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不是老王賣瓜,我這輩子真心覺得自己最不會虧待的就是這張嘴!只要有空,不是在吃,就是在找吃的路上。還記得那天凌晨四點的天還沒亮透,我就跟個瘋子一樣鑽進了基隆崁仔頂漁市。空氣裡的鹹腥味濃得化不開,漁獲攤位上燈泡的光暈下,魚鱗閃著星星點點的光。就在一堆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海鮮堆裡,青雞魚那抹低調的銀青身影,突然就撞進我眼裡了。
「老闆,這尾青雞魚看起來『青』喔!」我忍不住蹲下來細看,手指撥開冰塊。老闆叼著菸,斜眼看我:「識貨喔!半夜才靠岸的,肉質絕對『幼』(軟嫩),做清蒸嘛袂䆀(不錯)!」 就是這句「幼」,直接讓我掏出錢包買單。這種在地人才懂的鮮甜秘密,比米其林星星更吸引我。
目錄
臺式清蒸青雞魚:原汁原味的海洋獻禮
說起料理青雞魚,最考驗魚貨品質、也最能吃出它風骨的做法,非「清蒸」莫屬。這就像讓一位素顏美人站上臺,有沒有真本事,一試就知!新鮮的青雞魚經得起這種純粹的考驗。
食材(兩人份):
- 新鮮青雞魚 一尾 (約500-600克,記得請魚販處理乾淨,刮鱗去內臟)
- 老薑 一小塊 (約拇指大小,切細絲)
- 青蔥 3-4根 (蔥白切段拍鬆,蔥綠切細絲,泡冰水會捲起來變美)
- 辣椒 半根 (去籽切細絲,怕辣可省略但提⽬好看)
- 米酒 2大匙 (去腥提鮮的靈魂)
- 薄鹽醬油 1.5大匙 (別用死鹹的醬油膏啊!)
- 冷壓苦茶油 或 香油 1小匙 (最後畫龍點睛)
- 白胡椒粉 少許

做法:
- 處理魚身: 買回的青雞魚務必徹底清洗乾淨,特別是魚腹腔內的貼骨血(深色黏膜)和脊椎骨縫的血塊,這是腥味主要來源(很多食譜會忽略強調這點!我用牙刷仔細刷乾淨)。在魚身兩面各斜劃2-3刀,深至魚骨,幫助蒸氣穿透、更快熟且入味。
- 鋪底去腥: 找個耐熱的深盤(蒸魚湯汁是精華!),盤底鋪上幾段拍鬆的蔥白和一半的薑絲。把處理好的青雞魚放上去,魚肚子裡也塞點薑絲和蔥白。淋上米酒。
- 旺火快蒸: 蒸鍋水滾後(一定要滾!),放入魚盤,蓋上鍋蓋。關鍵在火候與時間! 我的經驗是:500-600克魚,大火蒸約8分鐘絕對足夠(別信什麼10-12分鐘,蒸過頭肉就老了柴了,完全糟蹋好魚),關火後再虛蒸1分鐘。用筷子戳魚背最厚處,能輕易穿透且無血水滲出即可。
- 倒腥汁 & 淋醬: 這步驟超級重要!小心取出蒸盤(燙!),把盤底蒸出來的「腥水」倒掉(這水是腥味來源之一)。拿掉魚身上的蔥薑。將薄鹽醬油均勻淋在魚身上。
- 爆香嗆油: 把剩下的薑絲、蔥綠絲、辣椒絲鋪滿魚身。取一小鍋,燒熱苦茶油至微微冒煙(約7-8分熱),小心地將熱油均勻「嗆」在鋪滿的三絲上,瞬間香氣爆棚!最後撒點白胡椒粉提味。
💡 我的實戰筆記: 蒸魚時間是靈魂!蒸過頭,這尾青雞魚就從「幼」變「柴」了,8分鐘是我屢試不爽的黃金數字。青雞魚油脂適中,清蒸後肉質呈現漂亮的蒜瓣狀,筷子一夾就離骨,鮮甜味完全被熱油激發的辛香料帶出來,入口就是海洋的純淨風味。記得第一口先吃原味,第二口再沾點盤底的醬汁,層次完全不同!
