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幾年身體真的不太聽話。明明是個愛吃、會吃的人,但總覺得容易累,臉色也常常灰撲撲的,連閨蜜都忍不住問:「妳最近是不是沒睡好?氣色有點差耶。」這句話真是戳中我心窩。後來家裡長輩看我這樣,直接寄來一大包中藥材,上面寫著「八珍湯料」,說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補氣血良方,要我乖乖煮來喝。說實話,我一開始是半信半疑啦,中藥湯?聽起來就很苦。但看著那一包包藥材,聞著那淡淡的、說不上來是香還是藥的氣味,決定試試看。沒想到,這一試,還真有點不一樣的感覺。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聊聊我這個愛吃鬼研究與親身體驗後的八珍湯功效心得,當然也有踩過的雷!煲湯嘛,學問可大了。
目錄
一、 處方/做法:廚房裡的古法煉金術
開啟那包長輩寄來的藥材,坦白說,我當時真的有點傻眼。裡面不是一兩樣東西,而是一堆我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根根莖莖片片!我媽在電話那頭像念經一樣叮囑:「記得啊,八珍八珍,就是八種寶貝藥材組成的經典配伍,少了哪一味,那個八珍湯功效就可能打折扣了!」她說的八珍,指的就是這固定班底:
- 四君子(補氣天團): 人參(或黨參)、白朮、茯苓、甘草。這組是公認的補氣基本款,專治「懶洋洋、沒力氣」症候群(像我之前那樣)。
- 四物(補血鐵三角): 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這組則是女生們的老朋友了,專注在「血」的滋養與流通,對付臉色蒼白、手腳冰冷很有一套。
我的失敗初體驗與媽媽的救贖: 第一次煮,我超級豪邁,把整包藥材一股腦倒進鍋裡,加滿水就開大火猛煮。結果?煮出來的湯汁濃黑得像墨汁,味道嘛...又苦又澀,我捏著鼻子才灌下半碗,剩下的只能含淚倒掉。超級挫折!打電話跟媽媽哭訴,她在那頭笑到不行:「傻女兒啊,妳以為在熬中藥嗎?煲湯要講究的!」
真正的「愛吃鬼改良版」八珍湯做法(經媽媽認證):
- 藥材沖洗與浸泡 (關鍵!):
- 把所有的藥材(除了紅棗、枸杞,如果有加的話)倒進一個大碗裡,用流動的冷水快速沖洗一下,主要是沖掉表面的灰塵或雜質。不用搓洗哦!(藥效會被洗掉啦)有些人會省略這步,但我覺得洗一下比較安心。
- 重點來了! 衝完後,加入足夠蓋過藥材的冷水(一定要冷水!),讓它們浸泡30分鐘以上。媽媽強調,這個步驟超級重要,可以讓乾燥緊縮的藥材細胞慢慢吸水膨脹,等一下煮的時候有效成分才比較容易釋放出來,湯頭也會比較溫潤不燥澀。我發現泡過之後的湯,真的沒那麼苦!
- 冷水下鍋,慢火起航:
- 把浸泡好的藥材連同泡的水,一起倒進煲湯鍋(砂鍋最好,不鏽鋼鍋也行,別用鐵鍋或鋁鍋!)。此時可以加入主角——我喜歡放半隻到一隻土雞(去皮去油的烏骨雞更好!) 或是一大塊梅花豬腱子肉(油脂少)。排骨?嗯...也可以,但我覺得味道比較單薄。藥材雞湯還是王道!
- 加入足量的冷水! 水量要一次加夠,原則上要完全淹過所有材料,大概再多個3-5公分高。因為煮的過程會蒸發掉很多水。絕對不要中途加水,特別是冷水,會讓肉質變柴,湯頭也會濁掉。這點我血淚教訓過!
- 開大火煮滾。這時鍋邊會出現一圈浮沫(主要是肉裡的血水雜質),一定要用湯勺仔細地、耐心地撈乾淨!這步驟不能偷懶,是湯頭清澈不混濁、味道純淨不腥臊的關鍵。
- 轉文火,漫長等待:
- 撈乾淨浮沫後,蓋上鍋蓋(留一點小縫隙透氣),立刻轉成最小的火(火苗要小到只勉強接觸到鍋底那種),讓湯保持非常非常微滾的狀態(就是隻有中心一點點小泡泡偶爾冒上來)。這時千萬別手賤去開蓋猛攪!
