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做法)
講到 四神湯材料,大家腦海裡立刻浮現的就是那「四神」對吧?經典組合就是:淮山(山藥)、芡實、蓮子,還有茯苓(也有些地方特別喜歡用「薏仁」來替代茯苓,風味更清新,祛濕力也更明顯,我自己挺愛這個變化的)。這四位,可是老祖宗流傳下來,專攻脾胃虛弱的黃金搭檔!
不過,光有這四樣可煮不成我們熟悉的那碗濃鬱湯品。四神湯材料 的另一大關鍵主角,絕對是 豬小腸!是的,就是它!講究點說,要選「粉腸」,就是腸壁厚、裡面帶點粉粉口感的那種(不是處理過、裡面空的那種大腸哦)。這個部位煮起來才夠Q彈,湯頭也會更醇厚。豬肚也是常見的好夥伴,但我個人偏好小腸多一點,覺得它吸飽湯汁的精華更對味。
當然,排骨或豬軟骨也是很受歡迎的選擇,尤其如果你不太敢吃內臟(我懂,有些人真的過不了心理那道檻),它們提供了另一種溫和的香甜。素食者怎麼辦?別擔心,用各種菇類(像杏鮑菇切塊、香菇)或是麵筋、豆包來替代豬肉,一樣能煮出風味十足的素四神湯!重點是那份調理脾胃的心意。
比例上,我個人的黃金比例小撇步是:
- 淮山、芡實、蓮子、茯苓(或薏仁): 各抓個 約30克 (一人份的話約各10克感覺也行,但多煮一點放冰箱吃兩天更省事)。
- 豬小腸(或豬肚、排骨): 約 300-500克,看你多愛吃肉。
- 米酒: 幾大匙去腥增香,煮滾後酒精揮發,留下香氣。
- 薑片: 幾片驅寒暖胃。
- 水: 蓋過所有材料再多一些,畢竟要熬湯嘛。我習慣用冷水開始煮。
挑選四神湯材料 的學問可大了! 跑傳統市場或中藥行買這些乾貨,可別隨便抓一把就走。
四神湯材料 | 挑選重點 | NG地雷 | 我的小叮嚀 |
---|---|---|---|
淮山(山藥) | 片大完整、色澤米白微黃、無硫磺燻過的刺鼻味。摸起來乾燥不黏手。 | 顏色過白(可能燻硫)、碎片多、有酸味或黴味。 | 選聞起來有淡淡天然藥材香的。買回家也要密封好,不然容易受潮軟掉或長蟲! |
芡實 | 顆粒飽滿、大小均勻、顏色是自然的淺棕或米黃色。咬開一點點,裡麵粉白色,帶點淡淡堅果香。 | 顏色過暗或發黑(陳年或不新鮮)、有油耗味、顆粒乾癟。 | 有些品質差的會有奇怪的藥水味,一定要聞一下。煮之前稍微泡水10分鐘,更容易煮透。 |
蓮子 | 顆粒大而飽滿圓潤、顏色自然帶點象牙白或淺黃,皺褶少。聞起來清香無異味。 | 顏色過於死白(漂白)、有刺鼻味、乾癟瘦小、中心發黑(可能是陳年舊貨)。 | 記得 「去芯」!蓮子芯超苦的,雖然清心火,但放湯裡整鍋毀掉。現在大多賣去好芯的,但買時還是檢查一下。 |
茯苓 | 塊狀或片狀皆可,重點是看切面:純白的比較好(純茯苓)。邊緣帶點淺褐色或木質紋路也沒關係。聞起來幾乎沒味道。 | 顏色灰暗、切面有雜質或黑點、聞起來有黴味。 | 有些茯苓會染色讓它「看起來」很白,要注意。摸起來應該紮實,粉粉的是正常。 |
薏仁 | 顆粒完整飽滿、顏色是自然的米白色或帶點淺褐、聞起來有清淡穀香。 | 顏色暗沉、碎裂多、聞起來有黴味或油耗味(表示不新鮮或儲存不當)。 | 買「大薏仁」!小薏仁(洋薏仁)是去殼的大麥仁,效果不同。記得也要挑選乾燥無異味的。 |
