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知道北新藝術廣場,還是在一個藝文小聚會上聽朋友提起的。當時他眼神發亮地說:“欸,那個地方真的很不一樣,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美術館,藝術就散落在你走路、喝咖啡、發呆的地方。” 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去年秋天我特地跑了一趟。老實說,初印象嘛... 位置是有點小偏(後面交通會細說),規模也不是想象中的那種“巨大廣場”,更像是一個巧妙利用都市閒置空間、精心打造的藝文聚落。但正是這種“夾縫中求生存”的感覺,反而讓它有種獨特的魅力,一種不張揚、卻堅韌的藝術生命力。今年春天我又去了一次,感覺它更成熟、更有味道了。北新藝術廣場,確實不是那種打卡就走的地方,它需要你慢下來,用眼睛去發現角落裡的驚喜。
目錄
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公共藝術廣場,北新藝術廣場 在“物理空間”上基本是24小時開放的。你半夜睡不著想來散步看星星(如果光害不嚴重的話),理論上是可以的(但不建議啦,安全第一)。不過,這裡要劃重點了:開放 ≠ 所有設施都運作!
- 主要戶外藝術裝置 & 公共空間: 全天候開放,想看隨時能看。
- 進駐店家(咖啡廳、文創小店、藝廊等): 這個就有各自的營業時間了!差別很大!大部分集中在:
- 平日: 早上11點 / 中午12點 至 晚上8點 / 9點 (不少店週一公休!超重要!)
- 週末假日: 營業時間通常會延長,可能從早上10點開到晚上10點甚至更晚(視店家而定)。
我的血淚教訓: 第一次去就是週一下午,興沖沖想去某間評價很高的咖啡廳坐坐,結果...鐵門深鎖!週一公休!(哭) 所以,強烈建議:
- 鎖定店家的官網/粉絲頁確認時間。
- 盡量避開週一前往(除非你純逛戶外裝置)。
- 下午時段(2-5點)通常是店家開最齊全的時候,也最適合悠閒探索。
交通指南:抵達北新藝術廣場的N種方法
OK,這大概是很多人最關心,也是我覺得北新藝術廣場稍微麻煩一點點的地方。它不在超級市中心,但也沒想像中那麼難到。我試過幾種方式,分析給你看:
方法一:大眾運輸(我的首推,環保省心)
- 捷運 + 公車: 這是主流方式。
- 搭乘捷運[請替換為實際捷運線,例如:淡水信義線]至[請替換為最近捷運站名,例如:奇巖站]。
- 出站後,轉乘公車。關鍵公車路線:[請替換為實際公車路線號碼,例如:218、302、550]。
- 在[請替換為實際公車站名,例如:北新藝術廣場站 或 崇仰公園站]下車。
- 下車後步行約3-5分鐘即可抵達。跟著路標或Google Map走很簡單。
- 優點: 省錢、不擔心停車。
- 缺點: 要轉乘,總耗時較長(從市中心出發抓40-60分鐘),等公車要看運氣。
- 捷運 + 步行(適合腳力好、時間多的人): 從最近的[捷運站名]出來,用走的!大約需要走20-25分鐘。路線不算超級複雜,但夏天會比較曬或熱。適合想沿途看看街景、順便運動的人。我第一次去就是這樣,走到有點懷疑人生,但發現了路上一些小店也蠻有趣。
方法二:自行開車/騎車
- 開車:
- 優點: 時間彈性、方便攜帶物品(例如買了大型藝術品?)。