- 讓時間發揮魔法吧!慢燉至少1.5小時,最好能到2小時以上。真正的精華,都需要時間淬煉。你能聞到廚房裡開始瀰漫一種溫暖、沉穩、帶點甘甜的藥膳香氣,非常療癒。我通常趁這個時間去看個劇或打掃家裡。
- 最後點綴 (約起鍋前10-15分鐘):
- 當湯熬得差不多時(肉已經軟爛,藥材也膨脹舒展了),這時才加入紅棗(去核才不上火)、枸杞這些甘甜的點綴角色。太早放會煮到爛掉糊掉,湯色也會變深變濁。
- 記得試一下味道。因為藥材本身有甘味(甘草關係),通常不需要額外加鹽就很有滋味。如果真的覺得太淡,可以在起鍋前,加極少量的鹽提味就好。千萬別一開始就加鹽,肉會變柴!我習慣不加鹽,享受藥材原始的甘醇。
- 享用時刻:
- 關火後,稍微靜置一下。把主要的藥材渣撈出來丟掉(當歸、熟地那些煮爛的渣渣口感不好),或者用細網過濾一下湯汁。把美味的雞肉或豬腱肉撈出來,可以撕成絲或切塊再放回湯裡。
- 熱熱喝! 這是享受八珍湯功效的最佳時刻。湯汁應該是清澈的深琥珀色,散發著溫和的香氣,入口濃鬱甘醇,帶著藥膳特有的韻味,但絕對不該是難以入口的苦澀。好的八珍湯,是溫潤順口的。我喜歡煮一小把麵線,淋上一點湯,再放上幾塊肉,就是超滿足的一餐!雞肉沾點醬油膏配薑絲也好吃。
注意!藥材比例很重要: 一般藥房抓的標準比例通常是四物和四君子各半(例如每味藥各3錢)。但像我這種體質偏燥熱一點的人,媽媽教我可以把熟地黃分量稍減一點點(怕太滋膩上火),或者選用當歸身(補血力強但相對溫和)而不是當歸尾(活血力強但較燥)。這點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體質或詢問中醫師微調。千萬別自己亂加一堆別的補藥! 我曾經自作聰明加了黃耆想更補氣,結果喝完狂冒痘痘...

八珍湯藥材簡明表 (核心八味)
類別 | 藥材名稱 | 主要角色 | 我的小觀察 | 愛吃鬼採買提醒 |
---|---|---|---|---|
補氣天團 (四君子) |
人參/黨參 | 大補元氣,提振精神 | 黨參溫和又便宜,家常用很OK;野山參力道太猛,普通人用不到 | 選粗壯、紋路清晰、聞起來有參香的 |
白朮 | 健脾燥濕,幫脾胃加油 | 味道溫和,不太搶戲 | 外表灰黃色,切面有明顯棕色點(硃砂點)的品質較好 | |
茯苓 | 利水滲濕,幫身體排廢水 | 煮完湯裡會有白白的塊狀物,別怕,那不是髒東西 | 選整顆「茯苓丁」,比薄片品質好 | |
甘草 | 調和眾藥,緩和藥性,增添甘甜 | 湯頭回甘的秘密武器 | 選皮薄緊實的 | |
補血鐵三角 (四物) |
熟地黃 | 滋陰補血,養腎精 | 湯色深的來源,補血主力!但易膩滯,分量要斟酌 | 選質地軟糯油潤、烏黑有光澤的,太乾硬的別買 |
白芍 | 養血柔肝,緩解緊繃 | 能平衡當歸、川芎的燥性 | 選表皮潔白、質地堅實的 | |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香氣濃鬱的靈魂角色!歸身補血,歸尾活血 | 選主根粗大(歸身)、香氣濃鬱的 | |
川芎 | 活血行氣,讓補進去的血跑起來 | 味道略辛,香氣獨特,但放太多湯會變苦 | 選個頭大、質地堅實、油性足的 |
二、 功效:身體的深度充電之旅
