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早餐沒吃到蛋餅就渾身不對勁、假日最愛跑巷口老店看老闆甩鍋的吃貨,我必須說,蛋餅的靈魂,絕對在那層酥脆蛋餅皮!市售的現成餅皮方便歸方便,但那個口感...嗯,你說軟Q?我更覺得有時候是軟趴趴,還帶點油耗味。追求表皮金黃酥脆、咬下去卡滋作響、內裡仍保有柔軟麵香的完美境界,自己動手做絕對是王道!經過無數次廚房災難(相信我,焦掉的、裂開的、嚼橡皮筋口感的我都經歷過),終於被我摸出一套成功率超高、在家也能輕鬆複製的酥脆蛋餅皮做法。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壓箱寶,保證不用專業裝置,你家平底鍋就能搞定!
目錄
我的獨家酥脆蛋餅皮食譜比例
這個比例是我調整再調整後的甜蜜點,酥脆度持久、麵香足、韌性剛剛好,放涼了還是脆!秘密武器就是簡單的兩種粉類搭配:
食材 | 份量(g) | 關鍵作用 | 替代方案 |
---|---|---|---|
中筋麵粉 | 120 | 主結構、口感 | 無可替代 |
太白粉或樹薯粉 | 30 | 關鍵酥脆感 | 地瓜粉效果略差 |
常溫飲用水 | 240 | 調和麵糊 | 水量需微調 |
鹽巴 | 1小撮 | 提味、增加筋性 | 不可省略 |
雞蛋 (選用) | 1顆 | 增加蛋香、顏色 | 可省略 |
液態油 (煎餅用) | 適量 | 產生酥脆關鍵! | 耐高溫油 |
- 太白粉 vs 樹薯粉: 我兩種都用過,效果都非常好,都能創造那種輕盈的脆度。地瓜粉效果會差一點,比較偏向Q彈。
- 水量是活的! 不同牌子麵粉吸水性不同,建議先下200ml,再慢慢加到理想濃稠度(像稀一點的優格)。
- 雞蛋: 加一顆蛋香氣更足,顏色也更漂亮,但純粹追求餅皮酥脆,不加也完全OK!
- 油: 煎的時候油量不能太少,這是達成油炸般酥脆感的關鍵(但不會油膩!),使用耐高溫的油如沙拉油、葡萄籽油、玄米油都很適合。橄欖油不適合,味道太重易發煙。
完美酥脆蛋餅皮做法:步驟拆解與血淚教訓
老實說,第一次做時,我以為只要粉+水攪一攪倒下去煎就好,結果出來的根本是...麵疙瘩?不然就是黏鍋黏到懷疑人生。以下是我用無數失敗經驗換來的成功步驟:
- 調麵糊是基礎:別心急!
- 把中筋麵粉、太白粉(或樹薯粉)、鹽巴在一個大碗裡先混合均勻。想加蛋的話,這時一起打進去。
- 慢慢倒入水! 我一開始都豪邁地全倒,結果結塊拌到死。現在學乖了,先倒三分之二水量,用打蛋器或筷子"Z字型"劃開麵粉(不要畫圈圈!避免出筋),拌到沒大顆粒。再把剩下的水分次加入,調整到你喜歡的濃稠度。理想狀態是湯匙舀起來,滴落時紋路會緩緩消失。太稠餅皮厚實偏硬,太稀則難成形也較軟塌。拌好後靜置至少20分鐘!這步驟超重要,讓粉類充分吸水,麵糊更細緻,煎出來更均勻光滑。趕時間?至少10分鐘!
- 熱鍋下油是關鍵:油溫、油量都要夠!
- 拿出你最好用、最不沾的平底鍋(鑄鐵鍋、不沾鍋都行,厚底最好)。開中大火充分預熱鍋子。怎麼判斷夠熱?灑幾滴水珠進去,會瞬間滾動蒸發就對了。
- 倒入足夠的油!大約能薄薄覆蓋整個鍋底再多一點點(別怕,好的酥脆蛋餅皮做法需要這些油來達成"半煎炸"效果,但餅皮本身並不會吸很多油)。油溫要夠熱,看到油開始產生細微的油紋或微微冒煙(別大冒煙!那就燒焦了)。
- 下鍋、晃鍋、定型:一氣呵成!
- 準備一個大湯勺(或專門的麵糊勺)。麵糊下鍋前再稍微攪拌一下(靜置後底部可能有點沉澱)。
- 油熱後,快速舀一勺麵糊(約3-4大湯匙,看鍋大小)到鍋中央! 聽到那"滋~~"一聲就很療癒。
- 立刻!立刻拿起鍋子離火晃動! 這是讓餅皮又薄又均勻的秘密。利用離火的餘溫和晃動,讓麵糊自然攤平成一個漂亮的圓形。如果鍋夠熱,麵糊流動性剛好,大約3-5秒就能攤開。如果發現有地方太厚或沒流到,可以快速用湯勺底輕輕抹開補一下(但盡量不用最好)。
- 麵糊攤平定型後,把鍋子放回爐火上,轉中火繼續煎。
- 觀察氣泡與色澤:翻面時機很重要!
