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停車
要去「東森山林步道」,開車還是最方便的選擇。直接用導航設定“東森山林步道入口”或“桃園市復興區東森山林度假酒店”(注意:步道入口在度假酒店區域旁,但步道本身是公共開放的)。走國道三號(北二高)在大溪交流道下,接臺7線(北橫公路)往復興方向。沿途風景其實就不錯了,會經過熱鬧的大溪老街區域。
- 開車路線重點:
- 過了慈湖、百吉隧道後,繼續沿臺7線上行。
- 看到「東森山林度假酒店」的大型指標(通常在左手邊)就要特別注意了。
- 入口處:關鍵來了!入口其實在「東森山林度假酒店」的對面車道旁,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岔路和小型停車場(官方稱第一停車場)。開車很容易衝過頭!我承認我第一次就錯過了,繞回來才找到。強烈建議快到酒店指標時放慢速度,留意馬路對面。
- 停車場資訊:
- 第一停車場(步道入口旁): 這是離「東森山林步道」入口最近的。免費!但位置不多,大概只能停10-15輛小型車。週末或旺季絕對是一位難求,建議早點到(早上9點前抵達機率較高)。我就是週六早上8點半到的,勉強搶到最後一個位置。
- 第二停車場(東森山林度假酒店內): 如果第一停車場滿了,通常會被指引到酒店內的停車場。這裡位置多很多,但需要付費(住客免費)。記得問清楚收費標準(我記得是計次,好像100-150元?有點忘了,最好先問櫃檯)。從這邊走到「東森山林步道」入口,大約需要10-15分鐘(有點小上坡)。

大眾運輸: 說實話,真的不太方便。最近的公車站大概是臺7線上的「東森山林站」或「枕頭山站」,從大溪搭臺灣好行小烏來線(510)或桃園客運5096、5098可以到站。但下車後走到步道入口還是有段距離(約1-1.5公里,上坡),比較適合有體力且時間充裕的人。帶著大包小包登山裝備的話,我真心建議開車或包車。
步道介紹
好啦,停好車,終於要進入正題——探索「東森山林步道」了!這條步道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多樣性。它不是單調地一直往上爬,而是結合了原始林相、溪流景色、展望點,甚至還連結了一些農園和小聚落,走起來很有變化,不容易膩。
步道主要沿著水流坑溪的支流修築,所以一路上常能聽到潺潺水聲,增添了幾分清涼感。一開始的路段算是輕鬆好走,林蔭也夠,夏天來應該挺舒服的。走著走著,會發現步道巧妙地穿梭在次生林和人工造林地之間,可以看到不少筆直高大的柳杉林,陽光從縫隙灑下來的時候,那個光影真的很美,忍不住停下腳步拍了幾張(手機拍的,別期望太高哈)。靠近溪谷的地方,植被更茂密原始一些,樹木的根系盤錯,很有野趣。
讓我特別有印象的是圓木棧道那段。不是那種很新的、整整齊齊的棧道,而是有點古樸、帶點歲月痕跡的圓木階梯,走起來頗有味道(但雨天要小心濕滑!)。沿途也有幾處小橋跨越溪澗,雖然規模不大,但點綴其中,讓行走過程多了點趣味。
最大的賣點,應該是它的展望點! 步道中段以後,視野會逐漸開闊。當你走到比較高的位置時(特別是接近磨臼窩山附近),有機會可以眺望大漢溪流域、石門水庫後池,甚至遠一點的龍潭、大溪臺地。天氣超級好的時候,據說能看到臺北101(但我去的當天能見度普普,沒看到,殘念…)。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是許多封閉型森林步道比較難體驗到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東森山林步道」很適合想親近森林,但又不想錯過開闊景觀的人。