說實話,剛開始喝八珍湯,真的不是因為它多好喝(雖然我後來煮得還不錯!),而是被長輩唸到受不了,還有自己那副「半條命」的樣子。但持續喝了幾次之後(大概一週1-2次),身體給我的回饋,讓我不得不認真看待這碗黑嚕嚕的湯。這裡分享我的真實體驗和學到的知識,關於「八珍湯功效」到底怎麼運作:
- 氣血雙補,告別「懶洋洋星球」: 這絕對是我感受最深的一點!以前下午三點一到,眼皮就重得像掛了鉛錘,咖啡灌再多也沒用。連續喝了幾次八珍湯後,最明顯的改變是那種「持續性的疲憊感」減輕了。不是突然變神力女超人,而是比較不容易累,精神比較能集中,做事情比較有「餘裕」的感覺。中醫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就沒動力,血虛就沒養分。八珍湯裡的「四君子」專責補氣,提升你的能量引擎效率;「四物」則專責補血,幫身體油箱加滿高階燃油。兩者聯手,才能真正擺脫那種深層的疲倦。媽媽總說我現在臉色「有血氣」了,不再是以前的「菜瓜布色」。
- 女生好朋友,月經後的神隊友: 身為女性,每個月那個來總是元氣大傷。以前月經結束後,總覺得特別虛,手腳冰冷,頭暈目眩。後來學乖了,在經期乾淨後連續喝個3-5帖八珍湯(不是經期中喝哦!),感覺身體恢復的速度快很多!那種失血後的虛弱感減輕了,臉色也比較快恢復紅潤。中醫認為月經耗傷氣血,此時正是滋補的黃金時間。八珍湯能有效補充流失的氣血,幫助子宮內膜修復,為下個週期做準備。難怪它被稱為「婦科聖方」!不過記得,經期量大時、感冒發燒時絕對不要喝。
- 媽媽的美麗小秘密?面板頭髮的光澤感: 這點我一開始沒預期到!大概是喝了兩個月左右(頻率大概一週一次),有次照鏡子突然覺得:「咦?面板好像沒那麼乾燥暗沉了?」不是變白幾個色階那種戲劇化效果,而是整體膚質看起來比較「潤」,透出一種自然的、健康的微光澤。連頭髮感覺都比較有韌性,沒那麼容易斷裂分岔(當然也可能跟我同步開始減少染燙有關啦)。中醫講「肺主皮毛」、「髮為血之餘」。氣足,面板能得到足夠氧氣和養分;血足,頭髮才有豐沛的營養來源。八珍湯透過補氣血,間接照顧到了外在的美麗。原來好氣色真的是由內而外養出來的!這個八珍湯功效算意外收穫。
- 幫脾胃打底,提升戰鬥力: 我以前其實有點「胃弱」,吃太飽或吃到油膩難消化的東西,很容易脹氣不舒服,甚至拉肚子(俗稱「脾胃氣虛」)。剛開始喝八珍湯時,我媽還擔心會不會太補、我脾胃受不了。結果反而出乎意料!裡面的白朮、茯苓、人參/黨參,本身就是健脾胃的高手。喝了之後,我感覺消化功能似乎好一點,比較不會動不動就消化不良,胃口也穩定(不會暴食也不會沒胃口)。中醫說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的源頭。八珍湯補氣血,同時也強化了製造氣血的工廠(脾胃),形成正向迴圈。這也是它能「治本」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個八珍湯功效對吸收不良的人特別有感。