豬小腸 | 外表看起來乾淨帶點粉嫩色澤(不是慘白)、摸起來有彈性、黏液透明不黏膩、氣味是淡淡的肉味無腥臊惡臭。 | 顏色灰暗、黏液混濁發黃發綠、聞起來腥臭刺鼻、摸起來軟爛沒彈性(可能處理不當或腐敗)。 | 清洗是關鍵! 翻面用鹽巴、麵粉或醋反覆搓洗,把黏液和異味徹底去除,費工但值得!不然湯會很可怕。 |
處理豬小腸真的是煮一碗好四神湯的「靈魂考驗」! 記得第一次處理時,那個味道和觸感... 咳,差點放棄。訣竅就是:翻面、搓洗、漂水。我會先用筷子輔助把整條小腸內面翻出來,先用流動水沖掉大部分髒汙,然後用大量 鹽巴 + 麵粉 用力搓揉(像在洗很髒的抹布那樣),黏液會被麵粉帶走。沖乾淨後,可以再加點 白醋 搓一搓去腥,最後用清水反覆沖洗到水變清澈、聞起來沒異味為止。(絕對不要省略這個步驟!不然整鍋湯會有股難以言喻的味道,前功盡棄)。處理好的小腸可以切段或打結(打結更Q,但比較費工)。
煮法其實不難,重點在耐心:
- 汆燙肉類: 豬小腸(或排骨)冷水下鍋,加點薑片、米酒,煮到滾,雜質浮沫出來後撈起洗乾淨。這步驟去腥很重要。
- 熬湯底: 鍋裡放足夠的水(我習慣用砂鍋或鑄鐵鍋,保溫性佳),放入處理好的肉類、薑片、還有洗乾淨的 四神湯材料(淮山、芡實、蓮子、茯苓/薏仁),大火煮滾後轉 最小最小的火,蓋上鍋蓋,開始漫長的「顧爐火」時間(至少 1.5 - 2 小時)。火一定要小,維持湯面微微冒泡就好,滾得太劇烈湯會濁掉,也容易燒乾。
- 檢查狀態: 時間差不多了,開啟蓋子香氣撲鼻!檢查一下 四神湯材料 是否都軟透了?特別是蓮子和芡實,要用筷子戳戳看,能輕易戳過去就OK。小腸應該也變得軟Q適中(喜歡更爛的可以煮更久)。
- 調味: 最後才加鹽! 太早加鹽會讓肉類和藥材不易煮軟。邊加邊試味道,調到你覺得舒服的鹹度即可。我通常不加味精,因為食材本身的鮮味足夠了。喜歡酒香重一點的,這時可以再淋一小匙米酒提香(滾一下讓酒精揮發)。
- 享用: 熱騰騰的盛碗開動!湯頭應該是呈現自然的乳濁米黃色(來自於煮化的澱粉質和膠質),濃鬱溫潤。豬小腸吸飽湯汁,咬下去軟糯帶點彈性,四神的顆粒在口中散發樸實的甘香... 啊,這就是家的味道。
(功效)
這鍋湯為什麼能在臺灣流傳這麼久、家家戶戶都愛?真的是因為它的 「補」 法很溫和,一點都不霸道。你去看中醫講調理脾胃,十個有八個會提到 四神湯材料 這個基礎方。它們四位(或加薏仁五位)聯手起來,最核心的功效就是 「健脾祛濕」。
- 脾胃好了,萬事安: 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管我們吃下去的東西能不能變成有用的氣血。現代人壓力大、三餐不定時、愛吃冰喝冷飲、又常窩著不動,十個裡面九個半脾胃虛弱!症狀超常見:容易累、沒精神、胃口差或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或黏馬桶、臉色黃黃的、感覺身體重重的... 這些都跟脾胃虛弱、濕氣排不掉有關。四神湯材料 裡的淮山、蓮子補脾益氣,芡實、茯苓(薏仁)負責把身體裡多餘的、排不掉的濕氣趕出去。脾胃功能強健了,消化吸收自然變好,氣血生化有源頭,整個人感覺就清爽有活力多了。
