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寺:京都千年古剎深度旅遊攻略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身為一個在旅行箱上累積無數歲月痕跡的旅人,我始終認為,真正的京都之美,往往藏在那些需要稍費腳程、卻遠離觀光喧囂的角落。醍醐寺,就是這樣一處讓我念念不忘、一再回訪的靈性之地。還記得第一次踏進寺域時,空氣裡飄著細雨,古老的木造建築在霧氣中彷彿低語著千年故事,那份寧靜與震撼,至今想起依然清晰。


漫長的歷史故事

說到醍醐寺,它的來頭可不小。這座由聖寶理源大師在貞觀十六年(西元874年)開創的古剎,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總本山,地位超然!它見證了京都的輝煌與滄桑,從平安時代的鼎盛到戰國時代的兵燹(豐臣秀吉著名的「醍醐花見」就在此舉辦),再到重建與復興。1994年,醍醐寺以其無可取代的文化價值,與京都其他十六處古蹟一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人類共同的瑰寶。走進這裡,你腳下踩的每一塊石板,仰望的每一根樑柱,都浸潤著超過一千一百年的時光。聽說靈寶館裡收藏的國寶和重要文化財數量多得嚇人(超過七萬件!),雖然每次展出的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讓你驚嘆連連。坦白說,第一次看到那些精緻得不可思議的佛像和經卷時,我站在玻璃櫃前足足愣了十分鐘。

醍醐寺區域構成簡表

區域名稱 主要看點 推薦停留時間 個人心得
下醍醐 三寶院(國寶,庭園絕景)、五重塔(國寶,京都最古)、金堂(重要文化財) 1.5 - 2 小時 精華所在!三寶院春天美炸,五重塔的歷史感讓人屏息。
上醍醐 藥師堂(國寶)、準胝堂、如意輪堂、醍醐水(寺名由來)、山林景觀 2 - 3 小時 需爬山!體力要夠,但絕對值得。人少清幽,靈氣滿點。藥師堂靜謐無比。
靈寶館 醍醐寺珍藏的佛像、繪畫、典籍等國寶與重要文化財輪流展出(禁止攝影) 0.5 - 1 小時 每次去展品都不同,充滿驚喜。不能拍照小遺憾,但更能專心欣賞。
伽藍區周邊 女人堂、弁天堂、聖天堂、各種小神社 0.5 小時 別匆匆走過,細節處藏著趣味(像弁天堂的青蛙籤詩)。

開放時間與門票資訊

醍醐寺的開放時間會根據區域和季節有所變動,這點務必注意!規劃行程時一定要上官網再確認最新資訊(直接搜尋「醍醐寺 公式サイト」最準)。基本上:

  • 下醍醐(伽藍區域)、三寶院、靈寶館: 通常早上 9:00 開門,關門時間則分季節,大約是 3月1日至12月第一個週日:下午5:0012月第一個週一至2月底:下午4:00。靈寶館的開放時間有時會更短一點,特別是冬季。
  • 上醍醐: 開放時間更有限制,通常是 9:00 至 15:00 或 16:00,而且最晚入山時間會提前(例如下午2點或3點後就不給進了),強烈建議上午就去! 另外,遇到惡劣天氣(大雨、大雪、強風等),上醍醐是會臨時關閉的,出發前一兩天和當天早上務必再確認。我曾經興沖沖要去上醍醐,結果因為前晚下過雨,山路濕滑危險,當天就關閉了,只能下次再來...殘念!
  • 門票: 這裡採用分割槽售票制。基本的「伽藍區域(下醍醐)」是一張票(成人大約800円),「三寶院」要另外買票(成人大約600円),「靈寶館」又是獨立的一張票(成人大約600円)。如果想去「上醍醐」,除了買伽藍區域的票之外,還需要在上醍醐登山口再買一張「上醍醐參拜券」(成人大約600円)。算一算,如果四個區域全制霸,門票錢加起來可不便宜(約2600円)! 我的建議是:時間體力有限,「伽藍區域+三寶院」是必選,靈寶館看當時展覽主題和自己的興趣,上醍醐則留給體力好、時間充裕且天氣穩定的日子(而且穿好走的鞋!)。

