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啊,真的是個無可救藥的愛吃鬼,尤其對臺灣當季食材特別著迷。講到這個,每年最讓我引頸期盼的,絕對是那一鍋鍋筍子湯!從春天脆嫩的綠竹筍開始,到夏天麻竹筍的爆發期,甚至連冬天躲在土裡的冬筍都能變出美味。你說簡單?是簡單啊!但要煮出那口讓人一喝就「啊~」出來的清甜感,還真有點小眉角。記得第一次自己煮筍子湯,以為把筍丟進水裡滾就好,結果煮出來一股難以言喻的「臭青味」,整鍋報銷,被老媽唸了好久。
目錄
臺灣常見食用筍種與最佳嚐味期
| 筍種 | 盛產季節 | 特色風味 | 口感 | 最適合湯品 |
|---|---|---|---|---|
| 🌱 綠竹筍 | 5月-9月 | 清甜、細緻、帶淡淡慄香 | 極緻細嫩爽脆 | ✅ 首選!鮮甜度最高 |
| 🎋 麻竹筍 | 6月-10月 | 鮮甜濃鬱 | 爽脆厚實 | ✅ 經典耐煮 |
| 💫 烏殼綠竹筍 | 5月-9月 | 甜度高、纖維少 | 細嫩 | ✅ 鮮甜不輸綠竹筍 |
| ❄️ 冬筍 | 12月-隔年2月 | 香氣沉穩濃厚 | 緊實細緻 | ✅ 濃鬱風味 |
| 桂竹筍 | 4月-5月 | 清香微甜 | 爽脆 | ⚠️ 較少用於清湯 |
看到沒?綠竹筍絕對是筍子湯的王者!那股天生的清甜,其他筍真的難以匹敵。麻竹筍產量最大最常見,煮湯耐煮又夠味。至於冬筍,挖它像尋寶,價格也貴森森,但那股特殊的香氣,煮成濃鬱的雞湯,冬天喝上一碗,幸福感瞬間破錶。記得上次去竹山朋友家,現挖的麻竹筍直接下鍋煮排骨,那股鮮甜味... 嘖嘖,現在想起來還會流口水。
為什麼我的筍子湯總有澀味?三個關鍵步驟!
這問題困擾過我超多次!後來拜師(其實是纏著市場賣筍阿嬤問)才搞懂:
- 挑對筍: 外表光滑緊實、底部切口白皙新鮮、拿起來沉甸甸的才是好筍。底部如果出現紅點或纖維過粗,保證苦澀!
- 處理是靈魂: 從筍尖往下削除外殼,記得把底部老硬部分削掉(這點超重要!很多人忽略)。切塊後,冷水下鍋煮個10-15分鐘,把澀味物質煮出來,再把水倒掉。這步驟千萬不能省!阿嬤還偷偷教我,加一把生米一起煮去澀效果更好(實驗過,真的有效)。
- 別煮過頭: 筍子其實很容易熟,煮太久不只口感變差,甜味也會跑掉。綠竹筍尤其嬌貴,滾個15-20分鐘差不多就夠了。
我心中臺灣經典家常筍子湯排行榜(鮮甜度PK)
- 🏆 綠竹筍蛤蜊湯: 極致清甜!海陸精華融合,夏日消暑聖品。
- 🥈 麻竹筍排骨湯: 經典不敗!筍香肉香完美平衡,百喝不膩。
- 🥉 冬筍香菇雞湯: 冬日暖胃首選!香氣濃鬱深邃,口感層次豐富。
- 竹筍貢丸湯:快速方便,家常好味道。
- 酸筍肉片湯:開胃酸香,風味獨特(但較非主流清甜路線)。
🍲 春之味:綠竹筍蛤蜊湯(鮮甜冠軍!)
📝 食材(4人份):
- 新鮮綠竹筍 2支(約500g)(切滾刀塊)
- 蛤蜊 1斤(吐沙洗淨)
- 老薑 3-4薄片
- 水或高湯 1200ml
- 米酒 1大匙(約15ml)
- 鹽 適量(約1/2 - 1小匙,視蛤蜊鹹度調整)
🔪 做法:
- 筍子處理: 綠竹筍去殼削除底部粗纖維,切滾刀塊。冷水下鍋(水量蓋過筍塊),大火煮滾後再煮10分鐘。撈起瀝乾,煮筍水倒掉不用。這步驟是去除澀味的關鍵,一定要做!