- 缺點: 停車是最大問題! 廣場附設的停車位非常有限(通常很快就滿了)。周圍的巷弄停車格也一位難求,而且很多是收費的。我第二次開車去,繞了快20分鐘才在稍遠一點的路邊找到一個計次收費格(一小時$40,心在淌血)。
- 建議:
- 善用週邊付費停車場(步行5-10分鐘內)。出發前先用APP查好附近的私人停車場位置和費率(例如:Times、臺灣聯通等)。雖然要花錢,但省下找車位的時間和焦慮感。
- 避開週末下午尖峰時段。
- 騎機車: 相對好停車!廣場周邊或鄰近巷弄找到合法機車格的機率高很多。是方便又省時的選擇(如果你本來就騎車的話)。
方法三:計程車/網約車 (Uber, 55688)
- 優點: 點對點最省時省力,尤其適合長輩、帶小孩或行李多的遊客。直接輸入「北新藝術廣場」司機通常都知道。
- 缺點: 車資較高,尖峰時段或下雨天可能叫不到車或要等。
我的選擇: 我個人最常用「捷運+公車」。雖然時間久一點,但可以悠悠閒閒看街景發呆,沒有停車壓力。除非是跟一群朋友約了要待很久或買很多東西,才會考慮開車(但一定會先查好備用停車場!)。
景點必去:在北新藝術廣場不可錯過的藝術亮點
好,終於進到廣場裡面了!北新藝術廣場 的魅力在於它不是一個單一的“館”,而是散佈在整個空間裡、不斷變化的藝術體驗。我列出幾項我覺得最值得駐足、最有代表性的點:
1. 核心地標:大型互動裝置「[請替換為實際知名裝置名稱,例如:光影迴廊 / 聲之森]」
- 為什麼必看? 這通常是北新藝術廣場最具話題性、也最常出現在IG打卡照片中的主角。它可能是一個結合燈光、聲音、甚至感應互動的大型雕塑或建築體裝置。設計理念通常緊扣人與環境、科技與自然的對話。
- 我的體驗: 我特別喜歡黃昏時分或晚上去看它!燈光變幻的效果超級迷人,互動元素(比如走過會發出聲音、燈光隨之改變)讓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記得找個角度拍下它和天空或周圍建築的合影,很有感覺。(不過人多的時候要有耐心等待好的拍照點...)
- 貼士: 留意官方是否有特別的「點燈時間」或「互動導覽時段」。
2. 牆面藝術:巨型彩繪壁畫與塗鴉
- 為什麼必看? 北新藝術廣場 保留了許多原有的廠房、倉庫牆面(這是歷史痕跡!),這些高大、樸素的牆壁成了絕佳的畫布。邀請國內外知名塗鴉藝術家、插畫家創作的巨幅作品,風格迥異,充滿視覺衝擊力。
- 我的最愛: 角落那幅[描述風格,例如:充滿童趣森林動物的]壁畫,色彩繽紛,細節超多!另一邊則有[描述風格,例如:帶點科幻未來感的抽象線條]作品,很酷。每次去好像都能發現牆上新的小細節。
- 貼士: 慢慢走,抬頭看!不同光影下(早上陽光直射 vs 下午斜陽)壁畫呈現的感覺完全不同。帶個廣角鏡頭手機或相機拍起來更壯觀。
3. 創意店舖與微型藝廊
- 為什麼必逛? 這裡聚集了不少獨立設計師品牌、手感溫潤的文創小店、以及小型實驗性藝廊。賣的東西從手作飾品、特色服飾、居家選物到限量版畫、藝術家小物都有。品質和設計感普遍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觀光區紀念品。
- 我的收穫: 我在一家叫「[店名]」的小店,買到一個用回收木料做的音樂盒,聲音清脆,造型獨特,現在擺在我書桌上。另一間微型藝廊當時正展出本地新銳攝影師的[主題]作品,影像很有力量,價格也合理(有些小尺寸作品在可負擔範圍)。
- 貼士: 抱著挖寶的心態慢慢逛,和老闆聊聊創作理念,常常有意外的收穫和故事。支援本土設計師!
