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踏進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的大門了!身為一個跑遍大江南北的古蹟控,這次來香港,說什麼也要親眼看看這座隱藏在鬧市中的東漢遺珍。說實話,一開始在網路上看到照片,還真有點懷疑:「真的儲存得這麼好嗎?」親自走一趟,才發現它的魅力,遠超我的預期!
目錄
揭開地底千年之謎
你知道嗎?這座古墓的發現,完全是一場意外!1955年工人在剷平小山頭準備蓋房子,「噹」一聲,鋤頭碰上硬物,才讓這座沉睡超過2000年的東漢磚室墓重見天日。站在墓室外,透過玻璃看著裡面幽深的墓道(現在為了保護文物,只能在外面看啦),那種撲面而來的歷史感,真的讓人起雞皮疙瘩。博物館雖然不大,但設計得很用心,圍繞著古墓本體,清楚展示了出土的陶器、青銅器模型(原件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還有詳細的漢代喪葬文化解說。看著那些陶屋、陶倉的模型,彷彿能看見當時香港先民的生活樣貌。不得不說,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絕對是理解香港「史前」史的關鍵拼圖!
行前重點提醒:門票與開放時間
好訊息是,這麼棒的地方,進去完全不用錢!是的,你沒看錯,免費入場!這在物價高昂的香港,簡直是佛心來著。不過,千萬別因此就隨興跑去,它每週的休息日是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別像我朋友上次週四興沖沖跑去,結果吃了閉門羹。開放時間也固定:
| 時段 | 開放時間 | 備註 |
|---|---|---|
| 星期二 | 上午10:00 - 下午6:00 | |
| 星期三 | 上午10:00 - 下午6:00 | |
| 星期五 | 上午10:00 - 下午6:00 | |
| 星期六 | 上午10:00 - 下午6:00 | |
| 星期日 | 上午10:00 - 下午7:00 | 特別注意:閉館前30分鐘停止入場! |
| 星期一 | 休息日 | |
| 星期四 | 休息日 | 公眾假期除外 |
| 公眾假期 | 上午10:00 - 下午7:00 |
老實說,我比較推薦平日早上去,人少,可以安靜細看。假日午後人會多一點,尤其遇上旅行團時,空間不大的展廳會顯得有點擁擠。

怎麼去最順?交通指南看這裡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的位置在深水埗區,不算在核心鬧區,但交通還是挺方便的。我那時是這樣過去的:
- 地鐵最推薦: 坐港鐵到長沙灣站(荃灣線),記得走A3出口出來。出來後左轉,沿著東京街走,大概7-8分鐘,看到一個小公園(李鄭屋遊樂場)就到了,博物館就在公園裡面。路標還算清晰,跟著「李鄭屋漢墓」的指示牌走就沒錯。夏天走這段路會有點熱,記得帶水和小風扇!
- 巴士也方便: 好多巴士線路都會經過東京街或保安道一帶,像是2A, 2B, 6D, 86, 86A, 86C等等。下車後步行到博物館大約也是5-10分鐘。可以用手機APP查查哪條線最適合你當時的位置。
- 自駕不推薦: 附近是住宅區,路邊停車位非常難找,而且貴。真的不建議開車來,省下的停車費不如去吃碗地道雲吞麵!
館內不可錯過的亮點
雖然館不大,但精華滿滿。我覺得這些是必看重點:
- 古墓結構本體: 這絕對是核心!從墓道口仔細觀察十字穹窿頂的砌築方式(這種技術在當時真是了不起),還有墓室內部的規劃(前、後、左、右室),感受一下東漢工匠的智慧。想像一下當時的人,是怎麼把一塊塊大磚運進來並堆砌成這樣穩固的結構?只能說佩服!
