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鱺魚:營養價值、美味食譜與實用秘訣全解析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身為一個不是在吃就是在想吃什麼的人,臺灣四面環海給我的最大禮物,就是那豐富到令人感動的海鮮。今天,我要跟大家深聊一位我覺得被低估的海中明星——海鱺魚。初次在澎湖魚市場見到牠龐大的身軀,老實說有點被嚇到,魚販阿伯看我愣住,笑著說:「少年ㄟ,這海鱺魚才是真正好吃又顧身體的寶啦!」一試之下,那個紮實彈牙的肉質、獨特的清甜,讓我瞬間著迷,從此展開與海鱺魚的美味緣分。

講到海鱺魚,很多人可能覺得陌生,甚至跟海鱸魚搞混。真的不一樣!海鱺魚是深海魚,養殖技術在臺灣(尤其在澎湖、屏東)超成熟。牠最迷人的就是那股純淨的海洋鮮味,肉質比鱸魚更緊實Q彈,油脂分佈均勻卻不膩口,吃起來超爽快!特別愛牠幾乎沒細刺這點,家裡有小孩或老人家絕對會愛死。

為什麼我這麼推崇海鱺魚?看看這個營養大比拼!

營養成分 (每100g) 海鱺魚 🐟 鮭魚 🐟 鱸魚 🐟 鯛魚 🐟
蛋白質 (g) 21.0 20.0 19.0 18.5
Omega-3 (mg) 1200 1800 350 250
熱量 (kcal) 105 208 110 100
脂肪 (g) 3.0 13.0 3.5 2.0
膽固醇 (mg) 55 63 75 60

(資料來源:臺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20版 + 澎湖區漁會養殖資料彙整)

看到了嗎?海鱺魚根本是低脂高蛋白的超級模範生!熱量比鮭魚低超多,Omega-3含量雖然比鮭魚少一點點,但遠勝鱸魚和鯛魚,重點是膽固醇也比較低,對心血管負擔小。我自己在控制體重時,海鱺魚真的是冰箱常備軍,吃飽吃好沒煩惱。

😋 海鱺魚清蒸佐破布子

食譜

這是我心中最能凸顯海鱺魚原汁原味的經典做法!簡單到不行,卻鮮美無比。

食材
  • 新鮮海鱺魚魚排 1片 (約250g):務必新鮮! 挑選時看眼睛要清澈、魚鰓鮮紅、按壓肉質緊實有彈性、聞起來只有淡淡海味無腥臭味。
  • 破布子 2大匙 (連些許湯汁):傳統市場罐裝的就很夠味。
  • 嫩薑絲 適量
  • 青蔥絲 1根
  • 米酒 1小匙
  • 薄鹽醬油或蒸魚醬油 1小匙 (可省略,破布子已有鹹度)
做法
  1. 準備魚排:海鱺魚魚排洗淨,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水分。這個動作超重要!水分沒吸乾,蒸出來的魚會水水的,鮮味也被稀釋。放在適合蒸的深盤中。
  2. 鋪料: 在魚排上均勻鋪上破布子(連同少許湯汁增添風味)、薑絲、蔥白部分。淋上米酒。
  3. 蒸煮: 蒸鍋水滾後,放入魚盤,蓋上鍋蓋用中大火蒸約 8-10分鐘 (視魚排厚度調整)。千萬別蒸過頭!時間到用筷子戳魚肉最厚處,能輕易穿透且無血水就是好了。上次貪聊多蒸了兩分鐘,肉質就沒那麼完美了,可惜啊!
  4. 嗆香: 小心取出蒸盤,將盤中多餘的湯汁稍微倒掉一些(避免過鹹)。撒上剩下的蔥綠絲。喜歡更香的話,可以燒熱一小匙香油淋在蔥絲上嗆香(非必需)。
  5. 提味 (可選): 如果覺得鹹度不夠,這時可以輕輕淋上一小圈薄鹽醬油或專用蒸魚醬油。