步道也設計了一些休憩點,有簡單的木椅或平臺,可以停下來喝口水、吃點行動糧,欣賞風景。整體來說,它的規劃算是兼顧了自然生態和遊憩需求,不會過度開發破壞原始感,但該有的基本設施也都有。對了,步道上指標系統還算清楚,主要岔路都有方向指示,不太容易迷路。
步道資訊
這部分很重要,直接影響你怎麼規劃行程和準備裝備。我根據自己的實際體驗和查詢的資料,整理如下:
- 營業時間: 「東森山林步道」基本上屬於開放式的郊山步道,沒有特定的大門或營業時間限制,24小時皆可進入。但是!基於安全考量,強烈不建議在天黑後或清晨天色未明時前往。山區天黑得快,步道部分路段濕滑或有階梯,夜間行走風險大增。最佳建議還是白天行走,尤其是上午出發最為理想。
- 步行時間: 這個真的因人而異。看你腳程快慢、停留拍照的時間多寡,還有有沒有走到所有支線。如果只走主要的O型環狀路線(就是我這次走的路線),不含長時間休息拍照:
- 腳程快者: 大約 1.5 - 2 小時 可以完成。
- 一般速度(邊走邊看風景): 大約 2 - 2.5 小時。
- 悠閒散步、經常停留拍照: 2.5 - 3.5 小時 都有可能。
- 我自己屬於邊走邊拍、喜歡停下來看植物聽鳥叫的型別,加上在展望點休息吃點心,花了差不多 3 小時 走完主環線。預留至少 2.5 小時 是比較寬鬆舒適的建議。
- 步道長度: 官方或常見資料標示的「東森山林步道」主環線(O型路線)長度大約是 3.2 - 3.5 公里 左右。我用手機GPS粗略紀錄,也差不多在這個範圍內。別小看這3公里多,因為有上有下,走起來還是會有點感覺的。
- 步道難度: 整體來說,我認為「東森山林步道」屬於 ★★☆☆☆ (初級-中級) 的步道。
- 為什麼算初級? 大部分路段路徑清晰、坡度平緩或緩升緩降,鋪面以泥土石板為主,輔以部分圓木棧道或階梯。沒有需要手腳並用的攀爬地形。
- 為什麼帶點中級? 部分路段(特別是上行往磨臼窩山方向及部分下山階梯)坡度較陡且持續,階梯也較多,心肺和腿部肌肉需要一定的出力。雨後或潮濕季節,部分泥土坡和圓木棧道會非常濕滑,需要格外小心(我就差點滑了一下,嚇出冷汗!)。對平日較少運動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喘、腿有點酸。
- 個人評價: 比臺北象山親山步道(純階梯)舒服,但比陽明山平坦的二子坪步道挑戰性高一些。適合有基本體能、平常偶爾會走走郊山的朋友。長輩或幼兒家庭需評估體力,陡坡處要特別注意。

- 步道型別: 「東森山林步道」屬於典型的 郊山森林步道,並具備幾個特點:
- 環狀路線(O型): 設計非常友善,不用走回頭路,可以享受不同的風景變化。這是很大的優點!
- 低海拔步道: 海拔不高(主要落在數百公尺),植被以亞熱帶闊葉林及人工造林(柳杉)為主。
- 綜合型步道: 結合林蔭、溪流聲、山徑、部分階梯與圓木棧道、展望點。變化豐富。
- 適合季節: 理論上四季皆宜。但夏季較悶熱蚊蟲多,冬季較舒適。雨後或連續陰雨天后數日內,步道濕滑度大增,不建議前往。
- 是否申請: 完全不需要! 「東森山林步道」並非位於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或其他需要申請入山/入園許可的區域。它就是一條開放的大眾化郊山步道,隨時可以出發。這是它很方便的地方!
路線資訊
「東森山林步道」的精髓在於它的環狀設計(O型路線),起點和終點都在同一個地方(第一停車場旁入口),非常方便。讓我詳細拆解一下主要路線和節點:
- 起點: 「東森山林步道」的正式入口,就在第一停車場旁邊。有一個小小的解說牌和步道導覽圖(建議出發前花1分鐘看一下路線概況)。從這裡開始進入樹林。
- 初期平緩林徑: 一開始是緩上坡的泥土路,走在林蔭下,伴隨旁邊的溪流聲,非常舒服愜意。這段很輕鬆,是熱身的好路段。
