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追韓劇,看到主角們圍著小桌子,呼嚕呼嚕喝著熱騰騰的大醬湯,配著白飯,那個滿足的樣子,口水就不爭氣地流下來啊!尤其是在寒流來襲的時候,那股從胃暖到心裡的感覺,真的是... 懂的人就懂!之前我總以為這種道地的韓式大醬湯,一定要去餐廳才吃得到,自己煮肯定很複雜。但老實說,自從我認真研究、失敗了幾次(對,別懷疑,真的有煮壞過,鹹到懷疑人生),抓到訣竅後,發現大醬湯根本就是懶人福音兼冰箱清道夫!家裡有什麼耐煮的蔬菜、豆腐,通通給它丟進去就對了。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這個「偽韓廚」的終極心法,保證好喝、家常,而且絕對符合我們臺灣人的口味。廢話不多說,開煮!
目錄
大醬湯,靈魂在哪?關鍵食材解析!
我覺得要煮出一鍋厲害的大醬湯,有幾個東西絕對不能馬虎,少了它們,味道就是不對勁。
- 韓國大醬 (된장 - Doenjang): 拜託!這不是我們的臺式味噌喔!雖然都是豆製品發酵,但風味截然不同。韓國大醬顏色比較深(深褐色),質地更濃稠粗獷,鹹度更高,帶有一種獨特的、深邃的發酵香氣(有人說像臭襪子?但我覺得是迷人的複雜感啦),這就是大醬湯名字的由來,也是整鍋湯的靈魂基底!去韓式超市或大賣場進口區找,認明 된장 就對了。我偏好買 全州 出產的,感覺風味比較醇厚。
- 韓國辣椒醬 (고추장 - Gochujang): 沒錯!除了大醬,通常還會加一點點辣椒醬提味、增色。別被名字嚇到,它主要提供的是甜辣風味和紅潤色澤,不是那種噴火的辣。分量不用多,一點點就能讓湯頭層次更豐富。選購時注意,也有分辣度等級。
- 湯底: 傳統是用 鯷魚乾 (멸치 - Myeolchi) 和 昆布 (다시마 - Dashima) 熬的高湯。這個步驟很重要!它提供了天然的鮮味(Umami),是清水無法取代的。沒時間熬?用 小魚乾 代替鯷魚也行(記得去頭去內臟,不然會苦),或者... 偷懶一點用 柴魚高湯包 加點水也行(噓,這是我的小秘密,但風味當然還是自己熬的最好)。絕對不要只用清水! 那湯喝起來會很單薄。我試過一次,嗯... 後悔。
| 角色 | 必備核心 | 經典好夥伴 | 冰箱有啥放啥 | 小心地雷 |
|---|---|---|---|---|
| 靈魂醬料 | 韓國大醬 (된장) 韓國辣椒醬 (고추장) |
蒜末 | - | 臺式味噌 (味道不對) |
| 鮮味來源 | 鯷魚乾/昆布高湯 (或小魚乾高湯) |
- | 柴魚高湯包(偷懶用) | 只用清水 (太單薄) |
| 蔬菜類 | 洋蔥 | 馬鈴薯、櫛瓜 青陽辣椒(微辣) 金針菇、香菇 |
高麗菜、白菜 杏鮑菇、鴻禧菇 紅蘿蔔片、地瓜 |
葉菜類 (煮爛變色醜) |
| 蛋白質 | 板豆腐 | 五花肉片、牛肉片 蛤蜊、蝦仁 |
豆皮、油豆腐 火鍋肉片 |
魚肉 (易散易腥) |
| 點睛配料 | - | 蔥花 | 辣椒圈、芝麻油 | - |
表:我的大醬湯食材選擇指南 (彩色標示重要性與適用性)
我的私房家常版大醬湯食譜
這版本是我試過最順手、成功率最高、也最被家人朋友稱讚的。材料在臺灣都很好買,步驟嘛... 認真說,比煮泡麵多一點點工而已!
