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是個資深園藝迷,陽臺、頂樓都種滿了各種花草水果。百香果呢,是我這幾年特別著迷的水果,自己種自己吃,那股香甜又帶點微酸的風味,超市買的根本比不上!經過好幾次失敗和摸索(別笑!誰還沒種死過幾棵),總算摸出點門道。今天就以我這個“過來人”的身份,跟大家聊聊在臺灣搞 百香果種植 的實戰經驗和心得分享,保證都是乾貨!
品種選擇:挑對夥伴,成功一半!
百香果可不是隻有一種!選品種絕對是 百香果種植 成敗的第一個關鍵。臺灣市面上常見的主要就幾種,各有特色:
- 臺農一號: 政府農試單位培育的經典款啦!紫皮,個頭中等偏大,酸甜平衡很好,香氣足,產量穩定。抗病性還不錯(比起一些進口種),算是最適合臺灣氣候、新手入門也友好的品種。我的第一棵百香果就是它,沒讓我失望。
- 滿天星: 這個近年蠻紅的,果實表皮有星星點點的凸起,很特別。它也是紫皮品種,果實比臺農一號稍小一咪咪,但香氣更濃郁、甜度也更高一些!不過呢,產量似乎沒有臺農一號那麼猛,而且我的經驗是,它對水分要求好像更敏感一點。
- 黃金百香果: 金黃色的外皮超吸睛!甜度很高,酸度很低,適合怕酸的朋友直接吃。香氣跟紫皮種不一樣,是另一種熱帶水果的香甜感。但!它有個大缺點讓我有點卻步:超級怕冷!冬天寒流一來,我的黃金百香果葉子嘩啦啦掉,差點凍死(在臺南哦!),而且抗病性普遍認為比紫皮種弱一點。要種它,可能得考慮設施或南部比較保險。
- 紫香: 名字聽起來就很香!果實偏小,但香氣真的是我種過裡面數一數二濃郁的,而且皮薄汁多。不過產量嘛...嗯,感覺沒有臺農一號那麼衝,而且個頭小,自己吃OK,想送人可能覺得不夠體面。晚熟型的,要有耐心等。
- 巨無霸: 哇,名字不騙人,真的很大顆!一顆抵別人兩三顆。視覺上很滿足。但說實話...風味上我覺得輸臺農一號和滿天星一截,香氣沒那麼濃,口感有時會感覺偏水一點?追求大尺寸的朋友可以試試。

我的私心推薦排行榜 (以臺灣家庭種植、好種好吃為考量)
- 臺農一號: 均衡王!好種、產量穩、風味佳,新手老手都適合。
- 滿天星: 香氣甜度控首選!顏值也高,照顧稍微多點心。
- 黃金百香果: 怕酸族福音!但怕冷、抗病弱是硬傷,南部或溫室較佳。
- 紫香: 香氣控小眾選擇!產量低點,但風味獨特。
- 巨無霸: 視覺系代表!風味稍遜,滿足大果欲。
選品種時,一定要想想你最在意什麼?是產量?是超級甜?是濃郁香氣?還是好養不死?想清楚再下手。我當初就是被黃金的顏值騙了,結果冬天伺候得像祖宗... 另外,買苗儘量找信譽好的苗圃,確認品種純正,嫁接苗通常比實生苗更強壯、更快結果哦!
