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粥:經典古早味至鮮甜升級版、台北TOP 5店家秘藏、煮粥撇步與Q&A全攻略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夜深了,肚子咕嚕叫得厲害。這種時候,腦袋裡只有一件事──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肉粥。還記得小時候感冒發燒,媽媽總會端來一碗飄著肉香的白粥,米粒軟爛,肉末細緻,幾口下肚,整個人都暖了起來。那種溫暖踏實的感覺,直到現在,還是深夜裡最想念的味道。

臺北的粥店很多,但真正合口味的難尋。有一次在萬華老區巷弄亂鑽,意外撞見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店。老闆阿伯默默熬粥,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米香和肉香。一碗簡單的肉粥上桌,湯頭清澈卻滋味飽滿,肉末咬下去鮮甜不柴,醃菜脯鹹香點睛。那天我連喝了兩碗,從此成了死忠顧客。這碗肉粥,喚醒了記憶深處的溫暖,也讓我對這平凡美食產生了無比熱情。後來自己摸索煮粥,才發現要達到那種恰到好處的濃稠度(米粒開花但湯汁不濁)、肉末的軟嫩與鮮香,每一步都是學問!熬粥確實需要時間和心思,但當熱氣氤氳、香氣撲鼻時,一切都太值得了。

臺式古早味肉粥 (經典款)

這絕對是臺灣人記憶裡最熟悉的那一味!肉粥的靈魂就在於那看似簡單卻深奧的湯底與肉燥。

食材: 這碗溫暖的基礎在這裡!

材料 份量 關鍵要點 (別小看細節!)
豬絞肉 200g 選帶點肥的(後腿肉或胛心肉),絞粗一點口感較好。太瘦的肉煮起來柴柴的,風味也差很多。
白米 1杯 蓬萊米或再來米都好,重點是洗淨後泡水30分鐘。讓米粒吸飽水,煮起來更快也更易糊化。
油蔥酥 2大匙 自家炸的當然最香!懶得炸的話,市售的選深金黃色、香氣足的。這可是香氣的關鍵!
乾香菇 3-4朵 泡軟切小丁,香菇水千萬別倒掉,精華都在裡頭!留著加入粥裡煮,香氣倍增。
蝦米 1大匙 稍微沖洗泡軟切碎(泡的水也留用)。一點點就能提出海味的鮮。
芹菜末 適量 最後提香用,一定要準備。少了它,風味就不完整!
蒜末 1小匙 爆香用。
白胡椒粉 適量 最後提味靈魂!
適量 邊煮邊試味道調整。
清水 (或高湯) 8-10杯 水多粥稀,水少粥稠,看個人喜好。用雞高湯或柴魚高湯更鮮。但清水也能煮出好味道!
豬油 (或食用油) 1大匙 傳統用豬油更香!

做法: 跟著香味一步步來就對了!

  1. 爆香起手式: 鍋子燒熱下豬油(我媽堅持用豬油才對味!),放入蒜末爆香,等聞到蒜香(小心別焦了,會苦),接著放香菇丁、蝦米碎下去炒,炒到香氣整個衝出來為止。這個時候廚房就已經香到不行了。
  2. 炒香肉燥: 豬絞肉下鍋,用鍋鏟撥散炒開,炒到肉末變白、有點微焦邊緣金黃。這一步炒得夠香,整鍋粥的基底就差很大!接著加入油蔥酥一起拌炒均勻。
  3. 主角登場: 把泡好的白米(瀝乾水分)倒進鍋裡,跟炒香的料一起拌炒大約1-2分鐘。米粒會變得有點透明,邊緣油亮亮的。這樣煮出來的粥,米粒會更吸味。
  4. 加水慢熬: 加入清水(或高湯),還有剛剛泡香菇、泡蝦米的水(底部沉澱的雜質不要)。水要一次加足,寧可多一點點,煮到後面覺得太稠可以再補熱水。大火煮滾後,立刻轉成最小火(爐心火就好),鍋蓋留一點點縫隙。
  5. 耐心守候: 接下來就是考驗耐心的時候了!讓粥慢慢熬煮約45分鐘到1小時(時間看米的種類和你喜歡的軟爛度)。每隔10-15分鐘要攪拌一下鍋底,避免黏鍋燒焦(相信我,焦底整鍋毀掉的心情很差)。米粒會漸漸開花,湯汁變得濃稠。
  6. 調味收尾: 熬到你滿意的濃稠度後,加入鹽和白胡椒粉調味(鹹淡邊試邊調整)。最後關火,撒上一大把新鮮的芹菜末。熱騰騰的蒸氣會把芹菜的香氣完全逼出來!