- 煮湯底: 取乾淨湯鍋,放入處理好的筍塊、老薑片、水或高湯。大火煮滾後,轉中小火,蓋上鍋蓋燜煮約15分鐘,讓筍的甜味釋放出來。
- 下蛤蜊: 加入洗淨吐沙的蛤蜊和米酒。轉中大火,煮至蛤蜊「幾乎全開」。
- 調味起鍋: 馬上關火!嚐一下鹹度,蛤蜊本身很鹹! 通常只需要加一點點鹽,甚至不加鹽就很夠味。利用餘溫蛤蜊會全開,避免蛤蜊肉煮縮。撒上點蔥花(可省略),完成。
💡我的碎碎念: 這湯真的快!筍處理好就成功一大半。蛤蜊一下去,鮮味瞬間爆發,鹽真的要最後才試著加。最怕蛤蜊煮到縮水,肉變得像橡皮筋,所以看到開口就要準備關火了。這款筍子湯,我夏天可以一週煮三次!
夏之盛:麻竹筍排骨湯(經典不敗款)
📝 食材(4-6人份):
- 新鮮麻竹筍 1大支(約800g-1kg)(切大塊或厚片)

- 豬小排 或 軟骨 600g(喜歡肉感可用胛心排)
- 老薑 1小塊(約拇指大,拍扁)
- 水 2000ml
- 米酒 2大匙(約30ml)
- 鹽 1.5 - 2小匙(依個人口味調整)
🔪 做法:
- 排骨處理: 排骨冷水下鍋(水量蓋過排骨),開中大火煮至沸騰,表面浮出血沫雜質。撈出排骨,用溫水沖洗乾淨。這步去腥很重要,湯才會清澈。
- 筍子處理: 麻竹筍去殼,切掉底部粗老部分(削多點沒關係),切成大滾刀塊或厚片。冷水下鍋煮滾10分鐘,去除澀味,撈起瀝乾。
- 燉煮: 將處理好的排骨、筍塊、拍扁的老薑放入湯鍋中,加入清水2000ml和米酒。大火煮滾後,撈掉可能殘存的浮沫。
- 慢熬出味: 轉小火,蓋上鍋蓋(留一小縫),慢燉約1個小時。麻竹筍比較耐煮,需要時間讓甜味釋放,排骨也會更軟嫩。
- 調味: 時間到後,加入鹽巴調味。再煮個5分鐘讓鹽融入湯中即可。喜歡的話,撒點芹菜珠或香菜末提香。
💡我的心得與失敗談: 這款湯說簡單,但排骨沒處理好絕對毀一鍋!以前偷懶省略汆燙排骨步驟,結果湯頭混濁還帶腥味,整鍋倒掉超心痛。小火慢燉是精華,我試過用快鍋壓20分鐘,雖然快,但風味就是差那麼一點點深度。麻竹筍纖維較粗,切大塊燉久點口感更好。這是我家餐桌最常出現的筍子湯,配飯一絕!
❄️ 冬之蘊:冬筍香菇雞湯(馥郁暖身)
📝 食材(4人份):
- 新鮮冬筍 2-3支(約300-400g)(切厚片或滾刀塊)
- 土雞腿 2隻 或 半隻雞(切塊)
- 乾香菇 5-6朵(中型,洗淨後泡軟,泡香菇水留用)
- 老薑 5-6片
- 紅棗 6-8顆(洗淨,可劃一刀幫助釋放甜味)
- 枸杞 1大匙
- 米酒 2大匙(約30ml)
- 水 + 泡香菇水 約1800ml
- 鹽 適量(約1.5小匙起)
🔪 做法:
- 冬筍處理: 冬筍去殼較麻煩,殼硬且毛多。削掉底部厚皮及纖維。切厚片或滾刀塊。冷水下鍋煮滾15分鐘去澀(冬筍澀味物質更多!),撈起瀝乾。泡冷水備用。
- 雞肉處理: 雞肉塊冷水下鍋汆燙去血水雜質,洗淨瀝乾。
- 爆香: 鍋中加一點點麻油(或用一般植物油),放入老薑片,用中小火爆香至邊緣微捲。
- 炒雞肉: 放入處理好的雞肉塊,翻炒至表面略微變色、香味出來。
- 燉煮: 加入處理好的冬筍塊、泡軟的香菇(擠乾水分)、紅棗、以及香菇水(底部沉澱物不要)和清水至約1800ml、米酒。大火煮滾後,再次撇除浮沫。
- 慢煨: 轉小火,蓋上鍋蓋(留縫),慢燉至少40分鐘至1小時,讓雞肉軟嫩、冬筍入味、香菇香氣釋放。
- 最後調味: 加入枸杞,再煮5分鐘。最後用鹽調味即可。
💡私房提醒與感想: 冬筍貴是有道理的!處理起來最費工,殼硬又難剝,但那股獨特的香氣和口感,值得!雞肉先炒過,湯頭會更香濃,顏色也比較好看(金黃色)。泡香菇的水是精華,千萬別浪費。這款筍子湯味道比較濃鬱豐富,冬天喝下去,從喉嚨暖到胃裡,超級舒服。有時候我會偷加幾片金華火腿進去,味道更上一層樓(但湯就會變比較鹹,鹽要少放)。
筍子湯美味加分的秘密武器(非必需,但很推薦)
- 提鮮組:
- 蛤蜊/蜆仔: 海味的天然味精,跟綠竹筍是絕配。
- 乾香菇/香菇蒂: 濃鬱香氣來源,尤其是冬筍湯必加。
- 金華火腿/家鄉肉: 一點點切薄片或切丁,鹹香十足,讓湯頭更有深度(但超級鹹!下手要輕)。
- 增加風味層次:
- 酸菜心: 切細絲,在湯快好時加入,提供微妙酸爽感,解膩又開胃(適合麻竹筍排骨湯)。
- 醃冬瓜: 一小塊切丁,有特殊鹹甘味,風味很臺很古早。
- 樹子(破布子): 帶點甘醇發酵味,和筍子也挺搭。
- 口感加分:
- 玉米: 增加湯的甜度和黃澄澄的視覺效果。
- 蘿蔔: 冬天加入白蘿蔔一起熬煮,清甜加倍。
- 貢丸/魚丸: 方便快速增加飽足感和不同口感。
- 香氣點綴(起鍋前撒):
- 芹菜珠: 經典選擇,清香提味。
- 香菜: 愛的人很愛!