種植環境:給它一個五星級的家
百香果是熱帶、亞熱帶水果,在臺灣大部分地區(除了高海拔)都很適合種。但要種得好、結得多,環境細節不能馬虎:
- 陽光: 這個最重要!!!每天至少需要6-8小時的充足直射日照。陽光不夠?別想了,它只會徒長葉子不開花!一定要種在全天最曬的地方。我的頂樓西曬位,夏天熱到爆,但百香果愛死了,拼命開花結果。
- 溫度: 它喜歡溫暖,生長適溫大概20-30°C。低於15°C生長就變慢,低於10°C甚至可能凍傷(黃金種尤其脆弱!)。高溫35°C以上,如果水分沒跟上,也可能曬傷或落花落果。臺灣夏天高溫問題不算太大,冬天寒流才是考驗!尤其北部、山區朋友,冬天要特別注意防護(比如用不織布稍微包一下主幹或覆土)。
- 土壤: 百香果其實不挑土,但最怕積水爛根!所以土壤排水性一定要超級好。黏重的黃泥土?不行!改良方法是多混入粗砂、珍珠石、腐熟堆肥(就是放過三個月的雞糞啦)。它喜歡微酸性到中性土壤(pH 5.5-7.0)。地植的話,選擇地勢稍高不積水的地方。盆植?盆子要夠大夠深(至少10-12號盆以上),底部排水孔要又多又大,盆土同樣要疏鬆透氣。
- 空間: 百香果是藤本!藤本!藤本!重要事說三遍。它需要攀爬架讓它伸展。可以搭棚架、爬圍牆、拉網子(菱形網、尼龍繩網都行)。棚架面積至少要給它預留2米 x 2米的空間,它才能長得開、通風好、結果多。別把它塞在小角落,它會長得很憋屈的。盆植更要搭好支撐架。
- 風: 它需要通風的環境來減少病蟲害。但強風(尤其是颱風)很可怕,會把藤蔓吹斷!架子一定要搭得牢固。颱風來前,看情況可能需要稍微修剪過密的枝葉或做些加固。
給盆植朋友的小叮嚀: 盆子真的不能太小!土有限,水肥管理更要細心(後面會講)。位置一樣要超級曬!移動性算是優點,冬天太冷可以搬動避寒。
種植方法:動手栽下希望
選好品種、找好地方,終於要種下去了!別急,步驟做對,事半功倍。
- 最佳時機: 臺灣的氣候,春天是最佳種植季節(約3-5月)。天氣回暖,雨水漸多,小苗容易適應並快速生長,當年就有機會開花結果(通常5-6個月後)。秋天(9-10月)也可以種,但冬天前生長時間短,可能當年無法結果,要等到隔年春夏了。
- 挖洞準備(地植):
- 洞要比苗帶的土團大得多、深得多!建議挖寬60公分 x 深60公分的洞。挖出來的土別直接回填!
- 改良土壤:把挖出來的土(如果是黏土更要改)混合大量有機質:腐熟堆肥(3-5份)、腐熟雞糞或羊糞(1-2份)、粗砂或珍珠石(1-2份),再加一把有機基肥(像是臺肥生技有機肥1號)或緩釋肥(魔肥之類)當底肥。充分拌勻。
- 堆高土堆:把拌好的改良土,在洞底堆成一個高約20-30公分的小土丘(像小山)。
- 定植(地植/盆植都適用):
- 輕輕把苗從育苗盆取出,儘量不要弄散土團。
- 關鍵技巧: 把帶土團的苗,放在剛剛堆好的小山丘上!讓苗的根頸部位(就是莖和根交接的那一圈)略高於旁邊改良土的平面。為什麼要高一點?防止將來積水爛根頸!
- 把改良土回填到洞裡,輕輕壓實,讓土團和改良土緊密接觸,但別死命壓!圍繞根頸做一圈淺淺的凹槽(像碗狀),方便澆水。
- 立刻澆透水!直到水從底部或盆底洞流出。這叫“定根水”,非常重要。
- 設立支柱: 種下去後,馬上在旁邊插一根牢固的竹竿或管子(至少1.8米高),把主蔓輕輕綁在支柱上,引導它往上爬。別等它自己亂爬。這是 百香果種植 初期引導的關鍵。
- 初期遮陰(選用): 如果種下去那幾天太陽特別毒辣,可以考慮用50%-70%的遮光網稍微遮個3-5天,讓小苗緩一緩,之後再撤掉。不是必須,看天氣情況。

我犯過的錯: 第一次種時,洞挖太小,土也沒改良,就原土種回去,結果苗長得好慢好慢,後來挖起來看根都盤在一起伸展不開... 改良土真的差很多!
日常照顧:耐心經營,甜蜜等待
種下去只是開始,接下來的照顧才是 百香果種植 能否豐收的核心!別偷懶哦。
- 澆水管理: 百香果根系發達,其實算比較耐旱(比草莓好伺候多了),但開花結果期需水量大!原則是:“見幹見溼”。
- 剛種下的小苗: 根系弱,表土幹了就要澆,保持土壤微溼,幫助它長新根。
- 旺盛生長期(爬藤期): 土表幹了2-3公分深再澆水,一次澆透。不要沒事就澆一點,容易悶根。
- 開花結果期: 需水量大增!特別是果子正在長大的時候,缺水會導致落果或果子皺縮變小!這時土壤要保持比較溼潤的狀態(但不是積水),天氣熱時可能每天都要澆(盆植尤其要注意)。
- 盆植特別注意: 盆土幹得快,夏天高溫時甚至早晚都要檢查!手指插下去土裡感覺幹了就澆透。冬天則減少澆水頻率。
- 絕對禁忌: 不要讓盆底一直泡在水裡!寧可稍微幹一點,也別整天溼漉漉。
- 施肥要領: 百香果是吃肥大戶!想它多開花多結果,肥要給足,但更要給對時候、給對種類。
- 生長期(種下後~開始現花苞前): 主要讓它長枝條、長葉子。這時需要高氮肥(N比例高的)。
- 每個月施用1-2次均衡型速效液肥(如花寶2號)或高氮有機液肥(如海草精、魚精)。薄肥勤施!
