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明黃昏市場:下班採購美食全攻略與十大必吃店家推薦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我這個人,說穿了就是個標準的「吃貨」。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體,腦袋裡只想著「今晚吃什麼?」這時,我的雙腳總是很誠實地把我帶往同一個地方——英明黃昏市場。這個市場對我來說,簡直是冰箱的延伸、晚餐的靈感來源!高雄這麼多市場,為什麼我獨愛這裡?讓我帶你鑽進這個充滿煙火氣的寶庫,從怎麼來、何時來,到進去後該吃什麼一次說清楚!

交通&停車場:下班衝市場不卡關

開車來 英明黃昏市場 找車位,絕對是第一個考驗!老實說,這邊的路邊停車格在黃昏時段(下午4點到6點半左右)跟中樂透一樣難搶。我的血淚教訓:千萬別停在黃線上! 警察杯杯巡邏得很勤快,那張紅單的費用,夠你買好幾碗肉羹麵了。

  • 最佳停車策略:
    • 付費停車場是首選: 市場周邊有幾個私人收費停車場,雖然要走一小段路(大概3-5分鐘),但省掉繞圈圈的時間和罰單風險,絕對值得。我通常會優先找英明路或周邊小巷弄裡的私人場(一小時大約$30-$50)。
    • 稍微遠一點的路邊: 如果運氣好,英明路往東西向擴散出去的小巷(例如英祥街、英華街),有時還會有白線車位,但一樣要仔細看標示,別停到住家門口擋到人。距離市場約步行5-8分鐘。
    • 機車族相對友善: 市場周邊劃設的機車停車區比較多,集中在英明路兩側和市場主要入口旁,但尖峰時段一樣一位難求,建議早點來。

說真的,騎機車或走路來 英明黃昏市場 是最輕鬆的選擇。像我住附近的,下班直接散步過來最舒服。開車的話,真的要有點耐心找車位,或乾脆停遠一點當散步。對了,別傻傻地想說停在鄰近的「英明早市」那邊,白天是市場,黃昏時段路邊雖然沒攤販了,但停車格一樣滿到炸開,紅線也一樣不能停!

營業時間:抓準黃金時段吃好料

搞定了停車這個大魔王,接下來就是要抓對時間衝鋒陷陣啦!英明黃昏市場 的魅力就在於它「黃昏限定」的特性,太早來攤販還沒擺好,太晚來好料被掃光光,那種撲空的感覺真的很嘔。

  • 核心營業時間:
    • 大約下午3:00 - 3:30: 攤商開始陸續擺攤準備。這個時間點比較適合想避開人潮、悠閒採買,或是鎖定特定需要時間準備的熟食(像是需要滷很久的大腸頭之類)。但選擇還沒完全出來。
  • 黃金採買時段:下午4:30 - 晚上7:00: 這時段是 英明黃昏市場 最熱鬧、攤位最齊全、人氣最旺的時候!熱門熟食攤香氣四溢、人龍開始出現,生鮮蔬果也最新鮮飽滿。想吃熱門攤位,這時來就對了,但要有心理準備,人會非常多!
  • 收攤時間:晚上7:30 - 8:30: 大約7點半過後,有些攤位開始收工,特別是生鮮蔬菜、魚肉攤。熟食攤會撐得比較晚,大概到8點甚至8點半還有些選擇,但熱門品項可能早就賣光。我曾經8點才到,想買那家有名的烤玉米,結果只剩攤位前的空爐子... 殘唸啊!

重要心得: 要買齊想吃的熟食,特別是那幾家排隊名店,強烈建議6點半前報到! 假日更要提早。如果只是想買簡單的菜回家煮,稍微晚一點點(7點左右)蔬菜攤有時會開始小折扣,但品質和選擇就沒那麼優了。

美食推薦:在地人的口袋名單大公開

好啦好啦,我知道大家最想看的就是這個!走進 英明黃昏市場,那種食物交織的香氣撲鼻而來,真的會讓人選擇困難症大爆發。我在這裡貢獻一點「學費」(無數次嘗試的結果),精選出10家我覺得值得一試的好味道。口味很主觀,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但這些確實是市場裡人氣很旺或我自己回購N次的攤位。

1. 陳記正宗岡山羊肉爐 (冬天限定霸主)

介紹: 這攤是 英明黃昏市場 的超級人氣王,但!只在冬天營業(大約農曆九月後到隔年三月左右)。老闆堅持用岡山帶皮羊肉,湯頭是經典的當歸、川芎、薑母熬煮,溫順不燥,羊肉給得大方,軟嫩帶Q。天氣一轉涼,攤位前絕對大排長龍。

地址: 英明黃昏市場主通道中段,通常靠近賣魚丸、火鍋料的區域,看到最多人排隊的那攤羊肉爐就是了!