- 溫和的祛濕神器: 臺灣氣候又濕又悶,身體裡的濕氣簡直像黏在身上的濕衣服,甩都甩不掉。濕氣重會讓人頭重重的、身體浮腫、面板莫名起疹子或搔癢、白帶多、關節痠痛... 煩都煩死了!茯苓和薏仁(尤其炒過的薏仁,更側重健脾祛濕,寒性降低)就是公認的祛濕高手,溫和不傷身。搭配芡實收澀,蓮子固澀,讓祛濕的同時不會連好的津液也流失掉。這點真的很重要,有些祛濕藥太猛,喝了反而口乾舌燥。
- 顧好營養吸收的基礎: 你想嘛,脾胃虛弱,吃再好再貴的補品營養品,身體根本吸收不了,全浪費了(還可能變成身體的負擔)。所以中醫調理身體,第一步常常是 「先健脾胃」。先把 四神湯材料 這個基本功打好,後續想補氣、補血、養顏美容,效果才會事半功倍。我覺得它就像房子的地基,地基穩了,上面蓋什麼都穩固。
- 對面板好? 這個說法真的很常見!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脾胃屬土,土能生金(肺)。脾胃好了,能滋養肺氣,肺氣足面板自然有光澤、比較不容易乾燥敏感。加上體內濕氣減少,面板問題(像濕疹、痘痘、過敏)也比較不容易反覆發作。我自己是覺得,每次喝完隔天,臉好像真的沒那麼浮腫,氣色也亮一點?但這效果比較間接,需要長期喝。

(營養價值)
除了老祖宗的智慧,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這鍋湯也一點都不遜色!
- 優質澱粉 & 膳食纖維: 四神湯材料 中的 淮山、蓮子、芡實、薏仁,都是屬於「全穀雜糧類」。它們提供身體必需的能量(澱粉),更棒的是含有豐富的 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對抗便秘)、幫助維持血糖穩定、增加飽足感(對控制體重有幫助),更是腸道益生菌的好食物(養好菌,免疫力自然提升)。現代人普遍纖維攝取不足,這湯就是很好的補充來源。
- 植物性蛋白質: 蓮子、薏仁等也含有一些植物性蛋白質,雖然量不及肉類,但作為整體營養補充的一部分也很不錯。
- 維生素 & 礦物質寶庫:
- B群維生素: 特別是 淮山和薏仁,含有維生素B1、B2等,參與能量代謝,對維持神經系統健康和消除疲勞有益。感覺累的時候喝一碗,真的不只是心理作用。
- 鉀: 蓮子、薏仁等含有鉀,有助於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消水腫)。
- 鈣 & 磷: 蓮子、芡實含有一些鈣和磷,對骨骼健康有幫助。
- 鐵: 蓮子含有一些鐵質(植物性鐵)。
- 鎂: 參與身體數百種酵素反應,對神經肌肉放鬆、穩定情緒有幫助。
- 粘多醣體 & 抗氧化物質:
- 淮山(山藥): 含有的 薯蕷皂苷 和特殊的 粘液蛋白 (Mucin),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所以中醫說它健脾,現代研究也支援),而且這種黏稠物質被認為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力的潛力。難怪煮完湯會稠稠滑滑的!