- 或者,每1-2個月在土表撒一把高氮緩釋肥(如臺肥43號或有標明促葉的有機粒肥)。
- 開花結果期(看到花苞出現~採收結束): 這時重點轉向開花和果實發育,需要高磷鉀肥(P、K比例高)。
- 開花前期: 增加磷肥,促進花芽分化。可用開花肥液肥(如花寶3號)或高磷有機液肥(如開花有機肥)。
- 小果出現後: 重點在鉀肥,讓果實膨大、增甜、轉色好。用高鉀肥液肥(如花寶4號)或高鉀有機液肥(如海藻鉀肥)。7-10天一次效果最佳。
- 同時,可以在土表撒施高磷鉀緩釋肥(如臺肥39號、魔肥開花肥)或有機磷鉀肥(如骨粉、草木灰)。骨粉效力慢,要提前一點施。
- 採收後(冬季): 可施一次有機質肥料(如腐熟堆肥)或均衡緩釋肥,補充地力,幫助植株越冬積蓄養分。
- 施肥小秘訣:
- 液肥濃度一定要按說明書的下限或更低濃度施用!寧淡勿濃,燒根就慘了。
- 施肥前,土壤最好保持微溼狀態,效果更好。
- 葉面肥(噴葉子)可以偶爾作為補充,特別是開花前後噴磷酸二氫鉀(稀釋比例要高!),但不能替代根部施肥。

- 生長期(種下後~開始現花苞前): 主要讓它長枝條、長葉子。這時需要高氮肥(N比例高的)。
百香果種植施肥週期參考表 (每月)
| 月份 (舉例) | 生長階段 | 重點肥料型別 | 推薦施用方式頻率 | 額外補充建議 |
|---|---|---|---|---|
| 3-4月 | 恢復生長/促新梢 | 高氮為主 | 均衡液肥1-2次/月 或 高氮緩釋肥1次 | 天氣回暖開始施肥 |
| 5-6月 | 旺盛爬藤期 | 均衡型 > 高氮 | 均衡液肥1-2次/月 | 枝條快速延伸,架子備好! |
| 7月 | 花芽分化期 | 高磷鉀 > 均衡 | 開花液肥1次 + 高磷鉀緩釋肥 | 看見小花苞出現!磷肥很重要! |
| 8-10月 | 開花結果盛期 | 高鉀為主 > 高磷 | 高鉀液肥每7-10天1次 | 小果出現後,鉀肥是膨果增甜關鍵!勤施薄施 |
| 11月 | 結果尾聲 | 高鉀 > 均衡 | 高鉀液肥1-2次 | 天氣轉涼,肥料濃度可降低 |
| 12-2月 | 休眠/越冬 | 有機質/停肥 | 寒流前施一次腐熟堆肥或有機肥 | 北部注意防寒!減少澆水!黃金種更要防! |
- 修剪整形: 別捨不得剪!合理修剪是 百香果種植 高產、維持樹勢的關鍵。
- 幼苗期: 目的是培養一條強壯的主蔓。小苗種下後,除了主蔓,其他靠近地面的側芽(像下圖紅圈處)可以儘早抹掉(用手掰掉或用乾淨剪刀剪),養分集中供主蔓快速爬上棚架。主蔓上的卷鬚要引導它纏繞在支柱上。
- 上棚架後: 主蔓爬上棚頂後,在棚頂摘心(剪掉頂芽),促進它長出一級側枝(也叫主分枝)。讓這些一級側枝沿著棚架不同方向分佈開。
- 開花結果期修剪: 百香果主要在新生的枝條(二級側枝及以上)上開花結果。
- 促進開花: 對生長過密、相互遮擋陽光的、細弱的枝條進行疏剪,改善通風透光。過長的枝條可以適當短截(剪掉一部分頂端),促使它萌發更多能開花的結果枝。
- 採收後修剪: 已經結過果的老枝條、病枝、枯枝,要及時剪除!這些枝條留著只會消耗養分、遮擋陽光、增加病蟲害風險。大膽剪掉!剪口要平整。
- 冬季修剪(入冬前): 在寒流來襲前(約11-12月),進行一次較重的修剪。把大部分當年生的細弱枝、過密枝、病枝剪掉,保留幾條強壯的主枝和一級側枝過冬。這樣能減少養分消耗,幫助植株抗寒,也方便冬季管理。別在寒冬最冷時剪!