- 岔路口(H型岔路): 走一小段會遇到第一個重要岔路口,指標會寫往左上或右下。這裡就是構成O型環狀的關鍵點。通常建議 「右上左下」 或 「左下右上」 都可以形成環狀。我個人偏好 「左下右上」,也就是先走比較靠近溪谷、較平緩的下緣路線(順時針)。
- 選擇左下(順時針): 這條會先經過比較多溪谷景觀、農園(可能會看到一些柑橘之類的果樹)和聚落邊緣,相對坡度緩和,但距離可能稍微長一點點。適合想先輕鬆走、看點人文景觀的人。
- 選擇右上(逆時針): 這條會比較快進入爬升段,往磨臼窩山方向,坡度較陡,但據說展望點可能稍微早點看到(個人感覺差異不大)。適合想先挑戰體力的人。
- 我的選擇與體驗: 我這次走 「左下右上」順時針。先沿著溪谷邊走,很清幽,途中還經過一小塊菜園,看到幾隻不怕人的貓咪(超可愛!)。這段確實比較平緩舒適。然後慢慢開始緩升,接著會遇到比較明顯的爬坡路段(圓木階梯出現了!)。

- 主要爬升段: 無論從哪邊開始,環線中間都會有一段主要的爬升。坡度較陡,持續向上,會有較多的木階梯和圓木棧道。這裡是考驗體力的地方,慢慢走,調整呼吸,別急。沿途會有幾處休息平臺可以利用(喘口氣…)。
- 展望點: 辛苦爬升後,最大的回報就是抵達視野開闊的展望點(通常位於路線較高處,靠近磨臼窩山區域)。這裡設定了觀景平臺或座椅。務必停下來好好享受! 眺望大漢溪谷、石門水庫後池堰,天氣好時視野遼闊,心曠神怡。拍照打卡熱點!這就是「東森山林步道」的精華之一。
- 高點過後的下行: 享受完展望點,就開始進入下坡路段了。如果之前是順時針(左下右上),那下坡段會比較長,階梯也較多。這段要特別特別小心! 階梯可能因濕氣長青苔,圓木也容易滑。建議使用登山杖輔助,踩穩每一步。控制下行速度。
- 接回環線 / 終點: 持續下行,會接回最初的那個H型岔路口(另一個方向)。這時就代表你已經順利完成環狀路線了!再往前走一小段平緩的林蔭路,就回到最初的入口處和第一停車場了。
| 路線特徵 | 順時針 (左下右上) 體驗 | 逆時針 (右上左下) 體驗 | 個人建議 |
|---|---|---|---|
| 起始路段 | 平緩,沿溪谷,人文景觀多(果園、貓咪),輕鬆熱身 | 較快進入爬坡,挑戰較早開始 | 推薦順時針 |
| 主要爬升段 | 緩升後進入較陡爬升 | 一開始就是連續爬升 | 看個人喜好 |
| 展望點抵達 | 爬升後抵達,作為辛苦後的獎勵 | 相對較早可能看到(但爬升過程較累時視野未必最佳) | 差異不大 |
| 主要下降段 | 下降階梯較多較長,須格外小心濕滑 | 下降段相對短一些,但前期爬升較陡 | 順時針下階梯多需謹慎 |
| 整體難度感受 | 先易後稍難,下坡考驗 | 先難後易,下坡較短 | 順時針較普遍 |
| 適合物件 | 喜歡漸進式、先輕鬆暖身後挑戰者;想先看溪谷/人文景觀者 | 想先解決困難路段者;體力好喜歡挑戰一開始就爬坡者 |
附近景點
走完「東森山林步道」如果還有時間和體力,復興區這一帶可玩的地方真的不少!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我覺得不錯、車程不遠的點:
- 大溪老茶廠
- 介紹: 這是我個人很愛的一個點。充滿歷史感的舊式茶廠建築(1920年代日治時期),內部空間復古懷舊,光影極美,非常好拍!可以瞭解臺灣茶業歷史、製茶過程,也能坐下來品嚐好茶或吃個簡餐點心。氛圍寧靜雅緻,跟走完山的放鬆感很搭。
- 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復興路二段732巷80號
- 交通: 就在臺7線上,「東森山林步道」開車下山往大溪方向約 10-15分鐘 車程。順路!
