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補湯:古方新煮秘訣、氣血雙補功效與禁忌全攻略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身為一個血液裡彷彿流著醬油的資深吃貨,我對「補」這件事可是非常認真的。臺灣濕熱又變化多端的天氣,加上工作壓力轟炸,常常讓我覺得身體像被掏空。這時候,我就會想念我那鍋費時但絕對值得的十全大補湯。不是開玩笑,每次燉好這鍋湯,聞到那個濃鬱複雜的香氣飄出來,整個人還沒喝就覺得暖起來一半!不過老實說,我第一次照古法燉出來的湯頭,那個藥味濃到讓我家貓聞了都皺眉頭(可能誇張了點,但真的藥味很重)。後來我才慢慢摸索出調整的秘訣,讓它既能補身又好入口。今天就來分享我這個愛吃鬼版本的十全大補湯心得,從材料怎麼挑、怎麼煮,到喝了到底有什麼好處、誰要小心,通通告訴你。

📜 處方與做法:古方新煮,家常版更順口

講到十全大補湯,大家腦海裡浮現的肯定是一大串中藥名單對吧?沒錯!它的基底就是由十味經典中藥材組成的「十全」。我剛開始照著書上寫的去中藥行抓藥,藥房老闆看我一眼就問:「少年仔,第一次燉齁?這個份量燉起來會很『補』哦!」果然,回去煮出來那味道...嗯,很「正統」。但說真的,現代人腸胃沒那麼強壯,藥膳風味接受度也跟古人有差,所以後來我都會做點調整。

這裡先列出最核心的「十全」藥材,它們是這鍋湯的靈魂人物:

  • 當歸: 補血的大佬,湯裡那股特殊的香氣主要來自它。
  • 熟地黃: 補腎滋陰的主力,湯色會變深它功勞不小。
  • 川芎: 負責活血,讓氣血跑起來。
  • 白芍: 養血柔肝,幫當歸打配合。
  • 黨參(或人參): 補氣的帶頭大哥,精神不濟就靠它。我用黨參比較多,人參太貴了,而且補太強我反而會有點燥(個人體驗)。
  • 白朮: 健脾第一把交椅,脾胃顧好吸收才好。
  • 茯苓: 默默除濕的高手,臺灣這麼濕,它很重要。
  • 炙甘草: 和事佬,調和各種藥性,也帶點甜味。
  • 肉桂: 溫陽散寒,冬天喝特別暖。
  • 黃耆: 補氣固表,增強防護力。

除了這十味主角,十全大補湯當然少不了肉!傳統多用全雞(烏骨雞更好)或排骨。我自己偏好 土雞腿肉 ,肉質結實又不會太油膩。再來就是畫龍點睛的米酒跟老薑片了,去腥提香就靠它們。

我的家常版十全大補湯材料清單
類別 材料 份量 備註/我的選擇
十全藥材 當歸 約3-4片 香氣來源,別放太多會苦
熟地黃 約2-3片 湯色變深關鍵
川芎 約5-6片 活血,味道較特殊
白芍 約5-6片 養血
黨參 1-2根 補氣,怕燥用黨參(我的愛)
白朮 約3-4片 健脾
茯苓 約5-6片 除濕
炙甘草 2-3片 調和藥性,微甜
肉桂 1小枝 (或肉桂粉少許) 溫陽,香氣濃
黃耆 約5-6片 補氣固表
湯底主角 土雞腿塊 1-2隻 油脂適中,肉質好 (推薦!)
米酒 1/2 - 1瓶 (300-600ml) 去腥增香
老薑片 5-6片 驅寒
調味夥伴 適量 最後調味用
口感加分 (選配) 紅棗 5-8顆 增加自然甜味,中和藥苦 (必加!)
枸杞 1小把 最後放,增添視覺與甜味

🔥 我的獨門燉煮心法(重點來啦!):