- 修剪原則: 通風透光是最高原則!剪掉不結果的廢枝是增產秘訣!工具要乾淨鋒利(用酒精擦擦)。
- 授粉: 嘿,百香果大部分品種都很乖,可以自己結果(自交親和)!不像一些瓜果要人工授粉。它的花很特別,早上開(通常在9-11點最盛),下午就慢慢閉合了。如果你家附近蜜蜂、蝴蝶多(像我的頂樓花園常有訪客),那基本不用管。如果環境比較封閉,昆蟲少,也可以自己用乾淨的小毛筆或棉籤,在花剛開時輕輕在不同花朵的雌雄蕊之間掃一掃,幫個小忙,提高坐果率。
注意事項:避開雷區,順利豐收
種百香果最怕什麼?生病長蟲!還有環境沒搞好。這些都是 百香果種植 過程中必須小心防範的:
- 常見病蟲害防治: 預防勝於治療!
- 病害:
- 疫病 & 根腐病: 最怕這個! 主要就是太濕引起的!土壤積水、連續下雨、澆水過多、通風不良都容易得。症狀是接近土面的莖部變褐腐爛(像開水燙過),葉子萎蔫,整株突然死亡。預防:排水一定要好!避免澆太多水!雨季注意排水。治療很難,看到莖基部發黑基本沒救,趕快拔掉以免傳染,土壤要消毒。 盆栽換盆時發現根發黑發臭就是爛根了。
- 病毒病: 葉子出現黃化、斑駁、皺縮、畸形。通常由蟲害(蚜蟲、粉蝨)傳播。預防:防蟲!買健康的苗!發現病株儘快移除銷燬。
- 炭疽病: 葉子或果實上出現褐色凹陷病斑,有時有輪紋。潮溼多雨時易發。預防:保持通風!修剪過密枝。治療:初期可噴施廣譜殺菌劑(如甲基託布津、亞託敏)。
- 果實蠅: 這算蟲害,但危害在果子上。母果蠅會在快成熟的果皮下產卵,幼蟲鑽進去吃,果子就爛了!非常討厭!預防:掛黃色黏板誘殺成蟲;果實套袋(紙袋或網袋)是最有效方法! 在果子長到雞蛋大小時就可以套了。
- 蟲害:
- 蚜蟲: 躲在嫩芽、花苞、葉子背面吸汁液,還會傳播病毒病。小小綠綠或黑黑的。預防/治療:用水沖掉;噴施苦楝油、窄域油(環保),或肥皂水;嚴重時用葵無露或適用藥劑(如達特南)。
- 粉介殼蟲 / 介殼蟲: 吸食汁液,誘發煤煙病。白色一團團或褐色小點點趴在莖葉上。預防:保持通風。治療:用牙刷刷掉;噴施窄域油混酒精;嚴重時用藥(如大滅松,注意安全間隔期)。
- 紅蜘蛛: 高溫乾燥時易發。很小,葉背吸汁,葉子會變黃、粗糙、落葉。預防:定期噴噴葉子背面(增加溼度)。治療:噴水衝;噴施苦楝油、窄域油;嚴重時用殺蟎劑(如芬普尼、畢達本,輪替使用)。
- 潛葉蛾: 幼蟲鑽進葉肉裡畫地圖(白色彎彎曲曲的隧道)。影響光合作用。預防:及時清除老葉病葉。治療:摘除嚴重受害葉;噴施蘇力菌或特定殺蟲劑(如第滅寧)。

- 病害:
百香果種植病蟲害懶人包:預防與應對
| 問題型別 | 名稱 | 症狀特徵 | 最有效預防手段 | 環保/初期治療方式 | 化學藥劑 (不得已時) |
|---|---|---|---|---|---|
| 病 | 疫病/根腐病 | 莖基部褐軟爛、葉萎凋、整株速死 | 排水超好!不積水! | 很難救!快拔除!土壤消毒 | 無 |
| 病 | 病毒病 | 葉變黃、斑駁、皺縮、畸形 | 防蚜蟲粉蝨!買健康苗! | 無特效藥,移除銷毀病株! | 無 |
| 病 | 炭疽病 | 葉/果有褐凹陷斑、濕時有粉紅孢子 | 修剪通風!避雨淋(盆) | 剪除病部。噴 亞託敏、甲基託布津 | 同上 |
