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亞洲鐵軌上奔波了近二十年的老揹包客,我以為自己早已看遍了各式鐵道風景。直到那個飄著細雨的午後,我踏進香港鐵路博物館,才驚覺自己錯過了多麼珍貴的一頁歷史。相信我,這裡絕對不是你想像中那種枯燥的陳列室,它本身就是一輛開往舊時光的列車。
香港鐵路博物館坐落在大埔墟,前身可是正兒八經的舊大埔墟火車站!那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歷史感,是後來仿造的景點完全無法比擬的。走進那棟中式金字頂青磚建築,空氣裡彷彿還殘留著舊時蒸汽火車的煤煙味與旅人匆匆的氣息。我還記得第一次推開那扇厚重的木門時,心裡的驚喜:「哇!這才是真古董啊!」那種真實感,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明牌。
目錄
| 博物館建築特色 | 細節亮點 |
|---|---|
| 建築風格 | 中式傳統金字頂搭配西式鋼樑結構 |
| 主要材料 | 青磚、木材、瓦片 (完美展現上世紀初工藝) |
| 必看元素 | 舊售票視窗、古董磅秤、候車長椅 (觸控得到歷史) |
| 整體氛圍 | 濃厚懷舊感,瞬間穿越回上世紀初 |
香港鐵路博物館最讓我著迷的,是它沒有高高在上的玻璃櫥窗。那些見證了香港鐵路變遷的「老傢伙們」,就這麼大大方方地停在軌道上,任你貼近觀察、觸控,甚至走進車廂內部去感受。這點實在太難得了!你試過坐在古董火車的木製座椅上,想像百年前乘客的旅程嗎?在這裡,觸覺帶來的歷史感,遠勝過視覺。
門票資訊:免費的時光之旅!
讓我先說個最棒的訊息:香港鐵路博物館,居然是完全免費入場的!是的,你沒聽錯,不用花半毛錢,就能暢遊這個充滿鐵道故事的寶庫。在香港這個物價高昂的城市,這樣的免費優質文化景點簡直是揹包客的福音(也是精打細算家庭的救星!)。
- 💰 入場費用: 全免!無論大人小孩,通通免費。
- 🎫 預約需求: 目前絕大部分時間無需預約,直接 Walk in 即可。
- ❗ 小提醒: 雖然免費,但館方偶爾會因應人流或特殊活動(例如懷舊市集、節慶工作坊),在入口稍作登記或簡單的入場管理,但不用擔心,一樣不收費!建議出發前快速瞄一眼官方網頁或打個電話確認當天情況最穩妥(尤其假日)。
開放時間:掌握時機,輕鬆漫遊
想要好好逛、拍美照(特別是那經典的轉車臺!),避開人潮絕對是關鍵。根據我跑了三次總結的血淚經驗(一次人多到爆,一次下雨,一次剛剛好),抓對時間太重要了。
- ⏰ 一般開放時間:
- 星期一、三至日(含公眾假期):上午 10 時 至 下午 6 時
- ❌ 休館日: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及農曆年初一、初二
- 🎄 特別節日安排: 碰上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通常會提早在下午 5 時閉館,出發前最好再留意一下公告。
- 🕒 我的私心推薦時段:
- 平日早上 (10:00 - 12:00): 人最少!光線柔和,最適合細細品味和拍照。我那次平日早上去,簡直包場,拍到不少空景。
- 平日下午 (3:00 後): 旅行團人潮逐漸散去,也是不錯的選擇。
- 強烈避開: 週六日下午、公眾假期全日!人真的超級多,想靜靜看車廂內部或拍張乾淨的轉車臺照片都困難。真的,相信我,擠過一次就怕了。

交通攻略:輕鬆抵達鐵道時光機
作為一個痛恨迷路的旅人,我必須說,前往香港鐵路博物館的交通比想像中方便太多了!重點是:善用香港高效率的鐵路系統。
