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發現沙參麥冬湯的契機
老實說,第一次注意到沙參麥冬湯,是在一個超級煩躁的夏天尾巴。你知道那種感覺嗎?明明天氣開始轉涼了,但身體還是覺得燥燥的,喉嚨乾乾的像卡了點什麼,晚上睡也睡不好,喝再多水好像也沒用。去看了常幫我把脈的老中醫師朋友,他就笑著跟我說:“哎唷,你這個‘秋燥’很明顯咧!試試看沙參麥冬湯吧,清潤養陰很對症的。” 就這一句話,開啟了我跟這道湯的緣分。剛開始還有點懷疑,不就是幾種藥材煮一煮?但喝下去的感覺... 真的,一試成主顧!那種從喉嚨到胸口都舒展開來的潤澤感,立刻讓我愛上它。後來我才知道,沙參麥冬湯的來頭可不小,它可是記載在清代名醫吳鞠通《溫病條辨》裡的經典方子,專治“燥傷肺胃陰分”。
處方與做法:廚房裡的細緻功夫
好啦,既然要煮,就得知道怎麼煮才對味又有效。沙參麥冬湯的材料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那幾位主角:
- 北沙參 (通常用這個,效果更好): 這個絕對是靈魂!聞起來有股特有的清香,咬下去有點粉粉的。臺灣中藥行很容易買到,記得選粗壯一點、顏色黃白、斷面乾淨的。它負責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用量通常是 9-12公克。
- 麥門冬 (簡稱麥冬): 小小一粒粒,像迷你花生米。我煮之前習慣用刀背稍微拍裂它,這樣更容易煮出味道。它清熱養陰,潤肺養胃的效果很好。用量也是 9-12公克。
- 玉竹: 這個看起來有點像幹掉的樹根片,摸起來滑滑的。它也是養陰潤燥的好手。用量約 9-12公克。
- 生甘草: 就是甘草片啦!帶點天然的甜味,還能調和所有藥材,讓湯喝起來更順口。大約放 3公克 就夠了,放太多湯會太甜膩。
- 冬桑葉 (可加可不加): 如果覺得最近有點“熱氣”,或者天氣真的很燥熱,可以加個 6-9公克 的桑葉,幫助清肺潤燥。我自己秋冬比較常省略它。
- 白扁豆 (可加可不加): 想多點健脾祛溼的效果,或者讓湯喝起來更有“豆香”口感,我會加一小把 15-20公克,煮到軟爛也很好吃。
看吧,材料是不是真的很家常?重點是比例!我整理一個懶人包表格給你:
| 藥材名稱 | 主要功能 | 建議用量 (1人份) | 處理小撇步 |
|---|---|---|---|
| 北沙參 |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 | 9-12公克 | 洗淨即可,可切小段 |
| 麥門冬 | 潤肺養胃,清心除煩 | 9-12公克 | 洗淨後用刀背拍裂 |
| 玉竹 | 養陰潤燥,生津止渴 | 9-12公克 | 洗淨即可 |
| 生甘草 |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3公克 | 洗淨即可 |
| 冬桑葉 (選配) | 疏風清熱,清肺潤燥 | 6-9公克 | 洗淨即可 |
| 白扁豆 (選配) | 健脾化濕 | 15-20公克 | 可先浸泡1小時 |
那具體怎麼煮呢? 我摸索了好幾次,找到了我個人覺得味道和效果都最好,也最方便的方法:
- 清洗浸泡: 把除了甘草以外的所有藥材(沙參、麥冬、玉竹,還有你想加的桑葉、扁豆)都沖洗一下灰塵。然後找一個碗,加冷水蓋過藥材,浸泡30分鐘左右。別小看這一步,泡一泡能讓藥材更容易煮出精華,湯也更濃郁。有次我偷懶沒泡,煮出來的湯味道真的淡很多!
