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這個人沒啥大志,就是對「吃」特別執著。尤其那些飄散在街頭巷尾的古早味香氣,總能勾得我神魂顛倒。而 清水排骨酥麵,絕對是讓我一吃成主顧、魂牽夢縈的經典之一!還記得第一次在臺中清水那間老店門口,聞到那股混著炸排骨酥焦香與中藥滷包深沉氣息的味道,腳步就像被黏住一樣,不進去嗑一碗根本對不起自己。那排骨酥,外層炸得金黃微焦,咬下去卡滋作響,裡頭的肉卻意外地柔軟多汁,浸在深琥珀色的湯頭裡吸飽精華,配上咬勁十足的粗麵條... 天啊,現在打字都忍不住吞口水!後來吃上癮了,偏偏住得遠不能常跑清水,只好發狠自己在家研究怎麼復刻這讓人銷魂的滋味,中間失敗的次數...唉,說出來都是淚(炸過頭變肉乾、湯頭渾濁像泥水都有過)。總算,摸出點門道了,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心血結晶,保證真材實料,沒有藏私!
目錄
靈魂所在:嚴選食材是美味的根基
想吃一碗道地的 清水排骨酥麵,食材真的馬虎不得。千萬別想著用冷凍火鍋排骨酥塊矇混過關,那味道差得可遠了!從挑排骨開始就有學問。
- 主角排骨: 最好選用當天溫體豬的小排骨(腩排),部位對了,才有那種帶點軟骨、肥瘦適中的口感。我試過超市的冷藏排骨,總是少了一點鮮甜肉香。分量嘛,一家四口大概準備600公克差不多。新鮮的排骨顏色是自然的粉紅色,摸起來微濕但不黏手,沒什麼腥味。這錢真的不能省!
- 醃漬關鍵: 醃料是賦予排骨酥獨特風味的魔法!我的基礎配方是:
- 醬油:3大匙(提鹹香上色,我用習慣的蔭油)。
- 米酒:2大匙(去腥增香)。
- 蒜末:5-6瓣(愛蒜味的可以多放,剁細一點香氣才出得來)。
- 糖:1大匙(中和鹹度,帶出甘味,用二砂效果不錯)。
- 五香粉:1茶匙(靈魂香料!不能省略)。
- 白胡椒粉:1茶匙(增添辛香氣)。
- 甘草粉:1/2茶匙(試過就知道,它讓回甘更明顯,很多老師傅的秘方)。
- 香油:1茶匙(畫龍點睛)。
- 炸粉的選擇: 要炸出那層酥脆又吸汁不軟爛的外殼,粉很重要。經過多次實驗,我發現單純的地瓜粉效果最好!太白粉炸出來太硬脆,麵粉又容易厚重。地瓜粉能創造出那種輕盈酥鬆、帶點顆粒感的黃金外衣。用量大約是1碗(沾裹時用)。
- 湯頭的深度: 清水排骨酥麵 的湯,可不是白開水加味精!核心是炸過的排骨酥本身釋放的肉香和油脂,再加上幾樣簡單卻關鍵的熬湯夥伴:
- 白蘿蔔:1/2條(去皮切大塊,釋放自然甜味,中和油膩感,必備!)。
- 清水:約2000ml(水量要足夠淹過所有材料)。
- 蔥:2根(打結)。
- 薑片:3-4片(拍扁)。
- 蒜頭:3-4瓣(拍扁)。
- 滷包:1個(市售綜合滷包即可,裡面通常有八角、桂皮、小茴香等,是湯頭深沉香氣的來源,超級重要!)。
- 不可或缺的配角:
- 麵條: 堅持用粗的陽春麵(白麵) 或黃油麵!它們的厚度和彈效能完美承接濃鬱湯汁與排骨酥,細麵容易糊掉撐不起來。我偏好陽春麵多一點,口感更Q。
- 香菜或芹菜末: 最後撒上一大把,清香解膩,視覺也加分。
- 油蔥酥: 少許,增加酥脆口感和油香(可選,但加了更有臺灣味)。

| 食材型別 | 必備品項與建議用量 | 推薦品牌/挑選要點 | 替代方案 (風味略異) |
|---|---|---|---|
| 核心主料 | 溫體豬小排骨 600g | 市場當日溫體豬肉攤,粉紅有光澤、彈性佳、無異味 | 冷藏品質佳小排 (風味稍減) |