- 🚇 最推薦路線:港鐵東鐵線 + 步行
- 搭乘港鐵東鐵線,於「大埔墟站」下車(從羅湖/落馬洲或紅磡/金鐘方向來都很方便)。
- 從 A2 出口 離開車站(這個出口有明確標示往博物館方向)。 👉 關鍵提示: 認準「大埔綜合大樓」這個地標就對了,出口就在它旁邊。
- 出站後右轉,沿著「達運道」一直走(你會經過行人天橋下方)。
- 步行約 10-15 分鐘 (路程平坦好走,帶長輩或小孩也OK),就會看到明顯的 「香港鐵路博物館」 指示牌和那充滿特色的舊車站建築了!沿途其實也有不少小店,買瓶水什麼的很方便。
- 🚌 巴士選項 (彈性較高,適合順遊):
- 多條往返大埔區的巴士線路(如 64K, 65K, 71K, 72, 72X, 73X, 74X, 75X, 271... 等)會經過「大埔墟站」或「大埔墟街市」站下車,再依上述步行路線前往即可。香港運輸署網站或Google Maps查詢當下路線最準。
- 🚖 計程車/自駕:
- 直接告訴司機「去大埔墟既香港鐵路博物館」或輸入地址「大埔大埔墟崇德街13號」即可。博物館外崇德街有少量咪錶泊車位,但非常搶手,假日幾乎不可能。 我的建議: 除非攜帶大量裝備或行動不便,否則港鐵+步行絕對是最輕鬆、最經濟的選擇。

景點必去:鐵道迷的朝聖清單
走進香港鐵路博物館,就像開啟一本立體的香港鐵路百科全書。別急著走馬看花,以下這些寶貝,絕對值得你放慢腳步,好好感受:
- 古董車隊大閱兵: 這是博物館的靈魂!那些曾經賓士在軌道上的老爺爺們,現在靜靜地訴說過往。走近點看,車身上的斑駁痕跡,都是故事。
- 🚂 No. 51 「亞歷山大爵士號」柴油電動機車頭: 這可是戰後香港鐵路現代化的元老級功臣!綠色的龐大身軀非常威武,站在它巨大的車輪旁,才驚覺自己有多渺小。記得看看車身上的細節,老機車的工藝感十足。
- 🚇 1911 年頭等車廂: 走進這節車廂,瞬間穿越回民國初年!精緻的木製內裝、絨布座椅、細緻的燈具,還有那個小小的洗手間(當時算很豪華了),完全展現了昔日的頂級享受。想像一下當年穿著西裝、旗袍的紳士淑女坐在這裡的情景... 氣氛滿分!
- 🚃 1955 年普通等車廂 (俗稱「黃頭」): 這黃綠相間的車廂是許多老香港的集體回憶!硬質的座椅、可開啟的車窗、車頂的搖頭風扇,完全是「復古風」的經典代表。坐進去,彷彿聽到舊時「轟隆轟隆」的鐵軌聲和小販的叫賣聲。我特別喜歡它的窗戶,開啟吹風的感覺很懷舊。
- 🚞 工程車、守車、檢查車: 別小看這些其貌不揚的車輛!它們展示了鐵路運作背後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別是那輛小巧的檢查車,設計很有趣。有些車廂還允許進入,非常難得的體驗。
- 🌟 經典車輪轉向臺: 這絕對是博物館的「打卡」地標!以前火車要換軌道或掉頭,就靠這巨大的圓盤。親眼看到它,你才能真正理解早期鐵路操作的智慧。靜態的展品中,它最有動態的想像空間。黃昏時分,這裡的光影特別美。
- 🏛 舊大埔墟火車站大堂: 這座法定古蹟本身就是一件展品!仔細欣賞那傳統中式瓦頂、精緻的山花裝飾和花崗石砌成的牆身。裡面保留了舊售票處視窗、古董磅秤、木製長椅,還有展示歷史圖片和訊息的展板。站在這裡,閉上眼,彷彿還能聽到舊時車站的人聲鼎沸。天花板的結構特別迷人,我抬頭看了好久。
- 🛤 歷史軌跡與訊號系統: 戶外場地鋪設了多段不同年代、不同規格的鐵軌(窄軌、標準軌),還有展示各種訊號燈、臂板訊號機、轉轍器等裝置。這些「幕後功臣」是鐵路安全執行的關鍵,仔細看看上面的細節,會發現很多小巧思。有些裝置看起來簡單,但背後的原理很有趣。
