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熱愛四處尋找美食、尤其對夜市小吃毫無抵抗力的老饕,我的脾胃常常在滿足口腹之慾後發出抗議。那種冰涼飲料、生猛海鮮下肚後的隱隱絞痛,或是明明沒吃壞肚子卻手腳冰冷、拉肚子的無力感,你們懂嗎?直到我家巷口那位鬍子花白的老中醫師,聽完我「吃飽撐著又虛弱」的抱怨,悠悠地說:「你啊,脾胃虛寒啦!試試『附子理中湯』吧,老祖宗傳下來的暖方子。」 這一試,簡直像找到失散多年的腸胃知己!今天就用我這個吃貨的親身體驗,好好跟大家聊聊這碗「附子理中湯」有多神奇。
(處方/做法:古方的智慧與現代實踐)
老醫師給我的方子,就是最經典的組成:附子(炮)、人參、乾薑、白朮、炙甘草。他特別叮嚀:「附子這味藥,力道強勁,一定要用經過炮製的『炮附子』,毒性大減,溫陽的效果才安全又到位。」
| 附子理中湯 經典處方組成與角色 | |
|---|---|
| 藥材 | 在方劑中的主要作用 (我的吃貨理解版) |
| 炮附子 | 大Boss!火力強大的暖爐,專門對付身體最深處的寒氣,讓全身暖起來 (對付我吃冰後從骨子裡透出的冷) |
| 乾薑 | 暖胃高手!直接溫暖脾胃,驅散寒氣,止嘔止瀉 (速效緩解我吃完生魚片或喝冰啤後胃的抽痛與翻攪) |
| 人參 (或用黨參) | 能量補給站!大補元氣,增強脾胃功能,讓身體有力氣運化吸收 (對付我吃飽就累、整天懶洋洋的狀態) |
| 白朮 | 脾胃守護者!強化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讓多餘的水分代謝掉 (改善我明明沒吃什麼卻容易水腫、大便黏馬桶的困擾) |
| 炙甘草 | 超級和事佬!調和所有藥性,保護胃氣,讓藥效溫和持久 (讓這碗溫熱的湯喝下去胃不會不舒服,反而很舒服) |
劑量怎麼抓? 老醫師說這因人而異,要視體質寒虛程度調整,常見基礎比例是:炮附子6-10克,乾薑9克,人參(或黨參)9克,白朮9克,炙甘草6克。他警告:「附子理中湯雖好,自己可別亂抓藥!尤其附子,炮製不當或用量不對,風險很大。」 真的,有次我貪快,自己試著配(沒先煎附子),結果喝完心跳快得像打鼓,嘴巴發麻,嚇死!從此乖乖找合格中醫師或信譽好的科學中藥廠牌。
科學中藥方便嗎? 當然方便!現代生活忙碌,我冰箱常備幾盒GMP藥廠出的附子理中湯濃縮科學中藥粉。記得那次跨年夜貪嘴,嗑完麻辣鍋又灌冰可樂,半夜腸胃像被冰火夾攻,痛到蜷成蝦米。立刻挖出兩匙藥粉溫水沖服,搭配熱敷包敷肚子,大概半小時到一小時,那股要命的絞痛才像退潮般慢慢緩解,整個人虛脫,但至少能躺平了。不過老醫師也說,急性劇痛還是要看急診排除其他問題。
(功效:溫中祛寒,拯救我虛冷的脾胃)
這碗「附子理中湯」的核心本事,用中醫術語講就是「溫中祛寒,補氣健脾」八個字。翻譯成我這種吃貨的語言,就是專門對付:
- 貪涼飲冷後的悲劇: 夏天狂喝冰飲、狂嗑剉冰,或是冬天愛吃生魚片、沙拉,結果肚子冰冰冷冷、隱隱作痛(甚至劇痛),咕嚕咕嚕叫,接著就是衝廁所拉水瀉。這時「附子理中湯」裡的附子+乾薑就像兩支強力暖爐,直接插進胃腸把寒氣逼出來!每次我忍不住嘴饞吃太多冰,飯後泡一小杯科學中藥,暖流從胃開始擴散,那種冰凍感真的會慢慢融化掉。
