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皮:從處理秘訣到酥炸涼拌3大經典食譜全攻略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作為一個超級熱愛美食,尤其著迷於各種奇妙食材的饕客,這次真的要好好跟你聊聊「魚皮」這個常常被忽略,但潛力無窮的好東西!我敢打賭,看完這篇,你下次買魚絕對會捨不得丟掉那層皮!

想想就覺得可惜,多少人處理魚的時候,刀光一閃,漂亮的魚皮就被無情地剝離,直接進了垃圾桶或者廚餘桶。真的是暴殄天物啊!你知道嗎?魚皮的膠原蛋白含量超高,口感變化多端,不論是酥脆、Q彈還是滑溜,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且,它可是承載了滿滿的風味精華!

在臺灣,我們其實很幸福,四面環海,海鮮種類豐富又新鮮,魚皮的運用真的不該只停留在海產店那幾道菜而已。我今天就要把自己摸索、偷師(嘿嘿)、甚至偶爾失敗的經驗,一股腦兒分享給你,讓你重新認識這個寶貝!

魚皮,不只是配角!

以前我也覺得魚皮嘛,不就是魚身上那層東西?頂多煮湯讓它貢獻點膠質。直到有次在臺南國華街一間不起眼的老攤,吃到他們的招牌炸魚皮。我的天!金黃酥脆,咬下去"咔滋"一聲響,帶著點鹹香和微微的魚鮮味,比薯片還要讓人上癮!配上一碗肉臊飯,簡直是絕配。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魚皮完全可以當主角!

後來我開始研究,發現魚皮的世界比我想象中大太多了。不同的魚種,魚皮的質地、厚度、風味都不同,適合的料理方式也天差地別!

常見魚皮特性與料理方式速查表

魚種 魚皮特性 適合料理方式 推薦料理示例 風味筆記
蝨目魚 ⭐⭐⭐⭐ 厚實、膠質豐富、略有韌性 滷、煮湯、紅燒、酥炸、涼拌 滷蝨目魚皮、酥炸魚皮、魚皮湯 濃鬱魚鮮味,膠質感明顯,煮透軟Q,炸過酥脆
吳郭魚(臺灣鯛) ⭐⭐ 厚度中等、較薄軟 紅燒、清蒸、酥炸、涼拌、做成魚皮捲 酥炸魚皮、涼拌魚皮、魚皮壽司捲 魚味較淡雅,口感軟中帶點彈,易入味
石斑魚 ⭐⭐⭐ 厚實帶韌性、膠質足 清蒸(帶皮)、紅燒、煮粥、XO醬爆炒 清蒸石斑(帶皮)、XO醬炒魚皮 鮮甜濃鬱,皮肉不分離,口感彈牙有嚼勁
鱸魚 ⭐⭐ 厚度中等偏薄、細緻 清蒸(帶皮)、煮湯、酥炸、涼拌 清蒸鱸魚(帶皮)、椒鹽炸魚皮 清爽鮮甜,皮薄易熟,口感滑嫩
旗魚/鮪魚 ⭐⭐⭐⭐ 非常厚實、極富膠質、韌性強 長時間滷煮、紅燒、做羹湯、涼拌 滷旗魚皮、魚皮羹、涼拌魚皮 膠質感爆棚,厚實飽滿,需長時間烹煮至軟爛
柳葉魚/多春魚 ⭐ 皮薄如紙,連帶魚卵 酥炸(整尾)、烤 酥炸柳葉魚 整尾酥炸連皮帶卵,香脆無比

(顏色說明:魚種 - 深藍色標題 / 特性星級 - 橘色 / 料理方式 - 綠色 / 料理示例 - 紫色 / 風味筆記 - 深灰)

你看,光是選對魚種,魚皮就能玩出這麼多花樣!


搞定魚皮,關鍵在「基本功」

我知道很多人對魚皮卻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會不會很腥啊?」老實說,處理不好,真的會有腥味。但只要掌握幾個小撇步,腥味絕對能壓到最低,甚至變成迷人的鮮味!