營業時間: 冬天大約下午4:00開賣,賣完為止(通常7點多就光了)。

價位: 內用/外帶一份(含肉、湯、基本菜盤)約 $250 - $300。價位不低但料實在,冬天吃超滿足。

2. 阿霞古早味肉燥飯、排骨酥湯

介紹: 想吃最道地、有媽媽味的臺式小吃,阿霞這攤絕對榜上有名。肉燥飯是肥瘦適中的手切肉條,醬香濃鬱不死鹹,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簡單卻銷魂。排骨酥湯是招牌,排骨醃得入味,炸過再蒸到軟爛,湯頭清甜帶點胡椒香。他們的滷豆腐、油豆腐也滷得很透,便宜又好吃。

地址: 通常在市場靠英明路這一側的入口進去不遠處,或者問一下賣飲料的攤販,他們都知道。

營業時間: 下午3:30 - 晚上7:30 (或賣完)。

價位: 肉燥飯(小)$25 / (大)$35;排骨酥湯 $50;滷豆腐 $10/塊;油豆腐 $15/塊。銅板價就能吃飽。

3. 無名現燙魷魚、土魠魚羹

介紹: 這攤沒有大招牌,但人氣超旺,認老闆俐落燙魷魚的手勢就對了!用的是新鮮的本港魷魚,老闆火候控制得極好,燙出來的魷魚圈脆中帶嫩,完全不韌,沾點芥末醬油就超美味。他們的土魠魚羹是用整塊魚肉裹粉炸過再煮羹,魚肉厚實,羹湯勾芡適中,充滿柴魚香氣。

地址: 位置比較靠近市場中段,旁邊通常有賣鹹水雞或涼拌菜的攤子。

營業時間: 下午4:00 - 晚上7:45 (魷魚常常先賣完)。

價位: 現燙魷魚(份) $100;土魠魚羹(碗) $60。魷魚品質對得起價格。

4. 林媽媽手工水餃、餛飩

介紹: 林媽媽的手工水餃是 英明黃昏市場 裡的冷凍庫常備良品!皮Q餡飽滿,口味選擇多,高麗菜豬肉、韭菜豬肉是基本款,還有特別的玉米豬肉、蝦仁口味(是真的一隻小蝦在裡面)。餛飩也是皮薄餡鮮,湯頭簡單加點芹菜珠就好喝。現場也會賣煮熟的,但通常很快被搶光,買生的回家自己煮最保險。

地址: 市場裡賣冷凍食品比較集中的區域,仔細找找掛著「手工水餃」布條的攤位。

營業時間: 下午3:00 - 晚上7:00。

價位: 手工水餃 (生) 約 $70-$90 / 盒 (看口味,約20-22顆);餛飩 (生) $60 / 盒;熟水餃/餛飩湯 $60 / 份。自己煮CP值更高。

5. 傳統阿婆碗粿、菜頭粿

介紹: 古早味的米食點心。阿婆的碗粿米漿磨得很細,口感綿密紮實,配料是經典的鹹蛋黃、香菇、豬肉塊,淋上特調米醬和蒜泥,鹹香夠味。菜頭粿(蘿蔔糕)煎得恰恰(焦香),外酥內軟,蘿蔔香氣足,沾點蒜蓉醬油膏就很棒。樸實卻令人懷唸的好味道。

地址: 通常在市場邊緣或靠近出入口的地方,一個小攤車,認阿婆就沒錯。

營業時間: 下午3:00 - 晚上7:00 (碗粿賣很快)。

價位: 碗粿 $35 / 個;菜頭粿 $30 / 份 (約3片)。便宜又吃得飽。

6. 犇鱻生魚片、壽司

介紹: 想吃新鮮海味?犇鱻是 英明黃昏市場 裡生魚片、壽司的代表攤!魚獲新鮮度有一定水準,價格比日料店親民許多。綜合生魚片(鮭魚、鮪魚、旗魚)是基本款,厚度切得大方。握壽司、花壽司、豆皮壽司選擇也多,適合買回家加菜或當晚餐主食。特別推薦他們的炙燒鮭魚肚握壽司,油脂香氣迷人。