這就是碗樸實無華卻暖心暖胃的臺式肉粥!米粒綿密,湯汁飽含肉香、油蔥香和香菇蝦米的鮮味,每一口都滿足。配點醬瓜、麵筋或脆筍,就是完美一餐。我覺得這碗粥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不需要昂貴食材,卻能帶來無比滿足的滋味。每次家裡聚餐煮一大鍋,總是第一個被掃光!

港式艇仔粥升級版 (鮮味炸彈)

愛吃港點的我,對艇仔粥特別著迷!傳統是用魚骨湯底,但我想試試更豐盛、更隨心所欲的版本。這款升級版肉粥,料多到每一勺都是驚喜!

食材: 海陸鮮味大集合,豐儉由人!

  • 基底粥底: 白米1杯 (洗淨泡水30分鐘)、清水/雞高湯8-10杯、薑片2-3片。粥底要綿密,米水比例和熬煮時間是關鍵。
  • 豐富配料 (隨喜):
    • 必備鮮味: 魚片150g (鯛魚、鱸魚皆可,切片用少許酒、鹽、胡椒粉、薑絲醃15分鐘)、鮮蝦仁100g (開背去腸泥)、乾貝柱 數顆 (泡軟撕絲,或用現成幹貝絲)、豬肉片或雞肉絲100g (用少許醬油、太白粉抓醃)。這些是鮮味的來源。
    • 經典不敗: 油條1根 (切段)、花生米2大匙 (烤過或炸過更香脆)、炸豬皮適量 (泡軟切小塊,增加口感)、蛋皮絲1顆 (蛋打散煎成薄蛋皮切絲)。
    • 清爽點綴: 青蔥花薑絲香菜 各適量。
  • 醃魚片/蝦仁用: 米酒1茶匙、鹽1/4小匙、白胡椒粉少許、薑絲少許。
  • 醃肉片/雞絲用: 醬油1/2茶匙、太白粉1/2小匙、香油幾滴。
  • 調味: 鹽適量、白胡椒粉適量、香油少許。

做法: 煮粥底、備配料、最後融合!

  1. 熬好粥底: 泡好的米、清水/高湯、薑片放入鍋中,大火煮滾後轉小火(蓋子留縫),熬煮約45分鐘至1小時,至米粒完全開花、粥底綿滑。記得不時攪拌。煮好後可先關火保溫。粥底是成功的基石,一定要熬到夠綿。
  2. 處理配料:
    • 魚片、蝦仁分別用醃料抓醃一下。
    • 豬肉片/雞肉絲用醃料抓勻。
    • 油條切小段,花生米烤香/炸脆備用,炸豬皮泡軟擠乾水份切小塊,蛋皮切絲。
    • 青蔥切花,薑切細絲,香菜切末。
  3. 粥底回魂: 將熬好的粥底再次煮滾(如果太稠可加點熱水調整)。保持中小火,維持微微滾沸的狀態。
  4. 下料順序很重要!
    • 先放豬肉片/雞肉絲、泡軟的幹貝絲、炸豬皮塊,攪勻煮約 1-2分鐘
    • 接著放入醃好的魚片和鮮蝦仁,輕輕撥散,煮到魚片變白、蝦仁轉紅彎曲,大約1分鐘。千萬別煮太久,海鮮老了就可惜了!時間要抓準!
    • 這時加入鹽、白胡椒粉調味,淋上少許香油。
  5. 澎湃上桌: 關火!把煮好的粥盛入大碗中。接下來就是最開心的時刻--鋪上滿滿的配料!撒上油條段、烤花生米、蛋皮絲,再豪邁地放上青蔥花、薑絲、香菜末。

一碗集鮮、香、脆、滑於一體的豪華升級版艇仔肉粥就完成啦!吃的時候把所有配料拌勻,每一口都能吃到豐富的食材和不同口感(綿滑的粥、鮮嫩的魚蝦、脆口的油條花生、QQ的炸豬皮),鮮甜的滋味在嘴裡爆炸開來!這碗料多到看不見粥的肉粥,絕對能滿足你對海陸鮮味的所有渴望。特別適合週末假日,或是想好好犒賞自己的時候煮來吃。朋友來家裡作客端出這鍋,絕對會被讚爆!