| 必看展品人氣排行榜 | 特色亮點 | 懷舊指數 |
|---|---|---|
| No.51 柴油機車頭 | 戰後鐵路現代化象徵、體型龐大 | ★★★★★ |
| 1911 頭等車廂 | 奢華木造內裝、沉浸式體驗 | ★★★★★ |
| 車輪轉向臺 | 經典地標、拍照首選 | ★★★★☆ |
| 「黃頭」普通等車廂 | 老香港回憶、庶民風情 | ★★★★☆ |
| 舊車站大堂 | 法定古蹟、原汁原味 | ★★★★☆ |
| 訊號燈與軌道裝置 | 鐵路運作基石、技術趣味 | ★★★☆☆ |

附近景點:大埔悠閒散策地圖
逛完充滿鐵道故事的香港鐵路博物館,時間若還充裕,大埔這一區其實藏著不少值得順道探訪的悠閒好去處。它們沒有市區景點的喧囂,更能感受香港在地生活氣息:
- 大埔海濱公園:
介紹: 這個公園超大!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市區公園之一(我自己走到腿痠過)。它沿著吐露港海岸線延伸,最吸睛的就是那座高聳的「回歸紀念塔」。爬到塔頂,整個吐露港的海景、船灣淡水湖和遠山盡收眼底,視野開闊到不行,天氣好時非常療癒。公園裡有長長的海濱長廊(踩單車或散步都超棒)、大片草地(野餐一流)、昆蟲屋、模型船水池(假日很熱鬧)、甚至還有個小小的露天劇場。氛圍悠閒,很多本地人週末來放風箏、遛狗、跑步或單純放空。跟博物館的懷舊感形成完美互補。
地址: 大埔大發街
交通:
- 從 香港鐵路博物館 步行前往稍遠(約需 25-30 分鐘),考驗腳力,但沿路可看街景。
- 更推薦: 返回大埔墟站乘搭港鐵 K12 號接駁巴士(免費!),於「大埔海濱公園」站下車,超級方便。
- 也可於大埔墟站外乘搭往「大埔工業邨」或「富善邨」方向的巴士(如 71K, 72A, 73 等),在「大埔海濱公園」站下車。
營業時間: 公園範圍 24 小時開放。個別設施(如回歸紀念塔、昆蟲屋)開放時間約為上午 7:00 至 下午 7:00。
- 林村許願樹:
介紹: 想體驗香港傳統民俗?林村許願樹絕對是代表!這棵巨大的老榕樹(其實現在主要許願的是旁邊特設的仿古樹,保護真樹啦)承載了無數許願者的希望。寫上心願的「寶牒」(一種祈福紙),用力拋上樹枝並成功掛住,聽說願望就更容易實現哦!過程有點挑戰但也很有趣(我試了好幾次才成功...)。現場氣氛熱鬧,充滿歡笑聲。附近還有天后廟、小攤檔售賣風車、香燭和特色小食(像茶粿、花生糖等),年節期間更是人山人海,非常有傳統風味。跟現代化的香港反差很大,值得一看。
地址: 大埔林村放馬莆
交通:
- 從 香港鐵路博物館 出發,最直接是返回大埔墟站搭乘港鐵接駁巴士 64K 或專線小巴 25K,於「放馬莆」站下車,車程約 15 分鐘,下車就看到。
- 搭計程車也是方便的選擇,大約十多分鐘車程。
營業時間: 許願廣場及攤檔一般 上午 9:00 至 下午 6:00 開放。天后廟開放時間可能稍短。
- 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
介紹: 想貼地感受香港最生猛的飲食文化?在地街市的熟食中心是首選!大埔墟街市樓上的熟食中心,絕對是本地人的「飯堂」。裡面攤檔林立,環境就是典型的港式熱鬧(甚至有點嘈雜),但食物水準高、價格親民。你能在這裡找到超多地道美食:鑊氣十足的小炒、生滾靚粥、現拉腸粉、超大魚蛋、燒味飯、甚至新鮮出爐的糕點。雖然環境比較擠擁,夏天也頗熱,但那份真實的市井風味和新鮮熱辣的美味,絕對值得忍耐一下。這裡沒有遊客區的價格,只有濃濃的在地生活感。 個人心得: 午餐時間人超多,要有等位或搭檯的心理準備,但食物值得!
