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超級熱愛美食(尤其是各種暖心湯品)的人,我最近迷上了一味傳統的中藥方——葛根湯。老實說,一開始純粹是好奇它的味道(畢竟名字聽起來就很“草藥”),但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它的妙用多多!這篇就讓我以一個愛喝湯的普通人角度,跟你聊聊我挖到的寶——葛根湯的功效究竟有哪些?怎麼煮?又要注意什麼?
目錄
先說說我跟葛根湯的“初遇”
還記得是去年換季時,不小心著涼了,整個人頭重腳輕,脖子後面緊繃得像塊鐵板,還有點怕風。家裡長輩看我難受,就說:“弄點葛根湯喝喝吧,發發汗。” 我當時心裡嘀咕:“葛根?不是做粉圓那個?”(後來才知道是誤會啦!做粉圓的是“樹薯粉”,跟中藥葛根是兩回事!)跟著長輩的指示跑了一趟中藥行,抓了藥回家煮。那味道...嗯,第一次喝有點不習慣,帶點草本的甘味和微微的辛辣(生薑的功勞?),但神奇的是,一碗熱熱的下去,真的大汗一出,整個人立馬輕鬆不少!脖子後面那股緊箍感也鬆開了!從那以後,我才真正開始認真研究這碗看起來樸素卻力量十足的湯。
好啦,鋪墊完我的親身經歷,下面就直接切入正題,按照處方、功效、營養、禁忌的順序,把我這段時間摸清楚的門道都告訴你:
一、 處方與做法:老祖宗的智慧配方,在家也能煮
葛根湯可不是隨便抓一把葛根煮水就行哦!它是一張經典的古方(出自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有固定的藥物組成和配伍比例。這就像我們做菜,食材的比例對了,味道和效果才出得來。
- 基礎處方組成:
- 葛根: 絕對是主角!用量最大,通常佔到全方的一半左右。中醫認為它能“解肌退熱、生津舒筋”,現代研究也發現它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特別是葛根素),好處多多(後面功效部分詳細說)。
- 麻黃: 這個比較有“力道”,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但!正因為有它,葛根湯的功效在初期風寒感冒特別顯著(發汗透邪),但也決定了它有使用禁忌(後面禁忌篇會強調!)。
- 桂枝: 溫通經脈,幫助身體暖和起來,協助麻黃髮汗,也能緩解肌肉關節的痠痛。
- 芍藥(通常是白芍): 在這裡主要起到養血和營、緩急止痛的作用,能和桂枝搭配調和營衛(簡單理解就是協調身體抵禦外邪和內部運作),也能減輕肌肉的痙攣疼痛。
- 甘草: 老好人擔當,調和諸藥,緩和藥性(比如麻黃的烈性),也能補脾益氣。
- 生薑: 溫中止嘔,散寒發汗,還能提升湯的口感(驅寒暖胃的感覺)。
- 大棗: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也能緩和藥性,給湯增添一絲甘甜。
- 基本煎煮方法(家常版):
- 備藥: 去值得信賴的中藥行抓藥(強調藥材品質很重要!),告訴老闆你要煮葛根湯,他們會配好(通常是3帖的分量?看你需求)。有些藥行可以代煎,但我喜歡自己煮,感覺更有儀式感(而且香氣滿屋!)。
- 浸泡: 把藥材(除了大棗)放進砂鍋或不鏽鋼鍋裡,加入足量的冷水(水要蓋過藥材約2-3指節高),浸泡大約30分鐘。讓藥材吸飽水,有效成分更容易煮出來。
- 第一煎: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保持微微沸騰冒小泡泡的狀態),蓋上鍋蓋煮大約25-30分鐘。把藥汁倒出來備用。
- 第二煎: 藥渣裡再加入第一次水量2/3左右的冷水,同樣大火煮開轉小火,再煮20-25分鐘。把第二次的藥汁倒出來。
- 合併: 把兩次煮好的藥汁混合在一起。這時通常濃度就夠了。
- 服用: 分成2-3次,在一天內溫熱服用完。記住關鍵點: 用來治療感冒初期怕冷、無汗、脖子緊時,喝完後最好能喝點熱稀粥或熱水,蓋上被子幫助發汗!汗出邪散,病就好得快。這絕對是發揮葛根湯功效的精髓!