檸檬香草烤海鱺佐時蔬

食譜

想換個西式風情時,我超愛做這道!烤過的海鱺魚表面微焦,散發香草與檸檬的清新,配著烤蔬菜一起入口,營養滿分又超滿足。

食材
  • 海鱺魚魚排 2片 (約400-500g)
  • 新鮮檸檬 1顆 (取皮屑+擠汁)
  • 新鮮迷迭香 1小枝 (或乾燥1小匙) 切碎
  • 新鮮百里香 1小枝 (或乾燥1小匙) 切碎
  • 大蒜 2瓣壓泥
  • 特級初榨橄欖油 2大匙
  • 黑胡椒碎 適量
  • 海鹽 適量
  • 喜歡的時蔬:例如蘆筍、小番茄、櫛瓜片、蘑菇、紅黃甜椒塊等 適量
做法
  1. 醃魚:海鱺魚魚排擦乾,放入大碗中。加入檸檬皮屑、檸檬汁(半顆量)、迷迭香、百里香、蒜泥、橄欖油1.5大匙、黑胡椒和少許海鹽。溫柔地幫魚按摩一下,讓醬料均勻裹上。醃漬至少 20分鐘(或冷藏醃1小時更入味,記得蓋保鮮膜)。
  2. 準備蔬菜: 時蔬洗淨切適當大小,放入烤盤中。淋上剩下的半大匙橄欖油,撒點鹽和黑胡椒拌勻。我的懶人包是放小番茄和蘆筍,顏色好看又方便。
  3. 組裝烘烤: 預熱烤箱至 200°C。將醃好的魚排放在蔬菜上(或旁邊)。把醃魚的香草料也淋一些上去。放入烤箱中層,烤約 12-15分鐘,或直到魚肉熟透(筷子可輕易穿透)、蔬菜軟化邊緣略焦即可。最後幾分鐘要盯緊點,別讓魚烤老了!魚肉變白不透明就差不多。
  4. 上桌: 出爐後可直接連烤盤上桌,超級澎湃!吃之前可以再擠一點點新鮮檸檬汁提鮮。


🍲
海鱺魚味噌豆腐湯

食譜

冷冷的冬天,或是腸胃比較嬌弱的時候,這碗湯是我的救星!用海鱺魚骨邊肉或魚頭熬湯底,鮮味十足又溫潤,喝完身體都暖了。

食材
  • 海鱺魚 魚頭1個 + 魚骨邊肉 or 魚排切塊 200g:魚頭和骨邊肉熬湯最鮮!買魚時請老闆幫忙剁塊。
  • 傳統板豆腐 1塊 切小塊
  • 乾海帶芽 (或新鮮海帶結) 一小把
  • 白味噌 2-3大匙 (依鹹淡喜好調整):選信得過的日本品牌風味較佳。
  • 柴魚片 1小把 (約5g)
  • 嫩薑片 3-4片
  • 青蔥花 適量
  • 水 約1000ml
  • 米酒 1大匙
做法
  1. 處理魚: 將魚頭、魚骨塊洗淨。煮一鍋水,水滾後放入魚塊和薑片,淋入米酒,大火焯燙約1分鐘去腥雜質。撈出沖洗乾淨備用。這個步驟不能省,湯頭才清澈無腥。
  2. 熬湯底: 取乾淨湯鍋,加入1000ml水、焯過水的魚塊、薑片、柴魚片和海帶芽(如果用海帶結一起下)。大火煮滾後,轉小火加蓋慢燉 20-25分鐘,讓魚的鮮味充分釋放。
  3. 加入豆腐: 將板豆腐塊輕輕放入湯中,繼續小火煮約5分鐘讓豆腐入味。
  4. 調味: 關火(或轉最小火)。取一個小網篩或湯勺,將適量的味噌放在篩網上,浸入湯中,用湯匙或筷子慢慢攪拌溶解味噌。絕對不能讓湯大滾,否則味噌香氣會跑掉變死鹹!試試味道,不夠再追加溶解味噌。
  5. 完成: 確認味道OK後,將鍋中較大的魚骨頭、薑片撈出丟棄(喜歡啃魚頭的就留著)。撒上大量青蔥花即可享用。海鱺魚的膠質讓湯頭微微稠感,超舒服。


聰明挑選與儲存海鱺魚的秘訣

吃了這麼多海鱺魚,總要學會挑好貨!跟魚販打交道多年,學到幾招:

挑新鮮的關鍵:

眼睛亮晶晶: 像在看你一樣清澈透明,凸凸的最好。濁濁的、凹下去的絕對NG!