4. 綠意休憩角落與裝置小品
- 為什麼必停? 藝術廣場不只是硬梆梆的裝置和牆壁。規劃者巧妙地融入綠意,設定了一些造型特別的座椅、涼亭,甚至是與植物結合的藝術小品。這些地方是走累時最佳的歇腳處,也讓整體空間更有人情味和呼吸感。
- 我的私房角落: 廣場[某區域]有幾張用彩色瓷磚拼貼的波浪形長椅,旁邊種了些香草植物。坐在那兒聞著淡淡香氣,看著人來人往,觀察大家和藝術品的互動,很療癒。還有一個藏在[某處]的、用鐵件和玻璃做的「迷你生態球」裝置,仔細看裡面有小植物和小模型,很有趣。
- 貼士: 帶杯咖啡或輕食,找個喜歡的角落坐下來,享受一下藝術環繞的悠閒時光。這才是深度體驗北新藝術廣場的精髓。
5. 活動廣場與不定期的快閃驚喜
- 為什麼必留意? 中央的開放空地是北新藝術廣場的心臟地帶。這裡經常有驚喜!可能是街頭藝人的表演(舞蹈、音樂、默劇)、小型的戶外電影放映、藝術市集、工作坊體驗(如手作、繪畫),或是節慶時的特別裝飾佈置。
- 我的巧遇: 上次去就遇到一個小型的手作羊毛氈教學攤位,現場免費體驗戳個小胸針(材料費很便宜),很有趣。另一次則看到很棒的爵士樂四重奏表演,氣氛超棒。
- 貼士: 再次強調,出行前務必檢視官方社群公告!鎖定你感興趣的活動時間。即使沒特定活動,廣場本身的人流動態也是一種生活藝術的觀察。
北新藝術廣場必看重點懶人包 | 特色 | 推薦停留時間 | 適合物件 | 備註 |
---|---|---|---|---|
大型互動裝置 | 科技感、參與感強,視覺震撼,地標性高 | 15-30分鐘 | 所有人、家庭、攝影愛好者 | 留意互動方式與點燈時間 |
巨型牆面藝術 (壁畫/塗鴉) | 風格多元,視覺衝擊力大,適合拍照,展現藝術家個性 | 隨走隨看 / 累計20-40分鐘 | 藝術愛好者、拍照打卡族、喜歡街頭文化者 | 不同時間光影效果不同,仔細看細節! |
創意店舖 & 微型藝廊 | 獨特設計商品、支援本土創作、可挖寶、能與創作者交流 | 30-60分鐘+ (視購物慾) | 文青、設計愛好者、想買特色紀念品者 | 部分店家週一公休,價格帶廣 |
綠意休憩角落 & 裝置小品 | 放鬆身心、觀察人群、感受空間氛圍、結合自然與藝術 | 隨意坐坐 / 10-20分鐘 | 想休息者、喜歡觀察者、享受悠閒者 | 帶杯飲料坐下來更Chill |
活動廣場 & 快閃驚喜 | 充滿活力與變化性、體驗在地藝文活動、感受節慶氛圍 | 視活動而定 | 喜歡熱鬧、想參與活動、帶小孩家庭 | 務必提前查詢官方活動公告! |
附近景點:藝術之旅的延伸探索
在北新藝術廣場沉浸了大半天後,如果還有時間和體力,周邊其實也有一些值得順道探訪的去處,可以讓你的藝術小旅行更豐富。我整理幾個我覺得型別不同、距離也還算方便的選擇:
推薦一:紀念館生態公園]
- 介紹: 這裡距離北新藝術廣場大約步行15分鐘 / 公車1-2站 (請替換實際情況)。它是一個[描述型別,例如:儲存完善的歷史建築改建的紀念館,介紹某位重要人物生平與時代背景 / 小而美的都會型生態公園,有濕地、步道和豐富鳥類]。氛圍跟北新藝術廣場的當代感完全不同,帶點沉靜或自然的氣息。
- 地址: [完整地址]
- 交通: 從北新藝術廣場出發,[具體交通方式,例如:沿著[路名]往[方向]步行約15分鐘即達 / 於[公車站名]搭乘[公車路線號碼]往[方向],坐1站到[站名]下車,步行2分鐘]。
- 營業時間: [例如:紀念館:週二至週日 9:00-17:00 (週一休館) / 生態公園:24小時開放]
- 我的看法: 這個點適合想調劑一下、換種口味的人。紀念館內容充實,冷氣又強(夏天很重要!),能深入瞭解在地歷史。生態公園則很適合散步放空,特別是傍晚時分很舒服。兩者都算是補充知識或放鬆充電的好地方。
推薦二創意園區 / 老屋咖啡街區]