地址: 大埔墟街市大廈 1 樓及 2 樓熟食中心
交通: 超級近!從 香港鐵路博物館 步行過來只需 約 5 分鐘。其實它在前往博物館的步行路線上(達運道旁)。
營業時間: 各攤檔營業時間略有差異,但一般 早上約 6:00 - 下午 3:00 左右 是較多選擇的時間。部分晚餐時段也營業(約至晚上 8:00),但選擇會較少。傳統早餐(粥、腸粉)通常很早開,小炒檔午市最旺。

附近酒店:大埔區住宿指南
雖然大埔不像市區有密集的豪華酒店群,但作為新界東的中心地帶,還是有不少舒適、便利且價效比高的住宿地點,適合想遠離鬧市、體驗新界生活的旅客:
- 香港嘉悅酒店:
介紹: 這家算是大埔區內較新、定位偏商務的四星級酒店了。最大優勢是位置超級便利,就坐落在大埔墟火車站上蓋的「一田百貨」旁邊!房間乾淨舒適,設施齊全(有健身室),裝潢現代簡約。對於主要靠港鐵出遊、講求交通便利性的人來說(例如去深圳或港島都很方便),這裡幾乎是首選。而且樓下就是商場和超市,購物補給超方便。 我的觀察: 雖然景觀可能只是一般市景,但機能性極佳,特別是拖著大行李時,不用走遠路真的很加分。
地址: 香港新界大埔安邦路 8 號及 10 號
交通:
- 🚶♀️ 前往香港鐵路博物館: 距離非常近!從酒店步行約 7-10 分鐘 即可抵達博物館(路線與從港鐵站過去相同)。
- 🚇 對外交通: 正正在大埔墟港鐵站旁,乘搭東鐵線極為方便。巴士總站也在附近。
參考價格 (約): 平日標準房約 HKD 700 - 1,200+ (視乎淡旺季及預訂管道)
- 香港遠東絲麗酒店:
介紹: 同樣位於大埔墟核心地帶,距離港鐵站也很近(步行約5分鐘)。這家定位比較經濟實惠,屬於簡約實用型的三星級酒店。房間空間在香港標準來說算合理,基本裝置都有,床舖尚算舒適。最大的賣點是地理位置優越且價格親民,適合預算有限但又不想住得太偏遠的旅客。附近食肆、小店林立,生活機能絕無問題。 個人意見: 設施相對簡單,沒有華麗裝潢或額外設施(如泳池、健身室),純粹是個乾淨的休息地方。
地址: 香港新界大埔廣福道 88 號
交通:
- 🚶♀️ 前往香港鐵路博物館: 步行距離約 15 分鐘。
- 🚇 對外交通: 距離大埔墟港鐵站約 5 分鐘步程。
參考價格 (約): 平日標準房約 HKD 400 - 800+ (CP值較高)
- 香港沙田凱悅酒店:
介紹: 如果你想舒適度升級,又覺得住大埔區選擇太少,鄰近的沙田區是個好選擇。沙田凱悅是區內著名的國際品牌四至五星級酒店,設施完善(有泳池、多間餐廳、酒吧、水療中心),環境舒適,房間普遍寬敞且景觀開揚(面向城門河或沙田馬場)。服務水準有保證。雖然不在大埔,但從沙田站搭東鐵線到大埔墟站只需約 7-8 分鐘車程,對於追求住宿品質和度假感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折衷方案。 我的經驗: 逛完一天,回來能遊個泳或喝杯東西放鬆,疲勞感大減。
地址: 香港新界沙田澤祥街 18 號
交通:
- 🚇 前往香港鐵路博物館:
- 酒店步行至港鐵沙田站約 5-7 分鐘(或搭乘免費穿梭巴士,如有提供)。
- 乘搭東鐵線往羅湖/落馬洲方向,坐 1 站 即到大埔墟站 (車程約 7-8 分鐘)。
- 再依前述路線步行至博物館。
- 📍 位置優勢: 緊鄰香港文化博物館、沙田公園、新城市廣場大型購物中心。
參考價格 (約): 平日標準房約 HKD 1,200 - 2,500+ (屬較高價位選擇)