- 隔水燉煮 (我最推薦的方法!):
- 把泡好的藥材和水一起倒進燉盅裡。重點來了! 再加入甘草,然後倒入足量的乾淨清水,水量大概加到燉盅的七八分滿吧(大約500-600ml)。
- 外鍋加足夠的水(別讓燉盅浮起來就行)。
- 蓋上蓋子,大火煮到外鍋水滾,然後轉小火慢燉至少1.5小時!我通常都燉足2小時,讓藥材的味道完全釋放。燉的時候那種淡淡的藥香飄出來,真的很療愈。
- 時間到!小心燙,取出燉盅,把藥渣濾掉,就得到一碗清澈甘潤的沙參麥冬湯了。湯色是淡淡的琥珀黃,很好看。
- 藥壺直煮 (替代方法):
- 如果沒燉盅,用藥壺也可以。把泡好的藥材和水(含浸泡水)倒進藥壺,加入甘草,再加點水到淹過藥材再多一點(大概700-800ml)。
- 大火煮滾,然後轉小火,蓋子別蓋死,留條縫,慢慢熬煮40-60分鐘。
- 濾掉藥渣就可以喝了。但老實說,這個方法煮出來的湯,味道和濃度真的比不上隔水燉的。 藥壺容易煮幹,而且火力控制不好,藥材精華感覺沒完全燉出來。
煮好後的調味? 嗯... 沙參麥冬湯本身就有甘草的天然甜味,我個人覺得這樣清清淡淡的回甘最好喝,真的不建議再加糖,加了反而破壞了它那種清潤的本味。如果想更順口一點,滴兩滴蜂蜜在碗裡拌一拌也可以,但蜂蜜一定要等湯稍微涼一點(溫溫的)再加,太熱會破壞蜂蜜營養。
什麼時候喝最好? 我喜歡在飯後一小時左右,把它當作溫暖的飲品喝掉。或者午睡起來,感覺口乾舌燥時喝一小碗,特別舒服。它喝起來是溫潤的,不是那種猛烈的效果,而是慢慢滋潤你的感覺。

功效:身體乾燥的救星
為什麼我一到換季就特別想念這碗沙參麥冬湯?因為它對付“乾燥”真的太有一套了!中醫說的“燥邪傷肺胃之陰”,聽起來很玄,但對應到我們日常的感覺,就是下面這些:
- 喉嚨乾、癢、痛,乾咳少痰: 尤其是那種感覺喉嚨有東西卡著,咳又咳不出來,喝水也沒用的感覺。沙參麥冬湯裡的沙參和麥冬,就像給喉嚨敷上一層薄薄的水膜,特別潤!我有次感冒後咳了大半個月,就是靠它慢慢壓下去的(當然,嚴重咳嗽還是要看醫生!)。
- 口乾舌燥,鼻子乾燥: 總覺得嘴巴乾乾的,想一直喝水?或者感覺鼻腔裡面乾乾的,甚至有點幹痛?這就是津液不足了。玉竹和麥冬生津止渴的效果非常好。
- 面板乾燥、粗糙、容易發癢: 秋冬季節,面板幹到脫屑、發癢?肺主皮毛哦!肺陰足了,面板才能水潤潤。喝沙參麥冬湯調理內在,比狂擦身體乳更能解決根本問題(當然乳液還是要擦啦!)。
- 心煩,睡不安穩: 陰虛生內熱,容易讓人心煩氣躁,晚上翻來覆去睡不好。麥冬就有清心除煩的作用,加上整體湯水的滋潤效果,能幫助安定心神。我發現喝了湯那個晚上,通常都睡得比較沉。
- 胃口不好,胃有灼熱感(虛熱那種): 胃陰不足,也會覺得胃嘈嘈的,好像有點餓但又沒胃口,有時吃完東西胃會有點燥燥的灼熱感(但不是胃酸過多那種痛)。沙參益胃生津,對這個特別有幫助。
簡單來說,如果你符合下面這些狀況,沙參麥冬湯就很可能是你的菜:
- 長期待在冷氣房
- 講話多、用嗓過度的人(老師、業務員們看過來!)
- 平時喜歡吃燒烤炸辣、重口味食物
- 抽菸的人(但當然,戒菸還是最根本!)