醍醐寺四季看點與推薦度

季節 主要看點 推薦指數 人潮狀況 旅人真心話
櫻花(三寶院枝垂櫻、伽藍區彼岸櫻)、五重塔櫻景 ★★★★★ 爆炸多! 美到窒息!但人也多到崩潰。建議開門前就到,或索性選平日。夜櫻有時段限制。
新綠、青楓、苔蘚、避暑(上醍醐較涼爽) ★★★★☆ 普通 綠意盎然,漫步林間很舒服。注意防曬防蚊!上醍醐爬山會爆汗...
紅葉(三寶院庭園、弁財天附近、上醍醐楓紅層層遞進) ★★★★★ 非常多! 楓紅極致!尤其三寶院庭園像打翻調色盤。上醍醐秋色壯麗但更需腳力。
雪妝(運氣好時)、寂靜氛圍、新年參拜 ★★★☆☆ 較少(除新年) 蕭瑟之美,遊客少很多,適合靜心感受。下雪時如仙境,但交通可能受阻。

交通路線規劃

醍醐寺位在京都市東南方,相對市中心(例如祇園、河原町)是比較偏遠一點,但交通選擇也不少:

  1. 地下鐵東西線 - 最推薦! 這是我最喜歡的方式,穩定又舒服。直接搭到「醍醐站」下車。從京都站出發的話,先搭烏丸線到「山科站」,然後轉乘東西線直達醍醐站(總車程約20-25分鐘)。從四條河原町或祇園一帶出發,可能需要先搭巴士到可以轉乘東西線的站(如三條京阪站、京阪電車的站點),再轉往醍醐站。從醍醐站2號出口出來後,沿著指標走,大約是 10-15分鐘 的平緩上坡路,就能到達醍醐寺大門(三寶院前)。這段路不難走,沿途也有小店可以逛。
  2. 京阪巴士 - 直達山門前: 可以從京都站八條口(H2乘車處)搭乘「京阪バス山科急行[醍醐寺]」路線(注意看班次,不是每班都到醍醐寺),直達「醍醐寺前」或「醍醐寺三寶院前」巴士站,下車就是寺門口!車程大約40-50分鐘(視交通狀況)。好處是下車就到,省去走路;缺點是巴士可能塞車,班次也沒有地鐵密集。適合不想走路或扛大行李的人。
  3. 計程車/自駕: 計程車當然最省時省力,從京都站出發大約20-30分鐘,費用約2500-3500円左右(看路況)。自駕的話,醍醐寺有收費停車場(普通車一次約1000円),但假日和櫻花季/楓葉季可能會滿位,而且京都開車找停車位有時很惱人。如果不是自駕遊京都,不太推薦特地租車來這裡。

交通方式比較表

方式 起點 終點 優點 缺點 適合物件 費用概估
地下鐵東西線 京都站等 醍醐站 車次多、穩定、快速 需步行10-15分鐘 大多數旅客推薦! 地鐵單程約¥310起
京阪巴士 京都站八條口 醍醐寺前巴士站 下車即達寺門口 可能塞車、班次較少 不想步行者 巴士單程¥260
計程車 任何地點 醍醐寺門口 點對點、最省時省力 價格最貴 預算充足、多人分攤 京都站出發約¥2500起
自駕 任何地點 醍醐寺停車場 行程彈性最大 停車費、找車位、市區難開 自駕遊旅客 停車費約¥1000/次
給旅人的真心提醒: 無論選哪種方式,早上早點出發絕對是真理!特別是櫻花季和楓葉季,越晚人越多,排隊買票、排隊進三寶院庭園都會消耗掉寶貴的賞景時間(還有你的耐心)。穿上好走的鞋子永遠是京都旅行的不二法門,在醍醐寺,尤其如果你打算挑戰上醍醐,更是鐵律!