泰式涼拌青雞魚沙拉 (Yam Pla Duk Fu):酥脆與酸辣的絕妙二重奏
那天心血來潮,想把青雞魚玩點不一樣的。想起在曼谷街頭吃過用鯰魚肉做的超酥脆魚鬆沙拉(Yam Pla Duk Fu),靈感就來了!青雞魚肉質細緻少細刺,絕對是上選。
食材(開胃菜份量):
- 新鮮青雞魚魚肉 約250g (取下淨肉,記得去皮去細刺)
- 檸檬汁 3-4大匙 (新鮮現榨!)
- 魚露 1.5大匙
- 棕櫚糖 或 砂糖 1大匙 (中和酸鹹,風味更圓潤)
- 紅蔥頭 3顆 (切薄片,泡冷水去辛辣)
- 芹菜 1株 (切小段,葉子也可用)
- 薄荷葉 一小把 (撕碎)
- 香菜 一小把 (切碎)
- 烤花生米 2大匙 (稍微輾碎)
- 乾燥紅辣椒碎 或 新鮮辣椒末 適量 (辣度隨喜)
- 炸油 適量 (深鍋油炸用)
- 生菜葉 數片 (盛盤用,如蘿蔓、美生菜)
做法:
- 製作魚肉絲 (關鍵步驟): 青雞魚淨肉切小塊。起一鍋滾水,放入魚肉塊煮到完全變白熟透(約3-4分鐘)。立刻撈起瀝乾水份(水份一定要擠乾!這決定酥脆度)。將煮熟的魚肉塊放入耐熱袋或用保鮮膜仔細包好,用擀麵杖或肉錘,耐心仔細地敲打、碾壓成非常細的纖維狀肉絲(越細越好!敲打越久,口感越接近「棉花」狀態)。
- 油炸成魚鬆: 將敲打好的魚肉絲徹底攤開散熱、乾燥(可放冷藏稍微風乾半小時更好炸)。中大火熱油至約180°C(滴一點魚絲進去會快速浮起)。將魚絲分成幾小份,輕柔地放入熱油中。你會看到它們瞬間膨脹開來變成蓬鬆的雲朵狀!炸至金黃酥脆,立刻撈起放在廚房紙巾上吸油備用。這就是泰國神奇的「炸魚鬆」!
- 調製靈魂醬汁: 在一個大碗中,混合檸檬汁、魚露和棕櫚糖。攪拌至糖溶解。試試味道,應該是酸、鹹、甜達到你喜歡的平衡(這醬汁要夠味,因為要拌入大量沙拉料)。
- 組合沙拉: 將炸好的蓬鬆魚鬆放入大碗中(動作輕柔,別壓碎),淋上調好的醬汁。快速且輕柔地拌勻,讓醬汁包裹魚鬆。然後加入紅蔥頭片、芹菜段、撕碎的薄荷葉、香菜碎、花生碎和辣椒碎。同樣輕柔而迅速地拌勻。
- 盛盤享用: 用生菜葉墊底或包著吃(像吃生菜蝦鬆那樣),夾起一團拌好的沙拉放在上面即可。一定要現做現吃,酥脆感稍縱即逝!
💡 我的踩雷心得: 第一次做時魚肉絲不夠乾就下鍋,結果炸成濕軟魚餅... 慘!青雞魚纖維細緻,關鍵就是「敲打要夠細」&「水份要擠乾」!這道菜功夫在前期,但入口瞬間的驚艷絕對值得—— 青雞魚的鮮味被鎖在酥鬆的空氣結構裡,淋上酸辣醬汁,搭配香草與脆花生,口感衝突又和諧,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它顛覆了對魚料理的想像,絕對是夏日開胃首選。
日式照燒風青雞魚腹:油脂甘香的下飯救星
青雞魚的油脂不多不少,集中在腹部最是迷人。想來點濃鬱滋味時,日式照燒醬的鹹甜最能引出這脂香的深度!這道超級下飯,做便當菜也一流。
食材(簡單一人份):
- 青雞魚腹部肉 2大片 (約250-300克,肉厚刺少部位最佳)
- 日式醬油 (濃口) 2大匙
- 味醂 2大匙 (增添甘味與光澤)
- 清酒 1大匙 (去腥增香)
- 糖 1/2 - 1大匙 (看個人口味)
- 姜泥 1小匙
- 白芝麻 少許 (裝飾用)
- 食用油 少許 (煎魚用)
做法:
- 醃製入味: 將青雞魚腹肉洗淨,用餐巾紙徹底拍乾表面水份(煎時才不會噴油破皮)。在一個小碗中混合日式醬油、味醂、清酒、糖和姜泥,攪拌均勻成照燒醬汁。取一半醬汁(大約一半就好)倒入放魚肉的盤中,輕輕按摩魚肉,醃漬15-20分鐘。
- 煎魚上色: 平底鍋中加入少許油,中火加熱。將醃好的魚腹肉取出(醃汁留著別丟),魚皮朝下放入鍋中。重點:魚皮面先煎! 煎至魚皮金黃焦脆且定型(約3分鐘),期間可以用鍋鏟輕輕按壓幫助接觸。小心翻面,煎另一面至肉變白熟透(約2分鐘)。
- 燒煮醬汁: 鍋中倒入之前剩下的醃醬(連同醃魚的那一半也要倒入),以及剩下的另一半照燒醬汁。轉中大火燒煮,讓醬汁滾沸濃縮(此時醬汁較稀不用擔心)。將煎好的魚腹肉放回鍋中,用湯匙不斷將濃稠的醬汁淋在魚肉上,持續約1-2分鐘,直到醬汁變得濃稠光亮,均勻裹附在魚肉上即可(小心別煮焦了!)。
- 切塊盛盤: 將燒好的魚腹取出稍微放涼1-2分鐘(更好切),斜切成容易入口的塊狀擺盤。淋上鍋中剩餘的濃稠照燒醬汁,撒上白芝麻點綴。
💡 我的深夜食堂: 青雞魚腹那恰到好處的油脂遇上照燒醬的甘醇,簡直是絕配!魚皮煎得焦香脆口,肉質依然保持嫩度。濃鬱的醬汁拌飯,真的會讓人忍不住多添一碗白飯。這做法看似簡單家常,但掌握好煎魚皮和收汁的步驟,青雞魚平凡的鮮味能瞬間升級為華麗的日式風情。
青雞魚料理全方位指南(實戰經驗濃縮版)
吃了這麼多青雞魚,踩過雷但也挖到寶,直接整理重點跟大家分享:
🔥 青雞魚烹調法終極比較表 🔥
| 烹調方式 | 靈魂重點 | 口感風味呈現 | 適合場合與貼士 |
|---|---|---|---|
| 清蒸 (臺式) | 時間精準控制 (8分鐘定律!) | 原始鮮甜、蒜瓣肉質、嫩滑 | 宴客首選!魚要超級新鮮。蒸魚豉油可換薄鹽醬油加水調稀一點,更輕盈。 |
| 油炸鬆 (泰式) | 魚肉敲打要細 + 水份瀝要乾 | 酥脆如雲、吸飽醬汁、酸甜辣衝擊 | 下酒菜、派對驚豔款!青雞魚纖維細易操作,炸好魚鬆涼拌動作要快保持脆度。 |
| 香煎 (日式照燒) | 魚皮朝下先煎定 + 醬汁收濃稠 | 魚皮焦脆、肉嫩脂香、醬汁濃鬱下飯 | 日常晚餐救星、便當菜王者。選腹部肉油脂豐。醬汁比例可隨喜調整鹹甜。 |
| 鹽烤 (居酒屋風) | 魚身徹底擦乾 + 粗鹽厚敷 | 外皮鹹香酥、內裡多汁原味 | 戶外烤肉、簡單原味。魚夠新鮮就好吃,擠點金桔汁超提味! |
| 煮湯 (薑絲湯) | 魚骨魚頭熬湯底 + 魚肉最後下 | 湯頭清澈鮮美、魚肉嫩滑 | 感冒初癒、清爽無負擔。記得魚肉最後下鍋輕煮即可,避免過老。 |
| 紅燒 (家常味) | 先煎定型 + 慢煨入味收汁 | 醬香濃鬱、魚肉完整 | 傳統古早味,醬油、糖、蔥薑蒜下足。適合肉較厚的部位。 |
✨ 挑選新鮮青雞魚的獨門心法 ✨
這可是跟老漁販學來的硬知識:
- 眼珠亮晶晶: 眼睛要黑白分明、清澈凸出(凹陷混濁?別碰!)。
- 魚鰓鮮紅欲滴: 掀開鰓蓋,必須是鮮豔的櫻桃紅或暗紅色(發黑發灰?絕對NG!聞起來是海味,不是腥臭味)。
- 鱗片緊貼帶光澤: 鱗片要完整服貼,閃著自然銀青光澤(容易脫落或黯淡無光?不新鮮!)。
- 觸感緊實彈潤: 手指按壓魚身,肉質要硬挺有彈性,能快速回彈(留下凹痕?軟綿綿?別買!)。
- 腹部完整不塌陷: 肚子要完整,沒有破損或異常膨脹(脹氣?可能內部變質了)。