| 醃料靈魂 | 醬油 3大匙、五香粉1茶匙、甘草粉1/2茶匙 | 醬油選黑豆蔭油 (如丸莊)、五香粉香料店現磨最佳 | 省略甘草粉 (甜韻減少) |
| 酥炸外衣 | 純地瓜粉 1碗 | 建議使用臺灣本土製地瓜粉 (如樹薯粉) | 木薯粉 (口感相近) |
| 湯頭基底 | 白蘿蔔 1/2條、滷包 1個 | 蘿蔔選沉重白淨無空心;滷包選中藥材明顯的 (小北百貨有賣) | 不加滷包 (湯頭層次較單薄) |
| 經典麵體 | 粗陽春麵 4人份 | 傳統製麵店當日現做或義峰、龍口等品牌 | 黃油麵 (油香更重) |
| 畫龍點睛 | 香菜/芹菜 1把 | 香菜選葉茂莖細;芹菜選本地細梗 | 青蔥花 (風味不同) |
手把手實作:重現經典滋味的步驟
好啦,材料備齊,重頭戲來了!跟著步驟做,離成功就不遠了。有些小細節不注意,味道就是差那麼一點。
- 醃漬入味(耐心是關鍵!): 把徹底洗淨、擦乾的小排骨塊放入大碗中。將所有醃料(醬油、米酒、蒜末、糖、五香粉、白胡椒粉、甘草粉、香油)通通倒進去。發揮你的按摩功力,仔細地抓捏攪拌,確保每一塊排骨都均勻沾附到醃料,特別是那些縫隙。蓋上蓋子或保鮮膜,放進冰箱冷藏醃製至少2小時,能放到隔夜最完美。時間不夠?味道真的會差一截!我有次趕時間只醃一小時,炸出來香氣就是淡很多。
- 油炸定型(火侯掌控是精髓!): 排骨醃好後,準備一個大盤子倒入地瓜粉。把每塊排骨從醃料中夾出來,稍微瀝掉多餘醬汁(不用特別弄乾),然後均勻地裹上一層地瓜粉。裹好粉的排骨靜置約5-10分鐘,讓粉反潮(這個步驟很重要,粉殼炸起來不容易脫落)。鍋中倒入足量的食用油(能淹過排骨的量),開中大火加熱到約160℃-170℃(測試方法:丟一小塊裹粉的排骨進去,週邊會立刻冒很多小泡泡)。小心地將排骨一塊塊放入油鍋,一次不要放太多,避免油溫驟降。炸約3-4分鐘,看到表面呈現誘人的金黃色,先撈出來瀝油。這時排骨大約是八九分熟。務必控制好油溫和時間,炸過頭肉就柴了,炸不夠香氣又不足。撈起後放在瀝油網上備用。

- 熬煮湯頭(時間醞釀的滋味): 取一個深的湯鍋或砂鍋(保溫效果好),把炸好的排骨酥、切大塊的白蘿蔔、蔥結、拍扁的薑片和蒜頭、滷包通通放進去。加入足夠的清水(大約2000ml),要能完全淹過所有材料還有餘裕(因為熬煮過程會蒸發一些)。開大火煮滾後,立刻轉小火(保持湯面微滾冒小泡泡的狀態),蓋上鍋蓋,耐心燉煮至少1.5小時。時間是關鍵!我有次偷懶只煮一小時,蘿蔔不夠透,湯頭的濃鬱度和排骨酥的軟嫩度都不及格。過程中偶爾撇掉浮出來的雜質和過多的油脂,這樣湯頭才會清澈。煮到白蘿蔔用筷子能輕鬆穿透,排骨酥也達到入口即化、骨肉分離的狀態就差不多了。最後試一下味道,用鹽或一點點醬油調整鹹淡。滷包記得撈掉。
- 煮麵與組合(最後衝刺!): 另起一個鍋子煮一大鍋水。水滾後放入粗陽春麵條,按照包裝指示時間煮熟(通常很快,1-2分鐘)。我最怕麵煮爛,所以時間抓很緊。煮好的麵條迅速撈起,瀝乾水分(喜歡乾爽一點的可以用冷水稍微沖一下再瀝乾,但我覺得沖水會掉麵香,通常是直接瀝乾)。把麵分裝到大碗公裡。接著,從熬好的湯鍋裡,豪爽地舀入幾大塊軟爛的蘿蔔、幾塊吸飽湯汁精華的排骨酥,然後淋上滾燙噴香、色澤深褐的湯頭。天啊,這畫面太誘人!最後,撒上滿滿的新鮮香菜末或芹菜末,喜歡的話再點綴一小撮油蔥酥。一碗色香味俱全、熱氣騰騰的 清水排骨酥麵 就大功告成啦!趁熱享用吧!
料理筆記:完美復刻清水滋味的三大心法
- 醃製時間是靈魂: 排骨沒醃透,炸得再漂亮也少了內涵。至少2小時,隔夜更佳!