必訪景點深度介紹

  • 三寶院(Sambō-in):國寶級庭園盛宴

    這裡絕對是醍醐寺核心亮點!三寶院本身就屬於國寶建築,但真正讓它名震天下的,是其由豐臣秀吉親自設計監修的表書院庭園。這個池泉鑑賞式庭園,巧妙運用借景手法,將遠方的山巒融入庭園構圖,配上精緻的造景、石組和古樹,四季變換著不同的絕美風情(春天櫻花、秋天楓紅簡直是史詩級畫面)。進入表書院內部參觀(需脫鞋),沿著走廊緩緩移動,欣賞這片被框住的山水畫卷,那份震撼很難用言語形容。記得選個天氣好的日子,光影灑落時的層次感更迷人!個人認為,光是這個庭院,就值回票價了。
  • 五重塔(Gojū-no-tō):京都最古老的千年見證

    這座聳立在伽藍區域的五重塔,建於平安時代天曆五年(西元951年),是京都府內現存最古老的木造五重塔,同時也是國寶級建築。它靜靜矗立了超過一千年,經歷無數地震戰火仍儲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站在塔下仰望,那份莊嚴古樸的氣勢非常攝人。尤其在櫻花盛開時,粉色花海襯託著深沉的木塔,或是秋日楓紅環繞,構成了醍醐寺最經典、最上鏡的畫面。提醒:五重塔通常只能遠觀,無法登塔哦。
  • 金堂(Kondō):伽藍中心,莊嚴再現

    金堂是下醍醐區域的核心殿堂,供奉著藥師如來。現在看到的建築雖然是豐臣秀吉於1598年重建後遷移至此(原址在上醍醐),但依然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它位於五重塔前方,共同構成莊嚴的伽藍景觀。建築風格融合了和樣與禪宗樣式,值得細細品味。內部亦有重要佛像收藏(有時內部不開放參拜)。
  • 上醍醐(Kami-Daigo):山林秘境與修行聖地

    這可是醍醐寺的起源之地!從下醍醐出發,你需要有至少 1.5至2小時 的體力準備(來回),因為全程是連綿不斷的山路(單程約需40-60分鐘爬坡)。沿途綠意盎然,溪流潺潺,空氣清新無比。目標是到達海拔大約400米處的山頂區域,那裡坐落著幾座國寶級殿堂:

    • 藥師堂(Yakushi-dō): 上醍醐最重要的殿堂,國寶,供奉藥師如來。相傳是理源大師最初結庵之處。深山幽谷中的古剎,靈氣逼人。
    • 準胝堂(Juntei-dō)、如意輪堂(Nyoirin-dō): 也是國寶建築,與藥師堂共同構成上醍醐的核心。
    • 醍醐水(Daigo-sui): 寺名「醍醐」即源於此處甘美的泉水,被視為靈水。記得帶個空瓶裝一點喝喝看(或只是洗洗手感受一下)。
    重要提醒: 山路原始,部分路段陡峭濕滑,務必穿著抓地力好的登山鞋或運動鞋!雨後或冬季尤其危險,出發前務必確認開放狀態。攜帶足夠飲水,途中幾乎沒有補給點。但那份遠離塵囂、直達千年靈場源頭的感動,絕對讓你覺得辛苦是值得的!我第一次爬上去時累得半死,但坐在藥師堂前廊休息時,那份身心都被洗滌的感覺,永生難忘。(當然,下山後小腿痠了三天...)
  • 靈寶館(Reihōkan):國寶藝術的寶庫

    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寶物館,專門輪流展出醍醐寺收藏的浩瀚珍寶。數量多達七萬五千餘件!其中包含 11件國寶約80件重要文化財,涵蓋佛像、佛畫、經典、工藝品等。每次展出主題不同,能看到什麼寶物需要點運氣(可以事先查官網展訊),但只要看到那些精緻絕倫的平安、鎌倉時代藝術品,絕對會讓你驚嘆連連。館內嚴格禁止攝影(包括手機),雖然有點小失落,但換個角度想,更能專注地用眼睛和心去感受那份千年傳承的美。記得留點時間給這裡。

附近景點推薦

逛完歷史感滿滿的醍醐寺,如果還有時間和體力,附近也有一些值得順道探訪的去處:

山科疏水

  • 介紹: 這是一條沿著山科區開鑿的古老水道,春天時(通常四月上旬),沿著疏水兩岸種滿了長長的櫻花樹,形成夢幻的櫻花隧道(櫻花迴廊),是當地人和資深旅人私藏的賞櫻秘境!因為名氣不如醍醐寺大,人潮相對少一點(但近年也越來越多人知道了),可以悠閒散步、騎單車,感受京都庶民的春日風情。附近還有小小的「琵琶湖疏水紀念館」可以順訪。
  • 地址: 京都市山科區御陵中內町~西野山町一帶(主要櫻花段在「御陵」到「椥辻」之間)。
  • 交通:醍醐寺步行稍遠。最方便是搭地下鐵東西線往回坐1站到「椥辻站」或「御陵站」,出站後步行即可到達疏水畔櫻花道(例如御陵站出來步行約5-10分鐘)。
  • 營業時間: 公共區域,全天開放。最佳賞櫻期通常為四月初至四月中旬(視花期而定)。