- 抵抗力的隱形盔甲?: 這點比較微妙,沒有儀器測量,純粹是自我感覺。以往季節轉換,或是辦公室有人感冒,我常常是第一個中鏢的。自從規律(但不頻繁)地喝八珍湯調理後,感覺「中獎」的次數似乎減少了?即使感冒,恢復期好像也縮短一些。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氣血充足,等同於身體的防禦部隊(正氣)兵強馬壯,自然比較有能力抵抗外邪(病毒細菌)。當然啦,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還是根本,八珍湯算是幫身體地基打得穩一點。免疫力提升這個八珍湯功效,需要長期觀察。
我的真心話(與小抱怨): 當然啦,八珍湯不是仙丹妙藥,喝了不會立刻變身精力充沛的猛男或美女。它的效果是溫和的、漸進式的,需要一點時間讓身體吸收、轉化。而且,如果你平常作息超級亂、天天熬夜、飲食炸雞配珍奶,那喝再多八珍湯也是事倍功半,甚至補不進去還上火!它更像是一種「深度保養」,幫你把耗損的根基慢慢修復回來。另外,那種市售的、鋁箔包裝的即飲八珍湯...嗯,我買過幾次,方便是真方便,但味道和效果,跟我自己花時間熬的真的差!很!大!口感稀薄不說,藥材味也怪怪的,喝下去完全沒有「滋補感」。要體驗真正的八珍湯功效,還是建議自己買好藥材,花點時間慢燉最實在,貴一點的藥材真的有差。這錢省不得。

八珍湯功效VS常見體質需求排行榜(個人感受版)
功效重點 | 最適合誰? (常見困擾) | 我的體驗強度 (1-5★) | 見效速度 |
---|---|---|---|
補氣抗疲勞 | 長期疲倦、講話有氣無力、容易喘、懶得動 | ★★★★★ | 較快 (1-2週) |
補血養顏調經後 | 臉色蒼白/萎黃、月經量少/色淡、經後虛弱頭暈 | ★★★★☆ | 中等 (2-4週) |
健脾胃助消化 | 胃口差或消化不良、吃一點就脹、大便不成形 | ★★★★☆ | 中等 (持續) |
提升基礎抵抗力 | 容易感冒、季節變換就生病、病後恢復慢 | ★★★☆☆ | 慢 (長期) |
改善手腳冰冷 | 一年四季手腳冰冷、尤其冬天像冰棒 | ★★★☆☆ | 慢 (需持續) |
術後/產後氣血修復 | 開刀後、生產後失血過多、體虛恢復期 (需醫師指導) | ★★★★★ | 關鍵期顯著 |
三、 營養價值:不只補氣血,還有這些寶藏!
以前總覺得中藥湯就是吃「藥效」,哪談什麼營養價值?但自從自己認真研究(為了對得起花下去的藥材錢!)還有請教中藥行的老師傅後,發現這些藥材本身其實也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天然化合物。當然,中醫的「補氣血」概念和西醫的營養學不能直接劃等號,但瞭解這些成分,可以讓喝湯時更有感。來看看這些藥材裡的「營養」亮點:
- 人參/黨參皂苷 (Ginsenosides): 這是人參家族的明星成分!現代研究發現它們有助於抗氧化、調節免疫、對抗疲勞,甚至對神經系統有保護作用。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喝完八珍湯,精神會比較好。黨參也有類似的皂苷,只是成分和比例不同,效果溫和些。補氣的八珍湯功效,有這些科學小尖兵在背後努力。
- 當歸的多面手: 當歸簡直是寶藏女孩!含有揮發油(帶來特殊香氣,也助於活血)、有機酸、多糖體、維生素B12和維生素E的前體物質等。這些成分共同作用,在促進造血(補血)、改善微迴圈(活血)、抗氧化等方面都有貢獻。難怪是婦科要藥!
