侈一下)、宵夜場 ★★★★
綜合圓類+剉冰+黑糖漿 芋圓、地瓜圓、粉圓、湯圓… 一次滿足所有嚼感愛好者!配上古早味黑糖剉冰,爽快! 聚餐分享、就是想吃很多QQ的東西時 ★★★★
簡單豆花+薑汁糖水 豆花細緻豆香足,微辣的薑汁糖水暖胃驅寒,純粹的好味道。 微涼的秋天、感冒快好時(心理作用?但很舒服!) ★★★★

(小聲說)踩雷經驗: 某次在知名夜市買了碗號稱「芋頭西米露」的甜湯,價格不便宜。結果… 芋頭硬邦邦像石頭,西米露糊成一團,糖水甜到發苦。當下真的很想跟老闆說:「這碗我請你吃…」可惜膽子小,默默倒掉了。所以啊,名氣大不代表一定好吃,自己煮最實在!

關於甜湯,你可能還想問… (Q&A)

1. Q:煮好的甜湯(像紅豆湯、綠豆湯)該怎麼保存?可以放多久?

A: 完全放涼後,裝進乾淨、密封的保鮮盒,放冰箱冷藏。通常建議3天內吃完風味最佳(尤其是加了奶類或圓類的)。像單純的紅豆湯、綠豆湯,如果煮得夠濃,糖也加得足夠(糖本身是天然防腐劑),有時放4-5天也還行,但每次吃前一定要「徹底煮沸」!聞味道、看狀態,只要有點不對勁(變酸、冒怪泡、質地改變),別猶豫,直接倒掉。冷凍也可以延長保存(可放1-2個月),但解凍後口感多少會受影響,芋圓地瓜圓冷凍後再煮會更硬一點。我自己習慣是煮2-3天的份量,吃完再煮更新鮮。

2. Q:家裡臨時想煮甜湯,但沒有某些食材(像仙草乾或綠豆仁)怎麼辦?有沒有替代方案?

A: 當然有!靈活變通是家庭煮廚的必備技能嘛!

  • 燒仙草: 如果真的買不到仙草乾,又想快速解饞,可以「少量購買」市面上品質好、無添加的即溶仙草粉(注意成分表!)。雖然香氣深度比不上自己熬的,但加點桂圓或黑糖一起煮,也能應急。或者,乾脆改煮「冬瓜茶磚+粉圓+鮮奶」的偽仙草奶凍,也很有風味。
  • 綠豆蒜: 沒有綠豆仁,直接用「帶殼的綠豆」煮綠豆湯也是經典!煮法類似,但綠豆殼煮開後會浮起來,可以撈掉一部分讓口感更細緻。或者,改用「薏仁」煮甜湯,加點綠豆點綴,口感也很清爽。家裡有什麼就用什麼,有時候亂搭反而有驚喜(當然也可能變驚嚇,哈)。

3. Q:聽說甜湯熱量都很高?想吃又怕胖,有什麼小撇步嗎?

A: 這真是個現實又殘酷的問題!甜湯的熱量炸彈主要來自「糖」和「澱粉類配料」(粉圓、湯圓、芋圓、紅豆綠豆本身也是澱粉)。我的「減糖減負擔」小策略:

  • 糖量自己控: 煮的時候糖「分次加、邊試邊加」,找到你能接受的最低甜度。利用桂圓、紅棗、枸杞這些食材本身的自然甜味也很好。黑糖風味濃,有時可以比白糖少用一點點。
  • 配料聰明選: 多放點「湯」本身(紅豆湯、燒仙草凍、綠豆蒜),少加點高澱粉配料。愛吃QQ口感的,可以選「愛玉」、「仙草凍」這類幾乎沒熱量的代替一部分圓類。
  • 鮮奶取代奶精: 奶精球熱量和反式脂肪較高,改用低脂或脫脂鮮奶吧。
  • 份量是關鍵: 用小一點的碗裝,滿足口慾又不會吃過量。與其天天吃一碗,不如把美味留到特別想吃的時候,好好享受那一碗的幸福感。說真的,有時候就是想念那個溫暖的滋味,糖少一點,專心品嚐食材的原味,反而更能體會一碗好甜湯的深度呢!

看著鍋子裡咕嚕咕嚕滾動的紅豆湯,香氣飄滿整個小廚房,心裡那種踏實的滿足感,真的不是外賣能比的。也許是記憶裡阿嬤的味道太頑固,也許是享受那個慢慢煮、慢慢等的過程。失敗了?沒關係,水加太多就煮乾點,太甜就加點水再滾一下(雖然味道會淡)。自己動手做甜湯,就是有這種「隨你調整」的自由。下次嘴饞,別急著滑手機叫外送,試著點燃爐火吧。讓你家的廚房,也飄起屬於你自己的甜湯香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