- 茯苓: 其主要活性成分 β-聚葡萄糖 (β-glucan) 和多種 三萜類化合物,被研究具有調節免疫、抗發炎、抗氧化、保肝等潛在功效。
- 薏仁: 除了豐富的膳食纖維,也含有 薏苡仁酯 (Coixenolide) 等成分,被研究認為具有抗氧化、抗腫瘤等活性(但這部分需要更多臨床研究)。
- 動物性蛋白質 & 膠質: 加了豬小腸、排骨或豬肚的話,就補充了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以及豬小腸特有的豐富膠原蛋白質(煮出來黏黏稠稠的口感來源),對面板、關節都是好東西(雖然吃下去不會直接變成你面板的膠原蛋白,但提供合成所需的重要胺基酸)。
簡單營養成分對照表 (每100克煮熟食材估算值):
四神湯材料 & 配料 | 熱量 (大卡) | 碳水化合物 (克) | 蛋白質 (克) | 脂肪 (克) | 膳食纖維 (克) | 主要礦物質/維生素 |
---|---|---|---|---|---|---|
淮山 (山藥) | ~60-80 | ~12-15 | ~1-2 | ~0.1-0.2 | ~1-2 | 鉀、維生素B1、黏多醣體 |
蓮子 | ~90-110 | ~18-22 | ~4-5 | ~0.5-1 | ~2-3 | 鉀、磷、鐵、鎂、維生素B群 |
芡實 | ~85-100 | ~17-20 | ~4-5 | ~0.2-0.5 | ~1-2 | 鉀、磷、鈣、少量維生素 |
茯苓 (乾) | ~20-30 | ~5-7 (主要纖維) | ~0.5-1 | 極低 | ~2-3 (水溶性纖維) | 鉀、β-葡聚醣、三萜類化合物 |
薏仁 (精白) | ~110-130 | ~22-25 | ~3-4 | ~0.5-1 | ~1-2 | 鉀、鎂、少量維生素B群、薏苡仁酯 |
豬小腸 (熟) | ~150-200 | 0 | ~15-20 | ~10-15 | 0 | 蛋白質、膠原蛋白、維生素B12、鐵、鋅 |
豬肋排 (熟,帶骨) | ~250-300 | 0 | ~20-25 | ~18-22 | 0 | 蛋白質、脂肪、鈣(骨髓)、磷、維生素B群 |
注意: 以上為估算值,實際數值會因品種、烹調方式、部位差異而有所不同。整碗湯的熱量主要取決於加了多少肉類和肉類本身的脂肪含量。素食版本熱量會低非常多。
(禁忌)
雖然 四神湯材料 組成的湯品性質平和,被稱為「平民補品」,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天天喝、當水喝!吃東西前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很重要。以下幾點要特別注意:
-
特殊體質與疾病:
- 嚴重便秘者: 湯裡的 芡實、蓮子 有收澀作用,加上淮山的膳食纖維如果水分補充不夠,可能反而讓便秘更嚴重。如果本來就排便不順暢,建議暫時少喝,或者去掉芡實、蓮子,只用淮山+薏仁/茯苓+排骨煮,並確保喝湯時要大量喝水。我有次腸胃不順還連喝三天,結果...嗯,就不多說了。
- 嚴重腹脹者: 剛開始喝時,特別是脾胃虛弱很厲害的人,可能一時無法負荷,反而覺得脹氣更明顯,甚至排氣多。建議初期少量嘗試(半碗),或者把湯煮得更稀一點,讓腸胃慢慢適應。
- 腎功能不全者: 四神湯材料 中的 蓮子、芡實 含有較高的鉀和磷。腎臟功能不好的人,身體排出這些礦物質的能力下降,過量攝取可能造成負擔。這類朋友在飲用前務必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 糖尿病患者: 湯裡的 淮山、蓮子、芡實、薏仁 都屬於澱粉類,雖然升糖指數(GI)相對白飯低,且富含纖維,但整碗吃下去醣份總量還是不低。糖友要注意份量控制,並將其視為「主食」的一部分來計算,避免同時再吃一大碗白飯。血糖控制不穩時也要謹慎。