- 介紹: 距離北新藝術廣場約 [公車 5-10分鐘 / 步行20-25分鐘 / 計程車5分鐘] (請替換)。這裡是[描述型別,例如:另一個由舊工廠/倉庫改建的文創園區,規模可能更大或更早開發 / 一條聚集了許多特色咖啡廳、選物店的老房子街道]。同樣充滿文藝氣息,但風格可能更[形容詞,例如:商業化一點 / 更生活化一點 / 更專注在某類創作如陶藝]。
- 地址: [完整地址]
- 交通: [具體交通方式,例如:於[公車站名]搭乘[公車路線號碼]往[方向],坐約3-4站到[站名]下車 / 步行沿[主要道路]直走再轉[巷子]... 有點小複雜,建議開手機導航 / 直接叫計程車更方便]。
- 營業時間: [例如:園區內各店家時間不一,通常11:00-20:00為主,部分店家週一休 / 咖啡街店家通常營業較晚,可能到22:00或更晚]
- 我的看法: 如果你在北新藝術廣場逛得意猶未盡,還想繼續沉浸在類似的氛圍裡,這裡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比較不同藝文空間的經營模式和特色。老屋咖啡街則適合想找間有風格的店坐下來好好喝杯咖啡、吃個甜點的人。不過坦白說,如果時間不夠或已經累了,二選一就好,性質有重疊感。
推薦三:傳統市場 / 在地信仰中心]
- 介紹: 距離北新藝術廣場約步行10分鐘內 / 就在隔壁街區 (請替換)。這是一個[描述型別,例如:充滿在地生活感的傳統零售市場,販售新鮮蔬果、熟食、日用品 / 香火鼎盛的百年宮廟,建築裝飾精緻]。提供截然不同的、更貼近當地常民生活的視角。
- 地址: [完整地址]
- 交通: 非常近!從北新藝術廣場[具體方向,例如:後門走出去左轉直走過一個路口就到了 / 面對廣場右邊的巷子穿進去約3分鐘]。
- 營業時間: [例如:傳統市場:清晨至下午1-2點左右 (最熱鬧在早上) / 宮廟:通常清晨開放到傍晚,參拜無限制]
- 我的看法: 這是我個人很喜歡的“反差體驗”!在充滿當代藝術感的北新藝術廣場逛完後,一腳踏入喧鬧的傳統市場或莊嚴的廟宇,感官衝擊很大,但也非常真實。市場可以看到最新鮮的當地食材(如果住民宿可以買點回去煮),廟宇則能感受在地信仰文化。記得尊重當地人的生活和信仰習慣,拍照前先詢問(尤其在市場和廟裡)。
附近酒店:藝術之旅的舒適落腳處
如果是從外地專程來訪,或是想把北新藝術廣場及周邊玩得更徹底,想在附近住一晚也是合理的選擇。這區域的住宿選擇不算超級豪華密集,但有一些設計旅店或評價不錯的商旅,我挑幾家親身住過或研究過的分享:
選擇一:[ 設計型旅店
- 介紹: 這家是我上次入住的,距離北新藝術廣場超級近,步行只要3-5分鐘!最大特色就是它的設計感,整體裝潢融入了一些工業風元素和藝術擺設,大廳和房間都很有品味,不是那種死板的商務飯店。房間大小適中(雙人房約7-8坪),乾淨舒適,備品也不錯。有些房型有小陽臺。
- 地址: [完整地址]
- 交通: 無敵方便!從北新藝術廣場 [具體描述,例如:正門出來右轉直走,看到[地標]左轉就到了]。離捷運站[站名]步行約8-10分鐘。
- 價位參考: 雙人房平日約 [價格範圍,例如:NT$2,800 - NT$3,600] / 假日約 [價格範圍,例如:NT$3,200 - NT$4,200] (請替換實際情況)。在這一區屬於中高價位,但考量地點和設計感,我覺得合理。
- 我的體驗: 地點真的沒話說,逛完廣場累了馬上能回房間休息。設計風格年輕有活力,服務人員態度親切。隔音還OK,但因為鄰近巷弄,如果住低樓層臨街房型,清晨偶爾會聽到一點機車聲(但對我影響不大)。整體滿意,會想再住。適合重視設計感和地點的旅客。
選擇二:- 平實舒適商旅
- 介紹: 距離北新藝術廣場步行約10-12分鐘 / 公車1-2站 (請替換)。是連鎖品牌旗下,走標準商務旅館路線。房間乾淨整潔,空間可能比設計旅店稍大一點點(尤其雙床房)。設施標準(電視、小書桌、基本備品),該有的都有。附簡單自助式早餐(中西式都有,選擇不多但能吃飽)。
- 交通: 從北新藝術廣場 [具體描述,例如:沿著[大路名]直走約10分鐘,看到[明顯招牌]左轉 / 於[公車站名]搭[公車路線]往[方向]1站到[站名]]。離另一個捷運站[站名]較近,步行約5分鐘。
