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的做法:經典臺式甜年糕詳細步驟、零失敗攻略與創意變身總整理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我這人沒別的愛好,就是特別饞,尤其對那種軟糯Q彈的食物毫無抵抗力。說到這個,年糕的做法簡直是我廚房生涯的里程碑!記得第一次自己動手做,那個慘狀喲...蒸出來一鍋黏糊糊、毫無彈性的米糊,用筷子戳都戳不起來,徹底失敗!後來跟阿嬤討教半天,才知道光是選米就有大講究。現在?嘿嘿,我家冰箱隨時都囤著幾塊親手做的年糕,想吃就煎、想煮就下鍋,那種成就感真的無法言喻。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分享我從無數次失敗中摸索出來的年糕的做法秘笈!

經典臺式甜年糕 - 記憶中的古早味

食譜

這款甜年糕,就是過年時家裡神桌上絕對少不了的那一塊!紅通通的顏色,象徵著喜氣和好運。以前總覺得外面買的香精味太重,要不就是甜得齁死人。自己動手做之後才發現,原來做出濃濃米香、甜而不膩的古早味,一點都不難!關鍵就在於米漿的濃稠度和蒸的火候掌握。

食材

找對材料,就成功了一半!看看我這張必備清單:(單位:製作一個 6 吋圓模年糕的量)

材料名稱 用量 重點提示 (我的血淚經驗!) 替代方案
蓬萊在來米 300g 靈魂所在! 一定要用「蓬萊在來米」或明確標示「年糕專用米」的!長糯米做出來太軟黏,失敗率超高! 找不到?乾脆買現成在來米粉 (約 280g)
二砂糖 200g 首選臺灣二砂糖!風味最道地。白砂糖也行,但香氣差一截。喜歡焦糖風味?可以預先將部分糖炒成焦糖再溶水。 黑糖 (風味更濃鬱,顏色更深)
冷水 250ml (溶糖用) 溶糖的水量固定
滾水 50ml (調米漿用) 用來調整米漿最終濃稠度,可能不需要全加!
食用油 1大匙 抹模具防沾必備!也讓年糕表面有漂亮光澤。 任何味道淡的油都可
香蕉葉或烘焙紙 適量 墊模具底防沾神器!香蕉葉還能增添獨特清香。超市偶爾有賣處理好的。

年糕的做法步驟中,選對米是鐵律! 我第一次傻傻用錯米,成品慘不忍睹。

做法

別被步驟嚇到,其實就是磨米、煮糖、混合、蒸熟!訣竅藏在細節裡:

  1. 浸泡靈魂 (米): 在來米淘洗乾淨,用足量冷水浸泡至少 4-6 小時,最好能泡過夜。泡到手指能輕易掐斷米粒就對了。瀝乾備用。泡不夠,米漿磨不細,年糕口感會粗粗粉粉的,我第一次失敗就是栽在這裡!
  2. 熬煮甜魂 (糖水): 二砂糖和 250ml 冷水放入小鍋,開中火煮。邊煮邊輕輕攪拌直到糖完全溶解,沸騰後再小滾 1-2 分鐘即可關火,放涼備用。糖水一定要完全放涼! 熱糖水衝下去,米漿會瞬間糊化結塊,整鍋就報銷了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3. 磨出滑順 (米漿):這是年糕做法的成敗關鍵! 把瀝乾的米粒分次放入食物調理機或果汁機,加入已經完全放涼的糖水一起打成超級細緻的米漿。多打幾次,越細越好!以前阿嬤用石磨,現在有調理機方便多了,但千萬別偷懶只打一下下。打完用細篩網過濾一次,把沒打碎的顆粒濾掉。
  4. 關鍵調校 (濃度): 米漿倒入厚底鍋 (比較不容易燒焦)。這時拿出那 50ml 滾水,不要一次全倒進去! 開小火,邊加熱邊同一方向不停攪拌。你會發現米漿越來越稠。當米漿變成濃稠狀,用鍋鏟劃過鍋底會出現明顯痕跡、且痕跡能保持幾秒不馬上消失時 (像濃稠的寶寶米糊),就達到完美狀態!這時如果覺得太稠快攪不動,才一點點加入剩餘的滾水調整。太稀蒸不凝,太稠口感硬,這步靠手感! 攪拌絕對不能停,一停底部馬上焦給你看!
  5. 蒸出完美 (定型): 模具內壁均勻塗抹食用油,底部鋪上修剪好的香蕉葉或烘焙紙防沾。將煮好的濃稠米漿趁熱倒入模具中,稍微震幾下讓表面平整。燒一大鍋滾水,放入蒸籠 (或用深鍋架蒸架),水量要足避免燒乾。將模具放入,蓋上包了棉布的鍋蓋 (防止水滴直接滴落毀容年糕表面!)。大火蒸 1.5 - 2 小時。時間只是參考,用竹籤插入中心,抽出來完全不沾生米漿才算熟透! 中途如果鍋蓋沒包布,開蓋時小心別讓水滴進去。水不夠了要加滾水,別加冷水讓溫度驟降。
  6. 耐心等待 (冷卻): 蒸好取出,放在涼架上完全冷卻後再脫模。熱的時候千萬別碰,一碰就變形!等不及的話,至少放涼 4-6 小時。冷藏過夜後切片煎來吃,才是絕配!