二、 葛根湯的功效:不只是治感冒那麼簡單!
好了,重頭戲來了!到底葛根湯的功效有哪些?為什麼它這麼有名?經過我一番“鑽研”(其實就是看書、查資料、請教中醫師朋友,加上自己親身感受),發現它的作用真的挺廣的,但核心還是圍繞著“風寒束表”和“經氣不利”這兩個中醫概念展開的。用我們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對付那些因為吹風受涼導致的身體不適,尤其是脖子、肩膀、背部特別明顯的僵硬緊繃感!當然,不止於此啦。
| 中醫角度核心功效 | 現代應用常見情況 | 我的個人理解與補充說明 💡 |
|---|---|---|
| 發汗解肌,解除表邪 |
|
這點是葛根湯的功效最經典也最立竿見影的!麻黃、桂枝、生薑協力開啟毛孔發汗,把寒氣逼出去。葛根輔助「解肌」,緩解肌肉緊繃。記得!一定要趁早用,感覺剛著涼、症狀剛冒頭時就喝效果最好。一旦開始喉嚨痛、咳黃痰(可能轉風熱了),或者已經大出汗、身體很虛,就不太合適了! |
| 舒緩項背強痛 |
|
這點簡直是上班族、低頭族的福音!葛根湯的功效在於它能放鬆那些緊繃的筋脈。葛根是關鍵,它能舒緩痙攣,加上芍藥甘草的緩急止痛作用。我試過在冷氣房待太久脖子硬得像石頭時喝,確實有放鬆的感覺。但注意:如果是長期勞損或嚴重的頸椎問題,還是要尋求專業治療,湯藥只能作為緩解不適的輔助。 |
| 升陽止瀉 |
|
這點比較專業了。簡單說,就是當外感風寒的邪氣影響到腸胃,導致清氣不升、濁陰下降而腹瀉時,葛根湯既能解表散寒,葛根又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來止瀉。我沒親身試過這功效,但資料和醫師都提到這點。所以葛根湯的功效不只治感冒上頭,也能顧到下面哦! |
| 透疹 |
|
運用機會較少,原理也是透過發汗解表,幫助疹毒透發出來。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 現代研究與潛在益處探討 |
現代藥理研究也為葛根湯的功效提供了一些科學視角的支援(但仍需更多臨床研究證實):
特別提醒:這些潛在益處是基於實驗室或初步研究,不能直接等同於喝葛根湯就能治療這些疾病!千萬別自行當保健品長期喝!它還是一帖「藥」,需辨證使用。 |
|
- 總結一下,葛根湯的功效主要是對付:
- 感冒初期那種怕冷、發燒、無汗、頭痛、脖子肩膀背特別僵硬痠痛的狀態。
- 單純因為受寒或姿勢不良引起的肩頸僵硬不適(作為輔助緩解)。
- 特定型別伴隨表寒症狀的腹瀉或疹出不暢。
三、 營養價值?談談藥膳的可能加分項
說到葛根湯的功效,直接從營養學的角度來分析它的“營養價值”,其實有點不太對路。它是一帖“藥”,目的是治病或緩解症狀,而不是像雞湯、蔬菜湯那樣給我們提供日常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它的價值在於那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比如前面提到的葛根素、芍藥苷、甘草酸、薑辣素等)協同作用產生的藥理效果。
不過,既然我們都愛美食,也能理解大家關心喝了有什麼“補”的。那我們從藥膳的角度,看看它的組成能帶來什麼可能的加分項吧:
- 葛根: 本身就是一種食材(葛根粉大家應該都吃過吧?滑滑的)。它含有:
- 豐富的澱粉: 提供少量熱量。
- 膳食纖維: 對腸道健康有益。
- 異黃酮類(葛根素等): 這是它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前面提到的多種生理活性(心血管、抗氧化等)。
- 鈣、鐵、鋅等礦物質: 含量不算特別突出,但聊勝於無。