食譜名稱:[ 韓劇同款 ] 零失敗家常暖心大醬湯
食材 (約 3-4 人份):
- 高湯:
- 鯷魚乾 15-20 尾 (去頭去內臟) 或 小魚乾 1 小把
- 昆布 1 小段 (約 10x10cm)
- 水 1200ml - 1500ml (看喜歡湯多湯少)
- 醬料:
- 韓國大醬 (된장) 3 大匙 (這是靈魂!)
- 韓國辣椒醬 (고추장) 1 小匙 - 1.5 小匙 (怕辣就1小匙,愛辣可多點)
- 蒜末 2 瓣 (現磨的味道差很多!)
- 蔬菜與其他:
- 中型馬鈴薯 1 顆 (去皮切約 1.5cm 塊狀,泡水防氧化) - 增加湯的濃稠感
- 中型洋蔥 半顆 切粗絲 (約 1cm 寬) - 甜味來源
- 櫛瓜 (夏南瓜/翠玉瓜) 半條 切約 0.5cm 厚半月片
- 板豆腐 半盒 切約 2cm 方塊 (用嫩豆腐也行,但容易碎)
- 金針菇 1/2 包 去尾剝散
- 青陽辣椒 1 條 斜切片 (怕辣可去籽或用不辣的青椒切絲代替,只是配色) - 點綴辣味和顏色
- 蔥花 1 根 切末 (裝飾用)
- 蛋白質 (選項):
- 薄五花肉片 或 牛肉片 約 150g (可先用一點米酒、醬油抓醃去腥)
- 或 蛤蜊 約 15-20 顆 (吐沙洗淨) - 海鮮的鮮甜也很棒
- 或 蝦仁 約 10 尾
- 調味 (可能不需要):
- 鹽 極少量 (大醬本身很鹹,最後試味再加)
- 糖 少許 (如果覺得需要平衡鹹味)
做法:
- 熬高湯 (這步別偷懶!): 鍋中加入冷水、鯷魚乾(或小魚乾)、昆布。開中火,煮到快要沸騰前(鍋邊開始冒小泡泡),立刻轉小火。千萬別讓它大滾,不然湯會濁、會有腥味!小火慢煮 15-20 分鐘。時間到,關火,把鯷魚乾和昆布撈出來丟掉。高湯完成!(香氣出來了嗎?這就是鮮味的來源啊!)
- 處理食材: 趁熬湯時,把馬鈴薯、洋蔥、櫛瓜、豆腐、青陽辣椒、金針菇、肉類或海鮮都處理好。蒜頭磨成末。這個步驟就是備料,之後下鍋才不會手忙腳亂。重點提醒:馬鈴薯塊泡水可以去掉表面澱粉,煮湯才不會糊糊的。
- 爆香與炒料: 取一個湯鍋 (可以直接用煮高湯的鍋子,把高湯先倒出來備用,鍋子擦乾)。開中小火,加一點點芝麻油或蔬菜油 (約1茶匙就好)。先下洋蔥絲和蒜末,炒到洋蔥變軟、聞到蒜香。如果要用肉片,這時把肉片放下去炒到變色、香氣出來(如果是用蛤蜊或蝦仁,這步驟省略,它們最後才下)。
- 下耐煮蔬菜: 把馬鈴薯塊從水中撈起瀝乾,放入鍋中,和洋蔥、肉片一起拌炒個1分鐘左右,讓馬鈴薯邊緣稍微有點焦香。櫛瓜片也丟進來稍微拌一下。
- 注入靈魂高湯: 把剛才熬好的高湯倒回鍋中(水量大約要蓋過所有食材)。
- 溶解醬料 (超重要技巧!): 轉中大火煮滾。滾了之後,轉中小火維持小滾狀態。這時候,拿個小碗或湯勺,舀一點點鍋裡的熱湯出來。把 3大匙韓國大醬 和 1-1.5小匙韓國辣椒醬 放到舀出來的熱湯裡,用湯匙或小的打蛋器 仔細攪拌,直到醬料完全溶解、沒有顆粒。千萬不要把大醬和辣椒醬直接挖一坨丟進大鍋裡! 會很難拌勻,容易結塊沉底,湯喝到後面鹹死你!這步是大醬湯好喝的關鍵步驟之一!