- 蒜苗絲: 冬天湯品的好搭檔,香氣特殊。
- 白胡椒粉: 少許提味,冬天喝更暖。
❓ 關於筍子湯,你一定想知道的Q&A
Q1:筍子湯煮好後,筍子吃起來苦苦的,是哪裡出問題了?還能補救嗎?
A: 哦!這問題太常見了,我也曾深受其害!苦味來源主要是「處理不當」:
- 筍本身太老: 挑筍時底部纖維過粗、筍尖泛綠過多或切開筍節處顏色過深,都會苦。這沒救,只能挑掉。
- 去殼後沒立刻煮: 筍子接觸空氣氧化會產生苦味!買回家處理好應盡速下鍋。
- 沒確實「殺青」去澀: 冷水下鍋煮滾10-15分鐘這步驟絕對不能省!是去除草酸等澀味物質的關鍵。補救? 試試這招:把苦的筍塊撈出來,重新冷水下鍋再煮一次(10-15分鐘),換掉湯水再重新加料煮過(但湯的鮮味會打折扣)。或者...狠心丟掉苦筍塊,湯本身如果沒苦味就還能喝。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Q2:我是素食者,也想喝清甜的筍子湯,該怎麼煮?
A: 沒問題!素食筍子湯一樣精彩:
- 湯底選擇: 用大量新鮮蔬菜熬的高湯最棒!昆布+乾香菇(蒂頭別丟)滾出來的湯底也很鮮。市售素高湯塊也可以,但留意鹹度。

- 提鮮夥伴:
- 大量菇類: 新鮮香菇、鴻喜菇、雪白菇、乾香菇(必備!),熬煮出濃厚鮮味。
- 玉米/蘿蔔: 自然的甜味來源。
- 紅棗/枸杞: 增加甜味層次。
- 素火腿/烤麩(選用): 增加口感。
- 一點點冰糖或味醂(選用): 能溫和地提升整體甘甜感。
- 做法: 筍子一樣要先處理過去澀。然後和所有耐煮的蔬菜(蘿蔔、玉米)、菇類、乾貨(香菇、紅棗)、湯底一起煮滾後轉小火燉20-30分鐘,最後加入枸杞、鹽調味即可。素食筍子湯追求的是純粹的蔬菜甜與筍的清香,別有一番風味!
Q3:新鮮竹筍買太多一次吃不完,怎麼儲存最好?可以冷凍嗎?
A: 當季筍子便宜時我也常囤貨!儲存方法影響口感很大:
- 最佳口感(短期3-5天): 買回帶殼未處理的生筍,用廚房紙巾包裹,外面套塑膠袋(袋口別密封),放入冰箱蔬果冷藏室。保持濕潤又避免積水爛掉。
- 大量處理(冷凍儲存): 這是我的常備法!步驟:
- 徹底處理: 去殼、削除粗纖維、切塊(依未來用途切大小)。
- 關鍵殺青: 冷水下鍋煮滾,持續滾煮 15-20分鐘(確保中心也熟透)。這步驟比現煮多幾分鐘,確保酵素失活,冷凍後才不會變質變味。
- 急速降溫: 撈起煮好的筍塊,立刻放入冰水中降溫(或用冷水不斷沖),快速冷卻能保持脆度。
- 瀝乾分裝: 徹底瀝乾水分(或用廚房紙巾吸乾),分裝成每次用量的小袋,密封好放入冷凍庫。
- 冷凍筍使用: 煮湯或炒菜時,不解凍! 直接從冷凍庫取出丟入滾水中烹煮。口感雖略遜於現煮鮮筍,但甜味保留得很好,絕對比市售水煮筍罐頭強百倍!放1-2個月沒問題。這樣隨時想喝筍子湯都有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