- 對其中成分過敏者: 雖然少見,但若對山藥、蓮子等食材有過敏史,當然就不能碰。
- 急性發炎感染期間: 例如重感冒發燒、喉嚨嚴重發炎腫痛、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時,身體處於「邪氣正盛」狀態,這時不宜進補,以免把病邪關在體內。等急性症狀緩解後再喝比較適合。
-
孕婦: 這個比較有爭議。傳統上認為 薏仁 有「滑利」作用(特別是大劑量生薏仁),可能增加子宮收縮的風險(儘管臨床證據不一),加上薏仁性質偏涼(雖然炒過會緩和),為了安全起見,許多中醫師會建議孕婦避免食用含有薏仁的四神湯。如果真的很想喝,可以:
- 去掉薏仁,只用淮山、蓮子、芡實、茯苓煮。
- 使用 炒過的薏仁(降低寒性)。
- 少量、偶爾喝,並觀察身體反應。
- 最安全的做法:產檢時直接詢問你的婦產科醫師或信任的中醫師。 每個孕婦體質不同,醫生最瞭解你的狀況。
-
食用頻率與份量:
- 再溫補,過量也是負擔。 即使是性質平和的 四神湯材料,天天喝、一大鍋地喝,也可能造成身體的負擔,尤其是消化機能本身較弱的人。我自己的習慣是,感覺身體有點沉重、濕氣重、消化不良時,一週喝個2-3次,每次一碗(當成一餐的主食之一),連續喝個一兩週觀察狀況。身體感覺恢復輕鬆了,就可以停一陣子,不用當成例行公事。把它當作一種「保養品」而非「每日必須品」。
- 注意湯的濃稠度: 煮得太濃稠(料太多水太少),澱粉質和膠質濃度過高,對消化功能差的人來說反而是負擔(我那腸胃敏感的朋友就抱怨過喝完胃堵堵)。適當的湯水比例很重要。
- 肉類份量: 加了豬小腸或排骨,脂肪含量就不低(尤其是豬小腸本身脂肪不少)。高血脂、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的人,記得肉類不要放過量,或優先選擇瘦一點的排骨部位,喝湯時也可以稍微撇掉表面的浮油。吃素者就沒這個煩惱了。
-
藥材互動作用: 雖然機率很低,但如果你正在服用西藥(特別是降血糖藥、利尿劑、免疫抑制劑等),或是其他中藥方劑,保守起見,最好詢問醫師飲用四神湯是否妥當。
總結來說,四神湯最大的禁忌就是:
- 不顧自己體質狀況亂喝一通。
- 身體處於急性發炎狀態時還當補藥灌。
- 把美味的湯當水喝、過量無節制。
聽完這些,是不是對這碗看似簡單的湯有了全新的認識? 四神湯材料 的組合,真的是集老祖宗智慧與現代營養學於一身的平民美食。它溫和、有效,重點是煮起來滿室生香,喝下去脾胃暖暖的,那種滿足感很難形容。學會挑選好的 四神湯材料、掌握清洗小腸的秘訣(真的很重要!)、耐心地用小火煨煮,你也能在家端出這碗充滿愛與能量的好湯。記得,瞭解自己的身體,用對方法、適量飲用,才是養生之道!
Q&A:三個常見問題簡答
Q:女生月經來的時候可以喝四神湯嗎?
A:一般來說可以,但要觀察體質。 四神湯性質平和,主要健脾胃祛濕。如果經期容易腹瀉、疲倦、胃口差,喝點溫和的四神湯有幫助。但如果本身經血量很大、體質偏虛寒容易經痛,或喝下去覺得身體更沉重不舒服,那就建議經期結束後再喝。重點是「身體感覺舒服最重要」。
Q:如果不吃豬肉,還有哪些肉類適合搭配四神湯材料?
A:當然!雞肉(尤其雞腿塊或雞骨架熬湯)是很棒的選擇,湯頭更清甜。排骨(豬或羊)也行。素食者 就用 各種菇類(香菇、杏鮑菇、猴頭菇)、豆製品(豆包、麵筋)、甚至 栗子 來增加風味和口感,重點是 四神湯材料 本身的功效還在。
Q:小孩子可以喝四神湯嗎?
A:通常可以,但要注意份量和體質。 小孩脾胃嬌嫩,容易積食,份量要減少(例如大人喝一碗,小孩給半碗),並且確保湯裡的藥材都煮得夠軟爛好消化。重點觀察孩子喝了之後的消化狀況(胃口、排便、有無腹脹)。如果孩子本身容易便秘,建議減少芡實、蓮子的量或頻率。幼兒(如一歲以下)或特殊體質小孩,最好先諮詢醫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