古早味閩南鹹粿 - 鹹香好滋味

食譜

誰說年糕只能吃甜的?這款鹹粿是我家的私房菜,當點心、正餐甚至帶便當都超讚!蘿蔔絲的清甜加上香菇蝦米的鹹香,還有那QQ的口感,每次蒸好還沒完全冷卻就會被偷吃好幾塊!年糕的做法變化起來真的很有趣。

食材

鹹粿的材料比較澎湃,香氣來源很重要:(單位:製作一個 6 吋圓形蛋糕模或長方模的量)

材料名稱 用量 處理方式 & 重點提示 可增減喜好
蓬萊在來米 300g 同甜年糕,浸泡瀝乾
白蘿蔔 1/2 條 (約 400g) 去皮刨粗絲! 太細口感會消失 喜歡蘿蔔味可多加
乾香菇 5-6朵 冷水泡軟後切小丁,香菇水留著! 增加香氣來源
蝦米 (開陽) 2大匙 洗淨稍泡軟 (約10分鐘) 後切碎 增加鮮味
豬絞肉 (帶點肥) 100g 選帶點肥的比較香 可用油蔥酥替代做素食版
紅蔥頭 4-5瓣 切薄片 必備!香氣靈魂之一
醬油 1大匙 調味用 鹹淡自行微調
白胡椒粉 1/2 小匙 提味
約1小匙 最後調味用,因為蘿蔔有水份、醬油有鹹度 務必試味道!
食用油 2-3大匙 炒料用
冷水 350 - 400ml 包含香菇水! 用來打米漿 視蘿蔔出水程度調整

做法

鹹粿的步驟比甜的多了一道爆香拌炒,香氣更逼人!