| 蟲 | 果實蠅 | 果皮下有蟲鑽、果腐爛 | 套袋!掛黃色黏板! | 撿拾落果銷毀 | 誘殺劑(如克蠅香) |
| 蟲 | 蚜蟲 | 嫩葉/花苞聚集小綠/黑蟲,分泌蜜露 | 黃色黏板監測。保持通風! | 水沖。噴苦楝油、窄域油、肥皂水 | 達特南、賽洛寧 |
| 蟲 | 粉介殼蟲 | 白色棉絮狀或褐色小圓殼黏在莖葉 | 通風!檢查新買植物! | 牙刷刷除。噴窄域油+酒精混液 | 大滅松 (注意安全期!) |
| 蟲 | 紅蜘蛛 | 葉背有小紅點/絲網,葉面變黃灰白粗糙 | 常噴葉背水(忌乾熱) | 強力水沖葉背。噴苦楝油、窄域油 | 芬普尼、畢達本 (輪替) |
| 蟲 | 潛葉蛾 | 葉片上白色彎曲隧道 (蟲在裡面) | 清除老葉病葉。保持清潔! | 摘除嚴重受害葉。噴 蘇力菌 | 第滅寧 |
- 採收時機: 終於等到這一刻啦!百香果是後熟型水果。判斷成熟度:
- 看顏色: 紫皮品種會從綠轉深紫(甚至接近紫黑),金黃品種轉成亮麗的金黃色。
- 看外觀: 果實會變得飽滿、有光澤,表皮可能稍微起皺(有些品種皺一點風味更濃)。
- 摸手感: 有點沉甸甸的感覺。
- 自然落果: 最準的訊號!果實成熟後,果梗連線處會形成離層,果子會自己掉下來(特別是臺農一號)。在棚架下鋪軟墊或網子接住就好。掉下來就可以吃了!
- 如果想早點採(比如怕鳥啄或下雨),可以在果實 7-8分熟(轉色明顯但還沒掉)時連同一點果梗剪下,放在室溫下通風處 後熟2-3天,變皺、香氣出來就可以吃了。完全成熟的果實放冰箱可以冷藏儲存1-2周。
Q&A:你問我答
1. Q:盆栽百香果用多大的盆子才好?
A: 越大越好!最少要用10-12號盆(直徑約30公分),深度也要夠(深盆)。盆子大,土多,根系才能長得好,水分和養分才有緩衝空間,夏天才不會一天到晚澆水。我試過用5號盆種,夏天一天澆兩次水還蔫,果子也結得像乒乓球... 真心建議大盆!
2. Q:為什麼我的百香果開很多花,但都掉光不結果?
A: 最常見的原因有幾個:
- 肥不對! 開花期前後還在猛灌氮肥(像尿素、高氮液肥),葉子長得又肥又綠,花卻掉了。要趕快改施高磷鉀肥(如花寶3號、魔肥開花肥)。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需要的肥差很大!
- 水不夠! 開花結果期需水量大,缺水會導致落花落果,特別是盆植!土要保持濕潤。
- 沒授粉? 雖然大部分自花能結果,但環境太封閉(如陽臺內側沒蟲子),授粉成功率還是可能下降。可以人工幫個忙用毛筆掃一掃。
- 天氣太熱或連續大雨?極端天氣有時也會影響授粉坐果。
3. Q:百香果種多久才會結果?
A: 這跟品種、種植季節、照顧情況都有關。一般來說:
- 如果是 春天(3-5月)種下的健康嫁接苗,照顧得當(陽光水肥夠),最快當年8-10月就能開花結果。(我的臺農一號春天種,當年9月開花結果)。
- 秋天種的苗,當年可能來不及結果,要等到隔年春天(約5-6月)才開始開花結果。
- 實生苗(從種子發的)結果會更慢,通常要1.5-2年以上,且品種特性不保證。所以想快點吃到果子,買嫁接苗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