  1. 新鮮是王道: 這點超級重要!不新鮮的魚,皮腥味會特別重。買魚時,眼睛要亮、鰓要紅、肉要有彈性、聞起來是淡淡的海味,而不是刺鼻的魚腥味。新鮮的魚皮本身腥味其實沒那麼可怕。
  2. 刮鱗要徹底: 鱗片沒刮乾淨,吃起來沙沙的,口感差,腥味來源之一。務必逆著魚鱗生長方向,用刀背或刮鱗器仔細刮乾淨,特別是靠近頭尾和腹部邊緣。刮完記得沖洗乾淨。
  3. 去黏液大法: 魚皮表面的黏液是腥味的重要來源!我有幾個常用方法:
    • 鹽搓法:魚皮上均勻抹上一層鹽(粗鹽更好),靜置5分鐘,然後用清水或流水沖洗掉,黏液就會被帶走很多。(這招最常用!)
    • 麵粉/太白粉法: 拍上薄薄一層麵粉或太白粉,靜置一下再沖掉,也能吸附黏液。(適合後續要炸的魚皮)
    • 熱水燙: 燒一鍋熱水(不用滾燙,約70-80度),把魚皮快速燙一下(幾秒鐘),看到表面變色捲曲立即撈起沖冷水。這個去腥和定型效果一流!(尤其適合後續涼拌或快炒的魚皮)
  4. 內膜要處理: 翻開魚皮,有時會看到一層灰灰黑黑或帶血絲的薄膜,這層腥味也很重!用刀小心刮除或用廚房紙巾擦掉。
  5. 蔥薑米酒好朋友: 無論是哪種烹調法,蔥、薑、米酒(或料理酒)都是去腥提鮮的好幫手。醃漬時或烹調中加入,效果顯著。

記得有一次,貪快沒好好處理買來的蝨目魚皮,簡單沖沖就下鍋滷,結果整鍋滷汁都瀰漫一股揮之不去的土腥味,超!級!後!悔!從那次之後,我對處理魚皮的前置作業再也不敢馬虎。


重頭戲!實戰經典魚皮食譜

好啦,基礎功講完,口水要流下來了吧?馬上分享幾個我個人超愛,成功率也高的魚皮料理!

[椒鹽酥炸魚皮]

這道絕對是最邪惡也最受歡迎的開胃菜或下酒菜!比薯條還涮嘴!

食材:

  • 處理好的魚皮 (蝨目魚皮或吳郭魚皮最適合) 約300g
  • 醃料:米酒 1大匙、白胡椒粉 1/4小匙、鹽 少許、薑片幾片
  • 炸粉:地瓜粉 或 酥炸粉 適量 (喜歡更酥脆可混一點點麵粉)
  • 椒鹽粉 適量 (可買現成或自製:鹽+白胡椒粉+五香粉+花椒粉)
  • 蒜末、辣椒末、蔥花 各少許 (爆香用)
  • 炸油 適量

做法:

  1. 處理魚皮:魚皮切成適口大小(約一口大小或長條狀)。用醃料(米酒、白胡椒粉、鹽、薑片)抓醃10-15分鐘去腥入味。
  2. 拍粉: 醃好的魚皮稍微瀝乾,均勻地裹上一層薄薄的炸粉(地瓜粉或酥炸粉),靜置反潮約5分鐘。(關鍵!這樣炸出來不易脫粉,更酥脆)
  3. 油炸: 鍋中倒入足夠的油,加熱至約170-180度(筷子插入邊緣冒小泡泡)。將魚皮一塊塊放入,中火炸至定型、表面微黃先撈起。
  4. 搶酥: 將油溫拉高到約190-200度,把初炸的魚皮全部倒回鍋中,大火快炸約20-30秒,逼出多餘油份,炸至金黃酥脆,立刻撈起瀝乾油。(這步驟是酥脆的靈魂!)
  5. 爆香: 另起一小鍋,少許油爆香蒜末、辣椒末。
  6. 拌勻: 將瀝乾油的酥炸魚皮倒入鍋中(或大碗中),撒上大量椒鹽粉,倒入爆香的蒜末辣椒,快速拌勻。最後撒上蔥花即可上桌!

Tips: 剛炸好的酥炸魚皮真的是人間美味!記得趁熱吃!冷了口感會差很多。配啤酒或汽水,絕配!