- 手腳冰冷像冰棒: 我超怕冷,尤其冬天,手腳整天冷吱吱,穿再多襪子、抱熱水袋都沒用,被朋友笑是「冰山美人」(其實一點都不美,只有冷!)。老中醫說這是「脾陽虛」不能把能量送到四肢末梢。持續喝一陣子「附子理中湯」後,最明顯的改變是,早上起床時手指尖不再冰冷發白,晚上腳也比較容易暖和了!附子深入補腎陽,乾薑溫中,人參補氣推動,整個迴圈暖起來。
- 消化不良常腹脹: 吃一點點東西就飽脹得難受,好像食物堆在胃裡不消化,打嗝還有股酸腐味(噁),大便常常不成形、軟爛黏馬桶。這表示脾胃虛弱沒力氣工作啦!人參+白朮就是來給脾胃加油打氣,增強它的運化能力。我發現如果那陣子應酬多、吃得雜,飯前飯後容易脹氣,適時服用附子理中湯科學中藥,脹氣感會舒緩很多,消化也順暢些。
- 口水多到想吐? 早上起床感覺嘴巴裡口水特別多、清清稀稀的,有時甚至會不自覺流出來一點點(好尷尬),這也是脾胃虛寒不能控制水濕的表現。白朮+乾薑就是專門來燥濕、收攝水分的利器。
(營養價值?中藥方劑的獨特視角)
等等,講到「附子理中湯」的營養價值?這問題讓我愣了一下。這跟我們談論一碗雞湯或一盤蔬菜的維生素含量不太一樣。中藥方劑的魅力不在於量化分析的營養素,而是藥物組合後產生的「藥性」對身體失衡狀態的「糾偏作用」。
- 附子: 富含烏頭類生物鹼(炮製後轉化,減毒存效),藥性大辛大熱。它就是那把能鑽進身體最深層、點燃命門之火的「能量啟動鑰匙」。對我這種「寒底子」的人來說,這就是最珍貴的「營養」— 喚醒身體陽氣的原動力!
- 乾薑: 薑辣素等揮發油是主角,藥性辛熱。它就像即時送達的暖包和最貼心的胃腸衛士,提供「溫暖」和「止逆」這種關鍵功能。
- 人參/黨參: 含有多種人參皂苷、多糖體。這是頂級的「元氣燃料」,為虛弱的脾臟(甚至全身)充電,提供持續工作的「能量資本」。
- 白朮: 揮發油、蒼朮酮等成分。它是勤懇的「水濕搬運工」和「土壤改良師」,確保脾胃這個「後天之本」的土地不濕濘、功能穩固。
- 炙甘草: 甘草甜素、黃酮類。它是不可或缺的「系統協調員」,讓強效藥材合作無間,保護胃黏膜,提供溫和的「緩衝力」。
所以,與其問「附子理中湯」含有哪些維生素礦物質,不如說它提供的是「溫熱的能量」、「提振的功能」和「祛除寒濕的修復力」。這對一個長期因脾胃虛寒導致營養吸收不良、能量代謝低下的身體來說,恰恰是最根源、最關鍵的「營養基礎工程」!當我的脾胃功能被調理好了,能吃能化能吸收,日常飲食的真正營養才能被有效利用。這點我深有感觸,以前吃再多補品好像都吸收不了,現在基礎打穩了,感覺吃進去的食物轉化成的能量更實在。
(禁忌與注意事項:重要!別踩雷區)
「附子理中湯」雖是我的恩物,但它藥性偏溫燥,力道也強,絕對不是「萬能保健茶」,亂喝會出事的!老中醫耳提面命,我自己也有過輕微「踩雷」經驗,這些禁忌一定要牢記:
- 實熱證、火氣大者絕對禁止! 「附子理中湯」是治「寒」的。如果你有以下症狀,千萬別碰:
- 身體發熱、怕熱不喜暖
- 滿臉通紅、口乾舌燥瘋狂想喝冰水
- 口臭、嘴破(嘴破)、牙齦腫痛
- 大便乾硬像羊屎或便秘、小便又黃又少味道重
- 舌頭顏色鮮紅,舌苔又黃又厚甚至乾裂
- ❌ 這時喝「附子理中湯」無疑是火上澆油,會讓你更燥熱難受!