臺南溫體牛肉粥 (鮮甜極致)

去臺南玩,除了牛肉湯,清晨限定的溫體牛肉粥更是內行人的選擇!滾燙的粥底沖入生鮮牛肉,瞬間燙熟的鮮甜,讓人難忘。在家想複製這份鮮美?只要食材對了,一點也不難!這碗肉粥,追求的就是牛肉那口極致鮮嫩。

食材: 鮮度!鮮度!鮮度!最重要的事說三遍!

  • 粥底: 白米1杯 (洗淨泡水30分鐘)、牛腩或牛骨200g (熬高湯用)、清水2000ml、薑片3-4片、白蘿蔔塊100g (可選,增加甜味)。高湯是靈魂!
  • 主角: 新鮮溫體黃牛肉 (里肌肉或肩胛肉部位) 150-200g。務必選新鮮、油花分佈均勻的,切薄片是關鍵!冷凍牛肉很難達到同樣效果。
  • 靈魂伴侶: 生食級雞蛋 1顆 (可選,但強烈推薦!)
  • 辛香料: 薑絲 適量 (要切超細!)、青蔥花 適量。
  • 調味:米酒 1大匙、 適量、白胡椒粉 少許、香油 幾滴。
  • 蘸醬: 醬油膏豆瓣醬薑絲醬油 各一小碟。提味又解膩。

做法: 高湯先行,肉片現燙!

  1. 熬煮牛高湯: 牛腩/牛骨洗淨,冷水下鍋煮滾汆燙去血水雜質(約3-5分鐘),撈起沖洗乾淨。另取一鍋,放入處理好的牛腩/牛骨、薑片、白蘿蔔塊(如果用)、清水。大火煮滾後撇去浮沫,轉小火(蓋子留縫),慢熬至少 1.5小時熬越久湯越濃,但基本鮮味有了就行。 熬好後,將牛腩/牛骨、薑片、蘿蔔撈出(牛腩肉可剝絲放回粥裡),高湯過濾備用。這是鮮味的來源!
  2. 煮粥底: 泡好的米瀝乾,放入熬好的牛高湯中(高湯份量約需8-10杯的量,不足可補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蓋蓋留縫),熬煮約 45分鐘至米粒開花、粥底綿滑。期間不時攪拌。煮好後加入米酒、鹽、白胡椒粉調味保溫。粥底溫度要高,才能瞬間燙熟牛肉。
  3. 關鍵準備:牛肉切片!
    • 將溫體牛肉逆著紋路切成極薄的片(越薄越容易燙熟且嫩)。這需要一點刀工和鋒利的刀。切好後平鋪在大碗公或深盤中備用。這個動作一定要在最後一刻做,維持牛肉最佳狀態!
  4. 沖燙!見證奇蹟時刻:
    • 確保粥底是滾燙沸騰的狀態。將滾燙的粥底(連同米粒)大量、快速地 沖入鋪滿生牛肉片的碗中!滾燙的粥會瞬間將薄薄的牛肉片燙至粉嫩的5-7分熟(帶點微粉紅是最佳狀態)。
    • 立刻在碗中央打上一顆生蛋黃(如果喜歡)。
    • 撒上大量的薑絲、青蔥花。
    • 滴上幾滴香油。
  5. 急速上桌開動! 這碗粥的精髓在於「快」和「鮮」!趁著粥還滾燙、牛肉處於最嫩狀態時,趕緊攪拌均勻(將蛋黃拌開),馬上開吃!可以搭配醬油膏、豆瓣醬或薑絲醬油蘸著牛肉吃。

一口下去,首先是滾燙的粥體溫潤了口腔,接著是鮮嫩到不可思議的牛肉片在舌尖化開,滿嘴都是純粹的牛肉鮮甜!薑絲的微辛、蔥花的香氣,完美襯託又不搶戲。蛋黃增加了滑順濃鬱感。這碗肉粥,吃的就是食材的原味與那份稍縱即逝的鮮嫩口感,是臺南人對鮮味的極致追求!記得,動作要快,拍照別太久,不然牛肉就老了!這碗絕對是我心目中肉粥的頂級享受,但前提是牛肉一定要夠新鮮,不然寧可不做。

