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看到漂亮食物就走不動路、聞到香味就開始分泌口水的美食愛好者,我真心覺得餐桌上有一道賞心悅目又好吃的菜餚,絕對能大大提振食慾!而三色蛋的做法,說實在的,第一次看到成品時,真的有被驚豔到——怎麼可以簡單幾顆蛋,就能變化出這麼漂亮的層次?不過啊,別被它美麗的外表騙了,我第一次嘗試三色蛋的做法時,可是搞了個大烏龍,蛋白層沒凝固完全,切下去簡直是場災難,醜到不行!後來經過幾次「實驗」(其實就是不斷失敗調整),總算摸清了關鍵點。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我的私房心得,保證讓你輕鬆學會這道好看又好做的宴客菜!
目錄
三色蛋的做法第一步,絕對是備齊材料講究!
雖然基本款就是蛋、皮蛋、鹹蛋,但其中學問不少。
- 新鮮雞蛋: 這個是基礎中的基礎!我喜歡用常溫的雞蛋,比較好打發。大概需要4-5顆。雞蛋的品質會影響成品的顏色和風味,挑選蛋殼乾淨、搖晃沒有聲音的比較新鮮。
- 皮蛋: 2顆就夠了。挑選標示清楚、沒有刺鼻氨味的為佳。有些皮蛋心太軟,切丁時容易糊掉,影響口感,我會稍微挑一下。三色蛋的做法裡,皮蛋那股獨特的香氣可是靈魂之一!
- 鹹蛋: 也是2顆。記得要買熟鹹蛋喔!生鹹蛋可不能直接這樣用。鹹蛋白超鹹,通常我只取鹹蛋黃使用(蛋白可以留著炒菜或煮粥,別浪費)。蛋黃的鹹香是風味層次的關鍵。
- 調味: 簡單的鹽、白胡椒粉就夠了。雞蛋本身有鮮味,鹹蛋黃又帶鹹,鹽的分量要斟酌(我通常只加一小撮,甚至不加)。白胡椒粉則能提點香氣。
- 其他: 一點點香油(增加香氣層次,可省略),還有用來抹容器方便脫模的食用油(薄薄一層就好)。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材料好簡單喔!」沒錯,三色蛋的做法在食材準備上真的不算複雜。但我必須強調,食材的新鮮度絕對是美味的基石!特別是雞蛋。記得有次貪便宜買了快過期的雞蛋,蒸出來的三色蛋顏色就沒那麼金黃亮眼,風味也差了一點點(真的只有一點點,但嘴刁的我吃得出來)。
要準備哪些工具呢?
超級家常的就行:
工具名稱 | 用途說明 | 替代方案 | 我的使用心得 |
---|---|---|---|
耐熱容器 | 盛裝蛋液蒸煮。 | 玻璃保鮮盒、陶瓷碗 | 長方形或方形最好!成品切出來比較漂亮。碗壁要夠高,避免蒸時溢位。 |
打蛋盆 | 混合蛋液。 | 大碗公 | 底部圓弧的盆子更好打發蛋白。大小要夠,攪拌才方便。 |
打蛋器 | 打散蛋白、混合所有材料。 | 筷子、叉子 | 手動打蛋器就夠用了,電動的反而容易打過頭(我們不需要打到發泡)。 |
濾網 | 過濾蛋液!這步驟超級重要,關係到成品質地是否細膩無氣孔。 | 豆漿濾網、細孔篩子 | 必備!缺了它,蒸出來的蛋體容易坑坑巴巴。 |
保鮮膜 | 覆蓋容器表面,防止蒸氣水滴破壞表面光滑。 | 鋁箔紙 | 耐熱保鮮膜首選!記得要封緊,但別讓膜碰到蛋液表面。鋁箔紙較難貼合。 |
電鍋/蒸鍋 | 主要的烹調工具。 | 炒鍋加水加蒸架 | 電鍋最方便穩定!用瓦斯爐蒸要特別注意火候控制(後面會強調)。 |
竹籤/筷子 | 測試蛋液是否完全凝固。 | 小刀 | 插入中心抽出來,沒有沾黏液體就表示熟了。 |