  1. 藥材處理不能懶: 藥材買回來,我一定會用 流動清水快速沖洗 掉表面的灰塵雜質。有些人會泡水,但我的中醫師朋友說有些有效成分會流失,不建議泡太久(沖一下就好)。用 滷包袋 裝起來!這超重要,不然喝湯時滿口藥渣真的很阿雜。
  2. 肉肉一定要「跑活水」: 雞肉或排骨冷水下鍋,加幾片薑、倒點米酒,開火煮到滾,看到浮沫跑出來就關火。把肉撈起來用 溫水 沖洗乾淨(冷水會讓肉變柴!)。這步驟去腥除雜質效果一流,湯才會清澈不混濁。
  3. 聰明組合湯底: 我試過全水、全酒、半水半酒。全酒湯頭濃烈到不行,補是超補,但喝完我大概也暈了。全水又覺得香氣不夠。現在我都用 「半酒半水」(米酒和水1:1),再加幾顆去籽紅棗一起燉,香氣足、溫和不嗆,又有自然甜味中和藥苦,完美平衡!水量大約蓋過所有材料再多一點點(約8分滿鍋子)。
  4. 分段燉煮是關鍵:
    • 處理好的雞肉、藥材包(記得綁緊!)、老薑片、紅棗一起下鍋。
    • 倒入米酒和水。
    • 大火煮滾後,立刻轉「最小火」! 對,爐心那一圈小小的火就夠了。
    • 蓋上鍋蓋,讓它 「慢燉」。我通常燉 至少1.5小時,時間夠的話燉到2小時更棒,藥材的精華才會完全釋放,肉也軟嫩到骨肉分離。記得鍋蓋留一小縫,避免滾沸。
  5. 最後點睛: 燉煮時間快到前10分鐘,把 枸杞 丟進去(太早放會爛掉)。起鍋前 「才」 加鹽巴調味!千萬別一開始就加鹽,肉會變柴,湯頭也會受影響。
  6. 藥材包功成身退: 關火後,把那個滷包袋撈起來丟掉(裡面的藥材精華已經都在湯裡了)。

燉好後,整個廚房瀰漫著十全大補湯那種複雜又溫暖的香氣,濃鬱的藥香混合著肉香和淡淡的酒香、紅棗甜香。湯色是深琥珀色,帶點金黃,非常誘人。雞肉燉到筷子一夾就散開,入口即化。喝一口,哇!首先是溫潤的口感,然後各種藥材的層次感慢慢出來,尾韻帶著枸杞紅棗的甘甜,還有米酒的醇香。老實說,就算是我調整過的版本,藥味還是有的(畢竟是藥膳嘛!),但比起第一次燉的那鍋「正宗版」,這個版本真的順口太多了,是會讓人想一碗接一碗的暖身美味。冬天喝一碗,從喉嚨暖到胃,再慢慢擴散到四肢,真的很舒服。夏天在冷氣房待久了手腳冰冷,我也會燉一鍋來喝(份量少一點就好)。

⚖️ 功效:氣血雙補的經典方,為何千年不敗?

為什麼我們老祖宗這麼推崇十全大補湯?它可不是隨便湊十種藥材就敢叫「十全」的。在中醫理論裡,它是「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專補血)和「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專補氣)的綜合加強版,再加上溫陽的肉桂和固表的黃耆。簡單說,就是 「氣血雙補」 的終極組合拳!

到底喝了能怎樣?以我自己和身邊親友的經驗,還有中醫師的解釋,歸納幾大重點功效:

  • 💪 補足氣血,對抗疲勞: 這是我最需要的!長期熬夜寫稿(對,吃貨也要工作賺錢買食材啊),常覺得累得像條蟲,講話有氣無力,爬個樓梯就喘。連續喝幾天十全大補湯,會明顯感覺「電池」有充到電,精神比較好,比較不會動不動就累癱。我想這就是補氣(黨參、黃耆)和補血(當歸、熟地黃)共同作用的結果吧?把身體的能量庫存補滿。
  • 🩸 促進血液迴圈,手腳不冰冷: 我媽是超級冰棒人,尤其冬天手腳冰冷到不行。她說喝了十全大補湯後,感覺身體內部有股暖流(不是燥熱那種),手腳末端也比較容易暖和起來。這應該歸功於川芎的活血、肉桂的溫陽散寒,讓氣血能送到四肢末端。
  • 🛡️ 增強抵抗力: 季節交替時我很容易中標感冒。有陣子規律地(一兩週喝一次)喝十全大補湯當保養,那個冬天真的比較少感冒。中醫說黃耆補氣固表,就像加強身體的防護罩(衛氣),白朮、茯苓健脾胃,脾胃好是免疫力的根本。黨參也能提升抗疲勞和抗壓能力,間接也讓免疫力比較穩定。
  • 🌸 調理婦女生理期後或產後: 這點我請教了女性朋友和中醫師。很多女生月經結束後會覺得特別虛、頭暈、臉色蒼白。這時候喝點十全大補湯補補流失的血氣,幫助蠻大的(當然要確認沒有發炎或特殊狀況)。產後調理更是經典的應用時機,幫助媽媽恢復元氣(但要等惡露排乾淨,且需醫師指導)。它的補血養血(當歸、熟地、白芍)和補氣(黨參、黃耆)功能這時就很關鍵。
  • 😴 改善貧血相關症狀: 像臉色萎黃、容易頭暈目眩、蹲下站起來眼前發黑(姿勢性低血壓)等,如果確認是「血虛」引起,十全大補湯也有幫助。主要是補血成分在作用(特別是當歸、熟地)。
  • 💆‍♀️ 幫助傷口癒合、病後調養: 開刀後或大病初癒,身體元氣大傷,氣血都虛。在醫師判斷適合的階段,十全大補湯能提供全面的滋養,加速復原。氣足才能推動生長,血足才能濡養組織。

不過,我得說句實在話,「補」的感覺不是仙丹,喝一碗就馬上飛天。比較像是溫和的充電,連續喝個幾天(例如一週1-2次),才會比較有「哦!好像有差哦」的感覺。而且,個人體質差異真的很大!像我體質偏一點點熱,喝太頻繁或份量太多,反而會有點口乾舌燥甚至睡不好(就是有點「上火」了)。所以 「適量」「看體質」 超級重要!後面禁忌那邊會再強調。

📊 營養價值:中藥科學化,看懂鍋裡寶藏

講到營養價值,十全大補湯是藥膳,跟單純的雞湯或蔬菜湯側重點不同。它的價值主要來自兩部分:中藥材的生物活性成分雞肉提供的優質蛋白質與礦物質。現代藥理研究也慢慢在幫老祖宗的智慧背書。

十全大補湯關鍵藥材營養與活性成分一覽
藥材 主要營養/活性成分 現代研究可能的健康關聯 (參考)
當歸 揮發油 (藁本內酯等)、阿魏酸、多糖、維生素B12、葉酸 促進造血、抗氧化、抗發炎、調節子宮收縮
熟地黃 梓醇、毛蕊花糖苷、多糖、胺基酸、礦物質 (鐵、鋅) 促進造血、調節免疫、抗氧化、滋陰
川芎 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內酯、揮發油 擴張血管、改善微迴圈、抗血栓、鎮痛
白芍 芍藥苷、氧化芍藥苷、鞣質 鎮痛、解痙、抗炎、保肝、調節免疫
黨參 黨參多糖、皂苷、生物鹼、多種胺基酸 增強免疫力、抗疲勞、調節腸胃功能、抗氧化
黃耆 黃耆多糖、黃耆甲苷、多種胺基酸、硒 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強心、保肝、促進代謝
白朮 揮發油 (蒼朮酮、白朮內酯)、多糖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調節腸胃、增強免疫
茯苓 β-茯苓聚糖 (茯苓多糖)、三萜類化合物 利尿、增強免疫、鎮靜、保肝、抗腫瘤 (研究階段)
肉桂 肉桂醛、揮發油、多酚 促進血液迴圈、抗菌、抗氧化、改善胰島素敏感度
炙甘草 甘草甜素 (甘草酸)、甘草次酸、黃酮類 抗炎、抗過敏、保護黏膜、解毒、調和諸藥

至於雞肉的部分🍗:

  • 提供豐富的 優質蛋白質,是修補組織、合成免疫物質的基礎原料。
  • 含有 維生素B群(特別是B6、B12、菸鹼酸),協助能量代謝和神經系統功能。
  • 提供礦物質如 鐵質(幫助造血)、(維持免疫力、傷口癒合)、(調節體液平衡)。
  • 雞肉經過長時間燉煮,部分膠原蛋白會溶出,雖然喝下去不會直接變成面板的膠原蛋白,但這些胺基酸也是身體合成所需物質的材料。

所以說,一碗十全大補湯下肚,你同時攝取了:

  1. 多種具生理調節功能的中藥活性成分(補氣、補血、活血、健脾、除濕等)。
  2. 優質蛋白質與必需胺基酸
  3. 多種維生素(B群)與礦物質(鐵、鋅、鉀等)
  4. 溶出的部分雞肉精華與風味物質

這種複合式的營養補充,正是藥膳十全大補湯的特色與價值所在,比單純喝雞湯或吃藥粉來得更全面、更溫和、也更容易吸收(有肉有湯,食藥同源嘛!)。當然,熱量也要注意,畢竟有肉有酒,適量喝就好。

⚠️ 禁忌與注意事項:補對是寶,補錯是煩惱!

哇,講了半天十全大補湯的好處,好像不喝對不起自己?千萬別衝動! 藥膳也是「藥」,有它的適應症,當然也有不適合喝的人。亂補的下場,可能比不補還慘。這點我可是親身體會過(代價是失眠兩晚...),也請教過中醫師確認重要性:

❌ 絕對不適合喝的人:

  • 感冒發燒中的人: 無論是風寒還是風熱感冒,只要在發燒、喉嚨痛、流黃鼻涕、咳嗽有黃痰這種「正在發炎」的狀態,絕對不能喝!十全大補湯是補藥,會讓身體的「病邪」被關在裡面出不來,等於火上加油,感冒會更嚴重、拖更久。切記: 「感冒忌補」! 等感冒症狀「完全」好了,再考慮吧。
  • 身體有實熱、火氣大的人: 如果你平時就屬於容易口乾舌燥、嘴破、便秘(大便乾硬)、滿臉痘痘、心煩氣躁、怕熱(不愛蓋被子)的人,這表示你體質偏「熱」。十全大補湯整體藥性偏溫補,喝了就是「熱上加熱」,保證讓你口乾舌燥、睡不著、便秘更嚴重,甚至爆更多痘!別跟自己過不去。
  • 高血壓控制不穩定者: 十全大補湯中的肉桂、川芎等藥材有溫通、活血的功效,也可能含有鈉(來自鹽和醬油),加上補氣的藥材,對血壓控制不穩的人來說,可能導致血壓波動。一定要先諮詢醫師。
  • 患有自體免疫疾病正在發作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 這類疾病在中醫多屬「陰虛內熱」或「濕熱」等狀態。補氣補血的藥材可能會過度刺激免疫系統,加劇發炎反應。務必需由專業中醫師評估體質後再決定是否能服用。
  • 孕婦: 除非醫師特別建議,否則懷孕期間不宜自行服用十全大補湯。當歸、川芎等藥材有活血作用,可能有風險。孕期調補需要非常謹慎。