臺北必吃!我的私藏肉粥店排行榜TOP 5

吃遍臺北大街小巷無數攤,累積了無數次的失望與驚喜(真的踩過不少雷,有些粥稀得像湯,肉老得像橡皮筋),終於精煉出這份絕對值得你一試的私房名單:

店名 特色招牌粥品 地點/營業時間 (僅供參考) 個人必點理由
周記肉粥 古早味赤肉粥 + 炸紅燒肉 萬華區廣州街 / 上午至中午 肉粥湯頭清澈卻異常鮮美,肉塊紮實不柴。搭配那塊油亮酥脆又鹹香入味的紅燒肉,絕配!吃過念念不忘。
小王清湯瓜仔肉 香菇肉粥 大同區華亭街 / 午到晚 雖然叫清湯瓜仔肉,但它的香菇肉粥才是隱藏版經典!用料實在,香菇味濃厚,粥體綿密適中。是老臺北人認證的好味道。
梁記嘉義雞肉飯 蝨目魚肚粥 中山區松江路 / 24小時 24小時都能撫慰人心的好選擇。粥底熬得細緻,整塊無刺蝨目魚肚又鮮又肥美,肉質細膩無腥味。宵夜首選!
金峰魯肉飯 香菇肉羹粥 中正區羅斯福路 / 早到晚 名店不只魯肉飯厲害!它的肉羹粥也讓人驚艷。肉羹紮實彈牙,湯頭充滿香菇和筍絲的甜味,勾芡恰到好處,濃稠滑順。
阿桐阿寶四神湯 鮮蚵肉粥 大同區民生西路 / 下午至凌晨 深夜限定美味!新鮮飽滿的蚵仔鋪滿整碗,搭配瘦肉片或肉末熬煮的粥底,鮮上加鮮。宵夜一碗,暖心又暖胃。

這些店家能把一碗看似簡單的肉粥做得如此出色,靠的就是對細節的堅持:從選料到湯頭熬煮時間,再到配料處理,處處都是功夫。每家都有自己獨到的秘方,讓平凡的肉粥變得不平凡。說真的,有時候半夜想到阿桐那碗鮮蚵肉粥的滋味,都會忍不住想衝出門!

煮粥小撇步 & 剩粥變身術

煮粥看似簡單,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失敗幾次(比如水放太少煮成鍋巴,或是肉醃太久變鹹)後終於摸清門道:

  1. 米水比例的藝術:
    • 喜歡稀粥(廣東粥口感): 1杯米:12-15杯水。
    • 喜歡綿密粥(臺式粥口感): 1杯米:8-10杯水。(我最常用這個比例!)
    • 喜歡濃稠飯湯感: 1杯米:6-7杯水。
    小秘訣: 水寧願一開始多放一點點,煮到後面覺得太稠,可以加熱水調整;但水放太少煮到後面米還沒爛湯就乾了,補水效果沒那麼好,米心容易硬。
  2. 米粒綿密快煮法:
    • 冷凍法: 洗淨的白米瀝乾,裝袋放冷凍庫冰至少1小時(或隔夜)。冷凍讓米粒內部產生冰晶,破壞結構,再拿出來煮,超快就能煮開花! 省時至少1/3。
    • 加點油: 煮粥時滴幾滴油(沙拉油、香油或豬油都好),能讓粥的口感更滑順,也比較不容易噗鍋溢位來。(真的有效!)
    • 滾水下米: 等水大滾了再下泡過的米,比冷水下鍋更容易讓米粒快速受熱糊化,減少黏鍋底機會。
  3. 剩粥華麗大變身: 前一晚煮太多?冰箱裡的剩粥別丟!簡單改造又是美味一餐:
    • 海鮮雜炊: 剩粥加點水或高湯煮滾,丟入冰箱剩的蝦仁、魚片、蛤蜊、蟹肉棒等海鮮,打顆蛋花,撒蔥花,立刻變身豪華海鮮粥!
    • 鹹粥煎餅: 剩粥稍微瀝乾點水分(太濕不好煎),加入一顆蛋、蔥花、少許鹽、胡椒粉拌勻。平底鍋熱油,舀入麵糊煎成兩面金黃的鹹粥煎餅,當早餐或點心都很棒。
    • 焗烤粥: 將剩粥鋪在烤皿底層,上面鋪滿起司絲(和任何你想加的料,如玉米、火腿丁、花椰菜),進烤箱烤到起司融化金黃。罪惡但滿足!
    • 粥底火鍋: 清淡的剩粥(特別是白粥底)加水稀釋作為火鍋湯底,用來涮肉片、海鮮和蔬菜,最後再喝碗集精華於一身的粥湯,超鮮甜!