小刀/刮刀 | 脫模時劃開容器邊緣。 | 薄片的塑膠刀 | 動作要輕柔,避免刮傷容器或破壞蛋體。 |
工具真的都不難找吧?我連專業濾網都沒有,直接用家裡濾豆漿那種細網目的一樣成功!重點是耐心和細節。
核心步驟:完美混合與蒸製
好啦,材料工具都備齊了,重頭戲來了!三色蛋的做法看似簡單,但要做出層次分明、口感滑嫩、切面漂亮的成品,關鍵步驟一個都不能馬虎。跟著我的步驟一步步來:
前置作業:處理皮蛋與鹹蛋
- 皮蛋脫殼: 小心剝掉外殼,用冷開水稍微沖洗掉可能的碎殼。放在砧板上,用小刀沾點水(防沾黏),切成小丁(約0.5-1公分)。切的時候真的會有點黏刀,沾水是有效的!我習慣切完稍微撥散一點,避免蒸完都黏在一起變成一大塊。
- 鹹蛋處理: 剝開鹹蛋,取出鹹蛋黃。鹹蛋白通常丟棄不用(除非你想特別挑戰風味,但那會非常鹹)。鹹蛋黃用叉子或小刀壓碎,一樣切成小丁狀。壓碎比較好拌入蛋液中,分佈會比較均勻。記得嚐一小口鹹蛋黃,試試鹹度,等下調味才有譜。
核心步驟:完美混合與蒸製
- 分離蛋白蛋黃: 把新鮮雞蛋的蛋白和蛋黃分開!分別打在兩個乾淨、無油無水的盆子裡。這步驟是三色蛋的做法成功的基礎之一!為什麼要分開?因為蛋白和蛋黃的凝固點不同,分開處理能讓成品更漂亮、口感更好。
- 打發蛋白: 在蛋白中加入一小撮鹽(幫助打發穩定)和少許白胡椒粉。用打蛋器把蛋白打到稍微起泡、感覺變輕盈的狀態就好,不需要打到硬性發泡!看到蛋白液變得蓬鬆,顏色有點白白的,拉起打蛋器蛋白液會滴落但有痕跡就差不多了。打過頭反而口感會變硬。這階段也可以加入幾滴香油增加香氣(可省略)。
- 混合皮蛋鹹蛋: 把切好的皮蛋丁和鹹蛋黃丁,輕輕拌入剛剛打好的蛋白液中。用切拌的方式,盡量避免大力攪拌導致蛋白消泡。拌勻就好,不需要過度攪拌。看到漂亮的丁丁分佈其中就對了!
- 過濾混合液: 這是三色蛋的做法中讓質地細緻光滑的絕對關鍵!把步驟3的混合液,倒入鋪好濾網的容器中(濾網放在另一個盆子上方)。讓液體自然流下,用湯匙或刮刀輕輕按壓濾網上的固體(皮蛋丁、鹹蛋黃丁),幫助液體濾下去。你會發現濾網上留下一些細小的結塊和氣泡,丟掉它們!過濾後的液體會非常細緻。這步千萬不能偷懶! 我第一次失敗就是敗在這裡!
- 準備容器: 拿出你的耐熱容器(長方形的飯盒最好用!),用廚房紙巾沾一點點食用油,在容器內壁薄薄、均勻地塗抹一層,方便後續脫模。記得角落也要塗到。
- 倒入蛋白混合液: 將過濾好的蛋白混合液(包含那些丁丁),小心地倒入準備好的容器中。輕輕在桌上震幾下,或用筷子戳破錶面可能殘留的大氣泡。表面盡量弄平整。
- 第一次蒸製: 在容器口緊密地覆蓋上耐熱保鮮膜(非常重要!!防止蒸氣水滴破壞表面)。如果沒有耐熱保鮮膜,用鋁箔紙蓋緊也可以,但保鮮膜比較貼合。準備蒸鍋或電鍋:
-
電鍋法: 外鍋加1.5米杯的水(約300ml),放入容器(如果容器太矮,怕水滾溢入,可以在容器下方墊個蒸架或小盤子)。蓋上鍋蓋,按下開關。開關跳起後,不要馬上開蓋! 讓它在鍋裡悶5-8分鐘。這讓蛋白層利用餘熱完全凝固定型。瓦斯爐蒸鍋法: 鍋中放足量水(確保不會燒乾),大火煮滾後轉中火(維持穩定的蒸氣冒出)。放入容器(同樣覆蓋保鮮膜),蒸約15-18分鐘。同樣的,時間到後關火,不要開蓋!悶5-8分鐘。火候控制是關鍵!大火猛蒸容易讓表面變蜂窩狀、內部卻不熟。耐心用中火!
