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鍋白木耳蓮子湯,我心裡就暖暖的。還記得第一次煮它,根本是場災難現場!那時看阿嬤煮得輕鬆寫意,膠質濃稠、蓮子鬆化,想說應該不難吧?結果自己動手,蓮子煮到天荒地老還是硬邦邦,白木耳也脆得像在吃生菜沙拉(後來才知這種口感有人喜歡,但我真心不行)。湯呢?稀得像糖水,一點阿嬤說的「黏嘴」感都沒有。那次真是被這看似簡單的甜湯狠狠上了一課。失敗了幾次後才抓到訣竅,現在煮白木耳蓮子湯簡直成了我壓力大時的最佳療癒儀式。聽著鍋裡咕嘟咕嘟的聲音,聞著慢慢飄出來的棗香,整個人都放鬆了。
經典家常版:記憶中的古早味

這碗湯就是我記憶的原點,阿嬤的味道!用料單純,但每一口都是溫暖。那種白木耳燉到入口即化、蓮子鬆綿在嘴裡化開的感覺,配上紅棗天然的甜香,真的會讓人忍不住一碗接一碗。湯汁濃稠到湯匙舀起來會「牽絲」,這才叫到位!這種傳統的好滋味,外面賣的常常不是太甜,就是膠質感不夠,自己煮最能掌控。
食材準備(約6-8人份)
| 食材 | 份量 | 處理重點 | 替代方案 |
|---|---|---|---|
| 乾白木耳 | 15-20克 | 泡發後去蒂撕小朵(冷水約3-4小時) | 鮮白木耳約150克(省時但風味略淡) |
| 乾蓮子 | 80克 | 泡水1小時後去心(懶人可買已去心) | 新鮮蓮子150克(煮的時間縮短) |
| 紅棗 | 15-20顆 | 洗淨,用刀劃開或捏破(易出味) | 免劃,但味道釋放較慢 |
| 冰糖 | 80-100克 | 依個人口味增減 | 二砂、黑糖(風味不同) |
| 水 | 2500-3000毫升 | 一次加足量 |
詳細做法
養生加強版:給身體的溫柔補給

有時候覺得特別累,或是換季時喉嚨乾乾的,我就會端出這鍋升級版的白木耳蓮子湯!把紅棗換成更大顆、甜味更濃的新疆頂級紅棗,再加一把能補氣血的枸杞,還有幾片帶著天然甜味的龍眼乾。重點是那幾顆蜜棗!它能讓整鍋湯的甜味層次變得更圓潤、更醇厚,完全不用擔心死甜。最特別的是加一小段新鮮山藥切塊下去一起燉,山藥煮到化在湯裡,增加自然的濃稠感(比太白粉健康多了!),還多了股淡淡的清香,喝完感覺從喉嚨滋潤到胃裡,特別舒服。這碗湯不只是甜點,更像溫和的補品。不過我得說,加山藥後湯色會稍微沒那麼清澈,有一點點濁濁的,介意賣相的人可能要考慮一下(但味道和口感我真心推薦!)。
食材準備(約6-8人份)
| 食材 | 份量 | 處理重點 | 功效/特色 |
|---|---|---|---|
| 乾白木耳 | 15-20克 | 同上(泡發去蒂撕小朵) | 潤肺滋陰、豐富植物膠原 |
| 乾蓮子 | 80克 | 同上(泡水去心) | 養心安神、健脾 |
| 新疆大紅棗 | 10-15顆 | 洗淨劃開/捏破 |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甜度高) |
| 枸杞 | 1大匙 | 洗淨,最後10分鐘加入 | 明目、補肝腎 |
| 龍眼乾(帶殼) | 8-10顆 | 剝殼去籽 | 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天然甜味來源) |
| 蜜棗 | 3-4顆 | 洗淨,可劃一刀 | 增加湯頭醇厚度與圓潤甜味 |
| 新鮮山藥 | 約100克 | 去皮切小塊(易熟) | 健脾益胃、助消化、增加自然濃稠感 |
| 冰糖 | 70-90克 | 依紅棗、龍眼甜度調整 | |
| 水 | 2500-3000毫升 |
詳細做法
創意清爽版:夏日沁涼好選擇

天氣熱到受不了的時候,誰還想喝熱湯?這時就需要這碗冰涼的創意版白木耳蓮子湯!基底一樣用心熬煮,但絕招在最後!把燉好的湯徹底放涼後,裝進密封盒,豪邁地加入新鮮的愛文芒果丁(那個香氣!那個甜味!)和一小把咬下去會「啵」一聲的荔枝肉(我用玉荷包,香氣足甜度高)。喜歡微酸口感的,擠一點點檸檬汁進去,那個風味層次立刻跳出來!最後,別忘了那畫龍點睛的新鮮薄荷葉,洗淨拍一下讓香味出來再撒上去。這碗湯端出來,視覺上繽紛討喜,入口是白木耳蓮子的溫潤基底,搭配芒果的奔放熱情、荔枝的優雅香甜,還有薄荷的清新涼感,層層疊疊在嘴裡化開,超級消暑!簡直是傳統甜品的大變身。不過老一輩可能會覺得這樣太花俏(像我媽就說好好的湯加什麼水果),但年輕人接受度超高!重點是水果一定要最後吃之前才加,泡太久會出水,湯會變稀,水果口感也爛爛的不好吃。這碗創新版的白木耳蓮子湯,絕對是夏日派對或飯後甜點的亮點!
食材準備(約6-8人份)
| 食材 | 份量 | 處理重點 | 關鍵提醒 |
|---|---|---|---|
| 基底湯 | 完成之經典版或養生版 | 徹底放涼或冷藏 | 選擇膠質夠濃稠的版本 |
| 愛文芒果 | 1大顆 | 去皮切丁(約1.5公分大小) | 選熟度夠、香氣濃鬱的 |
| 荔枝 | 12-15顆 | 剝殼去籽(推薦玉荷包) | 新鮮為佳 |
| 新鮮薄荷葉 | 一小把 | 洗淨,稍微拍打出香氣 | 裝飾前再加入 |
| 檸檬汁 | 0.5-1茶匙 | 新鮮現擠 | 可省略,或依喜好少量新增 |
詳細做法
挑選食材小學堂:我的踩雷經驗談

