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功效:不只解渴,身體隱形超能力守護健康!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說真的,我這個人,人生目標大概就是吃遍天下美食(然後再煩惱怎麼瘦下來,哈!)。嘴巴停不下來,連帶對喝的也特別挑剔。咖啡嘛,早上提神必備;手搖飲?偶爾放縱的小確幸。但說到每天最離不開、最讓我安心喝個好幾杯的,絕對是那一抹清新翠綠——綠茶。不只是因為它解膩、清爽,更因為它背後那一籮筐讓人驚喜連連的綠茶功效!你也跟我一樣愛喝綠茶嗎?還是你只是聽說它好,卻不太清楚到底好在哪?甚至擔心喝錯了反而傷身?別急,今天就讓我這個「以食為天」的過來人,跟你掏心掏肺聊聊綠茶,從它到底有多神(綠茶功效的核心奧秘!),到肚子裡裝了哪些好料(營養大揭密),再到哪些人喝之前要三思(禁忌老實說),最後當然要教你怎麼泡、怎麼喝才最對味、最有效!準備好了嗎?我們一杯接一杯,邊喝邊聊!

綠茶功效:不只解渴,身體裡的隱形超能力!

每次飯後,特別是吃完那些油膩膩的大餐,例如我最愛的麻辣鍋或炸雞排,沖上一杯熱騰騰的綠茶,那股從喉嚨舒暢到胃裡的清爽感,真的瞬間解膩!但你知道嗎?這杯看似簡單的茶水,在我們身體裡可是默默進行著超級任務。我查了好多資料,也問了些懂營養的朋友,發現它的本事真不小。

首先,綠茶功效最常被拿出來講的就是「抗氧化」這個超級能力了!這得歸功於綠茶裡那些厲害的「兒茶素」,尤其是那個叫「EGCG」的傢伙(Epigallocatechin Gallate,名字有夠難念,記簡稱就好啦),簡直是抗氧化界的明星球員。它們就像身體裡的清道夫,專門對付那些討人厭的「自由基」。自由基這壞東西,氧化壓力過大時會到處搞破壞,跟皮膚老化啦、身體這裡痠那裡痛啦,甚至一些慢性問題都脫不了關係。多補充點兒茶素,幫身體對抗這些氧化壓力,絕對是筆划算的投資!說真的,比起塗抹昂貴的保養品,我覺得從體內喝進這些抗氧化劑更實在,這絕對是核心綠茶功效之一。

再來,好多女生(包括我!)關心的「體重管理」。嘿,說綠茶是減肥神藥那太誇張,但它確實能「幫點小忙」,這點我親身體驗過。特別是兒茶素加上一點咖啡因(綠茶裡也有,但比咖啡溫和多了),好像能讓身體休息時也稍微多燃燒點熱量(促進新陳代謝)。而且,它似乎能讓脂肪分解的效率好一點點。我自己在控制飲食期間,一定會在餐後喝杯無糖綠茶,感覺比較不會那麼快又嘴饞。當然啦,別指望光喝綠茶就會變瘦,「少吃多動」才是真理,綠茶頂多是個不錯的輔助隊友。想想看,享受綠茶功效的同時還能輔助管理體態,真的很不錯!

還有啊,我的牙醫也提過綠茶對口腔不錯。兒茶素能對付一些口腔裡的細菌,幫忙減少牙菌斑,對口氣清新也有點幫助(約會前喝一杯?嗯... 至少比喝可樂好!)。至於心臟血管方面,不少研究都指向長期喝綠茶可能對維持血壓、血脂在健康範圍有點益處,能稍微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屬於長期保養型的綠茶功效了。另外,綠茶裡的 L-茶胺酸搭配少量咖啡因,能讓人放鬆同時又保持清醒專注,不會像咖啡有時喝了手會抖或之後特別累。我下午想提神又不想影響晚上睡眠時,就會選綠茶。最後,連調節血糖平穩似乎也能沾上點邊(當然,這不能取代藥物!)。

聊聊我的小觀察: 市面上好多打著健康旗號的飲料,貴桑桑的,成分表卻落落長一堆看不懂的東西。反觀自己泡的純綠茶,成分單純多了,就是茶葉加水!綠茶功效這麼多,重點是它天然、無添加,喝起來真的安心很多。當然啦,效果不會像仙丹一樣「咻」立刻見效,但作為一種長期、溫和的保健習慣,我覺得非常值得!