隨心院

  • 介紹: 這是一座真言宗善通寺派的寺院,以美麗的庭院和「小野小町傳說」聞名。傳說平安時代的歌人美女小野小町晚年在此隱居修行。寺院內的「小町化粧井戶」、梅園(約550株梅花,早春二月底三月初盛開)、以及遍植苔蘚和楓樹的庭院都很雅緻。春天梅花盛開時尤其值得一訪。相較於醍醐寺的宏大,這裡顯得小巧精緻。
  • 地址: 〒607-8257 京都市山科區小野御靈町35。
  • 交通:醍醐寺步行約20分鐘(約1.5公里),或搭地下鐵東西線到「小野站」,出站後步行約5分鐘即達。
  • 營業時間: 通常為上午9:00至下午4:30(最後入場4:00),可能隨季節調整。拜觀費約¥500。

日野藥師(法界寺)

  • 介紹: 這是一座天台宗的寺院,正式名稱為「法界寺」,但因為主祀藥師如來,當地人習慣稱呼「日野藥師」。其阿彌陀堂(國寶)內供奉著平安時代後期重要佛像「阿彌陀如來坐像」(國寶),是日本淨土教美術的傑作之一。寺院本身不大,但擁有寧靜的氛圍和重要的文化資產。
  • 地址: 〒607-8491 京都市山科區日野西大道町19。
  • 交通:醍醐寺過去有點距離。可搭地下鐵東西線到「石田站」下車,再轉乘京阪巴士(如21號)至「日野藥師」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或直接從石田站步行約20分鐘。
  • 營業時間: 通常為上午9:00至下午4:00(可能因法事等調整)。拜觀費約¥500(主要為阿彌陀堂)。

附近住宿選擇

醍醐寺區域本身不是住宿熱區,周邊多是安靜的住宅區。如果需要住在附近方便一早前往寺廟,這裡有幾種型別可以考慮:

京都醍醐寺前 季之湯御宿 櫻花飯店

  • 介紹: 這應該是離醍醐寺最近的溫泉飯店了!步行到三寶院門口只需約 5-7分鐘,地理位置無敵。主打天然溫泉大浴場,對於走了一天路(尤其爬了上醍醐)的旅人來說,泡個湯紓解疲勞簡直是天堂般的享受。提供傳統日式客房和部分洋式房型,餐點評價也不錯(通常含早晚兩餐)。是附近最高檔的住宿選擇。
  • 地址: 〒601-1323 京都市伏見區醍醐東大路町22。
  • 交通: 醍醐寺就在旁邊,步行即可。從地下鐵「醍醐站」步行過來約10-15分鐘(飯店一般有從車站接駁的服務,訂房時可確認)。
  • 入住/退房時間: 通常入住時間下午3:00或4:00以後,退房時間上午10:00或11:00以前。溫泉大浴場通常營業到深夜及清晨。

京都醍醐 東急Stay 飯店

  • 介紹: 這是一間相對較新的商務型連鎖飯店,位於地下鐵「醍醐站」出口旁(真的就在樓上),交通便利到極點!房間內通常配有小型廚房(微波爐、小冰箱、簡單炊具)、洗衣機(部分房型),對於想簡單自炊或需要洗衣的長期住宿者很方便。房間乾淨舒適,裝置新穎。沒有溫泉,但有公共浴場(非天然溫泉)。價格比櫻花飯店親民許多。
  • 地址: 〒601-1325 京都市伏見區醍醐南端町1番地(地下鐵醍醐站直結)。
  • 交通: 地下鐵「醍醐站」2號出口出來即達。前往醍醐寺:步行約10-15分鐘(上坡),或搭乘京阪巴士1-2站(但班次不多)。
  • 入住/退房時間: 標準商務飯店時間,入住通常下午3:00後,退房上午10:00前。

京都市區酒店 (四條/京都站/祇園等)