- 熟地黃的多糖與梓醇: 熟地看起來黑嘛嘛,卻富含多種環烯醚萜苷類(如梓醇)和多糖。這些成分被認為具有滋陰、調節免疫、保肝、甚至抗衰老的潛力。它獨特的甜味和濃稠質地,也為湯頭加分不少。滋陰養血的八珍湯功效,它功不可沒。
- 白芍芍藥苷 (Paeoniflorin): 這是白芍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顯示它有鎮靜、鎮痛、抗炎、解痙(放鬆平滑肌)的效果。在八珍湯裡,它負責「柔肝緩急」,平衡當歸、川芎的燥性,讓補血不躁動,還能緩解緊繃不適感。喝起來更溫和。
- 茯苓的多醣體 (β-glucan): 茯苓看起來白白一塊,裡面主要的寶貝是茯苓多醣。它被研究具有調節免疫、抗腫瘤、利尿(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保肝等多種生理活性。難怪中醫用它來健脾滲濕,真是實實在在的「排廢水專家」。
- 甘草甜素 (Glycyrrhizin): 甘草最為人知的就是它的甜味(甜度是蔗糖的50倍!),來自甘草甜素。除了調味,它也有鎮咳祛痰、抗潰瘍、抗炎、甚至類似類固醇(但溫和許多)的抗過敏作用。在方劑裡扮演「和事佬」的角色,緩和藥性。
- 白朮揮發油與多醣: 白朮的香氣來自揮發油,研究認為它有促進腸胃蠕動、助消化的作用。它的多醣成分則可能參與免疫調節。健脾胃助運化的八珍湯功效,它默默出力。
- 川芎生物鹼與揮發油: 川芎濃鬱的香氣來自揮發油(如藁本內酯),它和阿魏酸等成分,是活血行氣、促進血液迴圈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它被稱為「血中氣藥」。
我的營養師朋友提醒: 「這些天然化合物之間的協同作用非常複雜,絕非單一成分能解釋整碗湯的效果。而且,藥材的種植環境、炮製方法(例如熟地黃是生地黃經過九蒸九曬製成)、熬煮過程,都會影響最終湯汁裡的有效成分種類和濃度。西醫的營養分析,可以作為一種理解的輔助,但無法完全替代中醫幾千年來的整體觀和實證經驗。」所以,與其糾結在毫克數,不如相信身體的感受:喝了之後是否精神好些?氣色紅潤些?手腳暖些?這些才是最真實的指標。八珍湯功效的奧妙,在於複方協同作用。

八珍湯核心藥材現代營養成分重點整理
藥材 | 代表性活性成分 | 現代研究關注的潛在作用方向 | 對應的傳統功效 |
---|---|---|---|
人參/黨參 | 人參皂苷 (Ginsenosides) / 黨參皂苷 | 抗氧化、抗疲勞、增強免疫、神經保護、改善代謝 |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 |
當歸 | 揮發油 (藁本內酯等)、有機酸、多糖、維生素前體 | 促進造血、改善微迴圈、抗氧化、抗炎、保肝、鎮痛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熟地黃 | 環烯醚萜苷類 (梓醇等)、多糖、氨基酸 | 滋陰補腎、調節免疫、促進造血、抗氧化、保肝、降血糖 | 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
白芍 | 芍藥苷 (Paeoniflorin)、鞣質 | 鎮靜鎮痛、抗炎解痙、保肝、調節免疫 | 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
川芎 | 揮發油 (藁本內酯、阿魏酸等)、生物鹼 | 擴張血管、改善微迴圈、抗凝血、抗炎、抗氧化、神經保護 |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白朮 | 揮發油、白朮多糖、蒼朮酮 | 促進腸胃蠕動、助消化、保肝、利尿、免疫調節、抗菌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茯苓 | β-茯苓聚糖、三萜類 | 利尿、免疫調節、抗腫瘤、抗氧化、護肝、鎮靜 |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甘草 | 甘草甜素 (Glycyrrhizin)、黃酮類 | 抗炎、抗潰瘍、抗過敏、祛痰鎮咳、解毒、類雌激素作用 |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四、 禁忌與注意事項:不是人人都能補!