煮粥真的沒有想像中難,重點是掌握幾個訣竅,還有,多煮幾次就會越來越上手!就算偶爾失敗也沒關係(我就曾經把粥煮成乾飯過...),下次再調整就好。那份親手煮出熱騰騰肉粥的成就感,絕對值得。

Q&A:關於肉粥,你可能還想知道...

Q1:煮肉粥時,肉類(豬絞肉、肉片)怎麼處理才不會又老又柴?這問題困擾我超久!

A:關鍵在「醃」和「下鍋時機」! 對絞肉來說,醃的時候加點水或高湯(分次慢慢加),讓肉吸飽水分,再加點太白粉或蛋清抓勻,形成保護膜。煮的時候,如果是臺式肉粥,絞肉在爆香階段就要炒香定型(但也不要炒過頭變乾),最後跟粥一起長時間熬煮,反而會變軟嫩。重點是絞肉要帶點肥,太瘦真的很難煮軟。 對肉片(雞肉、豬肉、牛肉)來說,醃料裡的水分、油脂(香油、油)和太白粉一樣重要。更重要的是下鍋的時機和時間!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跟米一起下去熬煮一小時,那絕對變柴。要在粥底已經煮好、快起鍋前,放入醃好的肉片,靠粥的熱度,快速燙熟即可(牛肉片更要快)。像臺南牛肉粥那樣用滾粥沖燙是最能鎖住肉汁嫩度的做法。總之,肉怕久煮!

Q2:冰箱裡煮好的肉粥能放多久?要怎麼儲存才不會壞掉或變得難吃?每次冰過再熱都覺得味道變了...

A:煮好的肉粥因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肉類)和水分,其實是很容易滋生細菌的!絕對不建議室溫放涼太久。我的做法是:煮好稍微放涼(摸起來不燙手),就立刻分成要吃的份量,裝進乾淨、密封的保鮮盒,趕快放進冰箱冷藏(最好在2天內吃完最安心,風味也比較不會跑掉。如果真的吃不完,可以冷凍!冷凍儲存可以延長到1個月(理論上,但不建議放太久,澱粉口感會變)。冷凍儲存法: 一樣分裝,但粥裝不要超過保鮮盒的8分滿(冷凍會膨脹)。密封好放入冷凍庫。要吃時,前一晚拿到冷藏退冰,或是直接從冷凍取出,加一點點水(避免燒焦),用小火慢慢加熱攪拌,熱透即可。冷凍後再加熱的粥,口感一定會比現煮的稍差一點(米粒會更軟爛些),所以盡量還是趁新鮮吃完最好啦! 加熱時稍微加點水調整稠度,也可以滴幾滴香油或撒點胡椒粉,幫助喚回一點香氣。

Q3:聽說煮粥加鹼粉(小蘇打)會更快變稠?這樣安全嗎?會不會影響健康?我很擔心這個...

A:傳統上確實有些做法會加極少量的食用鹼粉(像廣東粥追求那種水米交融的綿密口感),它能使米粒更快糊化、水解,粥體更綿滑。但是!我非常不建議在家裡自己隨便加! 原因有幾個:

  1. 份量難掌控: 加太少效果不明顯,加太多(超過米量的0.5%左右)粥會變黃、產生怪味(鹼味),口感也會變得過於軟爛甚至滑膩,像漿糊,破壞風味。
  2. 營養流失疑慮: 鹼性環境會破壞米飯中的維生素B群(特別是維生素B1),降低營養價值。
  3. 健康考量: 雖然食用級小蘇打在食品加工中是允許的,但對於胃酸過少、腎功能不佳的人,或是長期、大量食用含有大量鹼的食品,可能不是那麼理想。

結論: 想喝綿密的粥,乖乖用時間技巧(例如前面說的泡米、冷凍米、滾水下米、充足水量、足夠熬煮時間)才是王道!安全、健康,也能煮出真正美味的稠度。為了快那十幾二十分鐘加鹼粉,冒著毀掉一鍋粥和可能影響健康的風險,真的不值得! 耐心一點,美味的粥值得等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