- 氣味是清新海味: 就是一股淡淡的海水鹹鮮味,沒有刺鼻的魚腥味或氨水味(聞到不舒服的異味?快逃!)。
📍 青雞魚儲存小學堂 📍
- 當天吃最讚: 新鮮海魚,能當天料理絕對是首選!鮮度無敵。
- 冷藏保鮮法: 買回來不立刻吃?徹底洗淨、擦乾水份(超重要!),用廚房紙巾包好,裝入保鮮盒或密封袋,放冷藏層最冷的位置(通常是下層),最多放1天!超過就請冷凍。
- 冷凍儲存術:
- 同樣徹底洗淨、擦乾(切記!水份是結霜變質元兇)。
- 內外抹上一層薄薄的米酒或紹興酒(幫助去腥)。
- 用保鮮膜緊緊包裹魚身,擠出空氣。
- 再裝入密封冷凍袋,抽真空(或用吸管吸出空氣)密封。
- 標上日期,放入冷凍庫。此法可儲存 1-1.5個月 風味尚可(但還是儘早吃啦!)。
- 解凍有講究: 提前一晚移到冷藏庫緩慢解凍最佳。趕時間?連密封袋一起泡冷水(常溫水,別用熱水!)加速解凍。千萬別室溫攤開放著解! 肉質會變差。

關於青雞魚的Q&A:一次解答你的疑惑!
Q1:青雞魚跟那個很貴的「紅喉」是同一種魚嗎?常聽人說,有點搞不清楚。
啊,這個問題超多人問!答案很簡單:不是同一種魚啦! 雖然都是好吃的高階魚種,長得也有點像(都是紅色系、身形接近),但完全是不同科屬。「紅喉」(正式名稱叫「赤鯥」)價格真的高很多,肉質更細更嫩,油脂也更豐厚,高階日本料理店常見。青雞魚(正式名稱是「金線魚」或「黃線鰱」)相對親民多了,肉質也很棒,細緻度不輸,油脂沒紅喉那麼誇張,算是CP值很高的選擇。下次看到別再傻傻分不清囉!重點是,青雞魚新鮮做清蒸,絕對不輸陣!
Q2:聽說青雞魚有很多細刺?料理起來很麻煩?不敢給小孩子吃...
這個擔心我很懂!青雞魚確實是有一些細刺,主要在魚背靠近側線的地方以及魚腹部。但說真的,比起很多白肉魚(像吳郭魚、鱸魚腹部),它的刺不算特別難搞,而且比較大根一點(相對啦!)。處理技巧很重要:
- 買魚時可以請魚販幫忙取下兩側的「魚菲力」(整片肉),自己回家再仔細摸一遍,把摸得到的小刺拔掉(用尖嘴鑷子很好用)。
- 如果要整尾料理(像清蒸),吃的時候避開魚背和腹部正中間那條線,吃兩側的大塊肉,仔細一點吃,其實不太容易被刺到。給小孩吃的話,強烈建議取菲力肉,自己再確認過沒刺才煮(像做魚鬆或切小塊煎),就完全沒問題了。它的肉質細嫩鮮甜,很適合小朋友口味呢!
Q3:市場買到的青雞魚,有時顏色比較鮮紅,有時比較粉白,哪種比較新鮮?顏色跟口感有關嗎?
好問題!觀察得很細喔!青雞魚的體色其實跟以下幾點有關:
- 新鮮度: 最關鍵的還是看眼睛、魚鰓、觸感、氣味! 非常新鮮的魚,體色通常比較鮮明有光澤(偏紅或粉紅)。隨著鮮度下降,體色會逐漸變黯淡、發灰甚至有點變黃(尤其是腹部)。所以顏色「亮麗」(不管是偏紅或偏粉)通常比「黯淡」的好。
- 產地與季節: 不同海域捕獲、不同季節的青雞魚,體色深淺也會略有差異(跟食物鏈、水溫有關),但不影響基本鮮度判斷。
- 油脂含量: 一般來說(不是絕對),顏色看起來比較深紅、帶點橘紅感的青雞魚,通常油脂會更豐富一點點,吃起來口感可能更滑潤。顏色偏粉白或銀白的,油脂相對少一點,肉質更清爽。但這只是粗略觀察,重點還是回到第一點:鮮度至上!只要夠新鮮,不管哪種顏色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