綠茶營養價值:一杯綠水藏著什麼寶?

以前我喝茶,只覺得香、解渴,頂多知道它比汽水健康。後來認真研究才發現,這杯綠水真是個「營養小寶庫」!難怪綠茶功效這麼顯著,原來裡頭藏了這麼多對身體有益的好東西。這些營養素才是支撐起前面所說各種健康益處的基礎!

綠茶的核心營養明星陣容:

  1. 超級明星 - 兒茶素家族: 特別是前面提到的「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絕對是綠茶營養價值裡的頭號功臣,扛起了大部分的抗氧化重任。其他成員像 EGC、ECG、EC 也各有貢獻。它們是綠茶功效,尤其是抗氧化、促進代謝這些能力的核心來源。
  2. 溫和提神劑 - 咖啡因: 綠茶當然含有咖啡因(不然怎麼提神?),但含量比咖啡和烏龍茶、紅茶低得多(大約是咖啡的1/3到一半)。這種相對溫和的劑量,搭配上特有的 L-茶胺酸,就形成了綠茶那種「清醒卻放鬆」的獨特效果,不容易引起緊張焦慮或劇烈的咖啡因崩潰(Crash)。這也是綠茶功效中幫助專注的關鍵。
  3. 放鬆好夥伴 - L-茶胺酸: 這種胺基酸幾乎是茶類(特別是綠茶)特有的寶貝!它能穿越血腦屏障,直接作用在大腦,促進 α 波的產生,讓人感到放鬆、平靜,緩解壓力感。它和咖啡因就像一對黃金搭檔,減輕咖啡因的刺激性副作用,營造出和諧的「專注的平靜」狀態。這解釋了為什麼綠茶能提神又不至於讓你心慌慌。
  4. 美麗元素 - 維生素C: 綠茶含有維生素C!雖然在泡茶過程會流失一部分(尤其高溫久泡),但喝熱茶時還是能攝取到一些。維生素C本身也是抗氧化劑,對皮膚健康和免疫力有好處。
  5. 礦物質點綴 - 鉀、錳、氟等: 綠茶也含有少量的礦物質,例如:
    • 鉀: 有助於維持體液平衡和神經傳導。
    • 錳: 是身體多種酵素作用必需的微量元素,參與代謝、骨骼發展和抗氧化防禦。
    • 氟化物: 對鞏固牙齒琺瑯質有幫助,這也是綠茶被認為有益口腔健康的原因之一。
  6. 其他植化素: 綠茶還含有類黃酮、葉綠素等其他有益的植物性化合物,共同協作發揮健康效益。

等級差異 vs. 基本盤:

老實說,不同等級的綠茶,營養成分當然有差。高級的玉露、抹茶(整片茶葉磨粉喝下去)營養保留最完整,兒茶素、維生素C含量都相對高。但這不代表平價的綠茶就沒價值!

營養成分 高級綠茶 (如抹茶、玉露) 一般優質綠茶 (如龍井、碧螺春) 平價綠茶/茶包 瓶裝無糖綠茶
兒茶素總量 ★★★★★ (極高, 完整保留) ★★★★☆ (高) ★★★☆☆ (中, 看品質) ★★☆☆☆ (低, 易氧化)
EGCG含量 ★★★★★ (最高) ★★★★☆ (高) ★★★☆☆ (中) ★★☆☆☆ (很低)
維生素C ★★★★☆ (較好保留) ★★★☆☆ (中等) ★★☆☆☆ (較低) ★☆☆☆☆ (極微量)
L-茶胺酸 ★★★★★ (含量豐富) ★★★★☆ (含量不錯) ★★★☆☆ (中等) ★★☆☆☆ (較低)
礦物質(鉀、錳等) ★★★★☆ (較完整) ★★★☆☆ (中等) ★★★☆☆ (中等) ★★☆☆☆ (微量)
咖啡因 ★★★★☆ (中高) ★★★☆☆ (中等) ★★★☆☆ (中等) ★★☆☆☆ (低, 且可能額外加)
整體營養價值 頂級 優良 尚可 (選可信品牌) 非常有限

重點提醒:

  • 瓶裝綠茶真的差很多! 為了保存期限和穩定風味,製程通常會高溫殺菌,兒茶素這些嬌貴的營養素會大量損失。而且為了口感,就算標榜無糖,也可能有極微量調整口感的添加物。真心想獲得綠茶功效,自己泡新鮮的是最佳選擇!
  • 茶包不是不行,但要挑! 選擇信譽好的品牌,看清楚成分只有「綠茶」的。有些廉價茶包用的茶末品質較低,或混了其他茶類、甚至添加香料(雖然標示要誠實,但...)。我自己會買好一點的茶包,方便上班泡。

我的真心話: 我知道抹茶粉很夯,營養價值也高,但價格真的不可愛,而且那個濃厚口感不是天天喝得消(錢包和味蕾都是)。我覺得找到自己喜歡、價格合理、品質不錯的散茶或茶包,天天規律地喝,才是長久之計。享受綠茶功效的關鍵在於「持續」,而非追求最頂級卻喝不起或喝不慣。重點是避開那些加了一堆糖或亂七八糟添加物的「假綠茶」飲料!

綠茶禁忌:不是人人都能暢飲!這些情況請小心

講了那麼多綠茶功效的好話,好像綠茶是萬靈丹似的。拜託,千萬別這麼想!再好的東西,吃錯了、喝錯了,或是體質不適合,都可能變成負擔。我自己就曾經因為貪圖提神,下午連灌了三大杯濃得要命的綠茶,結果當天晚上數羊數到天亮,眼睛瞪得像銅鈴,隔天精神超萎靡,真是血淋淋的教訓!所以,哪些人、哪些時候喝綠茶要特別小心?我們來劃重點:

  1. 咖啡因敏感者 / 失眠困擾者: 這是最大宗!我知道綠茶咖啡因比咖啡低,但如果你是那種「中午喝杯奶茶晚上就別想睡」的體質,或者本來睡眠品質就不好,下午三點過後最好就別碰綠茶了。像我那個慘痛教訓後,現在過了下午四點,頂多喝杯淡如開水的茶漱漱口。想獲得綠茶功效,也要選對時間點!
  2. 貧血一族(特別是缺鐵性貧血): 綠茶裡的單寧酸(鞣酸)會妨礙食物中「非血基質鐵」(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像是蔬菜、豆類、穀物)的吸收。如果你有貧血問題,正在補鐵,請注意:
    • 吃飯前後一小時內別喝茶: 讓身體專心吸收食物中的鐵質。
    • 服用鐵劑時,絕對不要用茶配藥! 用白開水最好。想喝茶?等吃完飯/吃完藥一兩小時後再喝吧。
  3. 胃比較嬌貴的朋友: 兒茶素和咖啡因都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如果你本身有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問題,喝濃茶或空腹喝茶可能會讓「火燒心」更嚴重,胃痛加劇。
    • 我的建議: 真的要喝,選擇清淡一點的,絕對不要空腹喝(先墊點食物),而且飯後也不要立刻灌濃茶。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不舒服就停!
  4. 孕期 & 哺乳媽媽: 這個要特別謹慎!雖然一般認為適量淡綠茶(一天1-2小杯)可能還好,但咖啡因會通過胎盤和乳汁影響寶寶。每個醫生建議可能不同,務必先諮詢你的婦產科醫師或兒科醫師! 為了寶寶,忍耐一下或選擇完全無咖啡因的飲品比較保險。追求綠茶功效在此時得先放一邊。
  5. 心臟病患者 / 嚴重心律不整者: 咖啡因會刺激心臟,加快心跳。如果你有相關心臟問題,喝茶(尤其是濃茶)前請務必徵詢醫生意見,了解自己能耐受的量。別拿健康開玩笑。
  6. 服用某些藥物者: 綠茶(主要是咖啡因和兒茶素)可能與某些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效或增加副作用風險。常見需要注意的包括:
    • 某些抗凝血藥物(如 Warfarin)
    • 某些興奮劑藥物
    • 某些治療憂鬱症或焦慮症的藥物
    • 某些氣喘藥物…

    超級重要: 如果你正在長期服用任何處方藥物,泡茶前先問問你的醫師或藥師:「喝綠茶會不會有影響?」別怕麻煩,安全第一。

總結一下禁忌重點:

狀況 風險 建議做法
咖啡因敏感/易失眠 晚上睡不著、焦慮、心悸 下午茶時間後(如3-4點)避免飲用,特別濃茶絕對禁止。選擇低咖啡因茶或花草茶。
缺鐵性貧血(補鐵中) 阻礙食物/藥物中的鐵吸收 飯前後1小時 & 服用鐵劑時避免喝茶。其他時間飲用無妨。
胃食道逆流/胃潰瘍 刺激胃酸,加重不適(火燒心、胃痛) 絕對避免空腹喝。只喝淡茶,飯後間隔一段時間再喝。嚴重時避免。
孕婦/哺乳媽媽 咖啡因影響胎兒發育、寶寶睡眠 務必先諮詢醫生! 通常建議嚴格限制量(如1小杯/天)或完全避免。
嚴重心臟病/心律不整 咖啡因可能刺激心臟,誘發不適 飲用前必須取得醫生許可,並嚴格遵守建議量。
服用特定藥物(見上述) 可能降低藥效或增加副作用 主動告知醫生你常喝綠茶,詢問交互作用可能。 勿用茶配藥!

我的個人心得: 喝茶是享受,不是拚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適量、適時、適濃淡地喝,才能真正享受綠茶功效帶來的好處,避開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喝了之後覺得心臟蹦蹦跳、胃不舒服、或晚上睡不著,這就是身體在給你警訊了!乖乖聽身體的話,調整一下喝茶習慣吧。

正確食用方式:泡出好茶,喝出功效!

好啦,知道了綠茶的好處和禁忌,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泡、怎麼喝,才能把這些珍貴的綠茶功效發揮到最大?總不能亂泡一通吧!我以前也傻傻的,滾燙的開水直接衝下去,泡到茶葉都爛了才喝,又苦又澀,還以為綠茶就是那個味。後來才發現,大錯特錯!泡綠茶,可是有點小學問的。掌握幾個關鍵,就能泡出甘甜不澀、營養滿分的茶湯。

關鍵一:水溫是靈魂!

  • 大忌:滾燙沸水(100°C)直接沖! 這樣高溫會「燙傷」嫩綠的茶葉,把寶貴的兒茶素(特別是EGCG)破壞掉很多,還會逼出過量的咖啡因和苦澀物質(單寧酸),泡出來的茶又苦又澀,營養也打折。這絕對浪費了你期待的綠茶功效
  • 黃金水溫:70°C - 85°C 之間最理想。
    • 高級綠茶(如龍井、碧螺春、玉露、抹茶): 更細嫩,建議較低水溫 (70°C - 75°C)。水燒開後,打開壺蓋靜置約 5-8分鐘,差不多就到這溫度了。
    • 一般煎茶或較成熟的綠茶: 可以使用 80°C - 85°C。水燒開後靜置 3-5分鐘
  • 懶人法寶:買支「變溫快煮壺」! 可以直接設定你要的溫度,超級方便,是我覺得最值得投資的泡茶工具之一!省去猜溫度的麻煩。

關鍵二:時間是魔法!

  • 泡太久 = 自找苦吃! 浸泡時間過長,一樣會萃取出過多的苦澀物質和咖啡因,蓋掉綠茶應有的鮮爽滋味和清新香氣。兒茶素雖然溶出較慢,但長時間高溫浸泡也會讓部分兒茶素結構改變、效果打折。
  • 建議時間:
    • 第一泡: 1.5分鐘 - 2分鐘 是甜味和香氣的黃金時間。香氣最棒!
    • 第二泡: 茶葉已展開,30秒 - 1分鐘 就夠了(水溫可維持或略高一點點)。
    • 第三泡: 看茶葉狀況,1分鐘 - 1.5分鐘,水溫可以稍微提高一點點(例如85°C)。
  • 好茶值得多泡幾次! 品質好的綠茶葉,泡完三次都還有味道(香氣會遞減,但甜感可能仍在)。