  • 介紹: 對於大多數旅客來說,住在京都市中心(如京都站周邊、四條河原町、祇園等)通常是更方便的選擇。這些區域酒店選擇極多(從高檔飯店、商務旅館到民宿應有盡有),餐飲、購物、前往其他景點都超級方便。雖然距離醍醐寺遠一些(搭地鐵東西線約20-30分鐘),但綜合便利性最高。第一次來京都的朋友,我通常都建議住市區。
  • 地址: 依選擇的酒店而定(如京都站八條口、烏丸四條、河原町通等)。
  • 交通: 前往醍醐寺主要依賴 地下鐵東西線直達「醍醐站」,再步行10-15分鐘上坡。從京都站、四條、三條等都可方便轉乘東西線。
  • 入住/退房時間: 依各飯店規定。

附近美食探索

逛完醍醐寺,飢腸轆轆了嗎?附近雖然不是美食激戰區,但也有不錯的在地選擇:

  1. 醍醐寺門前茶屋 & 小攤:醍醐寺參道和伽藍區域附近,你會看到一些傳統的茶屋和小攤販。這裡是品嘗簡單日式點心和飲料的好地方:
    • 甘味處: 提供日式紅豆湯(おしるこ)、抹茶、葛切(くずきり,類似涼粉)、冰淇淋等。特別是季節限定的櫻花口味或抹茶甜點,很有風味。隨便找一家看起來順眼的坐下歇歇腳吧。
    • 烤團子(焼き団子): 通常有醬油、紅豆、芝麻等口味,現烤現吃,軟糯香甜又帶點焦香,是補充能量的經典小點。
    • 包子(まんじゅう): 有些店家賣當地特色的蒸點心。
    地點: 參道上或寺內伽藍周邊。營業時間: 通常配合寺廟開放時間(大約早上9點到下午4、5點)。價格實惠。
  2. 醍醐站周邊餐廳: 從地下鐵「醍醐站」出來,沿著主要街道(往醍醐寺方向的路上),有幾家當地人會光顧的餐廳:
    • 鳥せい 醍醐店: 專賣親子丼(雞肉雞蛋蓋飯)的老鋪,雞肉滑嫩,醬汁鹹甜適中,雞蛋半熟狀態非常下飯。簡單但美味、價格合理,是填飽肚子的好選擇。飯點可能需要排隊。
    • 洋食屋、拉麵店、蕎麥麵店: 車站附近也有一些提供簡餐的店家,如洋食(咖哩飯、蛋包飯)、中華料理、拉麵、烏龍麵或蕎麥麵等,選擇雖不多但口味都算穩健。
    • 超市與便利商店: 車站旁就有大型超市「Life」和便利商店(如7-11、Lawson),如果想買飯糰、便當、麵包、水果或飲料帶著吃,或晚上回飯店當消夜,非常方便。
  3. 京都醍醐寺前 季之湯御宿 櫻花飯店 餐廳: 如果住在這裡或願意花多點預算,飯店內的餐廳通常提供不錯的日式會席料理(需預約),尤其是晚餐,可以享受精緻的京料理。午餐時段有時也提供較平價的定食選擇(如天婦羅定食、魚定食等),品質有保障但價格相對較高。

個人覓食建議: 如果只是想簡單快速解決一餐,我會推薦在醍醐寺參道上吃個烤團子配抹茶墊肚子,下山回到醍醐站後,去吃碗「鳥せい」的熱騰騰親子丼,便宜又滿足。如果想要好好坐下來吃頓傳統京料理或豐盛晚餐,建議還是移動回京都市區(如四條、祇園)選擇更多元。