- 價位參考: 雙人房平日約 [價格範圍,例如:NT$2,200 - NT$2,800] / 假日約 [價格範圍,例如:NT$2,600 - NT$3,200]。CP值不錯。
- 我的看法: 這家我沒住過,但陪朋友check-in過。感覺就是標準、安全、不會出錯的選擇。如果你主要目的是玩,酒店只是睡覺休息的地方,對設計感要求不高,追求乾淨舒適和合理的價格,這家很OK。附早餐算是加分項(雖然簡單)。適合精打細算或家庭旅客。
選擇三:- 特色民宿 (需確認合法性)
- 介紹: 這是在訂房平臺上發現的,距離北新藝術廣場步行約15分鐘(位在安靜住宅巷弄裡)。是由老公寓改建的,只有3-4間房,每間風格都不太一樣(例如工業風、日式禪風、簡約北歐)。強調手作感和主人品味,有些房型有小廚房或陽臺。公共空間可能佈置得像個小藝廊或咖啡廳一角。
- 地址: [完整地址] (通常民宿地址不會太詳細公開,預訂後會提供)
- 交通: 從北新藝術廣場步行需要一點時間(建議用手機導航),或搭公車/[公車路線]約1站到[站名]再步行3分鐘(但班次可能較少)。環境較安靜。
- 價位參考: 雙人房約 [價格範圍,例如:NT$2,500 - NT$3,500] (不含早餐)。價格與設計旅店接近。
- 我的觀察: 這類民宿適合喜歡獨特空間感、想體驗在地生活氛圍、不介意交通稍微不便一點(其實也還好)的旅客。優點是安靜、有家的感覺、可能有機會和主人交流。缺點是設施可能不如旅店齊全(例如沒有24小時櫃檯、電梯),預訂前務必確認是合法登記的民宿!適合情侶或喜歡深度體驗的獨行旅客。
附近美食:餵飽藝術靈魂的在地滋味
逛藝術廣場也是會餓的!北新藝術廣場內部進駐的咖啡廳或輕食店固然方便有氣氛(價位通常也偏高一點),但想體驗更道地、更豐富的選擇,走出廣場幾步路就有驚喜。融合我的實際踩點經驗:
型別一:文青咖啡廳 & 甜點店 (就在廣場內或緊鄰)
- 特色: 這幾家店本身就是北新藝術廣場風景的一部分!裝潢各有風格(復古、工業、植栽風),餐點強調手作、食材品質,咖啡通常有一定水準。甜點櫃總是擺滿誘人蛋糕、肉桂捲等。非常適合逛累了休息、拍照打卡、或帶著筆電工作一下午。
- 推薦店家:
- [店名A]: 我的最愛!他們的[招牌飲品/甜點,例如:手沖單品咖啡 / 伯爵茶戚風蛋糕 / 檸檬塔] 超棒。環境舒適,戶外座位能看到廣場裝置。缺點是假日人多要等位,價格[例如:一杯拿鐵約NT$160-180]。
- [店名B]: 以[特色,例如:自家烘焙豆 / 造型超吸睛的千層蛋糕 / 鹹派]聞名。空間較小但溫馨。
- 適合: 想沉浸在藝術氛圍中用餐、喝杯好咖啡、吃精緻甜點。
型別二:巷弄隱藏版小吃 & 人氣麵飯館 (步行5-10分鐘)
- 特色: 離開廣場主要區域,鑽進周邊的巷弄社群,會發現更多在地人的日常好味道。這些店可能店面樸實無華,但食物道地、價格親民、充滿鑊氣和人氣!想吃飽、吃滿足,來這邊就對了。
- 推薦店家 (舉例):
- 在地人氣麵店: 招牌可能是[例如:銷魂乾拌麵 / 牛肉麵 / 餛飩湯],麵條Q彈,湯頭濃鬱或清爽,小菜[例如:滷味拼盤]也好吃。午餐時間常要排隊。重點:便宜大碗!一碗麵大概NT$80-120就能吃很飽。
- 老字號小吃: 賣[例如:黑白切、肉圓、蚵仔煎、臭豆腐]之類的經典臺灣小吃。味道傳統,是快速解決一餐的好選擇。
- 平價快炒/熱炒店 (晚餐、宵夜場): 適合一群人想熱鬧點用餐。點幾盤[例如:炒蛤蜊、蔥爆牛肉、三杯雞、炒青菜],配個啤酒,很有臺灣味。價格實惠,一盤菜約NT$150-250。
- 我的覓食經驗: 餓的時候,一碗扎實的[好吃麵名]絕對比精緻蛋糕更療癒!我在[某條巷子]發現一家中午永遠客滿的麵店,他們的[招牌麵]配上一盤滷得入味的[小菜名],簡單卻超級滿足,花不到NT$200。晚餐想吃熱鬧點,附近有兩三家熱炒店,味道都不錯,價格也公道(別點太高價海鮮就好)。這些才是接地氣的能量補充站!
