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揹著揹包跑了十幾年、島內外到處鑽的旅人,我得說,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絕對是東臺灣最被低估的藝術寶庫!它不單單是個"放石頭"的空間,而是把花蓮這塊土地與石頭的靈魂、藝術家的生命,用一種沉穩又震撼的方式,呈現在你面前。記得第一次踏進去,純粹是為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午後雷陣雨,結果一待就是三個多小時,出來時雨停了,腦袋卻被那些充滿力量的石雕作品塞得滿滿的,連呼吸都感覺不一樣了。你說值不值得專程去?我打包票,絕對值得! 特別是對質感、對工藝、對地方文化有那麼一點點追求的人,錯過真的可惜。讓我這個老鳥,帶你好好挖一挖這座低調卻閃閃發光的博物館,順道把周邊吃喝玩樂一網打盡!
關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不只是看石頭那麼簡單

花蓮,這片被中央山脈和太平洋擁抱的土地,最著名的就是它堅硬又美麗的花崗巖和大理石。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的誕生,就是根植於這份得天獨厚的資源。它可不是後來才硬蓋起來的觀光點,它的前身其實是「花蓮縣立文化中心美術館」,在1995年正式轉型成為全臺灣第一座、也是唯一以石雕為主題的公立博物館!這個定位,本身就很有份量,對吧? 這棟建築本身也很有意思,外觀線條簡練卻很有力量感,跟裡頭展示的石頭氣質超搭。走進去,你會發現空間規劃得很舒服,不會擁擠壓迫。動線設計引導你自然地從認識花蓮石材特性開始,一路看到國內外石雕藝術家的傑作,再到充滿啟發的戶外園區。特別要提的是它推動的「國際石雕藝術季」和常態性的「石雕創作營」,這些可不是關起門來自己玩,是真的把國際級的藝術家請來花蓮,在現場一刀一鑿地創作給你看!我第一次親眼看到藝術家在巨大的原石上工作,火花四射、汗水淋漓的場景,那份專注和力量傳遞出來的震撼,跟在冷氣房裡看完成品完全不同等級!博物館不只收藏成品,更記錄了這個充滿生命力的創作過程,這點我覺得超棒,深刻感受到石雕不是冷冰冰的,它是活的藝術。
門票資訊:親民到不可思議的藝術殿堂
講到門票,我得說,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大概是全臺灣CP值最高的博物館之一了!
| 票種 | 費用 | 備註說明 |
|---|---|---|
| 全票 | NT$20 | 一般觀眾適用。一杯手搖飲的錢! |
| 優待票 | NT$10 | 學生、20人以上團體、花蓮縣民(憑證)。學生證帶好! |
| 免費參觀 | NT$0 | 65歲以上長者、 6歲以下兒童、 身心障礙者及必要陪伴者1人、 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志工、 低收入戶(憑證)。 (免費物件記得帶證件哦!) |
開放時間與休館日:別撲空了!

規劃行程時,時間一定要確認好,才不會千里迢迢跑去卻吃閉門羹。
| 專案 | 時間 | 重要說明 |
|---|---|---|
|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日 | 早上 9:00 開門 ~ 下午 5:00 最後入場 (下午4:30停止售票) |
| 休館日 | 每週一 | 固定休館日 |
| 農曆除夕、初一 | 春節期間 | |
| 政府公告之放假日 | 如遇天然災害(颱風)達停班標準時休館 | |
| 建議參觀時段 | 平日午後 | 避開人潮,靜心賞析。光影絕佳! |
| 假日早上 | 通常團體客較少。 |
超級重要提醒! 每週一休館!每週一休館!每週一休館!(因為太重要所以講三次)我就曾經忘了這個鐵律,週一興沖沖帶著外地朋友去,結果只能在門口拍張照留念,被朋友唸到臭頭... 另外,雖然下午5點閉館,但4:30就停止售票和入場了,抓時間要抓寬裕一點,至少預留1.5到2小時才不會看得太倉促。午後的光線穿透高大的窗戶灑在石雕上的感覺,真的很美,推薦這個時段。
交通方式:怎麼去最方便?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的位置非常好,就在花蓮市的核心區域,無論你怎麼來花蓮,到這裡都很方便。
📍 地址:970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就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a-zone 的旁邊!)