注意事項與貼心提醒

  • 穿著好走的鞋子!鞋子!鞋子! 這點已經強調幾次,但真的超級重要!無論是下醍醐的廣闊範圍(石板路、土地)、通往三寶院庭園的路徑,還是致命的上醍醐山路(原始、陡峭、可能有碎石落葉濕泥),一雙 抓地力強、支撐性好、穿習慣的運動鞋或登山鞋 絕對是必備良伴。穿皮鞋、高跟鞋、硬底鞋或新鞋來挑戰,絕對會後悔到想哭。真的看過有遊客穿高跟鞋爬山路,結果腳扭傷被攙扶下山...慘。
  • 預留充足的時間:醍醐寺範圍比你想像的還要大!如果只走馬看花逛下醍醐+三寶院,至少抓 2.5 - 3小時。如果還想去靈寶館細看展覽,再加 0.5 - 1小時挑戰上醍醐的話,至少額外預留 2.5 - 3.5小時(包含爬山、參拜、休息、下山)。所以,如果你打算認真玩遍整個醍醐寺,真的要準備一個完整的白天(5-6小時以上)。強烈建議早上開門就來!
  • 季節性人潮與對策: 醍醐寺的櫻花季(四月初)和楓葉季(十一月中下旬)是絕對的旺季高峰!尤其三寶院庭園為了控管人潮,進入庭園參觀需要排隊(有時要排半小時到一小時)。賞楓期週末更是可怕。唯一對策就是「早」! 開門前就到門口排隊等入場。平日會比假日稍微好一點(但也很多人)。非花季的平日,體驗會舒服非常多。三寶院夜楓期間(通常約兩週)人潮也非常洶湧。
  • 氣候考量與裝備:
    • 防曬/防暑: 夏天京都悶熱,尤其上醍醐爬山,務必戴帽子、擦防曬乳,帶足飲用水(山路上沒賣水!)。隨時留意身體狀況,量力而行。
    • 防雨: 京都春季多雨(櫻花季反而常下雨),秋季也可能有雨。帶把輕便折疊傘或穿著防水外套。雨天山路(上醍醐)非常濕滑危險,務必確認是否開放。
    • 防寒: 冬天京都很冷,特別是山區的醍醐寺,體感溫度更低。務必做好保暖(手套、圍巾、帽子)。下雪時景緻絕美,但步道可能結冰濕滑,行走要格外小心。上醍醐冬季開放機率較低。
  • 現金準備: 雖然近年日本電子支付普及度提高,但醍醐寺的各區域門票、參道上的小店茶屋、小巴士費用等,大部分都還是 只收現金(日圓)! 務必準備足夠的零錢和紙鈔。
  • 尊重禮儀: 這是莊嚴的宗教場所。
    • 殿內(如靈寶館、部分堂內)嚴禁攝影的地方,請務必遵守。
    • 保持安靜,勿大聲喧嘩。
    • 參拜方式(如賽錢、搖鈴、鞠躬)可觀察他人或簡單行禮即可。
    • 垃圾請帶走或丟在指定垃圾桶。
    • 遇到僧侶或工作人員可以點頭致意。
  • 上醍醐安全須知(再叮嚀):
    • 確認開放狀態: 出發前務必查詢官網或打電話詢問當天上醍醐是否開放(惡劣天氣必關)。
    • 穿著: 登山鞋/厚底運動鞋、長褲(防刮防蟲)、揹包(空出雙手)。
    • 裝備: 充足飲水(至少500cc-1公升)、少許乾糧(補充體力)、小型急救包(OK繃等)、手機(保持電力)。
    • 體力評估: 山路單程約需40-60分鐘持續爬坡,對膝蓋和體能是考驗。量力而為,不行就往回走。
    • 時間控制: 最晚入山時間(約下午2點或3點)務必遵守,預留足夠時間下山(天黑了很危險)。
    • 單獨行動: 盡量避免單獨上山,尤其人少時段。

Q&A 快速問答

Q:醍醐寺最值得看的東西是什麼?
A: 首推 三寶院的表書院庭園(四季皆美,尤其春秋),以及 京都最古國寶五重塔。有時間體力一定要挑戰 上醍醐藥師堂(國寶)。靈寶館看當期展出也很值得!

Q:上醍醐真的那麼難爬嗎?老人或小孩適合嗎?
A: 山路原始且持續上坡,對長者、幼兒或體力腳力不佳者非常不友善。個人認為小學中年級以下或平常少運動的長輩不建議挑戰。一般成人穿著好鞋、帶足水、量力慢慢走可以完成。但真的要有心理準備!

Q:去醍醐寺買哪種票券組合最划算?
A: 時間有限者,推薦買 「伽藍通票」+「三寶院」 就夠了(約1400円)。對藝術品有興趣加買 「靈寶館」(共約2000円)。只有確定要上山且時間充裕才加上 「上醍醐登山券」(總共約2600円)。沒有所謂的「全包套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