魚鰓鮮紅色: 翻開看,要鮮紅或暗紅,有光澤。灰灰的、黏黏的、味道重的,拜託放下快走。

摸起來彈彈的: 手指按下去,肉會馬上彈回來,不留凹痕。軟趴趴的絕對不新鮮。

聞起來只有海味: 新鮮魚只有淡淡海水鹹味或藻味。刺鼻腥臭味?謝謝再聯絡!

表皮光澤黏液清: 有自然光澤,黏液是透明清澈的。黏液混濁或脫落?別買!

儲存小撇步: 買回家不能馬上煮?

立刻處理: 回家馬上把魚沖洗乾淨,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表面水分。濕答答是細菌的溫床!

分裝冷凍: 依每次用量分裝到保鮮袋或密封盒,擠出所有空氣再封緊。標上日期,冷凍儲存最佳賞味期約1個月。我自己試過兩個月的,風味明顯差很多。

解凍有學問: 最佳方式是冷藏緩慢解凍。前一晚從冷凍移到冷藏。趕時間?把密封好的魚泡在冷水中(袋子不能漏水),勤換水。千萬不要室溫解凍或泡熱水!肉質會爛掉,鮮味也跑光光。用微波爐解凍?嗯...除非你想毀了這塊好魚。

Q&A:關於海鱺魚,你可能還想知道這些!

Q1:冷凍海鱺魚和新鮮的吃起來差在哪?值得買冷凍的嗎?

老實說,風味上一定有差!頂級的新鮮貨,那股清甜和彈性是冷凍難以完全複製的。但冷凍技術現在很進步,只要你買對來源可靠、急速冷凍的產品(認明CAS或HACCP標章),解凍得法(乖乖用冷藏解凍啦!),品質絕對在水準之上。像我住在不靠海的城市,冷凍海鱺魚就是冰箱救星,方便又實惠。重點是解凍後水分流失的缺點確實存在,肉質會比剛上岸的稍微鬆一點點。但家常料理完全夠用,CP值很高!

Q2:常聽說海鮮生食有風險,海鱺魚適合做生魚片嗎?

這個問題超重要!雖然海鱺魚肉質厚實,看起來好像很適合做生魚片(我在澎湖吃過,師傅手藝好確實超美味),但強烈不建議在家自己搞!原因很簡單:

  • 寄生蟲風險: 海魚也可能有寄生蟲(如海獸胃線蟲),不是隻有淡水魚才有。冷凍可以殺死寄生蟲,但家用冷凍庫溫度通常不夠低(要 -20°C以下至少7天-35°C以下15小時 才保險),時間也不夠長。
  • 細菌問題: 處理過程稍有疏忽,細菌汙染風險大增。

想吃海鱺魚生魚片?拜託,找信譽良好、衛生管理嚴格、專業處理的生魚片專賣店或高階日料餐廳。他們有專業的冷凍裝置和處理流程。別為了省錢或一時興起在家冒險,劃不來!

Q3:家裡小孩或長輩不太敢吃魚,怕腥味或魚刺,海鱺魚適合嗎?

這就是我大推海鱺魚給有小孩和長輩家庭的原因!它幾乎完美解決這兩個痛點:

  • 超低腥味: 深海養殖的環境比較乾淨,水質管理好,海鱺魚天生土味、腥味就比其他很多魚種淡很多。新鮮的幾乎就是一股清甜海味。用簡單的薑、米酒、破布子去調理,味道非常溫和好接受。連我家那個對魚腥味超級敏感的老媽都能接受!
  • 幾乎無細刺: 這點大勝!海鱺魚主要是中間一根大骨和大刺,肉質厚實,稍微處理一下(魚販通常也會幫忙把大刺剃掉,或買魚排),剩下的魚肉部分幾乎沒有惱人的小細刺。給小孩吃、長輩吃,或是自己懶得挑刺時,真的安心又方便。只要把明顯的大骨或邊刺挑掉就好,省事很多。這點絕對是它的大優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