- 開車/騎車:
- 從花蓮火車站過來:沿著中山路直行,碰到中正路左轉,再直行到福建街右轉,接著左轉進文復路就到了。車程大約10-15分鐘。
- 導航直接設"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最準。附近有幾個公有收費停車場(例如文化局停車場、明義國小地下停車場)和路邊停車格,假日車位會比較緊張,建議早點來停車或者考慮其他交通方式。有一次週六下午去找車位繞了快20分鐘,有點崩潰。
- 大眾運輸:
- 火車: 搭到花蓮火車站,出站後:
- 計程車: 跳錶大約 $120-$150,最快最直接,適合行李多或同行人數夠攤車資。
- 公車: 搭乘太魯閣客運 301(往東華大學/大農大富方向)或花蓮客運 1123、1126、1128、1129、1131、1132、1133、1136、1141(往吉安、壽豐方向),在"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站 下車,車程約15-20分鐘,票價約$25。下車就是博物館門口,超方便!公車班次不算極密集,但查好時間搭挺OK。
- 公車族注意: 花蓮市區公車可用悠遊卡/一卡通。建議手機裝個公車動態APP查即時位置比較安心。
- 火車: 搭到花蓮火車站,出站後:
- 步行: 如果你住在市中心(例如中正路、中山路一帶的飯店),其實慢慢走過去也是可以的,大約15-25分鐘,沿途還可以逛逛市區街道小店。
個人真心話時間: 如果你是兩人以上同行,又帶著行李剛下火車,搭小黃省時省力,攤下來不貴。如果是輕裝且時間彈性,公車301或112x系列 絕對是經濟實惠好選擇,下車站名清楚,不怕坐過頭。騎機車在市區移動當然最自由,就是找車位需要點耐心。
景點必看推薦:我的口袋名單Top 5
館內館外作品很多,時間有限的話,我強烈推薦你絕對不能錯過這幾件!這些都是我每次去都忍不住駐足老半天的經典:- 鎮館之寶 - 戶外大型石雕園區: 這絕對是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的靈魂所在!走出主建築,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開闊綠地,散佈著歷屆國際石雕藝術季留下的巨型創作。這些作品每一件都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藝術家,在花蓮駐地創作數週甚至數月的成果。花崗巖的粗獷、大理石的細膩、砂岩的質樸,在陽光、雨水和時間的洗禮下,展現出與室內展品截然不同的生命力。隨意找個長椅坐下,感受微風,靜靜看著這些龐然大物與藍天綠地對話,心會慢慢沉澱下來。我特別喜歡傍晚時分的光線,打在石頭上產生的光影變化,超級迷人。(位置:博物館後方及側面廣場,自由參觀)
- "石頭的記憶"常設展: 位於展館一樓。別以為常設展就很無聊,這個展區超重要!它像一本立體的教科書,深入淺出地告訴你花蓮石礦的種類、特性、開採歷史,以及石雕工具和技法的演進。你會看到各種原礦樣本,瞭解為什麼花蓮的石頭如此特別。還有老師傅們使用的傳統工具展示,跟現代氣動工具的對比,讓你知道一件石雕作品背後需要多少心血和技藝的累積。是建立基礎知識的好地方,看完再去看創作展區,感受會更深。(位置:一樓主要展廳)
- 當期特展: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的特展質量通常很高!主題非常多元,可能是聚焦某位知名石雕大師的回顧展、國際邀請展、或是結合其他媒材的當代藝術實驗。特展的空間規劃和燈光設計也往往更講究,能看出館方的用心。強烈建議行前先上博物館官方網站或FB粉絲頁檢視當期特展資訊,搞不好就遇到你超愛的藝術家!像我上次就意外碰到一位日本雕刻家的個展,線條簡約卻充滿禪意,驚喜滿滿。(位置:二樓特展區,留意館內公告)
- 創作工坊體驗區 (視開放狀況): 博物館有時會配合活動或寒暑假,在特定區域設定讓民眾親自觸控石材、體驗簡單敲鑿樂趣的空間(或舉辦付費體驗課程)。即使只是摸摸不同石頭,感受它們的溫度、重量和紋理,也是認識石雕很棒的方式。帶小朋友的家長尤其要注意是否有相關活動公告,這會是孩子們難忘的體驗。(位置:不定,請洽服務臺)
- "藝起呼吸" - 館內精選典藏: 除了特展,館內也會定期輪換展示一些典藏的精品。這些作品來自臺灣重要的石雕藝術家,風格各異,從寫實到抽象都有。仔細看那些線條的流動、塊面的切割、光影在石頭表面造成的韻律感,你會驚嘆藝術家如何將堅硬的石頭轉化為充滿情感與動感的表達。找一件最吸引你的作品,停在它面前幾分鐘,單純的感受,往往會有意外的觸動。(位置:一樓及二樓常設展區輪替)
附近景點推薦:走路或短車程就能到

看完精彩的石雕,別急著離開!博物館所在的區域本身就是花蓮市的文藝心臟,走路就能到好幾個優質景點,順道安排,行程更豐富: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a-zone)
- 介紹: 這裡絕對是文青必訪!就在石雕博物館正旁邊,走路1分鐘。前身是百年歷史的"花蓮酒廠",保留了完整的日治時期檜木廠房、倉庫群和煙囪。現在轉型成文創園區,進駐了許多特色商店、設計師工作室、藝廊、餐廳、咖啡廳和小型展演空間。園區腹地廣大,紅磚建築和老樹氛圍超好,隨便一個角落都很好拍。常常有市集、音樂表演或展覽活動,非常熱鬧又有質感。比起某些過度商業化的文創園區,這裡的步調更悠閒舒服。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看完,過來這裡散步、喝咖啡、買伴手禮,完美銜接!
