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別再被坑了!挑對食材是蜜酥雞排成功的基石
相信我,做蜜酥雞排,食材選不對,後面再努力都白搭。雞肉本身就是靈魂中的靈魂。我失敗過太多次,現在學乖了。雞肉部位與處理:厚薄、嫩度、多汁的關鍵
- 首選:新鮮溫體雞胸肉(去骨帶皮!) 拜託!一定要帶皮!那層皮炸出來的酥脆感和香氣,是無可替代的。冷凍的也不是不行,但解凍後一定要徹底吸乾水分,不然炸的時候油爆到你想哭(親身血淚教訓)。
- 厚度:絕對是王道! 太薄吃起來像肉乾,太厚又怕裡面不熟。我試過無數次,覺得 1.5~2公分左右 最完美。厚實有口感,又確保能炸透。買回來如果太厚,記得用刀背或肉鎚稍微"溫柔"地拍打幾下,斷筋又容易入味,別打成肉泥就好。
- 處理秘訣: 雞肉邊緣那圈白色的筋膜?一定要切掉! 這玩意兒一受熱就收縮,會讓你的雞排捲起來,醃料也進不去,超惱人!切掉後,用叉子在肉厚的部分稍微戳幾下(別戳皮那面),幫助入味。
醃料:蜜香的靈魂所在
醃料決定了蜜酥雞排的基礎風味。外面很多店用現成粉,味道單一又死鹹。自己調,香氣層次才豐富!我的黃金比例基礎醃料(針對約600g雞排):
材料 | 份量 | 作用 & 備註 |
---|---|---|
蒜末 | 5-6瓣 | 爆香必備!現磨比蒜粉香100倍 |
薑末 | 1小塊 | 去腥增香,新鮮薑末效果佳 |
醬油 | 3大匙 | 鹹味基底,選薄鹽或一般皆可 |
米酒 | 2大匙 | 去腥,用料理酒也行 |
五香粉 | 1小匙 | 經典臺味靈魂!不能省! |
白胡椒粉 | 1小匙 | 提味增香 |
糖 | 1大匙 | 平衡鹹度,帶出蜜感前奏 |
純蜂蜜 | 1.5大匙 | 蜜酥關鍵!選龍眼蜜或百花蜜香氣濃鬱 (拒絕假蜂蜜或果糖!) |
雞蛋 | 1顆 | 嫩肉、幫助裹粉黏著 |
- 喜歡辣味?醃的時候加點細辣椒粉或幾滴辣油,讚啦!
- 醃製時間:至少2小時,冷藏過夜最佳! 時間就是美味的魔法師。雞肉從裡到外都入味,那種感覺... 想到就餓了。以前試過只醃半小時,味道根本只在表面,裡面超空洞。
- 容器:用密封袋最方便!擠掉空氣讓醃料緊密貼合雞肉,省空間又好翻面。

裹粉:創造極致酥脆的黃金戰甲
醃好的雞排要穿衣服啦!這層粉決定了蜜酥雞排的外表是黯然失色還是閃閃動人。我試過N種組合,甚至學某名店號稱的獨家配方(結果發現超普通),最終定案這個:
- 濕粉漿(關鍵!): 取 大約3大匙 剛剛醃雞肉的醃料汁(裡面有蛋液),加入 3大匙低筋麵粉 攪拌均勻。稠度要像能緩慢滴落的優格狀。太稠炸出來皮厚硬,太稀掛不住粉。這個濕漿是讓外皮更蓬鬆酥脆的秘密武器,很多店都這樣做。
- 乾粉: 選擇困難症發作?我幫你測試好了:
粉類組合 比例 成品特色 個人評價 地瓜粉 (粗粒) 100% 超級酥脆,顆粒感強,經典臺味 最愛!脆度無敵,蜜汁沾附也好 木薯粉(樹薯粉) 100% 透明酥脆,偏硬脆感 脆但稍硬,蜜汁吸附稍差 低筋麵粉 + 玉米粉 7 : 3 酥中帶點鬆軟,類似日式炸雞 好吃但不夠"臺",少了點靈魂 地瓜粉 + 木薯粉 7 : 3 脆度、顆粒感、吸附力平衡! 目前最滿意組合,完美襯託蜜酥精髓