  1. 浸泡打漿 (米): 同在來米浸泡瀝乾。泡好的米放入調理機,加入約 300ml 的冷水 (含香菇水),打成細緻米漿,過篩備用。水量要預留,因為蘿蔔會出水。
  2. 爆香靈魂 (餡料): 鍋中放 2-3 大匙油,中小火爆香紅蔥頭片至金黃微焦 (千萬別焦黑會苦!),撈起一部份金黃油蔥酥備用 (最後裝飾增香用)。用鍋中剩下的油,依序放入絞肉炒散變色 -> 加入香菇丁、蝦米碎炒出濃濃香氣 -> 倒入醬油嗆鍋增香 -> 撒入白胡椒粉拌勻。最後加入蘿蔔粗絲,翻炒均勻,蓋上鍋蓋稍微燜煮 3-5 分鐘讓蘿蔔稍微軟化且釋放甜味。試一下味道! 這時加入適量的鹽調整整體鹹度,因為後續不再加調味,但記得鹹粿會比一般菜餚稍淡一點點,因為還要混合米漿。關火讓餡料徹底放涼。熱餡料直接倒進米漿會結塊!
  3. 混合均勻 (米漿+餡料):完全放涼的餡料倒入生米漿中,徹底攪拌均勻。這時觀察濃稠度,應該像濃稠的粥。如果太稠難攪拌,可以酌量加入預留的 50-100ml 冷水調整。
  4. 蒸製定型: 模具塗油鋪紙防沾。將混合好的米漿餡料倒入模具中,表面稍微抹平。撒上之前預留的香噴噴金黃油蔥酥。蒸鍋方法同甜年糕:滾水、包布鍋蓋、大火蒸 1.5 - 2 小時。同樣用竹籤測試中心是否熟透 (不沾生漿)。
  5. 冷卻享用: 蒸好取出,完全放涼後再脫模切塊。冷吃風味佳,或切片用少油煎到兩面恰恰 (酥脆),香氣更是不得了!這是年糕的做法中鹹口味的經典代表。

創意變身!剩餘年糕大改造

年糕做成功了,一大塊一次吃不完?別擔心!除了傳統切片煎、裹粉炸,還可以這樣玩:

  • 臺式鹹粥好朋友: 鹹粿切小丁,早上煮鹹粥滾了之後丟下去,稍微煮軟就好,增加QQ口感,超讚!比放飯糰更有趣。
  • 韓式辣炒年糕在家做: 甜年糕切片,用滾水稍微燙軟去除表面黏性。鍋裡炒香洋蔥絲、泡菜,加入適量水、韓式辣醬、一點糖和醬油煮滾,放入年糕片和喜歡的配料 (魚板、高麗菜、水煮蛋),煮到湯汁濃稠年糕軟Q即可。簡單復刻韓劇美味!
  • 焗烤年糕: 鹹粿切厚片鋪底,淋上自製白醬或市售義麵醬,撒上滿滿起司絲,進烤箱烤到起司融化金黃。意想不到的搭!這個吃法是我亂試發現的,意外受歡迎。
  • 年糕甜湯: 甜年糕切小塊。煮一鍋紅豆湯、薑汁地瓜湯或桂圓紅棗茶,滾了之後丟入年糕塊,煮到年糕浮起變軟即可。暖心又暖胃。冬天早上來一碗,精神百倍。
  • 酥炸年糕捲: 把甜年糕切長條狀,用餛飩皮或春捲皮包起來,邊緣沾水黏緊,放入中溫油鍋炸至金黃酥脆。外酥內軟Q還會牽絲!沾點花生粉更絕。這個當下午茶點心,孩子超愛,但熱量...你知道的 (笑)。

零失敗年糕攻略:工具排行榜 & 疑難排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據我個人經驗,必備工具排行榜:

  1. 食物調理機/強力果汁機: 沒有它,別想在家做年糕! 石磨太難了。磨不細,口感全毀。
  2. 厚底鍋或不鏽鋼鍋: 煮米漿必備!薄鍋子超級容易燒焦,一焦整鍋報廢,超心痛。
  3. 6吋圓形蛋糕模 (活動底模尤佳) 或耐熱玻璃保鮮盒: 好脫模是關鍵。尺寸也剛好。
  4. 大蒸鍋 & 蒸架: 鍋子要夠深,蒸的時候才不會一直擔心水燒乾。蒸架要穩固。
  5. 耐熱刮刀/大湯勺: 拌煮米漿、舀入模具的好幫手。
  6. 細篩網: 過濾米漿,確保滑順無顆粒。不能省。
  7. 棉布/厚廚房紙巾:包鍋蓋用,防止毀容年糕表面的兇手 - 冷凝水滴!