- 營業時間: 平日 10:00-17:00;週末假日 10:00-17:30 (最後點餐/入場時間請再確認官網)。週二公休! 別撲空了。
- 個人心得: 茶廠的藍色窗框、老機器、二樓的挑高空間,怎麼拍都很有味道。他們的茶凍和蛋糕也不錯。是個可以放慢腳步、沉澱心靈的地方。
- 慈湖
- 介紹: 非常知名的觀光景點,由慈湖陵寢、慈湖紀念雕塑公園(放滿了從全臺各地移置過來的蔣公銅像,數量驚人,形成特殊景觀)以及後慈湖(需申請導覽)組成。前慈湖(陵寢)的衛兵交接儀式是看點。環境清幽,湖光山色。
- 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復興路一段1097號
- 交通: 從「東森山林步道」開車下山往大溪方向,約 10分鐘 車程。就在臺7線上,非常近順路。
- 營業時間: 慈湖陵寢及雕塑公園:08:00 - 17:00(全年無休,陵寢內部有特定開放時間)。後慈湖:需提前線上申請導覽才能進入。
- 個人心得: 雕塑公園的銅像林立確實是獨特景觀,但歷史背景較為特殊。看衛兵交接儀式要抓準時間。後慈湖生態豐富(有獼猴、鳥類),但需預約且步行時間較長(約2.5-3小時),需額外規劃。
- 大溪老街
- 介紹: 充滿巴洛克式立面裝飾的百年老街。可以品嚐各種傳統小吃(豆乾、碗粿、花生糖、豆花…)、買伴手禮、看老建築、逛逛木器行。假日人潮洶湧,很有熱鬧的氛圍。

- 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一帶
- 交通: 從「東森山林步道」開車下山,約 20-25分鐘 車程(視路況)。回程時順道去很方便。
- 營業時間: 老街店家一般 09:00-18:00 左右,但各店不一。假日許多攤販會營業到晚上。週一有些店家會休息。
- 個人心得: 適合安排在行程最後,吃吃喝喝買買。和平路的老建築立面儲存良好,值得細看。推薦試試老阿伯現滷豆乾(排隊名店)、金字塔三角湯圓、賴媽媽豆花。但假日停車位非常難找!
| 景點名稱 | 型別 | 與「東森山林步道」距離/車程 | 特色亮點 | 建議停留時間 | 適合搭配行程 | 個人Tips |
|---|---|---|---|---|---|---|
| 大溪老茶廠 | 文化/歷史/品茶 | 極近 (10-15分) | 復古老建築光影、茶文化、寧靜氛圍、好拍、有輕食 | 1~1.5小時 | 步道後放鬆首選 | 避開人潮多的下午茶時段(2-4點),週二公休! |
| 慈湖 | 歷史/風景/儀式 | 近 (10分) | 衛兵交接(查時間)、雕塑公園特殊景觀、湖光山色 | 1~1.5小時 | 下山順路 | 抓衛兵交接時間(整點?),對歷史背景不感興趣者可略過內部,看外觀公園即可。 |
| 大溪老街 | 美食/逛街/建築 | 稍遠 (20-25分) | 巴洛克建築立面、特色小吃(豆乾必試)、伴手禮、熱鬧氛圍 | 1.5~2.5小時 | 回程/結束行程 | 假日停車地獄!建議停外圍停車場走進去。平日較舒適。 |
| 角板山公園 | 風景/公園/泰雅 | 較遠 (約30分上山) | 梅花季(1-2月)、戰備隧道、思親亭眺望溪口臺地、泰雅文化(附近有博物館) | 1~2小時 | 若有半日以上時間規劃 | 梅花季時塞車嚴重。公園本身免費。 |
注意事項
為了讓大家能安全愉快地享受「東森山林步道」,根據我的經驗,以下幾點務必注意:
- 防滑!防滑!防滑! 這點太重要了必須放第一。步道上的泥土路、石板、特別是圓木棧道和階梯,只要稍微有點濕氣、露水、或者剛下過雨,就會變得超級滑!我穿的是一般健走鞋(非專業登山鞋),在乾燥情況下還好,但在部分濕滑的木梯上,真的有幾步差點滑倒,嚇死寶寶了。強烈建議:
- 穿著抓地力良好的鞋子,最好是專業的登山健走鞋。
- 雨後至少 24-48小時內 避免前往,木頭和青苔需要時間乾燥。
- 行走時重心放低,特別是下坡階梯,每一步都要踩穩。必要時可側身下階梯。
- 登山杖是神器!能提供額外支點,大大增加穩定性和安全性。真心推薦帶上,尤其膝蓋或平衡感沒那麼好的朋友。這次我沒帶,有點後悔。
- 補充水分與能量: 雖然步道只有3公里多,但上下坡還是有點耗體力。務必攜帶足夠的飲用水(建議至少600-1000cc)。也可以帶點簡單的行動糧,如小餅乾、巧克力、香蕉等,在展望點休息時補充體力。夏天水量需求更大。