煮了這麼多次白木耳蓮子湯,食材好壞真的差超多!白木耳我偏好顏色自然米黃、朵形完整不要太碎的乾貨(顏色過白可能漂過,聞起來有怪味的絕對不要買)。泡發後摸起來要厚實有彈性,煮起來膠質才豐沛。蓮子更是學問大!買過煮不爛的頑固分子,氣死人!後來學會挑顆粒飽滿、表皮帶點自然皺褶(表示乾燥足)、聞起來有淡淡清香沒有油耗味的。有些已經去心的雖然方便,但我覺得沒去心的似乎更耐煮不易散?紅棗部分,新疆大顆的甜度高,中小顆的藥用價值可能更好?看你是追求甜度還是養生囉!枸杞別選顏色過於鮮豔的(可能薰硫),乾燥、摸起來不黏手的比較安心。這些都是繳了學費(煮壞好幾鍋)才學到的啊!
食材挑選重點一覽
| 食材 | 挑選要點 | 避免地雷 |
|---|---|---|
| 乾白木耳 | ✓ 朵形完整、✓ 色澤自然米白或微黃、✓ 無刺鼻酸味或黴味、乾燥輕脆。摸起來厚實者佳。 | ✗ 顏色過白(可能漂白)、✗ 碎片過多(品質較差)、✗ 聞到酸味或化學藥水味、✗ 摸起來潮濕或有黏手感。 |
| 乾蓮子 | ✓ 顆粒飽滿圓潤、✓ 表皮帶自然淺皺褶、✓ 顏色象牙白帶點微黃、✓ 乾燥無異味(有淡淡清香)。 | ✗ 顏色過於死白或暗沉、✗ 顆粒萎縮乾癟、✗ 聞到油耗味(表示不新鮮或存放不當)、✗ 摸起來濕黏。煮不爛的蓮子最惱人! |
| 紅棗 | ✓ 表皮深紅有光澤(隨種類不同)、✓ 果肉厚實、✓ 乾燥不黏手、✓ 無蟲蛀。捏起來緊實有彈性。 | ✗ 表面有白色粉狀物(可能發黴)、✗ 過於濕黏或出水、✗ 有發酵酒味(表示變質)、✗ 蟲蛀孔洞多。 |
| 枸杞 | ✓ 顏色橘紅自然(非豔紅)、✓ 乾燥不結塊、✓ 蒂頭處為白色或淡黃(天然)、✓ 味道微甜帶點藥香。 | ✗ 顏色過於鮮紅亮眼(可能薰硫)、✗ 摸起來黏膩潮濕、✗ 聞起來有刺鼻酸味、✗ 蒂頭處也是紅色(不正常)。 |
常被問的問題:我的實戰心得
Q1: 為什麼我的白木耳煮很久都不出膠,湯還是水水的?
啊,這問題我太熟了!踩過幾次雷後發現關鍵有幾個:首先,品種很重要!買到那種煮不爛的品種真的欲哭無淚。再來,泡發一定要夠,冷水泡3-4小時跑不掉,泡到整朵軟Q才行。根部硬蒂一定要切乾淨,那裡煮不爛。然後,撕得夠小朵接觸面積大才容易釋膠質。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火候和時間!大火煮滾後轉最小火慢燉至少1小時是基本,要有耐心!我發現用厚底的鍋子(像鑄鐵鍋、砂鍋)保溫效果好,燉出來的膠質更棒。壓力鍋快很多,但風味層次我覺得還是慢燉的好。
Q2: 蓮子怎麼煮才會鬆軟綿密?有沒有快一點的方法?
蓮子煮不爛真是煮婦的痛!我的心得是:買的時候就要挑品質好的(參照上面的挑選重點),買到劣質品真的很難救。泡水是關鍵,至少泡1小時讓它吸水。蓮心務必去乾淨,那個苦味會毀了一鍋湯。最有效的方法(除了買新鮮蓮子),我會在泡水後,把蓮子放進小碗,加水淹過,用電鍋外鍋加一杯水先蒸一次!蒸完再丟進湯鍋裡和其他材料一起煮,通常30-40分鐘就能達到理想的鬆軟度,節省很多時間。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加糖,聽說會讓蓮子煮不透(寧可信其有!)。
Q3: 煮好的白木耳蓮子湯可以放多久?怎麼儲存最好?
煮好放涼的白木耳蓮子湯,裝進乾淨、密封的保鮮盒裡,放冰箱冷藏,我通常3天內一定吃完(風味最佳)。雖然理論上可以放更久(4-5天),但因為是甜湯又有豐富膠質,放太久口感會變差,蓮子也可能吸水膨脹變得過於軟爛(我不喜歡那種口感)。另外,加了新鮮水果的「創意清爽版」一定要當天做當天吃完!水果泡久了會出水,也會變得不新鮮,湯的味道也會走樣。如果要帶出門野餐,我會把湯冰好放保冷袋,水果切好另外裝,到現場再組合。這樣才能吃到最新鮮完美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