年糕的做法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小惡魔,別慌:

  • Q:年糕蒸好久都不熟/中間還是生的?
    • A: 火力不夠大!蒸年糕必須大火足氣。確認蒸鍋水滾後才放入年糕模,且水量要足。時間只是參考,插竹籤測試最準。若靠邊緣熟了但中心未熟,可能模具太厚實導熱不均,下次換淺一點的容器。
  • Q:蒸好的年糕表面濕濕黏黏/坑坑洞洞?
    • A: 兇手就是冷凝水!鍋蓋一定要包布吸水氣。蒸的過程中,如果鍋蓋聚集太多水滴,可以快速掀開一角讓水滑落鍋邊 (小心蒸汽燙!),再蓋回。
  • Q:脫模後年糕邊緣碎裂或沾黏嚴重?
    • A: 模具防沾功夫沒做好!塗油要均勻,底部鋪的烘焙紙或香蕉葉要服貼。務必等年糕完全冷卻再脫模,熱脫模必黏必破。冷藏過夜後會更好切。
  • Q:煎年糕時瘋狂噴油又黏鍋?
    • A: 鍋要熱、油溫要夠 (約中小火),年糕片表面稍微擦乾或拍點薄薄的麵粉/地瓜粉再下鍋。下鍋後不要馬上翻動,煎約1-2分鐘底部定型上色再翻面。用不沾鍋會省心很多。
  • Q:做好的甜年糕甜度可以調整嗎?
    • A: 當然! 食譜的糖量是傳統比例,覺得太甜,糖減少 20-30g 是安全的。但糖太少也會影響質地,可能沒那麼Q彈光澤。第一次做建議按比例,之後再調整。

Q&A:關於年糕的做法,你一定想問的

Q:做好的年糕怎麼儲存最好?
A:完全冷卻後是關鍵!用保鮮膜緊密包好,或放入密封保鮮盒,冷藏約可儲存 1-2 週。冷凍儲存更久 (1-2個月),要吃之前提前放冷藏解凍,再切片煎/煮。甜年糕因為糖度高,儲存時間通常比鹹粿更長一點點。切記不要放在室溫下太久,尤其臺灣天氣潮濕,容易發黴!我習慣做好一大塊,切好適當份量分裝冷凍,要吃多少拿多少,方便得很。

Q:冷藏後年糕變超硬,切不動也煎不軟,怎麼辦?
A:別擔心,沒壞!這是澱粉老化的正常現象。救星有兩個:
1. 蒸軟法: 將硬年糕放入可蒸容器,電鍋外鍋放半杯水,蒸到跳起悶一下,立刻恢復軟Q。
2. 泡水法: 整塊硬年糕泡入冷開水中,水量蓋過年糕,放冷藏泡個半天到一天,它會吸水慢慢回軟,之後再切片料理就行。千萬別用熱水泡,會外爛內硬!這個方法尤其適合需要切片再煎或炒的狀態。

Q:想嘗試更健康的年糕做法,可以減糖或用其他粉類嗎?
A:可以調整,但口感風味一定會不同哦!我的實驗心得:
減糖: 甜年糕的糖量確實能減,像前面說的減個 20-30g 問題不大。但減太多 (如減半),做出來可能不夠Q亮軟糯,儲存性也差一點。適合短期內會吃完的人。
替換粉類:
部分糙米粉: 用 1/4 或 1/3 糙米粉取代等在來米量,增加纖維。但口感會比較粗實、沒那麼細緻Q彈,顏色也會變深。米香也會被穀味蓋掉一些,看個人喜好。我第一次試比例沒抓好,做出來像磚頭...。
糯米粉? 傳統臺式年糕不建議直接用糯米粉取代在來米!做出來會是麻糬或湯圓的口感,完全不一樣。如果是想做韓式年糕條,那才會用到糯米粉或糯米漿。不同年糕的做法,原料基礎就不同。
新增雜糧: 可以在鹹粿的餡料中加入泡軟切碎的燕麥、藜麥等增加口感與營養,或在甜年糕米漿中加入少量芝麻粉、堅果碎,都是不錯的點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