喝湯補身是好事,但中藥材畢竟有藥性,絕非人人適合!我媽從一開始就耳提面命,還拉著我去給常看的中醫師把脈確認體質。千萬別看了網路文章就自己亂補,補錯了反而傷身!以下整理幾個絕對要小心的禁忌和注意事項,有些是我自身或親友的血淚教訓:
- 絕對禁止!這些情況碰都不要碰:
- 感冒發燒中: 這是大忌中的大忌!無論是風寒感冒(怕冷、流清鼻水)還是風熱感冒(喉嚨痛、黃痰、發燒),身體正在努力驅趕外邪。此時喝補性強的八珍湯,等於是把門關起來不讓敵人出去,還給敵人送糧草(補藥),反而會讓感冒更嚴重、拖更久!我有次不信邪,覺得只是小鼻塞,結果喝完湯當晚喉嚨痛到爆,還發燒... 切記,感冒完全好了之後,再等個3-5天,確定沒有殘餘症狀(如還有點咳或虛弱感),才可以考慮喝來補一下元氣。
- 身體有實熱、火氣超大: 這怎麼判斷?如果你有這些症狀:臉超紅、眼睛佈滿紅血絲、嚴重口乾舌燥想喝冰水、口臭、嘴破牙齦腫痛、大便乾硬像羊屎或便秘、小便又黃又少味道重、心煩氣躁睡不著、面板狂長又紅又腫的大痘痘... 這就是典型「火氣大」。八珍湯裡溫補的藥材(尤其熟地黃、當歸)就像火上澆油,絕對讓你「火上加火」,症狀惡化。
- 濕熱體質者: 這跟上面的實熱有點像,但多了「濕」的特徵。常見症狀:身體覺得沉重、頭重脹像裹了毛巾、容易油光滿面或頭髮油膩、大便黏膩沖不乾淨、小便黃濁、女性白帶多顏色黃稠有異味、面板容易長濕疹或癢疹(尤其在關節彎曲處)。八珍湯偏滋膩,會助長濕氣,讓這些症狀更嚴重。我有個朋友就是濕熱體質,不信邪喝了一次,結果全身發癢,白帶變多還帶異味,嚇得她再也不敢碰。
- 脾胃虛弱到極點、嚴重腹脹腹瀉: 如果平時就脾胃功能很差,吃一點點就脹得難受,或者長期慢性腹瀉(大便完全不成形,甚至水瀉),消化能力極度低下。這時脾胃根本沒有能力運化吸收八珍湯這種相對滋膩的補品,強灌下去只會加重腹脹、腹瀉,甚至嘔吐。這類體質需要先調理脾胃(可能先用更平和的四君子湯之類),等脾胃功能恢復一些,才能考慮八珍湯。八珍湯功效再好,身體無法吸收也是白搭。
- 需要謹慎評估或調整:
- 高血壓控制不穩定者: 八珍湯本身不含鉀離子,不會直接像某些西藥影響血壓。但裡面的人參/黨參、川芎等藥材,理論上有輕微擴張血管或提升心臟能量的作用。對於血壓控制良好的人,適量飲用通常問題不大。但如果是血壓非常高且控制不穩的人,或是對補氣藥特別敏感(一補就覺得頭脹脹)的人,最好先諮詢中醫師評估風險。安全起見,還是先控制好血壓。
- 容易腹脹、消化不良者 (輕微): 如果你只是偶爾吃太飽會脹氣,消化功能不算太差。這時喝八珍湯,可以在湯裡多加幾片生薑(溫中止嘔、助運化),或者飯後1-2小時再喝(避開胃部最脹滿的時候)。燉湯時也可以把油脂盡量撇乾淨,減少油膩感加重脹氣的機會。
- 體質偏燥熱,但又需要補氣血者: 這是我自己的狀況!體質沒有上面說的「實熱」那麼嚴重,但偏燥。喝標準配方的八珍湯,幾次後可能覺得有點口乾、甚至冒一兩顆痘痘。這時可以透過調整處方:將熟地黃分量稍減(例如原方用3錢,改用2.5錢或2錢)、將當歸尾換成較溫和的當歸身(補血為主)、或者加入少量清潤的麥門冬或玉竹來平衡。這些調整最好也經過中醫師確認。
- 孕婦: 懷孕期間服用任何中藥都應極度謹慎! 八珍湯看似溫補,但裡面的川芎有活血作用。除非是經過專業中醫師明確診斷為氣血兩虛,且醫師認為有必要並開立特定調整過的安胎方(可能會去掉川芎,或調整其他藥材比例),否則一般不建議孕婦自行購買或飲用市售標準配方的八珍湯。風險自負!
- 糖尿病患者: 八珍湯本身沒加糖,但裡面的甘草、紅棗、枸杞都含有天然糖分。雖然熬煮後溶解在湯汁裡的總糖量不算非常高,但糖尿病患者仍需注意整體醣分攝取。飲用時應計算在主食攝取量內(一碗湯大概算半份主食?),並監測血糖變化。如果加入太多紅棗枸杞,甜度會增加很多。湯本身基本不甜,但加料要注意!