- 綜合來看: 葛根提供能量、纖維和珍貴的植物化合物。它的“生津”作用,在發汗過多後有助於補充身體水分。
- 生薑: 廚房裡的寶貝!富含:
- 薑辣素: 強大的抗氧化、抗炎物質,驅寒暖胃,促進血液迴圈,幫助消化,緩解噁心。
- 鉀、錳等礦物質。
- 綜合來看: 生薑為這碗湯增添了風味和暖意,同時提供抗氧化保護和促進消化。
- 紅棗(大棗): 甜甜的天然滋補品:
- 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糖分): 提供能量,也帶來甘甜味。
- 維生素C: 適量提供(但長時間煎煮會損失一部分)。
- 鉀、鎂等礦物質。
- 環磷酸腺苷(cAMP)等活性物質: 研究顯示其有補血、保肝、調節免疫等潛力。
- 綜合來看: 紅棗中和了藥湯的苦澀,提供能量和少量營養素,其補益作用在方中起到扶助正氣的效果。
- 甘草: 主要提供甜味和調和作用。
- 甘草酸、甘草次酸: 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潰瘍、保肝等作用,也能緩和藥物毒性(如麻黃的刺激性)。
- 綜合來看: 甘草像是湯裡的和事佬,讓藥性更平和穩定。
- 芍藥: 常用白芍,主要取其養血、緩急、止痛之效。
- 芍藥苷: 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鎮痛、解痙、保肝等作用。
- 綜合來看: 芍藥幫助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
- 桂枝、麻黃: 這兩味主要是提供藥理作用的活性成分(如麻黃鹼、桂皮醛等),驅邪外出,本身作為日常營養來源的價值不高。
所以總結論點:
葛根湯本身不能當作日常營養補充劑來看待,它的核心價值是其中的活性化合物組合所發揮的藥理作用,也就是我們討論的葛根湯的功效。但裡面的葛根、生薑、紅棗確實能提供一些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算是藥效之外的“小甜頭”吧!把它看作一碗具有特定治療作用的“藥膳湯”更為貼切。
四、 禁忌與注意事項:非常重要!喝錯可能傷身
這部分超級重要!中藥再好,不對症、不對人、亂喝一通,都可能出問題。為了讓葛根湯的功效安全有效地發揮,以下禁忌和注意事項絕對要牢記在心:
絕對禁忌(這些人千萬不能喝!)
- 有汗、大汗淋漓者: 葛根湯本來就是用來發汗的。如果你已經自己出很多汗了(無論是病中還是天氣熱的),再喝它強迫發汗,會導致津液耗傷過度,出現心慌、氣短、虛弱無力、甚至脫水等危險情況!這點是葛根湯的功效發揮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禁忌!
- 明顯的風熱感冒症狀者:
- 咽喉腫痛明顯(扁桃腺腫大化膿那種)
- 發高燒、臉紅、不怕冷反而怕熱
- 口渴想喝大量冷水
- 咳濃黃痰、鼻涕黃稠
- 陽氣虛弱、氣血兩虛、身體極度虛弱者: 比如平時就非常怕冷、手腳冰涼、容易疲倦、說話無力、面色蒼白的人。發汗會進一步損耗陽氣和津液,讓身體更虛。
- 高血壓患者慎用(特別是不穩定者): 因為麻黃含有麻黃鹼,具有升高血壓、加快心跳的作用。雖然方中葛根、芍藥等可能有助於緩解,但風險仍存在。高血壓患者必須在合格中醫師嚴格指導和監測下才能考慮是否使用。
- 心臟病患者慎用(尤其是心律不整、心絞痛者): 同樣因為麻黃鹼可能加重心臟負擔。
- 孕婦: 一般認為禁用! 麻黃有發汗峻烈之性,且其成分有興奮子宮平滑肌的潛在風險(雖然實際證據力有爭議),為安全起見,孕婦應避免服用。芍藥也有活血之慮(雖白芍較緩和)。安全第一!