- 出土文物精選: 雖然真品不在這裡,但展櫃裡的陶器模型超級精緻!特別是陶屋、陶倉和陶簋(裝食物的容器),細節做得很好,能清楚看到當時房屋的樣式(幹欄式建築)和農耕儲存的工具。館方還貼心地做了動畫解說當時的生活場景,淺顯易懂。
- 互動多媒體區: 別小看這個角落!這裡用觸控螢幕和動畫,生動解釋了漢墓的建造過程、磚塊的製作(上面有幾何花紋哦!)以及香港在漢代的地理位置與貿易。我個人最喜歡看那個復原墓主人生活的動畫,感覺歷史一下子活了起來。
- 墓室結構解構圖: 展廳牆上有大幅的剖面圖和透檢視,清楚標示各個墓室的功能,以及穹頂的支撐原理。仔細看完這個,再回頭看墓室本體,會有更深的體會。嗯...真心覺得古人的工程數學很強!
- 墓磚實物: 現場有展示幾塊實體的墓磚,可以近距離觀察上面的繩紋、菱形幾何紋等裝飾。摸不到真可惜(當然也不能摸啦),但能這麼近看,已經很滿足了。磚塊的質感和紋路,是隔著玻璃看模型感受不到的。
坦白說,展廳空間確實不大,半小時到一小時絕對能看完。但它的價值在於真實性和歷史意義。如果你是追求華麗展覽或大量酷炫文物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夠「過癮」。但對我這種喜歡探究歷史現場的人來說,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那種原址儲存、直接面對千年遺構的震撼,是無可取代的。站在那裡,真的會想起那句「秦時明月漢時關」。

周邊順遊好去處
看完博物館,時間還夠的話,深水埗這一區其實很有味道,藏著不少值得探索的地方:
美荷樓生活館
- 介紹: 由第一代徙置大廈(公屋)活化改建而成。這裡不只講建築歷史,更生動展示了1950-70年代香港基層市民的生活樣貌。走進復刻的房間和走廊,超有穿越感!樓下還有文青咖啡廳和小店。
- 地址: 九龍深水埗石硤尾邨41座
- 交通: 從李鄭屋漢墓博物館步行過去約15分鐘,或坐一個地鐵站到石硤尾站(荃灣線),從A出口出來就到。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上午9:30 - 下午5:00 (請留意特定展區可能有不同時間)。
深水埗鴨寮街(電子特區/跳蚤市場)
- 介紹: 超級接地氣的市集!這裡是電子零件、音響器材、二手雜貨、古董玩具的天堂。即使不買東西,光是看琳瑯滿目的攤位和聽老闆們用廣東話吆喝,就是一種獨特體驗。記得貨比三家,殺價是這裡的文化!
- 地址: 九龍深水埗鴨寮街
- 交通: 從博物館步行約10分鐘可達,或坐地鐵到深水埗站(荃灣線),從A2或C2出口出來就是。
- 開放時間: 攤販一般由中午至晚上7-8點左右,週末及假日更熱鬧。部分固定店鋪開到更晚。
嘉頓山(簡單行山看日落/夜景)
- 介紹: 非常輕鬆的市區小山丘,因靠近嘉頓麵包廠得名。從山上的晨運徑僅需15-20分鐘即可登頂(真的不累!),視野開闊,能俯瞰深水埗、長沙灣一帶的密集樓宇景觀,黃昏看日落或晚上看萬家燈火都很棒,是攝影愛好者的私房景點。
- 地址: 入口在深水埗區美荷樓後方(巴域街一帶)
- 交通: 建議先到美荷樓,然後在附近詢問居民具體登山入口(標示不算非常明確,但問路很容易)。
- 開放時間: 24小時開放,但建議白天或傍晚前往較安全。晚上登山請務必帶手機照明。

附近住宿選擇(經濟實惠型)
想在深水埗多待一天,體驗地道生活?這裡有不少價位親民的住宿,交通也便利:
香港悅思青年旅舍(Yesinn @YMT)
- 介紹: 評價不錯的連鎖青年旅館,在油麻地有分店。提供乾淨舒適的宿舍房型和少量私人房。公共空間寬敞,有廚房可使用,適合揹包客或預算有限的旅客。位置方便,離廟街夜市也近。
- 地址: 九龍油麻地砵蘭街28號
- 交通: 從油麻地站(荃灣線)C出口步行約3分鐘。從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過去,可坐地鐵到深水埗站轉荃灣線往中環方向,坐1站到油麻地下車。
- 營業時間: 櫃檯24小時服務。
香港遨舍衛蘭軒(OZO Wesley Hong Kong)
- 介紹: 這間算是中檔商務型酒店,但價格在港島區相對親民。房間雖不算大,但設計新穎、乾淨整潔,基本設施齊全。位置超棒,就在灣仔心臟地帶,鬧中取靜。如果你計畫會去港島玩,住這裡很方便。
- 地址: 香港島灣仔軒尼詩道22號
- 交通: 靠近金鐘站(港島線、荃灣線)和灣仔站(港島線)。從李鄭屋漢墓過去稍遠,需坐地鐵轉線(約30-40分鐘)。
- 營業時間: 一般櫃檯服務至晚上較晚,詳細入住/退房時間需確認預訂。
你可能會想,住深水埗會不會比較舊?確實這邊多是老區,住宿選擇以經濟型旅館和賓館為主。如果想住新一點或更高檔的酒店,可能需要考慮尖沙咀、旺角或港島區。不過,住在深水埗的好處是超級地道、食肆超多、價錢實惠!