- 你會看到餅皮邊緣開始微微翹起變透明,表面冒出許多小氣泡。
- 當氣泡變得比較大顆,而且整個餅皮看起來從白色轉為有點透明的感覺,邊緣明顯上色成金黃酥脆的樣子(大約煎1.5-2分鐘),這時就可以準備翻面了!
- 用鍋鏟小心地從邊緣伸進去,確認底部已經金黃定型,然後快速翻面!翻面後你會看到剛剛貼鍋的那面,已經是完美的金黃色澤。
- 翻面再煎:成就終極酥脆
- 翻面後,可以稍微補一點點油在餅皮周圍(特別是邊邊角角),這樣兩面都會超酥脆。
- 第二面煎的時間比較短,大約再煎個30秒到1分鐘,看到另一面也呈現漂亮的金黃色,就可以準備起鍋了!翻面後記得用鍋鏟輕輕壓一壓餅皮,讓它更貼鍋,受熱更均勻。
- 起鍋後,千萬不要疊放! 放在網架上稍微散熱,熱氣才不會讓辛苦煎出的酥脆感消失,變成軟皮蛋餅。
我的酥脆蛋餅皮終極技巧排行榜(親測有效!)
做了上百次,這些技巧真的能讓成功率飆升,口感大升級:
- 粉類黃金比例:中筋120g + 太白粉/樹薯粉30g。這個組合是我試過最平衡的,純中筋太韌,粉類太多易碎易膩。
- 鍋要夠熱,油要夠多(關鍵中的關鍵!)。油溫不夠、油量不足,絕對煎不出那種誘人的卡滋感,只會得到一張軟韌的麵皮。別怕油,煎完的油其實很清澈,過濾後還能再煎一兩次。
- 下麵糊後離火晃鍋。這招學早餐店老闆!能讓餅皮薄透均勻,邊緣自然產生脆脆的蕾絲邊,超美!(這也是讓你的酥脆蛋餅皮做法看起來專業的秘訣!)
- 麵糊靜置至少20分鐘。這個等待絕對值得!麵糊更融合,煎的時候更容易流動,成品也更細緻光滑。
- 起鍋後放網架散熱。疊起來或用盤子悶住,水氣回軟,前功盡棄!
Q&A:關於酥脆蛋餅皮,你一定想問...
Q1:為什麼我做的蛋餅皮放一下就軟掉了?怎樣才能維持酥脆?
A: 最主要兩個原因:油不夠多或油溫不夠高,餅皮沒有達到足夠的脫水酥脆效果(所以容易吸濕變軟);還有就是沒散熱(熱氣悶著)。做法上確認油量油溫要達標,起鍋後立刻放網架,吃的時候再放蛋和餡料。完美的酥脆蛋餅皮做法應該能讓你優雅地吃完半份還是脆的!(另一半被家人搶走了...)
Q2:麵糊調配有沒有更簡單的比例?一定要精確秤重嗎?
A: 懶人法當然有!可以用「粉:水 = 1:1.8~2」的體積比例(例如吃飯的碗,粉1碗,水1.8~2碗)。先用1.8碗水,太稠再慢慢加。重點是最後的麵糊質地(像稀優格)。秤重最準,但體積法應急OK。太白粉/樹薯粉比例不能少(約佔總粉量的20-25%),這是酥脆的靈魂。想試試看純中筋麵粉?嗯...口感差很多,比較像蔥油餅的皮(個人覺得不適合蛋餅)。
Q3:做好的餅皮可以冷凍儲存嗎?怎麼回溫最好吃?
A: 當然可以! 這是我週末備餐最愛專案之一。每張煎好的酥脆蛋餅皮徹底放涼後,一層餅皮一層烘焙紙(或保鮮膜)分隔開,裝進密封袋或保鮮盒,冷凍儲存。要吃的時候,不用退冰!冷凍狀態直接下鍋,小火兩面各烘煎個幾十秒到一分鐘,就會恢復酥脆,比外面冷凍蔥油餅還快!千萬別用微波爐,會軟掉。一次做多點,隨時有酥脆蛋餅當早餐,超幸福!
說真的,掌握這套酥脆蛋餅皮做法後,我現在很少買外面的冷凍餅皮了。自己動手做,那份成就感和入口瞬間的卡滋聲響,絕對值得你花點時間嘗試。別怕失敗,我那鍋焦黑的「失敗作」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好笑(還好當時家裡沒別人...)。食材簡單,技巧掌握好,廚房小白也能變身蛋餅大師!快拿出你的平底鍋,明天早餐就來份自製的酥脆蛋餅皮作法做出的黃金酥脆蛋餅吧!相信我,吃過就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