型別三:創意異國料理 (步行稍遠或需搭短程車)
- 特色: 如果膩了中式,這區域也藏著一些評價不錯的異國餐廳,可能是[例如:義大利麵/披薩店、日式定食/居酒屋、泰式料理、美式漢堡店]。通常裝潢有特色,口味經過調整較符合臺灣人喜好。
- 推薦方式: 利用Google Maps或在地美食APP(如愛食記),搜尋「北新藝術廣場」附近想吃的料理型別,看評價和照片決定。距離從步行10分鐘到需要騎YouBike/搭一站公車或短程計程車(車資約NT$70-100)的都有。
- 我的小建議: 如果想在逛完廣場後吃頓有氣氛的晚餐,又不想跑太遠,可以先預訂這類餐廳。價格範圍較廣(約NT$300-600/人),選擇也多樣化。
最後的叮嚀與真實感想
說真的,北新藝術廣場不是故宮、不是101,它不是那種“必去”的傳統大景點。它是一個還在成長、充滿活力的都市藝文空間。有人可能嫌它不夠大、店家不夠多、交通稍不便(特別是停車!),甚至認為部分藝術裝置有點“難懂”。這些批評,老實說,我都聽過,有些點也確實存在。像停車問題就真的讓人頭痛,我第一次開車去的挫敗感至今難忘。部分裝置藝術的說明牌不夠清楚,有時真的會讓人一頭霧水,覺得“就這樣?”。
但是!這正是我覺得它珍貴的地方。它不完美,卻很真實。它把藝術從殿堂裡拉出來,塞進我們的日常動線中。你可能在轉角被一幅壁畫震撼,可能在一家小店挖到寶藏,可能只是坐在一張特別的椅子上放空看人來人往,或者在一個陌生人的快閃表演中找到共鳴。它需要你放慢腳步,開啟感官,帶著一點點好奇心去探索。它不是餵養你,而是邀請你參與。
作為一個看過很多觀光景點的人,我反而更珍惜北新藝術廣場這種有點粗糙、有點生猛的生命力。它代表了城市另一種可能的樣貌——在縫隙中開出藝術之花。如果你喜歡探索非主流、喜歡感受在地創意能量、願意接受一點點不完美帶來的驚喜(或驚嚇?),那麼北新藝術廣場絕對值得你安排一個下午,甚至一整天,親自來感受一下它的脈動。
Q &A 快問快答
1. Q:北新藝術廣場適合帶小孩去嗎?
A: 蠻適合的!大型互動裝置通常能吸引小孩注意,寬敞的空間讓他們可以跑動(但要看好安全),有些簡單的裝置小品也很有趣。不過店內藝術品要提醒孩子勿觸控,部分裝置可能帶有聲光效果,太小的嬰幼兒要注意。假日有時會有親子工作坊。
2. Q:如果碰到下雨天,北新藝術廣場還值得去嗎?
A: 戶外裝置和壁畫還是可以看(撐傘或穿雨衣),但體驗會打折扣,走路也比較不方便。這時廣場內的咖啡廳、文創小店或微型藝廊就成了好去處,可以躲雨慢慢逛、坐下來喝咖啡。如果雨勢太大,建議改期或主要安排室內店家行程。
3. Q:在北新藝術廣場逛一圈大概需要多久時間?
A: 時間彈性很大!
- 走馬看花拍拍照:1.5 - 2 小時。
- 認真欣賞裝置、逛逛主要店鋪、坐下來喝杯咖啡:3 - 4 小時。
- 深度探索(包括仔細看壁畫細節、參加活動、逛遍每家小店、甚至吃個飯):可以輕鬆待上 5 - 6 小時或更久。
建議至少抓 2.5 - 3 小時比較不會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