- 油炸火候定生死: 油溫太低:粉殼吸油軟爛;油溫太高:外焦內生。炸到金黃定型即可,後續還要熬煮讓它軟化入味。
- 慢熬出真味: 湯頭要清澈醇厚,排骨要軟嫩脫骨,白蘿蔔要入口即化,關鍵就是那個「小火慢燉」的過程。1.5小時是基本,時間允許的話,熬到2小時更棒(注意水量!)。
家常 vs. 名店:我的經驗談
吃了這麼多家店的 清水排骨酥麵,加上自己反覆實驗,發現家裡要完全複製名店的味道,確實有幾個門檻:
- 油鍋的威力: 家裡的小鍋和小火,炸排骨酥的效率和那種澎湃的「鑊氣」,很難跟店裡專業的深油鍋、大火力相比。這點我認了,家裡炸的排骨酥香氣確實略遜一籌。
- 湯頭的濃縮感: 店家通常是長時間、大鍋熬煮,甚至用上熬了好幾天的老湯底,那種濃縮的醇厚度,家庭小鍋熬一次很難達到。我的解法是多加幾塊豬大骨一起熬,增加膠質和濃度,雖然麻煩點,但有效。
- 份量與時間成本: 自己熬一鍋湯,費工費時,通常只夠吃一兩餐。店家則是源源不絕地供應,湯頭的風味更穩定(因為一直有加入新的材料熬煮)。家裡做一次要吃光,不然隔夜風味多少會跑掉。
不過,自己做的最大優點就是:真材實料看得見! 肉用多好、油用多好、湯熬多久,自己最清楚。吃得安心又滿足,那份成就感是無價的。而且口味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喜好調整(比如我更愛多加點蘿蔔,湯頭再甜一點點)。有時候想念那口味道,又懶得大費周章,我還是會衝去店裡解饞啦(笑)!
你不可不知的排骨酥麵小知識
- 起源之爭: 「清水排骨酥麵」雖然掛著「清水」地名,但傳聞最早的創始店其實是在臺中火車站附近?真相或許已不可考,但清水地區的老店林立絕對是其聲名大噪的關鍵!
- 「酥」的真諦: 好的排骨酥,是經過油炸定型後,再經過長時間湯煮,達到「外層仍保有微微的酥感」或「吸附湯汁後呈現軟糯口感」,而內裡的肉質絕對要軟嫩入味。不是從頭硬到尾那種!
- 蘿蔔的重要性: 白蘿蔔絕非可有可無!它貢獻的自然甘甜,能完美平衡湯頭的油脂與鹹度,更是解膩聖品。少了它,湯頭風味會單調許多。
我的終極偷吃步: 時間不夠又想快速解饞?可以前一天先做好步驟1(醃排骨)和步驟2(炸排骨酥)。炸好的排骨酥冷卻後密封冷藏。第二天要煮時,直接從步驟3開始,把冷藏的排骨酥拿出來,加上其他湯料和水熬煮即可!省下醃製和炸的時間,輕鬆一半以上!(但醃隔夜的排骨更入味哦!)
失敗經驗談(血淚教訓!)
寫得這麼美好,但誰沒失敗過?我踩過的坑,大家就別再踩了:
- 排骨沒瀝乾/粉沒反潮就下鍋炸: 結果?油爆得跟打仗一樣,粉殼脫落得亂七八糟,欲哭無淚。務必擦乾排骨、裹粉後靜置!
- 油溫沒控好(太低): 排骨下去油溫驟降,炸了半天還是白白的,吃油吃得飽飽,外皮軟爛不酥。一定要等油夠熱再下!
- 熬湯火太大: 貪快用中大火滾煮,結果湯變得超渾濁(蛋白質激烈碰撞),排骨酥也容易散掉,賣相和口感都差評。小火慢燉是唯一真理!
- 鹽巴太早加: 一開始就把湯頭調到夠鹹,結果熬煮過程中水分蒸發,湯變得死鹹!記得快好時再調味。
Q&A:關於清水排骨酥麵,你最可能想問的
- Q:炸好的排骨酥可以冷凍儲存嗎?下次直接用?
A: 當然可以!這是我最愛的備餐法。炸好完全冷卻的排骨酥,分裝到密封袋或保鮮盒,冷凍可儲存1-2個月。要用時無需解凍,直接放入湯鍋中加入其他材料和水一起熬煮即可,超級方便!熬煮時間可能需要稍微延長一點點(約多10-15分鐘)。 - Q:為什麼我熬的湯頭不夠清澈,有點濁濁的?
A: 湯頭渾濁的元兇通常是:1. 排骨血水沒洗乾淨或醃料渣太多(下鍋前可稍微沖洗一下排骨表面並瀝乾,或撇浮沫要更勤快);2. 熬湯火太大,一直激烈滾沸(務必維持小火微滾狀態);3. 油炸排骨酥時油溫不夠高或炸太久變焦,碎屑掉入湯中(炸的技巧要控制好)。下次試試看更注意撇沫和控制火侯! - Q:家裡沒有粗陽春麵或黃油麵,可以用其他麵條代替嗎?
A: 當然可以吃,但風味和口感就偏離傳統 清水排骨酥麵 了。如果真買不到,我會建議用關廟麵或刀削麵這種比較厚實、耐煮、有咬勁的麵條來替代。千萬別用細麵(如麵線、陽春細麵)或容易糊掉的麵(如一般意麵),它們完全無法駕馭濃鬱的湯頭和排骨酥,會變成一碗糊塌塌的麵湯,口感盡失。為了最佳體驗,還是努力找找粗麵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