- 地址: 970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144號 (跟博物館幾乎是連在一起的!)
- 交通: 從石雕博物館步行1分鐘即達!過個小馬路就到。
- 營業時間:
- 園區戶外空間:24小時開放
- 各進駐店鋪: 大約 10:00 ~ 21:00 (各店家營業時間略有不同,建議查詢店家資訊)
- 展館: 依當期展覽公告 (通常約10:00-18:00)
松園別館
- 介紹: 這個點稍微有點距離(步行約15-20分鐘或搭車5分鐘),但我超推薦!它座落在美崙山坡上,是日治時期的高階軍官休憩所。最迷人的是那幾十棵高大的琉球松,樹齡都超過百年,姿態超美,綠蔭蔽天,光影婆娑。站在平臺上,視野超棒,可以遠眺花蓮港和太平洋。老房子本身散發著歷史的滄桑感,現在也是藝文展覽空間。這裡氣氛非常寧靜、有點與世隔絕的味道,時間彷彿慢了下來,跟市區的喧囂是兩個世界。很適合放空、沉思、看海看樹。
- 地址: 970花蓮縣花蓮市松園街65號
- 交通:
- 步行: 從石雕博物館沿著中美路、公園路步行上山,約15-20分鐘(上坡路段,需一點腳力)。
- 公車: 可搭乘花蓮客運 1132、1133、1136、1141或太魯閣客運301,在"中廣公司"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
- 計程車/自駕: 最快,車程約5分鐘。
- 營業時間:
- 週二至週日:09:00 - 18:00 (最後入園17:30)
- 週一休館 (遇國定假日則順延一天)
- 門票: 全票$60、半票$30、團體票$40、花蓮縣民免費(憑證)。(個人覺得門票小貴,但環境維護確實不錯)

七星潭風景區
- 介紹: 雖然需要交通工具(開車/騎車約15-20分鐘),但作為花蓮最經典的海岸線,看完石頭和大山,當然要去看看太平洋!七星潭不是潭,是新月型的礫石海灘。這裡的鵝卵石光滑圓潤,堆疊起來的聲音清脆悅耳(切記!石頭不能帶走哦!)。海水湛藍,天氣好時層次分明。無論是清晨來看日出、午後吹風聽浪,還是傍晚等待星光,都超級享受。沿著濱海腳踏車道騎車也很棒。是放鬆心情、感受海洋能量的絕佳地點。提醒:這裡風浪有時極大,切勿下水游泳!欣賞就好。
- 地址: 花蓮縣新城鄉海岸路
- 交通:
- 公車: 從石雕博物館附近,可步行至"花蓮縣文化局"站搭乘太魯閣客運 302 (往七星潭/太魯閣方向),在"七星潭"站下車,車程約20-25分鐘。班次密度中等,須留意時間。
- 計程車/自駕/租機車: 最方便彈性,車程約15-20分鐘。沿著193縣道或華西路往北開就能抵達。
- 租腳踏車: 可在市區租借,沿著兩潭腳踏車道騎過去,但距離稍遠(約8公里),需衡量體力。
- 營業時間: 24小時開放 (注意安全,夜間照明有限)
懶人包行程建議:
- 上午:深度逛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2-2.5小時)
- 中午:步行至 花蓮文創園區 (a-zone) 吃午餐、逛小店、喝咖啡 (1.5-2小時)
- 下午:選擇:
- (悠閒版) 搭車/步行上 松園別館 看古蹟老松、看海放空 (1.5小時)
- (海洋控版) 搭車/騎車/開車去 七星潭 踏浪看海騎單車 (2-3小時)
附近酒店推薦:住哪最方便?