- 陰虛內熱者不宜。 這跟上面純熱不一樣,是體內津液不足(乾)又有虛火(熱)。症狀如:
- 手心腳心煩熱(五心煩熱)、下午或晚上容易臉潮紅
- 口乾咽燥,但喝水可能不解渴
- 失眠多夢、盜汗(睡著流汗)
- 大便可能偏乾
- 舌頭紅但比較少苔(少津)
- ❌ 「附子理中湯」的溫燥會更傷津液,讓虛火更旺。
- 孕婦慎用或禁用! 附子有毒性(即使炮製過),藥性峻烈走竄。為了胎兒安全,孕婦使用任何含附子的方劑都必須由合格中醫師嚴格評估風險收益後決定,絕對不要自行服用!我身邊有孕婦朋友好奇想試,被我嚴厲阻止了。
- 特殊疾病需注意: 高血壓控制不佳、心臟病患者、甲狀腺機能亢進者,使用附子需極度謹慎,務必告知醫師病情,嚴密監控。
- 附子必須正確炮製與煎煮:
- 如果使用生附子,那是劇毒!絕對禁止內服!務必確認藥房給的是「炮附子」或「黑順片」。
- 即便用炮附子,自行煎煮時也必須「先煎」至少30分鐘到1小時,以進一步破壞殘餘毒性成分。我那次心悸嘴麻的教訓就是忘了先煎!科學中藥則已由藥廠嚴格處理,相對安全。
- 劑量需個體化: 附子用量是關鍵。體質極虛寒者或許用到10克以上(仍需謹慎),一般人可能從3-6克開始。務必找合格中醫師辨證論治,制定適合你的劑量與療程。切勿自行加量長期服用! 我覺得自己有點底子後,有次想「加強效果」多吃了點,結果反而有點口乾舌燥不舒服,馬上乖乖減量。
我的真實教訓案例: 記得有次辦完尾牙,大吃大喝又吹風受寒,回家後上吐下瀉伴隨劇烈寒冷(明明發燒卻覺得冷到骨頭裡)。家人看我虛弱,熱心地泡了杯濃濃的「附子理中湯」科學中藥給我。結果喝下去不久,嘔吐沒止住,反而更劇烈,頭也暈得厲害。後來看醫生才知道,急性病毒腸胃炎初期屬於「外感邪氣正盛」,有時會夾雜濕熱或食滯,這時單純用大溫大補的「附子理中湯」反而可能「閉門留寇」,把邪氣悶在裡面。醫生開了其他方子才緩解。這教訓讓我深刻體會:再好的藥,也要用在對的時機、對的證型上!
Q &A 常見疑問快速答
-
Q:夏天很熱,也可以喝「附子理中湯」嗎?會不會更上火?
A: 重點不是季節,而是「體質」和「當下症狀」!如果你夏天因為狂吹冷氣、猛灌冰飲導致「脾胃虛寒」症狀(如胃痛、腹瀉、手腳冷),那適量服用「附子理中湯」是對症的。但如果是因為天氣熱本身就口乾舌燥火氣大,當然就不適合。我自己夏天待在冷氣房太久或吃太多冰後不舒服時才會喝。
-
Q:「附子理中湯」可以每天喝當保養嗎?
A: 不建議長期或天天服用! 它是「治病的藥」,不是「保健食品」。當你典型的「脾胃虛寒」症狀(如長期腹瀉、畏寒肢冷)在醫師診斷下需要使用時,醫師會開療程(可能幾天到幾週)。症狀改善後通常就要停藥或調整方劑。長期濫用溫燥藥,可能耗傷陰津,反而產生其他問題。我都當它是「救急」或「症狀明顯時的調理藥」。
-
Q:喝「附子理中湯」期間飲食要注意什麼?
A: 為了讓藥效發揮最好,務必忌口:
- 絕對禁止: 冰品冷飲(這最重要!一破功藥效大打折扣)、生魚片、生菜沙拉、大量水果(尤其寒性瓜果類如西瓜、哈密瓜)。
- 盡量少吃: 油膩難消化的(如炸雞、肥肉)、糯米製品(如麻糬、油飯,易礙胃)、辛辣刺激物(如麻辣鍋,可能抵消溫藥效果或引發其他問題)。
- 推薦: 溫熱、清淡好消化的食物,如溫粥、清湯麵,烹調方式多選燉、煮、蒸等溫和的。這點我超有感,吃藥又偷喝冰奶茶那次,馬上胃又悶痛起來,自找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