- 融合與燉煮: 把溶解好的醬汁,倒回大湯鍋裡。輕輕攪拌均勻。這時候湯會呈現漂亮的淺褐色帶點紅潤感。蓋上鍋蓋(留一點縫隙),用 中小火慢滾 10-15 分鐘。主要目的是讓馬鈴薯煮軟、入味。中間可以開啟蓋子稍微撇掉浮沫(如果有的話)。這時候整間廚房都會飄著大醬湯那種特有的、濃鬱的發酵香氣,超療癒!重點:火不要太大,維持小滾就好,這樣湯才清澈,食材不會爛糊。
- 加入易熟食材: 馬鈴薯差不多軟了之後(用筷子能輕鬆插入),加入板豆腐塊和金針菇。如果用的是蛤蜊或蝦仁,也在這時候放進去。輕輕推散,不要用力攪拌,豆腐會碎掉。蓋上鍋蓋(留縫),再煮個 3-5分鐘,直到蛤蜊開口、蝦仁變色、金針菇軟化。
- 最後點綴與試味: 嚐嚐味道!大醬湯本身是鹹香路線,但因為我們自己熬高湯、控制醬量,通常鹹度是剛好的。如果覺得不夠鹹... 呃,你可能口味很重,那就極少量地加點鹽(但真的很少需要)。如果覺得鹹味太突出、有點死鹹,可以加 1/4 - 1/2 小匙的糖 來平衡柔和一下(相信我,有用!)。最後,撒上切好的青陽辣椒片和大量的蔥花。
- 起鍋與享用: 關火!可以滴幾滴芝麻油增加香氣(看個人喜好)。大醬湯完成!熱騰騰地盛到湯碗裡,配上一碗熱呼呼的白飯,再來點韓式泡菜... 天啊!這就是韓劇裡的幸福滋味啊!呼嚕呼嚕吃下去,寒流?那是什麼?完全不怕了!
為什麼我的大醬湯特別好喝?私房秘訣不藏私!
煮了幾十鍋大醬湯,繳了不少學費(包括那鍋鹹到送人都沒人要的),總結出幾個讓湯頭更升級、更像在韓國吃到的關鍵點:
- 高湯是根基: 再次強調!只用清水?那叫味噌蔬菜湯,不叫大醬湯。鯷魚昆布高湯帶來的海洋鮮味(Umami),是讓湯層次豐富、不死鹹的靈魂伴侶。沒鯷魚?小魚乾認真熬也行。
- 醬料要先溶解: 講三次!一定要先在小碗用熱湯溶開醬!直接丟大鍋,保證後悔。溶解後倒進去,湯才會均勻好喝。
- 火候是關鍵: 熬高湯不要大滾,會濁。煮湯時用中小火慢滾,讓味道慢慢融合,湯色清澈,食材也不會爛掉。大火滾煮容易把湯煮濁,蔬菜也容易散掉。
- 食材下鍋順序: 耐煮的根莖類(馬鈴薯、紅蘿蔔)先下,易熟的菇類、葉菜類(雖然我不建議放葉菜)、豆腐、海鮮類最後下。這樣每種食材才能保持最佳口感。蛤蜊煮到開口就要立刻撈起來,不然肉會縮成橡皮。
- 鹹度的掌握: 大醬本身超鹹!所以一開始醬量寧可保守一點(例如先放2.5大匙大醬)。湯快煮好時再試味道,不夠再加一點點溶解好的醬汁補救。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狂加! 太鹹很難救(除非你有時間再加大量水和食材稀釋,但味道就淡了)。加點糖是平衡鹹味的神來之筆(一點點就好)。
- 選對大醬品牌: 不同品牌的韓國大醬,鹹度、風味真的有差!多試幾個牌子,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味道。我個人偏好全州產的,比較溫潤。
- 肉類處理小技巧: 用五花肉片的話,可以先用一點點米酒和醬油(甚至加點蒜末、一點點糖)抓醃一下,去腥增香。牛肉片也適用。或者,把肉片先用麻油炒香炒出油,再開始爆香洋蔥,湯會更香!(但油脂也會多一點啦)
- 「飛天秘技」- 加點蘋果泥或梨泥: 這招是跟韓國阿珠媽偷學的!在爆香洋蔥後、下肉片炒之前,加一小匙自己磨的蘋果泥或水梨泥下去炒一下。水果的天然酵素能讓肉更嫩,而且帶來隱約的果香甜味,讓湯頭更圓潤柔和,層次暴增!試過就回不去了。大醬湯的隱藏版升級法寶!