想在花蓮市區多待幾天,好好逛逛石雕博物館和周邊景點,選擇住在這一帶是最方便的!這裡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好(覓食容易),而且離火車站也不算太遠。分享兩間我住過或朋友評價不錯、位置佳的選擇:
承億文旅 - 花蓮山知道
- 介紹: 這家是我的心頭好!就在花蓮火車站正對面,雖然離石雕博物館有段距離(搭車10分鐘),但對於依賴火車或巴士移動的人來說,地點無敵!設計風格超級有特色,大量運用石材、木材元素,呼應花蓮的山海特色,大廳甚至有一座攀巖牆!房間舒適有質感,服務人員親切。頂樓還有個小酒吧,視野不錯。如果你喜歡設計旅店、重視位置(尤其要趕火車)、對住宿質感有一定要求,這間很推薦。價格中上,但常有一些不錯的專案。
- 地址: 970花蓮縣花蓮市國聯一路39號 (花蓮火車站前站出口正對面)
- 交通:
- 抵達: 出火車站就到!機場搭計程車約20-25分鐘($300內)。從石雕博物館搭計程車約10分鐘($100-$130)。
- 前往石雕博物館: 公車(112x/301系列)約15分鐘,在"花蓮縣文化局"站下車。計程車約10分鐘。
- 查房/退房時間: 通常為 下午3:00後入住,中午11:00前退房 (確切時間請以官網或訂房平臺為準)。
花蓮麗翔酒店 (連鎖)
- 介紹: 這家是連鎖品牌,品質穩定。最大優勢是地點超核心! 它就位於花蓮市最熱鬧的中正路、中華路交叉口附近,走路到花蓮文創園區(a-zone)只要3分鐘,到石雕博物館也只要5-7分鐘!附近餐廳、小吃、便利商店林立,晚上想吃宵夜超方便。酒店本身設施齊全,房間乾淨舒適,空間算寬敞。適合預算中等、重視地點便利性、喜歡逛街覓食自由的旅客。老牌飯店,服務中規中矩。地下有停車場(需預約或詢問)。
- 地址: 970花蓮縣花蓮市中正路390號
- 交通:
- 抵達: 從火車站搭計程車約10分鐘($120-$150)。公車112x/301等系列在"花蓮郵局"或"中華路"站下車步行2-3分鐘。
- 前往石雕博物館 & a-zone: 走路即可! 超方便。
- 查房/退房時間: 通常為 下午3:00後入住,中午11:00前退房 (確切時間請以官網或訂房平臺為準)。
住宿小提醒:
- 花蓮市區不大,選擇靠近中正路、中華路、中山路商圈的飯店或民宿,生活機能都很棒。步行到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和a-zone通常都在15分鐘內。
- 如果行程重點是海洋公園或太魯閣,可能需要考慮住在相對應的區域(如壽豐或新城),但進市區看博物館就會比較遠。
- 務必提早預訂! 尤其是假日、連續假期或暑假,花蓮熱門住宿常一房難求。
附近美食推薦:看展看餓了?吃這些就對!