- 更年期婦女有陰虛燥熱症狀
- 秋冬季節保健

營養價值(現代視角看傳統智慧)
雖然中醫講的是性味歸經、調和陰陽,但用現代營養學的眼光來看,沙參麥冬湯裡的藥材也富含對身體有益的成分:
- 沙參: 研究發現含有皂苷、多糖體、揮發油等。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對於保護呼吸道黏膜的健康有幫助。想想也對,喉嚨乾燥不舒服,不就是黏膜缺水受損嗎?
- 麥冬: 含有甾體皂苷、多糖、高異黃酮等。特別是麥冬多糖,動物實驗顯示具有免疫調節、降血糖、潤肺止咳的潛力。難怪潤喉效果這麼好。
- 玉竹: 富含鈴蘭苦苷、玉竹黏多醣、維生素A等。玉竹黏多醣具有保濕作用,這也是為何它能「潤燥」。維生素A對黏膜健康和視力也有益處。所以喝它對面板和眼睛也有間接好處。
- 甘草: 最有名的就是甘草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溫和的抗炎、解毒作用,也能緩解咽喉不適。難怪它能當“和事佬”,調和所有藥材。
簡單歸納一下這些藥材的現代營養亮點:
| 藥材 | 主要活性成分 (舉例) | 現代研究關注的潛在益處方向 |
|---|---|---|
| 沙參 | 皂苷、多糖體、揮發油 | 抗氧化、免疫調節、呼吸道保護 |
| 麥冬 | 甾體皂苷、麥冬多糖、高異黃酮 | 免疫調節、潤肺止咳、降血糖潛力 |
| 玉竹 | 鈴蘭苦苷、玉竹黏多醣、維生素A | 保濕潤燥、抗氧化、支援黏膜健康 |
| 甘草 | 甘草酸苷 (甘草甜素) | 溫和抗炎、緩解黏膜刺激、解毒 |
最重要的是,這些成分協同作用,共同達到了滋潤身體、緩解乾燥症狀的效果。當然,藥膳不等於治療藥物,它更偏向於日常的保養和輔助調理。想靠它治大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該這樣想!),但作為日常保健,讓自己舒服點,它真的很棒。

禁忌與注意事項:再好的湯也不能亂喝!
任何好東西都有它的限制,沙參麥冬湯也不例外!愛它更要懂它,知道什麼時候該喝,什麼時候該停:
- 風寒感冒初期絕對不行! 這點超級重要!如果你剛感冒,還在怕冷、打噴嚏、流清鼻涕、頭痛、全身痠痛,喉嚨癢但痰是白色的階段——千萬不能喝沙參麥冬湯! 它是用來“潤燥”的,性質偏涼潤。風寒感冒是寒邪入侵,需要的是“發散風寒”,喝這個反而會把寒氣困在體內,讓感冒更難好,甚至加重!我有次就是沒分清楚,感冒初期喝了,結果喉嚨更癢咳得更厲害... (錯誤示範!)
- 脾胃虛寒、容易拉肚子的人要謹慎: 如果你平時吃點涼的、油的就容易胃痛、腹脹或拉肚子,屬於脾胃虛寒體質。沙參麥冬湯整體偏涼潤,可能會讓你的脾胃更不舒服,更容易拉肚子。真想喝,分量減半試試看,或者煮的時候加1-2片生薑去中和一下寒性。喝的時候也要小口慢喝。如果喝了感覺肚子咕嚕咕嚕或不舒服,就停下來。
- 痰多、質地清稀或很黏稠發黃時不宜: 如果是痰很多(無論是清稀的白痰還是黃稠的濃痰),代表體內有“溼”或“熱”堵著。這時候喝滋陰潤燥的湯,可能反而會助長痰溼,讓痰更多更難咳出來。等痰少了,剩下乾咳時再考慮。
- 孕婦如需飲用,務必諮詢合格中醫師! 懷孕期間身體變化大,用藥膳更要小心。雖然沙參麥冬湯相對平和,但裡面的藥材是否適合你當時的體質,劑量是否需要調整,一定要問過醫生才安全!別自己亂煮亂喝。
- 過量無益: 好東西也不能天天當水喝啊!一般保健,一週喝個2-3次就足夠了。感覺乾燥症狀緩解了,就可以停一停。長期不間斷地喝,也可能對脾胃造成負擔。
- 特殊疾病患者請諮詢醫師: 如果有糖尿病(甘草有微量甜度)、高血壓、腎病、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等情況,喝之前最好也問一聲醫生比較保險。
給大家一個清晰明瞭的「沙參麥冬湯飲用紅綠燈」表:
| 🚫 絕對禁止 (紅燈) | ⚠️ 謹慎注意 (黃燈) | ✅ 適合飲用 (綠燈) |
|---|---|---|
|
|
|

我的私房心得 & 常見問題 (Q&A)
煮了這麼多次沙參麥冬湯,也踩過一些坑,分享點實在的經驗:
- 藥材品質是關鍵! 剛開始貪便宜在路邊攤買,煮出來的湯味道淡不說,還有股怪怪的塵土味(可能儲存不好受潮了)。後來固定去信譽好的中藥行買,老闆還會幫你配好比例,品質穩定很多。沙參要選粗壯、黃白色、斷面平整的;麥冬要顆粒飽滿、色澤自然;玉竹別買到硫磺燻太白的。一分錢一分貨在這裡很適用!