- 幼兒及體弱者: 小兒臟腑嬌嫩,麻黃藥力較峻,使用必須非常謹慎,且劑量要大幅減少,最好由兒科中醫師處方。體弱老人同理。
- 對方中任何一味藥過敏者。
重要注意事項與提醒
- 務必辨證論治: 再次強調!葛根湯的功效要發揮得好,關鍵在於「對症」。它只適用於風寒表實證(怕冷、發熱、無汗、頭痛、項背強痛)。如果症狀不符合,或者自己無法判斷,絕對不要亂喝!建議諮詢合格中醫師診斷後再用藥。
- 中病即止: 這是服用中藥湯劑的重要原則。葛根湯是治感冒初期的方子,一旦服藥後汗出、症狀緩解(例如不怕冷了、身體輕鬆了、燒退了、脖子不僵了),就應該停藥。不需要也不應該把它當成保健品長期服用!感冒好了還在喝,反而會損傷正氣(特別是汗出過多傷津耗氣)。通常1-3帖就夠了。
- 服藥後護理: 治療感冒時,服藥後喝熱稀粥或熱水、蓋被子取微汗非常重要!但汗出要適度,以通身微汗為佳,切忌大汗淋漓。汗出後要擦乾,避風寒,好好休息。
- 可能的副作用:
- 最常見是過度發汗導致的心悸、心慌、乏力(因耗氣傷津)。
- 麻黃引起的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失眠(特別在下午或晚上服用時)、輕微腸胃不適。
- 極少數人可能對其中藥物過敏。
- 與西藥的互動作用:
- 避免與具興奮作用藥物同服: 如咖啡因、麻黃素類感冒藥、支氣管擴張劑(麻黃鹼會加強這些藥物的作用,增加心血管系統負擔)。
- 避免與降壓藥合用: 麻黃鹼可能拮抗降壓藥效果。
- 其他: 理論上甘草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影響某些利尿劑、類固醇藥物的效果或增加其副作用風險,但葛根湯短期使用通常問題不大。若有長期服用藥物者,使用前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
- 藥材來源與品質: 務必到信譽良好的中藥行購買,確保藥材新鮮、無農藥殘留、無硫磺過度薰蒸等問題。特別是麻黃,屬於管制藥材(因為是毒品製作原料之一),合法中藥行才能販售。

結尾 Q&A(常見問題簡答)
關於葛根湯的常見問題
Q: 感冒喉嚨痛可以喝葛根湯嗎?
A: 要非常小心!如果是剛開始,喉嚨輕微乾癢、伴隨明顯怕冷、無汗、項背僵痛,可能還勉強可用(有時是寒包火)。但如果喉嚨已經紅腫熱痛嚴重(扁桃腺腫大、化膿),甚至伴隨黃痰黃涕、發熱怕熱,這是明顯風熱證或裡熱盛,絕對不可以喝葛根湯!會加重發炎!這時應該選用清熱解毒的方藥(如銀翹散類)。最保險還是看醫生判斷。
Q: 葛根湯可以預防感冒嗎?
A: 不建議! 葛根湯是治療用藥,針對的是已經發生的風寒表實證。健康無病時服用它強行發汗,只會白白損耗身體的陽氣和津液,反而降低抵抗力,更容易生病。預防感冒應該從提升正氣(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心情愉快)和避風寒著手。
Q: 煮好的葛根湯可以放多久?
A: 最好是當天煎煮當天喝完!放冰箱冷藏也不要超過24小時,喝之前一定要充分加熱煮沸。中藥湯劑容易變質,特別是夏天,放久了藥效會減退,也可能滋生細菌。不要一次煮太多放著喝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