廚房實戰!手把手帶你炸出完美蜜酥雞排
食材備齊,醃好入味,粉也調好了。現在進入最緊張刺激的環節——開炸!別怕,跟著我的步驟,注意關鍵點,你也能變身炸雞排達人。還記得我第一次炸,緊張到手抖,油溫沒控好,炸出一塊黑炭... 往事不堪回首。前置作業:安全、順暢、不手忙腳亂
- 油品選擇: 耐高溫的油! 芥花油、棕櫚油、或是專門的炸油都好。千萬別用橄欖油(除非是精煉橄欖油)或香油,煙點低會冒煙臭灰搭。油量要能完全淹過雞排,我大概用一個深的小鍋子,倒半鍋油。
- 工具準備:
- 深鍋 + 溫度計(強烈建議要有! 目測油溫太難了,尤其新手。)
- 撈網(撈渣渣必備)
- 大漏勺或炸物架(瀝油用)
- 廚房紙巾(吸乾多餘油份)
- 長筷子或夾子(翻面用,安全!)
- 雞排回溫: 醃好的雞排從冰箱拿出來,放室溫約15-20分鐘。冰冰的直接下油鍋,油溫會驟降,容易脫粉還吸油。

裹粉技巧:層次分明的酥脆關鍵
- 醃好的雞排 先稍微瀝掉多餘醬汁(不用瀝到全乾)。
- 均勻沾裹濕粉漿。 記得要整個沾到,尤其是邊緣。
- 拎起來讓多餘濕漿滴落一下(大約幾秒鐘)。
- 放入 乾粉 中,用手輕輕按壓,確保每一面、每一寸都沾滿乾粉。這時可以稍微抖掉多餘的粉。
- 關鍵動作:靜置反潮! 把裹好粉的雞排放在盤子上,靜置至少5-7分鐘。看到表面的粉有點濕濕的、黏在雞排上不會輕易掉落的狀態就對了。這一步超重要!這樣炸的時候粉才不會大塊脫落,形成均勻的脆殼。我以前就是太猴急,粉裹好馬上炸,結果粉掉得一塌糊塗,鍋底都是粉渣,雞排還斑斑駁駁,難看又難吃。
- 下鍋前,再 輕輕按壓一次乾粉 (如果覺得粉掉太多或想要更厚實的脆皮)。
油溫控制與油炸:金黃酥脆不油膩的科學
油溫是蜜酥雞排成敗的最後一關!火候不對,前面努力全白費。階段 | 目標油溫 | 操作重點 | 目的 & 現象 |
---|---|---|---|
初炸 (熟成) | 160°C - 170°C | 雞排輕輕滑入油鍋(小心噴濺!),中小火維持油溫,炸約 5-7分鐘 (視厚度調整)。不要頻繁翻動! 約炸2分鐘後翻一次面即可。 | 讓雞肉由內而外熟透。油溫太高易外焦內生;太低會吸油變油膩。雞排下去會有大泡泡,但不會劇烈爆沸。 |
搶酥 (上色) | 拉高至 175°C - 180°C | 將初炸好的雞排撈起,讓油溫回升。約30秒後,將雞排再次下鍋,炸約 1-2分鐘。此時可稍微翻動。 | 逼出多餘油脂,讓外皮達到極致酥脆、呈現完美金黃色。泡泡會變得很細緻密集。時間到立刻撈起! |
- 判斷熟度小撇步: 用筷子或竹籤戳雞排最厚的地方,能輕鬆穿透且流出清澈的肉汁(不是血水),就是熟了。如果不敢確定,偷剪一小口看看(但要犧牲一點賣相)。
- 一次炸幾片? 強烈建議一次只炸一片! 除非你的鍋子非常大。一次下太多,油溫會掉太多,炸出來口感差又容易互相沾黏,毀了漂亮的脆皮。耐心點,美味值得等待。