關鍵三:茶葉量 & 茶具

  • 茶葉量: 沒有絕對標準,看個人口味濃淡和茶具大小。
    • 一般建議:150ml 的水,搭配 3g - 5g 的茶葉(大約是鋪滿茶壺底或茶則一平匙的量)。我習慣先放少一點,不夠濃下次再加量,避免一次泡太濃喝不完浪費。
    • 茶包: 通常一包對應 200ml - 250ml 熱水。注意別泡太久!
  • 茶具選擇:
    • 瓷製蓋碗或茶壺: 最佳選擇!不吸味,容易觀察茶湯顏色和茶葉舒展,散熱也快,方便控制浸泡時間。最能享受綠茶功效帶來的感官體驗。
    • 玻璃杯/壺: 方便觀賞茶葉舞動的美態,但要注意保溫性差,水溫降得快,可能影響後面幾泡。
    • 請避免: 紫砂壺(吸味,不適合綠茶清香)、金屬杯(可能影響茶湯原味)。

關鍵四:喝法有講究

  • 不加糖是王道! 想要獲得綠茶功效,特別是代謝相關的好處,「無糖」是基本原則。加了糖,不只熱量爆增,也抵消了綠茶原本的保健價值。習慣甜味的人,可以循序漸進減少糖量,讓味蕾適應茶葉天然的甘甜。真的不習慣,加「極少量」蜂蜜也比砂糖好一點點(但還是無糖最好)。
  • 冷泡茶: 夏天很流行!把茶葉(量要比熱泡多一點)丟進冷水或常溫水,放冰箱冷藏 4-8 小時(或過夜)。冷泡法咖啡因和單寧酸釋出少很多,茶湯特別清甜不澀,適合咖啡因敏感或怕苦澀的人。但要注意,兒茶素(特別是EGCG)的溶出量在冷水裡會比較低。好喝但綠茶功效中的關鍵成分可能稍打折扣。
  • 熱泡放涼喝: 這是我最常用的方式。用正確水溫和時間泡好熱茶,然後倒入杯中或放涼至適口溫度再喝,甚至放冰箱變成冷茶。這樣比冷泡更能保留較多的兒茶素。但建議當天喝完,別放隔夜。
  • 「回沖」比「久泡」好! 與其把茶葉泡在熱水裡十幾分鐘,不如掌握好時間,泡個1-2分鐘就把茶湯倒出來喝掉(茶葉和茶水分離),想喝再回沖。這樣每次喝到的都是最佳狀態的茶湯,比較不會苦澀,也更能有效萃取茶葉精華,實踐綠茶功效

關鍵五:聰明保存保新鮮

綠茶很嬌貴!怕光、怕熱、怕潮濕、怕異味。保存不當,香氣跑光光,味道變「陳」,營養也會流失。

  • 密封! 絕對關鍵!用夾鏈袋、密封罐或真空罐裝好。
  • 避光! 別用透明罐子在陽光下曬。茶櫃或抽屜是好地方。
  • 陰涼乾燥! 遠離瓦斯爐、熱水瓶等熱源。千萬別放冰箱「冷藏」(除非是未開封且確定冰箱無異味、不潮濕),因為冰箱濕氣重,開關門溫度變化大,茶葉容易吸濕變質,甚至吸收冰箱異味!真要冰,只冰「冷凍庫」,而且要密封得非常非常好(雙層袋或真空),且確保不會反覆解凍。但一般來說,密封好放陰涼乾燥處,盡快(1-2個月內)喝完最新鮮! 買大包裝?先分裝成小份密封,要喝再開一小包。這樣才能確保每次泡茶,都能有效發揮綠茶功效

我的泡茶習慣分享: 我現在固定早上用蓋碗泡一杯優質的龍井或碧螺春(水溫75°C左右,泡2分鐘),享受那清新的香氣和微甘的滋味,當作一天的開始。下午如果嘴饞或想提神,會泡杯煎茶或品質好的綠茶包(水溫80-85°C,泡1.5分鐘),絕對不泡久。晚上?除非是超級淡的冷泡茶,否則絕對不碰。茶葉罐一定密封放在陰涼的櫃子裡。堅持這些小細節,才能真正喝到一杯好綠茶的鮮爽,也讓身體感受到那份綠茶功效的溫和滋養。

Q&A:關於綠茶功效,你可能還想問...