🟡 需要謹慎或調整後才能喝的人(強烈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 腸胃功能虛弱、容易腹脹腹瀉的人: 十全大補湯藥性滋膩(特別是熟地黃、當歸),脾胃不好的人可能「虛不受補」,喝了反而消化不良、肚子更脹、甚至拉肚子。如果真的很想喝,藥材份量要減(尤其熟地、當歸),白朮、茯苓的量可以稍多點幫忙健脾除濕,燉煮時間也要夠,甚至可以只喝清湯不吃肉,份量也要少。
  • 體質偏燥熱,但冬天或特別虛弱時想喝: 像我這種,如果想在冬天禦寒或熬夜後特別累時喝,我會:
    • 減少溫燥藥材: 如肉桂的量減半或只用一點點。
    • 增加滋潤藥材: 多加幾顆紅棗、麥門冬或玉竹(請教過中醫師確認)。
    • 降低米酒比例: 用更多水代替米酒,或只用少量米酒提香。
    • 縮短頻率與份量: 一兩週才喝一次,一次只喝一小碗。
    重點是 「邊喝邊觀察身體反應」!如果喝了覺得口乾、睡不著、便秘,就要立刻停止。
  • 糖尿病患者: 藥材本身含糖量不高,但燉湯時加的紅棗、枸杞含有天然糖分,湯中的米酒也含糖。需要注意總醣份攝取,紅棗枸杞可以少放或不放,米酒也要控制量。監測血糖變化。
  • 兒童與青少年: 除非有明確的氣血虛弱症狀(如發育遲緩、嚴重貧血等)且經醫師診斷建議,否則一般不建議自行給發育中兒童服用如此強力的補方。他們的體質還在變化,亂補可能影響發育平衡。
  • 正在服用西藥者: 雖然十全大補湯整體與西藥互動作用風險相對較低,但像當歸、川芎可能影響抗凝血藥物效果;甘草可能影響電解質平衡,與某些利尿劑、類固醇需注意。最好與西醫師或藥師討論確認安全性。

📍 我的通用提醒:

  • 不要天天喝! 這是 「大補」 之劑,不是日常保健湯品。除非是特殊調理期且在醫師指導下,否則一週喝1-2次頂天了。過度進補反而耗氣傷陰。
  • 最好在「白天」喝, 避開睡前幾小時。特別是第一次嘗試的人,晚上喝萬一太燥熱會影響睡眠品質(我那次失眠就是晚上喝...)。
  • 搭配清淡飲食: 喝補湯期間,飲食盡量清淡好消化,避免再吃一堆炸的、辣的、烤的等燥熱食物,否則火上加油。
  • 觀察身體反應是最高原則: 喝了之後,留意身體變化。是精神變好、手腳暖和?還是口乾舌燥、便秘、失眠、長痘痘、心煩?前者代表適合(至少這次適合),後者就表示「補過頭」或「不對症」,立刻停止!每個人的體質狀態都會變,這次適合不代表下次也適合。

真的要記住,藥膳是「食療」,重點是「養」和「調」。十全大補湯是很好的方子,但絕對不是萬靈丹,更不是人人可用的仙水。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必要時尋求專業中醫師診斷體質,才是最安全有效的進補之道。別像我第一次那樣傻傻地猛灌。

❓ Q&A:關於十全大補湯,你可能還想問

Q1 十全大補湯可以加青菜下去煮嗎?

A:不建議在燉煮時就加入葉菜類。長時間燉煮會讓葉菜變黃爛掉,營養流失,影響口感。建議在喝湯時,「另外」 燙一些自己喜歡的綠色葉菜(如青江菜、菠菜、A菜)或菇類,加到碗裡搭配著吃。這樣既能補充纖維、維生素,口感也清爽,還能中和一下湯的濃鬱感。紅蘿蔔、白蘿蔔這類耐煮的根莖類蔬菜,可以在最後半小時左右加入一起燉,增加湯的甜味和營養。

Q2 喝十全大補湯會不會胖?

A:適量喝,並且注意整體飲食控制,通常不會直接導致肥胖。主要熱量來源是:

  • 雞肉(油脂): 選擇油脂較少的部位(如雞腿去皮,或雞胸肉),喝湯時把浮油撇掉一些。
  • 米酒: 酒含有熱量。控制米酒用量,或用部分水替代(如我用的半水半酒)。

湯本身熱量不會太高(除非油很多)。重點是把它當成一餐中的「一道湯品」,而不是額外的點心,同時搭配均衡的蔬菜和適量澱粉。當然,如果天天喝一大鍋,又不運動,熱量累積起來還是有可能胖的。

Q3 藥材包裡的藥材燉完後可以吃嗎?

A:強烈不建議! 經過長時間燉煮,藥材的有效成分大部分已經溶到湯汁裡了。剩下的藥材渣,口感通常很差(很柴、味道濃烈甚至發苦),也沒有太多額外的營養價值,反而可能增加腸胃負擔。勇敢地把它丟掉吧!這也是為什麼用滷包袋裝起來很重要的原因,丟起來方便多了。我們喝湯吸收精華就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