- 處理蛋黃液: 在蒸蛋白層的同時,處理蛋黃部分。在分離好的蛋黃中加入約1.5大匙的冷開水或高湯(讓蛋黃層更嫩滑)、少許白胡椒粉。用打蛋器或筷子輕輕打勻即可,不需要打發。同樣的,務必過濾! 過濾掉繫帶和可能的雜質,得到細緻的蛋黃液。
- 倒入蛋黃液: 蛋白層蒸好悶好後,小心取出(很燙!用夾子或隔熱手套)。此時蛋白層應該已經完全凝固成型(可以輕輕按壓測試,或用竹籤插入中心抽出,無沾黏液體)。撕掉保鮮膜。然後,將過濾好的蛋黃液,緩緩地、溫柔地倒在已經凝固的蛋白層表面上。
- 第二次蒸製: 重新覆蓋上新的耐熱保鮮膜(一樣要蓋緊)。再次送入:
電鍋: 外鍋再加半米杯的水(約100ml),按下開關。開關跳起後,同樣悶5分鐘。
瓦斯爐蒸鍋: 維持中火,蒸約8-10分鐘。關火後悶5分鐘。
- 完美出爐與冷卻: 時間到,取出容器。關鍵來了!不要急著脫模! 讓蒸好的三色蛋完全冷卻至室溫(心急可以放到窗邊吹風或用電風扇吹,但絕對不能泡冰水加速降溫!)。熱的時候結構還很軟嫩,強脫模絕對會碎掉、分層。至少要放涼1小時以上,我是習慣放到冰箱冷藏至少2小時,冰冰涼涼的更好切、風味也更融合。這個等待是值得的!為了漂亮的切面,忍!
收尾與享用:脫模切片
- 脫模: 確定三色蛋完全冷卻(冷藏後更好)。用小刀或薄片刮刀,輕輕地、仔細地沿著容器內壁劃一圈,讓蛋體與容器分離。
- 倒扣: 拿一個比容器開口大的盤子,蓋在容器口上。一手按緊盤子,一手扶住容器,快速翻轉過來。輕輕拍打容器底部,三色蛋就會滑落到盤子上了。如果抹油抹得夠均勻,脫模通常很順利(但偶爾還是會有邊邊角角黏住,別擔心,用刀尖小心撥開就是)。
- 切片: 準備一把鋒利、沾濕的刀(每切一片就擦乾淨、沾濕一次,切面會更光滑漂亮)。切成你喜歡的厚度,通常是0.8-1.2公分左右。你會看到裡面美麗的三層色彩:金黃的蛋黃、乳白帶點透明的蛋白,點綴著黑色的皮蛋丁和橘紅的鹹蛋黃丁!成就感瞬間爆棚!
- 擺盤: 將切片的三色蛋整齊排在盤子上。可以淋上一點點香油提香,旁邊放點香菜葉裝飾(不愛香菜的可以省略)。直接吃就非常美味了!鹹香適中,皮蛋的特殊風味和鹹蛋黃的濃鬱完美融合,配上滑嫩的雞蛋層次,口感超豐富!這也是為什麼我這麼喜歡鑽研三色蛋的做法,每次成功都超開心!

我的失敗經驗談 & 成功訣竅大補帖
做了這麼多次,當然踩過不少雷!和大家分享,避免你們重蹈覆轍:
- 蛋白層失敗主因:
- 蛋白沒打發到位(根本沒打): 別以為蛋白隨便打兩下就行!一定要打到體積稍微膨脹、顏色變白、質地變輕盈(濕性發泡前)。這能讓蒸出來的蛋白層更蓬鬆細緻。懶惰跳過這步,蒸出來會比較實、不夠嫩。
- 混合液沒過濾!沒過濾!沒過濾! (說過三遍,因為超級重要!)不過濾,蒸出來表面坑坑洞洞,裡面可能還有沒打散的蛋白結塊,口感差很多。濾網是必備投資!