大醬湯的無限可能:變化吃法排行榜
大醬湯的美妙就在於它的包容性!除了基本款,試試這些變化,絕對開啟新世界:
- 海陸雙拼大醬湯: 蛤蜊 + 肉片。海味的鮮甜和肉香結合,層次超豐富!我的最愛之一。
- 泡菜大醬湯: 湯滾後加入約半碗切段的韓式泡菜一起煮。泡菜的酸辣味融入湯中,風味更強勁開胃!記得泡菜本身有鹹度,大醬要稍微減量。

- 起司熔岩大醬湯: 超邪惡但超滿足!湯煮好盛入耐熱小鍋(石鍋更佳),在上面鋪滿莫札瑞拉起司絲(或韓國料理起司),放入烤箱或噴槍烤到融化拉絲... 配飯吃,罪惡感十足但幸福感爆棚!很適合冬天。
- 大醬湯泡飯: 最韓式的吃法!直接把熱騰騰的白飯挖一大勺到熱熱的大醬湯碗裡,用湯匙拌一拌,讓米粒吸飽湯汁。呼嚕呼嚕吃下肚,暖胃又飽足。這才是精髓啊!
- 素食版大醬湯: 不放肉類海鮮,高湯可以用昆布+香菇蒂(乾香菇泡發後的蒂別丟,拿來熬湯超香!)熬煮。蔬菜種類可以更豐富,例如加入杏鮑菇片、鴻禧菇、紅蘿蔔片、地瓜塊(代替馬鈴薯)、甚至南瓜塊。一樣美味!重點:選購時確認大醬成分是否全素(有些可能含魚露等)。
| 排名 | 變化吃法 | 特色風味 | 推薦指數 | 必備元素 |
|---|---|---|---|---|
| 1 | 泡菜大醬湯 | 酸辣帶勁,層次爆發 | ★★★★★ | 韓式泡菜半碗 |
| 2 | 大醬湯泡飯 | 經典韓式,暖心飽足 | ★★★★★ | 熱白飯一大勺 |
| 3 | 海陸雙拼大醬湯 | 鮮甜肉香雙重滿足 | ★★★★☆ | 蛤蜊 + 五花肉片 |
| 4 | 起司熔岩大醬湯 | 濃鬱邪惡,療癒首選 | ★★★★☆ | 莫札瑞拉起司絲 |
| 5 | 純蔬食大醬湯 | 清爽無負擔,鮮味不減 | ★★★☆☆ | 綜合菇類 + 昆布香菇高湯 |
表:我的私房大醬湯變化吃法評比 (試過都說讚)
失敗過才懂!那些年我煮壞大醬湯的血淚教訓...
誰沒有過去呢?分享一下我的黑暗料理史,希望大家別踩雷:
- 地獄鹹湯事件: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大醬直接挖一大坨丟進滾水裡。結果?沉底、結塊、上半部沒味道,下半部鹹到舌頭麻掉!整鍋報銷。切記:醬一定要先在小碗溶解!