把大家可能還有的疑問快速整理一下:

問:想獲得最佳綠茶功效,一天中什麼時候喝最好?
答:沒有絕對的「唯一最佳」時間,但綜合來看:

  • 早餐後或上午: 很不錯的選擇!此時補充水分、抗氧化劑,溫和的咖啡因幫助清醒啟動一天。避免空腹。
  • 午餐後: 幫助解油膩,促進消化,是很多人喜歡的時間點。同樣避免飯後立刻喝,間隔10-15分鐘更好。
  • 下午2-3點前: 作為午後提神飲品,取代高糖咖啡或手搖飲。關鍵是: 必須確保你咖啡因代謝正常,且這個時間點喝茶不會影響你晚上的睡眠。如果你很容易失眠,下午茶時間就得提早或放棄綠茶了。主要還是看個人體質和作息。

問:女生生理期來的時候可以喝綠茶嗎?
答:這個爭議比較多。理論上來說:

  • 適量、喝淡一點的綠茶通常沒問題。 茶葉中的咖啡因和單寧酸,對大多數人並不會「直接導致」經痛加劇或經血過多。它的抗氧化作用在此時也有幫助。
  • BUT!如果你本身:
    • 經期會嚴重貧血:綠茶可能妨礙鐵吸收,這時期要補鐵,最好避開或極少量飲用。
    • 經痛非常厲害:咖啡因有時可能刺激子宮收縮或影響血管,讓痛感加劇(雖然證據力不一)。為了保險起見,很多醫生會建議經痛嚴重者經期避免含咖啡因飲料。
    • 經期容易腹瀉或腸胃不適:綠茶可能刺激腸胃,這時最好避免。
  • 我的建議: 如果你經期身體反應大,特別是貧血或經痛嚴重,那幾天暫停喝綠茶是最保險的選擇,喝溫熱的開水、紅棗枸杞茶、黑糖薑茶等更溫和。如果身體沒特別不適,想喝就喝點淡的吧,但一樣要避免濃茶和空腹喝。諮詢你的婦科醫師意見最準確! 別為了堅持綠茶功效而讓自己不舒服。

問: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聽說會致癌?
答:這個「隔夜茶致癌」的說法傳了很久,但其實沒有明確科學證據支持這個說法!問題點主要在於:

  1. 風味變差: 茶湯放久了(尤其室溫),香氣會散失,口感會變得更澀、更苦,甚至產生一種「陳」味,不好喝。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部分兒茶素)也會隨時間氧化流失。
  2. 衛生隱憂: 茶湯富含營養,放在室溫下太久(超過幾小時),容易滋生微生物(細菌、黴菌)。尤其是在熱天或環境不潔淨的情況下。喝了可能導致腸胃不適(拉肚子等)。
  3. 亞硝酸鹽? 傳言焦點。茶葉本身確實含極微量的硝酸鹽,放置過程中可能因細菌作用轉化成亞硝酸鹽。但研究顯示,隔夜茶(即使放24小時)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遠遠低於國家對飲用水和醃製食品的安全標準(低很多倍),不足以達到致癌風險等級。比吃一根香腸或隔夜菜的風險低太多了!

結論:

  • 安全上: 沒有可靠證據證明隔夜茶會致癌。致癌風險極低,不用恐慌。
  • 口感和營養上: 非常不推薦!風味差很多,營養也流失。
  • 衛生上: 是主要顧慮。尤其天氣熱或茶沒密封好,細菌滋生風險高。

我的做法:

  • 熱泡茶: 當泡當喝,最多放涼當冷茶,當天一定喝完。絕不喝隔夜(超過24小時)的茶湯。泡太多喝不完?寧可倒掉,也不要冒腸胃不適的險。
  • 冷泡茶: 全程在冰箱冷藏操作和存放,最多放48小時。超過時間或發現茶湯變混濁、有異味,絕對丟棄。畢竟我們追求綠茶功效,也要喝得安心。

好了,關於綠茶,從裡到外、從好處到禁忌、怎麼泡怎麼喝,我能想到的都跟你分享完了!希望這些來自一個愛吃又愛喝、重視健康又怕麻煩的「過來人」經驗,能幫你更聰明、更安心地享受這杯神奇的綠色飲品。記得,綠茶功效再好,也要喝對方法、喝對體質、喝對份量。別把它當藥,把它當成一種愉悅的生活習慣,細水長流地照顧自己。泡杯好茶,享受那份清新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