[酸辣涼拌魚皮]

夏天沒胃口?這道酸辣開胃、冰涼Q彈的涼拌魚皮絕對能喚醒你的味蕾!用石斑皮或旗魚皮做,口感更厚實過癮。

食材:

  • 處理好的魚皮 (石斑、旗魚或較厚實的魚皮) 約250g
  • 小黃瓜 1條
  • 洋蔥 1/4顆 (怕辛辣可先冰鎮或泡水)
  • 紅蘿蔔 少許 (配色用,可省略)
  • 蒜末 2瓣
  • 辣椒 1根 (去籽切末,依喜好調整)
  • 香菜 1小把
  • 熟白芝麻 少許
  • 醬汁:魚露 1.5大匙、檸檬汁 2大匙 (或白醋1大匙+檸檬汁1大匙)、糖 1.5大匙、冷開水 1大匙 (調整濃度用)、香油 少許

做法:

  1. 汆燙魚皮: 煮一鍋水,水滾後放入處理乾淨的魚皮,加入幾片薑和1大匙米酒去腥,煮約3-5分鐘(依厚度調整,煮到魚皮捲曲變色,熟透且變得Q彈)。撈起立刻放入冰開水中冰鎮,讓口感更脆彈。
  2. 切條: 冰鎮好的魚皮瀝乾水分,切成適合涼拌的條狀。
  3. 備料: 小黃瓜切絲(或用刨刀刨絲)、洋蔥切細絲(泡冰水去辛辣)、紅蘿蔔切細絲、香菜切段、蒜末、辣椒末備妥。
  4. 調醬汁: 將所有醬料材料(魚露、檸檬汁/醋、糖、水、香油)放入碗中攪拌均勻,試嘗味道調整至喜歡的酸、甜、鹹度。(糖要夠才能平衡酸和鹹!)
  5. 拌合: 將瀝乾的魚皮條、小黃瓜絲、洋蔥絲、紅蘿蔔絲、蒜末、辣椒末放入大碗中,淋上調好的醬汁,輕輕抓拌均勻(避免魚皮碎裂)。
  6. 冷藏: 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讓其入味。
  7. 盛盤: 食用前取出,撒上香菜段和熟白芝麻即可。

Tips: 這道菜冷藏過夜更入味!冰冰涼涼,酸酸辣辣,魚皮的膠質口感配上爽脆的蔬菜,超級開胃!當開胃菜或配粥都超棒。

[膠質滿滿魚皮湯]

最經典的家常味!一碗熱騰騰、充滿膠質的魚皮湯,暖心又暖胃。蝨目魚皮是首選!

食材:

  • 處理好的魚皮 (蝨目魚皮最佳) 約400g
  • 薑片 5-6片
  • 米酒 2大匙
  • 水 約1000-1200ml
  • 鹽 適量
  • 白胡椒粉 少許
  • 蔥花 少許
  • 香油 幾滴 (可省略)
  • 喜歡的蔬菜:豆腐、小白菜、酸菜絲等 (可選)

做法:

  1. 汆燙去腥: 煮一小鍋水,水滾後放入魚皮和2片薑、1大匙米酒,快速汆燙約30秒,去除殘留血水和腥味,撈起沖洗乾淨備用。(這步很重要,湯會更清澈)
  2. 煮湯底: 另取一湯鍋,加入水、剩下的薑片、1大匙米酒,煮滾。
  3. 下魚皮: 將汆燙洗淨的魚皮放入滾水中。
  4. 燉煮: 轉中小火,保持微滾狀態(不要大滾,湯會濁),蓋上鍋蓋燉煮約30-45分鐘。你會看到湯汁慢慢變得有點濃稠感,這就是魚皮釋放出的膠質!(時間依魚皮厚度和喜歡的口感調整,煮越久越軟爛、膠質越多)
  5. 調味: 加入適量的鹽和白胡椒粉調味。
  6. 加配料(選項): 如果喜歡,可以在最後5-10分鐘加入豆腐塊或易熟的蔬菜(如小白菜、酸菜絲)。
  7. 盛碗: 關火,撒上蔥花,滴幾滴香油(可省略),即可享用。

Tips:

  • 這湯冷了之後會「結凍」,就是滿滿的膠質證明!熱熱喝最舒服。
  • 湯頭清澈的秘訣:1. 魚皮處理乾淨(去鱗去黏液),2. 汆燙徹底,3. 燉煮時火力不要過大。
  • 喜歡更濃鬱味道?可以先用魚骨熬個基礎高湯,再放魚皮下去煮。

我的私房創意吃法

除了以上經典款,我還喜歡玩點不一樣的魚皮料理:

  • 魚皮滷肉燥: 滷肉燥時,在最後半小時加入切塊處理好的魚皮(推薦蝨目魚皮),一起小火慢煨。魚皮吸飽了濃鬱的肉汁和膠質,變得超級軟糯入味,配飯一絕!比單純的滷肉多了層次和口感。
  • 魚皮XO醬: 將炸得酥脆的魚皮(切成小丁狀)拌入自製或市售的XO醬中。那口感!酥脆的魚皮丁混著幹貝絲、蝦米、辣椒的鹹香辣,拿來拌麵、炒飯、炒青菜,畫龍點睛!(這個超受朋友歡迎,常常被指定要我做!)
  • 魚皮壽司捲: 將煮過冰鎮、切條的魚皮 (選用味道清淡的鱸魚皮或吳郭魚皮),代替蟹肉棒或小黃瓜,捲進壽司捲裡。口感Q彈,別有風味!
  • 烤魚皮脆片: 將處理乾淨、擦乾的魚皮(柳葉魚或多春魚整尾最適合),刷點薄油,撒點鹽和喜歡的香料(如蒜粉、辣椒粉),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約180-200度),烤個15-20分鐘直到酥脆。健康版的魚皮零食!刷點照燒醬烤也很讚。

其實魚皮的應用真的比想像中廣,關鍵在於克服對腥味的恐懼,還有選對處理方式和烹調手法。多嘗試幾次,你就會發現這個「廚餘變黃金」的樂趣!


購買與儲存小技巧

哪裡買?

  • 傳統市場魚攤: 這是最容易買到新鮮魚皮的地方!尤其是專賣蝨目魚的攤位,通常都有處理好、一包包的蝨目魚皮(魚肚皮)。可以直接跟老闆詢問,很多老闆很樂意把削下來的魚皮便宜賣給你,甚至送你(如果你常光顧的話)。(重點:要挑看起來新鮮、色澤光亮有彈性的)
  • 超市: 有些超市的冷藏櫃會販售包裝好的魚皮,便利性高,但鮮度和選擇性通常不如市場。
  • 海產店/熱炒店: 有時直接點相關菜色吃吃看,喜歡再問問老闆有沒有賣處理好的魚皮。

儲存方法:

  • 冷藏: 新鮮魚皮買回來,如果當天或隔天要用,洗淨處理好後,放入保鮮盒冷藏即可。
  • 冷凍: 短時間用不完,建議洗淨處理好後(尤其要去除黏液和內膜),瀝乾水分,分裝成每次要用的份量,放入夾鏈袋中壓平排出空氣,冷藏可放2-3天,冷凍可儲存1-2個月。使用前放冷藏解凍即可。(冷凍雖然方便,但解凍後口感多少會比新鮮的差一點點,特別是做酥炸效果)

Q & A 時間

1. Q:魚皮怎麼煮才不會腥?有什麼特別的秘訣嗎?

A: 新鮮度是關鍵!再來就是前置處理要徹底:刮鱗乾淨、用鹽搓洗或熱水燙過去除黏液、刮掉內層灰黑薄膜。烹調時善用薑、蔥、米酒去腥提鮮。做涼拌或快炒前先汆燙過再冰鎮,去腥效果也很好。說真的,只要處理得當,魚皮本身的腥味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反而有種獨特的鮮味。

2. Q:哪種魚的魚皮最好吃?最適合新手嘗試?

A: 個人最推蝨目魚皮!膠質豐富,厚度適中,風味濃鬱,價格也相對親民(尤其在南部)。拿來滷、煮湯、酥炸都很合適,口感變化大,容易成功。吳郭魚(臺灣鯛)魚皮也不錯,腥味較淡,肉質軟,適合酥炸或涼拌,新手比較好上手。等熟悉了,再挑戰像石斑這種厚實有嚼勁的魚皮!

3. Q:食譜裡提到「處理好的魚皮」,如果買不到現成處理好的,要怎麼自己從鮮魚身上取下魚皮?

A: 這需要一點點技巧(和一把鋒利的刀!)。買整條魚回來,處理乾淨(去鱗去內臟)後,在魚鰭後方切一刀深至魚骨,然後把刀放平,貼著魚骨慢慢往前片,就能把魚肉連皮一起片下來。如果想得到純魚皮(不帶肉),難度就更高些,需要非常小心地只把皮和皮下薄薄一層脂肪切下來,肉盡量留著。坦白說,這不容易,容易浪費魚肉。所以強烈建議向魚攤老闆購買現成處理好的魚皮,省時省力又經濟! 他們專業處理又快又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