花蓮市區根本是美食天堂!特別是博物館所在的這一區和中正路商圈,走路就能找到超多好料。這些都是在地人或老饕驗證過、我自己也常回訪的口袋名單:
- 炸彈蔥油餅 (黃車/藍車): 這不用多說了吧?花蓮必吃的國民小吃!酥香的餅皮,包裹著一咬下去就爆發的半熟蛋液,加上鹹香的醬料,邪惡又滿足。黃車(正宗老牌)和藍車都在附近的復興街上,通常下午才開賣,總是排著長長人龍。建議避開剛開店或傍晚高峰。我覺得兩家各有特色,都值得試試!一個當點心剛好。
- 一碗小: 名字可愛,東西實在。專賣清燉/紅燒的牛/羊肉泡饃或麵/冬粉。湯頭非常清甜(清燉)或溫潤濃醇(紅燒),肉質軟嫩不柴,泡饃吸飽湯汁超好吃。用餐時間人不少,店面小巧溫馨。位置就在石雕博物館斜對面不遠處的博愛街上,看完展走過來吃碗熱呼呼的湯食,超舒服!我偏愛清燉牛肉泡饃。
- 廟口紅茶: 花蓮傳奇老店!位於成功街城隍廟旁,24小時營業(但主要品項白天供應較齊全)。最招牌的就是那用鋼管輸送下來的古早味紅茶,香甜順口透心涼(有些人說偏甜,但我愛)。小西點、蛋餅、三明治等傳統點心也很有名。吃的是懷舊風情和人情味,環境就...很陽春老派。下午逛完博物館想喝杯涼的解渴順便體驗老花蓮,可以走過來(步行約8-10分鐘)。
- 海埔蚵仔煎: 在自由街上的排隊名店(靠近中山路)。只賣蚵仔煎和蛤蜊湯。蚵仔煎粉漿比例抓得好,煎得赤赤(臺語:焦香)的,邊緣微脆,裡面軟Q,配上新鮮大顆的蚵仔和他們的獨門醬料,簡單卻很經典。蛤蜊湯非常鮮。同樣環境普通,但味道實在。下午開賣就開始排隊,要有點耐心。從博物館走過來約10分鐘。
- 黎明紅茶: 另一家在地人很愛的傳統早餐/飲料店。在中正路、成功街口(離廟口紅茶不遠)。招牌是古早味紅茶和小西點,但他們的蛋餅超級好吃!是手工桿的麵糰去煎的餅皮,厚實有嚼勁,跟一般粉漿蛋餅完全不同風味,大推!還有飯糰、三明治等傳統選項。價格超級親民。適合看完展想簡單吃點東西時光顧。博物館走來約8分鐘。
美食雷達小叮嚀:
- 花蓮很多厲害小吃都是下午才開始營業(如炸彈蔥油餅、海埔蚵仔煎),甚至只開晚上,規劃行程時要注意時間。
- 市區餐廳密度高,Google評價通常很準,可以多看幾則最近的評論參考。
- 想吃原住民風味餐,市區也有不錯的選擇(如"達基力部落屋"的分店或"紅瓦屋老地方文化美食餐廳",但後者較遠需開車),可以安排另一餐體驗看看。
- 伴手禮推薦: "曾記麻糬"、"洄瀾薯道"的花薯、"德利豆乾"的白梅豆乾和剝皮辣椒,都是經典選擇。a-zone園區裡也有不少特色文創商品和食品可選購。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Q&A:快速解惑
Q:花蓮縣石雕博物館適合帶小朋友去嗎?
A:超適合! 雖然是藝術場館,但空間寬敞不壓迫,小朋友在裡面跑動(當然要小聲點)空間足夠。戶外園區更是他們放電的好地方,那些大石頭對他們來說就像超大玩具。館方也常針對兒童設計簡單易懂的導覽或互動學習單(可洽服務臺詢問)。重點是門票便宜,就算小孩待不住也不會太心痛。記得引導他們用手(輕)摸、用眼睛看石頭的不同紋理和顏色,會是不錯的感官體驗!
Q:裡面可以拍照嗎?
A:原則上可以! 大部分的常設展區和戶外園區都允許個人非商業用途的攝影,記得關閉閃光燈以免損害作品和影響他人觀賞。但請務必注意現場標示!某些特展或特定借展作品可能因版權或儲存因素禁止攝影,這點需要遵守。另外,拍攝時請尊重其他觀眾,不要擋到他人動線或長時間佔據最佳拍照點。自拍棒使用也請留意安全及他人空間。
Q:有沒有導覽服務?
A:有的!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提供定時導覽服務。通常會在週末或國定假日安排固定的導覽場次(例如上午10:30、下午2:30等,行前務必上官方FB粉絲頁查詢當月導覽時刻表)。導覽老師通常對石雕藝術和花蓮石礦歷史有深入瞭解,跟著聽一圈收穫會多很多。如果人數較多(例如超過10人以上團體),也可以事先預約團體導覽(需提前幾天聯絡館方詢問預約辦法和費用)。即時導覽解說真的比自己看更有感覺,特別是戶外作品背後的故事,很推薦時間允許的話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