- 濁湯疑雲: 熬高湯時開大火滾沸,或者煮湯時火太大、滾得太劇烈。湯變得混濁不清,賣相很差,口感也覺得不清爽。小火慢滾是王道。
- 冰箱清過頭: 興沖沖把冰箱快壞掉的菠菜、A菜丟進去... 結果煮出來湯色詭異(菜葉黃掉),口感軟爛噁心。大醬湯不適合放快爛的葉菜類! 根莖類、菇類、瓜類才是好朋友。
- 臭腥味風暴: 用了沒處理乾淨的小魚乾(沒去頭去內臟),或者蛤蜊吐沙沒吐乾淨。那個腥味... 毀了整鍋湯。食材處理不能馬虎!
- 糊成一鍋粥: 馬鈴薯切太小塊,又煮太久,整個化掉。或者放了容易糊化的食材(如山藥?),整鍋湯變濃稠羹湯,失去大醬湯應有的湯水感。食材切塊大小和耐煮性要注意。
Q&A:關於大醬湯,你可能還想知道...
Q1:大醬湯可以隔夜嗎?隔夜會不會更好吃?
A: 可以隔夜冷藏儲存。而且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隔夜再熱過的大醬湯,味道更融合!蔬菜(特別是馬鈴薯、洋蔥)的甜味會更釋放到湯裡,湯頭感覺更醇厚。但是,要注意幾點:1. 豆腐 隔夜口感會變比較硬、孔隙變粗,沒那麼嫩滑,看你能不能接受。2. 蛤蜊或蝦仁 隔夜再加熱,肉容易縮水變老變硬,口感差很多,建議當餐吃完。3. 重新加熱時,不要大滾,用中小火熱到微滾就好,避免食材過度烹煮散掉。我覺得純蔬菜+肉的版本,隔夜很好吃!
Q2:素食者可以吃大醬湯嗎?味道會不會差很多?
A: 當然可以!重點在於:1. 高湯:用昆布+乾香菇蒂(或乾香菇)熬煮,一樣能做出鮮美的湯底。也可以用市售的素食高湯塊或高湯粉(注意成分)。2. 大醬品牌:務必確認你買的韓國大醬成分是純素的!有些品牌可能會新增魚露或蝦醬之類的動物性成分(這點在臺灣買的時候要特別留意,看包裝標示或問店家)。避開這些,用豐富的蔬菜(馬鈴薯、地瓜、蘿蔔、各式菇類、櫛瓜、豆腐)來煮,一樣可以做出非常好喝的 純蔬食大醬湯!風味上,少了動物油脂和肉類海鮮的鮮味,層次感會稍微不同,但蔬菜的清甜和發酵醬香依然能撐起一片天。
Q3:去韓國餐廳喝的大醬湯,感覺更濃鬱鮮香,自己煮好像少了點什麼?秘訣到底是什麼?
A: 這個問題很好!我觀察和嘗試後的心得:1. 高湯的濃厚度:餐廳的高湯可能熬得更濃鬱,或是用了更多種類的材料(比如再加點牛骨?但這就不是傳統做法了)。我們家常熬時間短,鮮味濃度有差。可以試著把高湯水量減少一點點(但食材也要相對減少),或者延長熬高湯的時間(小火慢熬30分鐘以上)。2. 油脂的運用:餐廳可能用更多麻油去爆香,或者選用油脂較豐富的五花肉片,湯頭自然更香濃滑順。在家可以試試爆香時麻油多放半茶匙,或刻意選肥一點的肉片。3. 味精/調味料? 雖然不想承認,但有些餐廳可能還是會用一點點化學增鮮劑(像韓式湯用味精「미원」)。我們在家當然是追求天然啦!用用心熬的高湯和天然食材的甜味來補足。4. 「鍋氣」與火候:餐廳的爐火超旺,爆香炒料的「鑊氣」更足,香氣物質揮發得更充分,這點在家用普通爐具比較難複製。但盡量把料炒香一點有幫助。5. 醬料比例與品質:再確認一下你用的韓國大醬品牌和餐廳用的是否類似?醬的比例是否足夠?可以試著稍微增加一點大醬量(但記得溶解好,且注意鹹度平衡)。做到這些,你家的大醬湯絕對不會輸給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