地址: 魚攤、海鮮攤集中的區域,攤位較大、燈光明亮、擺盤整齊那家通常就是。

營業時間: 下午3:30 - 晚上7:30 (週四公休!別撲空)。

價位: 綜合生魚片(小)$150 / (大)$250;握壽司 $20-$40 / 貫;花壽司 $100 / 盒。以市場價來說,品質不錯。

7. 阿秋現烤肉乾、香腸

介紹: 還沒走到攤位,就會先被濃鬱的烤肉香吸引過去!阿秋主打現烤的肉乾(豬肉條)和手工香腸。肉乾是厚切的,烤得微帶焦香,咬起來有嚼勁又多汁,蜜汁或辣味都好吃。他們的香腸肥瘦比例抓得好,煎烤後香氣逼人,肉汁飽滿,不會乾柴。是邊逛邊吃的邪惡零食,也適合買回家當下酒菜。

地址: 通常在主通道上,鄰近熟食區或飲料攤。

營業時間: 下午4:00 - 晚上7:45。

價位: 現烤肉乾 $100 / 份 (秤重,約幾條);現烤香腸 $35 / 條。香腸價格稍高但好吃。

8. 古早味粉圓冰、愛玉冰

介紹: 逛到滿頭大汗或吃完鹹食後,來碗透心涼的傳統冰品最對味!這攤的粉圓是小顆那種,煮得QQ的,糖水是古早味的黑糖香。愛玉是老闆自己手洗的,口感滑嫩帶點天然果膠的微脆感(不是化學愛玉粉做的),搭配檸檬汁微酸清香,超級消暑解膩。

地址: 通常在市場賣甜品、飲料的角落,一個簡單的冰桶攤位。

營業時間: 下午3:30 - 晚上7:30 (視天氣,夏天生意特好)。

價位: 粉圓冰 $30 / 碗;愛玉冰 $35 / 碗;綜合冰 $40 / 碗。清涼又便宜。

9. 港式脆皮燒肉

介紹: 想加菜或宴客時顯擺一下,市場裡的這家港式燒肉是好選擇(雖然老闆不一定是香港人)。豬五花處理得好,豬皮烤得金黃酥脆,咬下去「咔嚓」作響,皮下脂肪層化口不膩,瘦肉部分鹹香入味。可以指定要肥一點或瘦一點的部位。買回家切片擺盤,再燙個青江菜,立馬變身餐廳菜!

地址: 通常在燒臘、烤雞烤鴨的區域,認那掛著油亮亮、紅通通烤肉的攤位。

營業時間: 下午4:00 - 晚上7:30。

價位: 約 $280 - $350 / 斤 (看當天肉價)。秤重計價,買一小條約 $150-$200 就夠兩三人吃。

10. 現炸蘿蔔絲餅、蔥油餅

介紹: 市場邊有時會出現的排隊小攤!現擀現煎的麵糰,蘿蔔絲餅內餡是滿滿的清甜白蘿蔔絲,加點胡椒鹽提味,外皮煎得金黃酥脆。蔥油餅則是層次分明,蔥花給得大方,煎得香酥不油膩。當點心或簡單裹腹都很適合,熱騰騰的最好吃。不過有時要排隊,要有耐心。

地址: 通常在市場周邊的騎樓或空地,看到有人在排隊的小攤車就是了,位置不太固定。

營業時間: 大約下午4:30 - 晚上7:00 (常常提早賣完)。

價位: 蘿蔔絲餅 $25 / 個;蔥油餅 $30 / 份。銅板價美食。

英明黃昏市場 人氣美食比一比

攤位名稱 招牌美味 價格範圍 營業時間 排隊指數
陳記正宗岡山羊肉爐 當歸羊肉爐 $250-$300 冬季限定 ★★★★★
阿霞古早味 肉燥飯、排骨酥湯 $25-$50 15:30-19:30 ★★★☆☆
無名現燙魷魚 燙魷魚、土魠魚羹 $60-$100 16:00-19:45 ★★★★☆
林媽媽手工水餃 各式手工水餃 $70-$90/盒 15:00-19:00 ★★☆☆☆
犇鱻生魚片 綜合生魚片 $150-$250 15:30-19:30
(週四休)
★★★★☆

我的口袋採買清單:一週晚餐提案救星!