- 防蚊蟲措施: 山區!森林!蚊蟲多是一定的,特別是夏季和平日潮濕處。我被小黑蚊(臺灣鋏蠓)咬了好幾個包,癢了好幾天。請務必: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雖然天氣熱穿長袖有點悶,但防蚊防曬一舉兩得)。
- 大量噴灑有效的防蚊液(含DEET或Picaridin成分效果較好),噴在衣物和裸露面板上(耳後、脖子、手腕、腳踝是重點),並定時補充。
- 盡量不要在潮濕草叢邊停留過久。
- 留意天氣變化: 山區天氣多變。出發前一定要看氣象預報(尤其是降雨機率)。絕對避免在雷雨、大雨、或發布豪大雨特報時前往,除了濕滑極度危險,步道旁有溪谷也要小心溪水暴漲(雖然機率不高但仍需警惕)。即使出發時晴天,也建議帶輕便雨具備用。
- 垃圾不落地: 這是最基本的山林禮儀。步道上設定的垃圾桶不多(或根本沒有?我沒什麼印象)。請務必自備垃圾袋,將所有自己產生的垃圾(包含果皮、衛生紙)帶下山。看到垃圾順手撿起更好!美麗的「東森山林步道」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 尊重自然與他人: 不喧嘩、不破壞植物、不餵食野生動物(雖然我只看到小鳥和貓咪)、不離開步道主徑開闢新路。與其他山友交會時,禮貌打招呼或讓行(特別是在狹窄或陡峭處)。
- 穿著合適衣物裝備: 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滑鞋,建議穿著透氣排汗的衣物(棉質濕了不舒服且難乾)。戴頂帽子防曬(部分路段無遮蔭)。揹包以輕便、能裝水和小東西為主。
- 留意步道標誌: 主要岔路口都有指標,但請出發前稍微記一下路線輪廓(例如O型環繞)。雖然不太容易迷路,但在林間岔路多看一眼指標總是沒錯的。手機離線地圖(如Hikingbook、健行筆記APP)或軌跡檔也可以先下載備用(山區訊號可能不穩)。
- 停車場選擇: 再次強調,第一停車場(免費)位置極少,請務必早到。晚到的替代方案是停付費的第二停車場(度假酒店內),預留時間走路到步道入口(小上坡約10-15分鐘)。
總結來說,「東森山林步道」是一條CP值頗高的郊山步道。 它距離大臺北都會區不算太遠(約1-1.5小時車程),卻能提供豐富的林相變化和令人驚喜的展望點。步道規劃完善,環狀設計省去回頭路的煩惱。雖然部分路段坡度稍陡、濕滑問題需要特別注意(再次強調鞋子很重要!),但整體難度對稍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是適中的。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條半天左右、有運動量又能親近自然森林、還想看點遼闊景觀的步道,「東森山林步道」絕對值得放入你的行程清單!
Q&A (常見問答)
Q:走「東森山林步道」需要穿到很專業的登山鞋嗎?
A: 雖然不是挑戰百嶽,但 強烈建議穿抓地力好的健走鞋或登山鞋。步道上的圓木棧道和階梯在潮濕時非常滑溜,一般運動鞋或休閒鞋的鞋底抓地力通常不足,容易滑倒,安全第一!我穿普通健走鞋都覺得有點吃力,下次一定會穿登山鞋。
Q:帶家裡的小學生/國中生去走「東森山林步道」合適嗎?
A: 如果小朋友平常有運動習慣、體力尚可,小學中高年級以上應該是OK的。但請注意:
- 務必替小朋友做好防蚊蟲措施(穿長褲、噴防蚊液)。
- 陡坡和濕滑階梯處要特別留意他們的安全,牽好或提醒慢慢走。
- 預留比成人更多的休息時間和玩耍時間(撿樹葉、看蟲蟲),總時間可能會拉長到3.5-4小時。
- 準備足夠的水和小點心維持他們的體力與心情(很重要!)。
較小的幼兒或需要背負的嬰兒,就不太建議走全程了,部分路段對大人背負來說也會比較辛苦且危險(滑倒風險)。
Q:走完「東森山林步道」後,附近推薦吃什麼?
A: 步道周邊或入口處幾乎沒有餐飲店(除了度假酒店內的自助餐或餐廳,價格較高)。建議:
- 下山到大溪老街上覓食: 選擇最多!豆乾、碗粿、湯圓、豆花、傳統小吃、餐廳都有。車程約20-25分。
- 慈湖周邊: 有一些賣小吃的攤販(如香腸、臭豆腐、飲料),但選擇較少,品質普通。車程約10分。
- 角板山商圈: 如果繼續往復興方向走,角板山公園附近有不少山產餐廳、小吃攤(如小米麻糬、竹筒飯、山菜)。車程約30分(上山)。
- 自備簡單糧食: 最方便,在展望點或步道休息處享用。
我自己是下山到大溪老街解決午餐,選擇多也順路。或者在車上先吃點行動糧墊肚子,再到老街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