深水埗美食地圖:老饕必吃推薦
講到深水埗,絕對是平民美食天堂!看完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一定要用味蕾繼續探索:
| 店家名稱/型別 | 必試招牌 | 個人心得 | 大致位置/特色 |
|---|---|---|---|
| 合益泰小食 | 腸粉 (豬腸粉) | 這家的腸粉滑到不行!淋上滿滿的甜醬、麻醬、芝麻和一點點辣醬,簡單卻銷魂。一份不夠,我每次都點兩份!便宜又好吃,永遠有人在排隊。(缺點:環境擁擠,要有心理準備) | 桂林街121號地下(深水埗站C2出口) |
| 劉森記麵家 | 蝦子撈麵 | 老字號竹昇麵店,麵條彈牙有勁道,鋪滿鮮香的蝦子,拌勻後每一口都鹹香十足。他們的雲吞、水餃也很讚!(注意:份量不算特大,男生可能要加底) | 桂林街48號地下 |
| 公和荳品廠 | 煎釀三寶、豆腐花、豆漿 | 百年老店!煎釀豆腐外酥內嫩,豆味超濃!冰凍豆腐花(記得加黃糖粉)是消暑聖品,豆漿香醇無新增。(環境很懷舊,像時光倒流) | 北河街118號地下 |
| 新香園 (堅記) | 蛋牛治 (烘底) | 即點即做的蛋牛治(雞蛋+碎牛肉),一定要選「烘底」!熱辣辣的吐司夾著香噴噴的蛋牛,咬下去卡滋聲,超滿足!配杯奶茶完美。(24小時營業,深夜救星) | 桂林街38號地下 |
| 維記咖啡粉麵 | 潤牛麵 (豬潤牛肉麵) | 豬肝(豬潤)煮得嫩滑不腥,牛肉也夠軟,湯頭濃鬱帶點酒香。愛吃內臟的人會喜歡。咖央西多士也很出名。 | 福榮街62號及66號地下 & 北河街165-167號地下 (有多家分店) |
除了這些名店,深水埗滿街都是街坊小食:缽仔糕、白糖糕、煎釀三寶、魚蛋燒賣、雞蛋仔、糖水舖... 根本是從街頭吃到街尾的節奏!記得留點胃,多試幾攤。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附近就有不少街市和小店,充滿生活氣息。
Q & A 時間
Q1: 參觀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大約需要多久時間?
A: 認真看的話,大約 45分鐘到1小時 足夠了。館內空間不大,但內容精煉。如果加上看多媒體介紹和細讀說明,也不會超過1.5小時。適合安排在行程中間作為一個知識補給點。
Q2: 適合帶小朋友去參觀嗎?
A: 我覺得小學高年級以上且對歷史有興趣的孩子比較合適。博物館靜態展示為主,互動元素較少,年紀太小可能會覺得悶。不過,古墓本身的神秘感和那些陶器模型,對好奇的小孩還是挺有吸引力的。要注意保持安靜哦。
Q3: 除了博物館本身,附近還有其他相關歷史點嗎?
A: 直接相關的點不多。但同區的美荷樓生活館能讓你瞭解香港更近期的社會發展史(1950年代後的徙置區生活),可以和漢墓形成古今對照,思考這片土地上的生活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