我的心得: 喝補湯真的是「甲好道相報」,但前提是「適合自己」。最穩妥的方法還是找一位值得信賴、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把你的狀況詳細說明(包括平時的身體感覺、大小便狀況、睡眠、月經週期、正在服用的西藥等等),請醫師判斷你的體質是否適合喝八珍湯,以及是否需要調整處方分量或加減藥材。別像我朋友那樣自作聰明,補出問題就得不償失了。瞭解禁忌,才能讓八珍湯功效安全發揮。

八珍湯禁忌人群快速檢核表(彩色警示)
情況/體質型別 | 典型症狀舉例 | 八珍湯風險 | 警示等級 |
---|---|---|---|
感冒發燒中 | 發燒、喉嚨腫痛、咳嗽黃痰、鼻塞流濃涕、全身痠痛 | 閉門留寇,加重病情 | ❌絕對禁止 |
實熱/火氣大 | 面紅目赤、口乾舌燥喜冷飲、口苦口臭、便秘痔瘡出血、煩躁易怒、失眠、嚴重青春痘 | 火上澆油,症狀惡化 | ❌絕對禁止 |
濕熱蘊結 | 頭重身困、胸悶腹脹、口黏口苦、大便黏滯臭穢沖不淨、小便黃短、黃稠帶下、面板濕疹癢 | 助濕生熱,症狀加劇 | ❌絕對禁止 |
嚴重脾胃虛弱/腹瀉 | 食慾極差、吃一點就腹脹難消、長期慢性腹瀉(水樣或完全不化)、極度疲倦 | 虛不受補,加重腹瀉腹脹 | ❌高度風險 |
高血壓控制不良 | 血壓持續過高 (收縮壓>160 mmHg)、常頭暈頭脹、頸部僵硬、控制不穩定 | 可能影響血壓 | ⚠️謹慎評估 |
孕婦 | 懷孕中 | 川芎活血,有安全疑慮 | ⚠️嚴禁自服,需醫師處方 |
體質偏燥熱但需補 | 輕微口乾、偶爾冒小痘、睡不好、大便偏乾,但又有氣血虛弱症狀 | 可能稍加重燥熱感 | ⭕可調整配方 |
Q&A:關於八珍湯,你可能還想問...
Q:為什麼月經結束後特別推薦喝八珍湯?
A: 簡單講,月經是靠「血」撐起來的場面!經期流失血液(尤其是量正常或偏多的女性),身體其實經歷了一場小小的「失血」過程。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血的流失也會帶走一部分氣。所以月經結束後,身體常處於一種「氣血相對虧虛」的狀態,容易感到疲倦、手腳冰冷、臉色蒼白、頭暈。這時喝八珍湯,就像在身體消耗後及時補充彈藥庫(氣血),是修復的黃金時間點,能幫助你更快恢復元氣,也為迎接下個週期做準備。相對的,經期中喝反而可能影響經血排出(尤其量大時更要避免)。把握時機,八珍湯功效更能發揮。
Q:八珍湯多久喝一次才有效?會不會喝太多上火?
A: 頻率真的看個人體質和需求!沒感冒、沒上火症狀時:一般保養(像我現在這樣),一週喝1次就夠了。月經後或覺得特別虛弱時,可以連續喝個3-5天(每天一碗),然後再回到保養頻率。如果是大病初癒或手術後極度虛弱(必須經中醫師評估確認),可能短期內需要更密集,但這一定要由醫師指導。至於上火問題:只要體質適合、喝的頻率適當、處方沒問題,通常不太會上火。如果喝了1-2次後出現口乾、嘴破、便秘或冒痘等「燥熱」反應,那可能表示:1. 你體質偏燥熱(需調整配方減熟地或加麥冬);2. 你煮太濃或藥材放太多;3. 喝太頻繁了;4. 你根本是濕熱或實熱體質(根本不適合喝!)。這時就要停喝檢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