每次踏進 英明黃昏市場,除了那些誘人的熟食,生鮮區才是我的主戰場!晚餐要變出什麼花樣?來這裡逛一圈靈感就來了。分享我的常買清單和小撇步:

  • 蔬菜水果: 這裡的蔬菜攤選擇多,價格比超市更有彈性(尤其傍晚快收攤時)。重點是新鮮度!我專挑:
    • 葉菜類:當天現採的地瓜葉、空心菜、A菜,葉子翠綠挺拔沒有水傷痕跡的最好。(別買那種泡水太久軟趴趴的)
    • 根莖瓜果:當令的絲瓜、櫛瓜、小黃瓜、牛番茄。喜歡煮咖哩時買現削好的芋頭角和馬鈴薯塊(省時!)。
    • 水果:當季水果是首選,像夏天的芒果、鳳梨,冬天的草莓、椪柑。試吃滿意再買,老闆通常很阿莎力。價格嘛,多比價兩攤不吃虧。
  • 海鮮魚獲: 英明黃昏市場 的海鮮攤不少,但新鮮度是關鍵!我的觀察點:
    • 魚眼睛:清澈明亮凸出,不要霧霧或凹陷。
    • 魚鰓:鮮紅色澤,沒有黏液或異味。
    • 魚身:有彈性,按下去會回彈,鱗片完整。
    • 蝦子:活跳跳的最好(有時有賣活蝦),冰蝦則看頭部是否緊連身體、蝦殼是否明亮。透抽、小卷要看錶皮光澤,肉質厚實飽滿。
    • 貝類:蛤蜊、牡蠣要挑吐沙乾淨的,攤販通常會幫你處理。蚵仔買回家要再仔細洗過。價格波動大,多問幾攤。
  • 肉品禽蛋: 溫體豬肉攤是臺灣市場特色!我買豬肉會選肉色鮮紅有光澤、脂肪潔白的攤位。告訴老闆你要怎麼煮(炒、滷、煮湯?),他們會推薦適合的部位甚至幫你切好。雞肉部分推薦土雞攤,肉質確實比較紮實。雞蛋我喜歡買洗選蛋或標示清楚的紅殼蛋(比較安心)。價格其實跟超市差不多,但感覺更新鮮。
  • 乾貨雜糧、醬料: 市場角落通常有幾攤專賣南北貨、乾料、麵條、醬油醋等。這裡可以找到比較特別的食材,像是:
    • 臺灣本地的手工日曬麵條(關廟麵、意麵)。
    • 各種豆類(紅豆、綠豆、黃豆)。
    • 品質不錯的香菇、蝦米、金鉤蝦(煮湯爆香必備)。
    • 英明黃昏市場 裡還有阿嬤自己做的蔭鳳梨、豆腐乳、剝皮辣椒,風味獨特,買一小罐配粥煮魚都超讚!價格比量販店便宜一點。

講真的,在 英明黃昏市場 買菜,跟老闆混熟一點有差!常去的攤位,老闆看到我會主動說今天的魚很漂亮、青菜很嫩,甚至算便宜幾塊錢或送點蔥薑蒜(小確幸)。這種人情味和即時的新鮮情報,才是傳統市場無可取代的魅力。

Q&A (大家常問的問題)

Q:英明黃昏市場有廁所嗎?
A: 市場本身內部沒有公共廁所!這是我覺得 英明黃昏市場 比較不方便的地方。最近的廁所通常要去隔壁的公園找(例如英明公園),或者週邊的速食店、加油站借用。建議逛之前先解決好生理需求。

Q:市場裡可以用行動支付或刷卡嗎?
A: 大部分攤商還是收現金為主!特別是生鮮攤、傳統小吃攤。只有少數比較大的熟食攤或冷凍食品攤可能有提供Line Pay或臺灣Pay等行動支付,刷卡幾乎沒有。切記,來逛 英明黃昏市場一定要帶足夠的現金零錢!別像我第一次來,看到愛吃的卻發現錢不夠,只能含淚離開。

Q:除了吃的,市場還有賣其他東西嗎?
A: 當然有! 英明黃昏市場 不只是美食天堂,它更像個小型生活百貨。你會發現市場邊緣或後段區域,有賣:

  • 衣服、鞋子、襪子(價格超便宜,但款式就看運氣)。
  • 五金雜貨(鍋碗瓢盆、掃把拖把、燈泡電池)。
  • 盆栽花卉(有時有賣小盆的多肉植物或開花盆栽)。
  • 便宜的寵物用品(牽繩、小玩具、飼料盆)。雖然主力是吃的,但順手買點生活小物也是市場的特色之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