- 火太大或蒸太久: 蛋白層蒸過頭會變老、變硬,口感像橡皮。中火和精準計時是關鍵。電鍋水量控制好(1.5米杯),瓦斯爐盯著火別讓它滾太猛。
- 沒悶就直接開蓋: 瞬間溫差會讓蛋體回縮甚至塌陷。悶那5-8分鐘利用餘熱定型很必要。耐心!
- 分層不明顯或混濁:
- 蛋白層沒凝固就倒蛋黃液: 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蛋白層一定要完全凝固(竹籤測試無沾黏)才能倒蛋黃液下去。還沒凝固就倒,蛋黃液會沉下去導致混層、顏色髒髒的。
- 容器抹油不均勻或沒抹:脫模容易破相,影響外觀。
- 切面不好看:
- 沒完全放涼就切: 熱的切下去一定爛掉分離!一定要徹底冷卻,冷藏後冰鎮效果更好,切出來像大理石一樣光滑。
- 刀不夠利或不沾濕: 鈍刀會把美麗的層次壓爛。濕刀(每切一次都要重新濕水)是切出完美斷面的秘訣。
三色蛋的做法真的不難,但魔鬼藏在細節裡。掌握好蛋白的打發、過濾、分層蒸製的時間火候、耐心冷卻這些點,絕對能做出讓親友驚呼的漂亮三色蛋!這道菜無論是當家常配菜、帶便當或是宴客冷盤,都超級適合。學會了經典的三色蛋的做法,下次還可以嘗試變化,比如加點絞肉在蛋白層變成四色蛋,或者在蛋黃液裡加點菠菜汁變成綠色層次?創意無限!希望大家都能一次成功,享受這道簡單卻華麗的傳統好滋味!
Q&A:關於三色蛋的做法,你想問的都在這!
Q1:做好的三色蛋可以冷藏放多久?一定要冰嗎?
A:做好的三色蛋一定要冷藏儲存喔!因為它算是熟食冷盤,而且有皮蛋、鹹蛋成分。冷藏儲存大約可以放3天。吃的時候冰冰涼涼的風味最佳,從冰箱取出稍微回溫一下(約10-15分鐘)口感會更好。不建議放太久,畢竟新鮮雞蛋製品,放久了口感會變差,風味也會流失。千萬不要放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容易滋生細菌不安全。
Q2:為什麼我做出來的蛋白層和蛋黃層中間有空隙?感覺分離了?
A:這問題我也遇過幾次!通常有兩個主要原因:
- 蛋白層蒸好後放太久變冷才倒蛋黃液: 蛋白層蒸好悶好取出後,如果讓它放涼變冷了才倒蛋黃液下去蒸,兩層之間的貼合度就會變差,蒸好冷卻後就容易產生空隙。所以,蛋白層處理好後,應該趁它還有點溫熱(但表面已完全凝固)時,就立刻倒入蛋黃液進行第二次蒸製,這樣兩層的結合會比較緊密。
- 容器內壁沒抹油或抹不均勻: 如果容器內壁太乾澀,蛋白層收縮時會跟容器壁黏很緊,導致當你倒入蛋黃液蒸好後,冷卻收縮時,蛋白層和蛋黃層可能沒辦法同步收縮,造成分離空隙。確實塗抹薄油有幫助。
Q3:吃素的話,可以做三色蛋嗎?鹹蛋黃和皮蛋怎麼辦?
A:如果是吃蛋奶素的,用新鮮雞蛋當然沒問題。但傳統三色蛋的鹹蛋(通常用鴨蛋)和皮蛋(含石灰等鹼性物質)是否算素,這要看個人嚴謹度。有些素食者是可以接受的(蛋素)。如果不吃鹹蛋和皮蛋,想嘗試變化版,我會建議:
- 鹹蛋黃部分:可以用蒸熟的南瓜泥(加點鹽調味)或紅蘿蔔泥(蒸熟壓泥調味)來替代,增加顏色和不同的甜味層次。或者用素火腿或杏鮑菇丁(先炒香)切碎來提供鹹香口感。
- 皮蛋部分:這味道很難替代... 或許可以用深色的香菇丁(泡發後切丁炒香醬油和糖,做出類似醬香風味)或滷過的杏鮑菇/豆乾丁來增加不同顏色和嚼感。
這樣做出來的可能叫做「素色蛋」或「創意分層蒸蛋」比較貼切啦!雖然風味完全不同於傳統三色蛋,但也會是好看好吃的創意料理!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