- 瀝油: 炸好的蜜酥雞排撈起後,放在炸物架或斜放在漏勺上,至少瀝油1-2分鐘。別急著切!這點油份差很多。
蜜汁加持:畫龍點睛的甜蜜魔法
這就是讓普通雞排昇華成蜜酥雞排的最後一步!講究點的店家後臺都有這一鍋蜜汁。- 簡易版懶人蜜汁: 取一個小鍋,放入 3大匙蜂蜜 和 1大匙水,小火加熱,攪拌均勻至蜂蜜融化、稍微變得有點稠即可(不用煮滾)。喜歡更有風味?可以加一小塊奶油融化進去,香氣更濃鬱!或是加半小匙醬油提點鹹鮮味。
- 刷蜜汁時機: 雞排瀝乾油後,趁熱! 立刻用刷子均勻地刷上蜜汁。熱氣會幫助蜜汁滲入酥皮縫隙,形成迷人的光澤和甜蜜風味。刷一面就可以了,保留另一面純粹的酥脆口感,搭配著吃更讚。
- 刷多少? 看個人口味!喜歡甜蜜蜜就多刷點。我通常刷薄薄一層,提味又不膩。
切件與品嚐:享受勞動成果的時刻
- 切件工具: 鋒利的刀子或食物剪刀。鈍刀會把脆皮壓碎,心痛啊!
- 切法: 切成適口大小的塊狀。我習慣先直切長條再橫切塊。
- 品嚐: 稍等30秒! 剛切開裡面燙得要命(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稍微降溫,一口咬下!先感受到蜂蜜的微甜香氣,接著是喀哧! 那驚人的酥脆聲,再來是鮮嫩多汁、帶著五香和蒜香的雞肉... 天啊!這就是為什麼我甘願自己炸,比很多攤販賣的還好吃、還安心!

Q&A 時間:關於蜜酥雞排的疑難雜症
Q:為什麼我炸的蜜酥雞排外皮很快就軟掉了? A: 最常見原因有幾個:1. 油溫不夠高(尤其搶酥階段),沒把水分逼乾。2. 炸好後沒瀝乾油份。3. 切太早,熱氣悶在裡面。4. 蜜汁刷太多太濕。記得抓好油溫、瀝乾油、稍微涼一點再切,蜜汁薄刷就好。想要帶便當?建議分開裝,吃的時候再組裝或稍微回烤。
Q:自己做蜜酥雞排成本真的比較划算嗎? A: 絕對划算!以我常用的份量(約600g雞胸肉)算給你看:
專案 | 自製成本 (約) | 攤販價格 (約) | 備註 |
---|---|---|---|
雞胸肉 (600g) | NT$120 | NT$120-150 | 攤販一片約200-250g |
粉料、醃料、油、蜂蜜 | NT$40-50 | (已含) | 粉油耗材 |
總成本 | NT$160-170 | NT$70-80/片 | |
可得份量 | 約 2.5 - 3 大片 | 1 片 | |
平均每片成本 | NT$55-65 | NT$70-80 | 自製便宜、份量更大、用料看得見! |
Q:不用溫度計,怎麼判斷油溫大概夠了? A: 老一輩常用「筷子測油溫」法:乾淨沒水的木筷子(竹筷),插入油中:
- 筷子周圍出現 細小泡泡(約160°C):適合初炸。
- 泡泡變 密集快速(約170-180°C):適合搶酥。
- 滴一點點濕粉漿進去:如果粉漿 沉到底再慢慢浮起(約160°C);如果 馬上浮起並劇烈冒泡(約175°C以上)。這方法需要點經驗,誤差較大,真心建議買支便宜油溫計,成功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