- 隔水燉真的完勝! 試過用藥壺直火煮,也試過電鍋外鍋加水燉,最後還是迴歸最傳統的隔水燉(燉盅放鍋裡燉)。湯色清亮不混濁,味道醇厚不澀,藥材精華感覺都被溫柔地“逼”出來了。雖然時間長點,但值得等待。藥壺直煮容易煮過頭或燒乾,藥味也會帶點焦苦,不推。
- 味道接受度: 第一次喝的人可能會覺得:“咦?怎麼有股...草根味?” 習慣了甘草甜味飲料的人會覺得它不夠甜。但這就是它天然的本味啊!細細品味那種甘潤的感覺,慢慢就會愛上。真覺得寡淡,湯溫了後加一小匙純蜂蜜也還行。
- 小朋友能喝嗎? 如果小朋友有燥咳、口乾舌燥的情況,分量可以減半或更少(例如大人用10克沙參麥冬,小孩用5克),煮得更淡一些。但不建議當成日常飲料天天給小孩喝。不確定的話,問兒科或中醫師比較好。
Q&A 時間:大家常問我的問題
Q: 沙參麥冬湯可以每天喝嗎?
A: 不建議每天喝哦! 它是針對「燥」的體質或症狀來調理的。如果沒有明顯的乾燥症狀(像口乾、乾咳、面板乾),或者症狀改善了,就不需要持續喝。當保養的話,一週喝2-3次就足夠了。天天喝反而可能讓脾胃吃不消。
Q: 煮好的沙參麥冬湯可以放多久?
A: 我建議當天煮當天喝完最好!養生湯水講究新鮮。如果一次煮比較多,濾掉藥渣後放涼,裝進乾淨密封的玻璃罐,放冰箱冷藏,最多不要超過2天。喝之前記得溫熱,不要喝冰的!千萬別放冷凍再解凍,味道和效果都會差很多。
Q: 月經期間(經期)可以喝沙參麥冬湯嗎?
A: 這個要看個人體質和經期的狀況。如果妳平常經期就容易手腳冰冷、怕冷、痛經、經血顏色暗或有血塊(偏向寒凝血瘀),那麼經期最好避免喝偏涼潤的沙參麥冬湯,以免加重不適。如果妳體質偏熱,經期口乾舌燥特別明顯,沒有明顯怕冷的狀況,可以少量喝一點觀察看看。最穩妥的做法是經期前後喝,或者在經期時諮詢中醫師的意見。我自己是經期會暫停喝,等結束後再繼續。
最後碎念兩句
對我來說,沙參麥冬湯真的不僅是一碗湯。它代表著一種對自己身體細緻的關照。在忙碌的生活裡,花一點時間為自己燉上一盅,聞著藥材淡淡的香氣,感受湯水緩緩滋潤身體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療癒。它溫和但有效,特別適合我們這種想要保養,又怕太補太複雜的現代人。記住關鍵:分清體質、對症才喝、隔水燉最好、藥材品質要顧、切忌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