- 🚇 前往香港鐵路博物館:
| 大埔及周邊住宿比一比 | 位置優勢 | 適合旅客 | 價格水平 |
|---|---|---|---|
| 香港嘉悅酒店 | 大埔墟站上蓋,機能無敵 | 重視交通便利、商務客、家庭客 | $$$ (中高) |
| 香港遠東絲麗酒店 | 大埔墟市中心,生活便利 | 預算有限、簡約實用型旅客 | $ (經濟) |
| 香港沙田凱悅酒店 | 鄰近沙田站,設施豪華 | 追求住宿品質、度假感、設施控 | $$$$ (高) |

附近美食:大埔在地好滋味
逛完香港鐵路博物館,肚子咕咕叫了吧?別擔心,大埔墟可是臥虎藏龍的美食寶地!這裡的選擇多得很,從傳統港式到新派風味都有,而且價格比遊客區實在多了。以下是我的真心推薦,絕非觀光客專用的雷區:
- 🍜 三多麵食:
推薦理由: 大埔街知巷聞的「炸肶大王」!這家的炸雞肶(雞腿)簡直誇張,巨大無比,外皮炸得金黃酥脆到一個極致,咬下去「卡滋」一聲,裡面的雞肉卻是異常地嫩滑多汁,醃得又入味。很多人(包括我)就是衝著這隻比臉還大的雞肶來的!除了招牌炸肶,他們的炸餃子、沙爹牛肉公仔麵也很有水準。環境就是典型港式茶餐廳風格,不拘小節。
📍 位置: 距離 香港鐵路博物館 步行約 5-7 分鐘 (在大埔墟街市附近,位於巷弄裡)。寶鄉街35-39號地下。
🍽 招牌必點: 炸雞肶 / 炸雞翼、炸餃子、沙爹牛肉麵。
💡 小貼士: 炸肶現點現炸,需要一點等候時間,尖峰用餐時間人潮眾多,建議避開或外帶。 個人提醒: 一隻炸肶份量驚人,女生可能吃不完!
- 🐟 陳漢記:
推薦理由: 這家絕對是港式腸粉和煲仔飯的殿堂級老字號!無論何時經過,門口總有人在排隊(尤其晚上),就知道它多有魅力。他們標榜的是布拉腸粉,腸粉皮薄如蟬翼,口感極度滑溜,醬油調味恰到好處。牛肉腸粉、叉燒腸粉、鮮蝦腸粉都是經典之選。另一個鎮店之寶是冬天限定的各式煲仔飯,炭火香氣十足,飯焦(鍋巴)金黃香脆,配料如臘味、滑雞、排骨等都醃得夠味。 我的心得: 腸粉真的名不虛傳,但煲仔飯等候時間非常長(動輒半小時以上),肚子太餓時要有心理準備。
📍 位置: 同樣在大埔墟街市核心區,距離博物館步行約 8 分鐘。運頭街91B地下。
🍽 招牌必點: 各式布拉腸粉(尤其牛肉腸)、生滾粥、蠔餅、煲仔飯(秋冬限定)。
💡 小貼士: 腸粉是全天候供應,隨時可吃。煲仔飯通常傍晚才供應(約下午5:30後),且必定大排長龍,建議開門前提早去等。環境較擠迫且忙碌。
- 🍢 樹記腐竹:
推薦理由: 這不是餐廳,而是大埔馳名超過半世紀的豆品老鋪!他們堅持古法製作腐竹(豆腐皮)和各類豆製品(豆腐、豆卜、豆漿等),新鮮、豆香味濃鬱無新增。腐竹煮湯或糖水都一流,是許多香港人(包括我)來大埔必買的手信或煮食材料。 純粹分享: 他們家的原味豆漿香濃順口,沒有死甜感,路過買一瓶冰的邊逛邊喝,消暑又解渴。雖然博物館附近就有店,但逛完再過來補貨剛剛好。
📍 位置: 距離博物館步行約 8 分鐘。有多間分店,最近的在廣福道(大埔墟街市附近)。
🍽 推薦購買產品: 新鮮腐竹(有乾濕兩種)、原味豆漿(超推!)、嫩滑豆腐、炸豆卜。
💡 小貼士: 腐竹是生鮮製品,如需帶回臺灣,需注意儲存方式和入境規定。新鮮豆製品建議即日食用風味最佳。
- 🍖 亞婆豆腐花:
推薦理由: 在大埔林村許願樹廣場旁,有一攤由婆婆(或其後人)經營了幾十年的傳統豆腐花小攤!這種在戶外的簡陋小攤,賣的就是最純粹的古早味。豆腐花熱騰騰或冰涼涼都有,質感超級滑溜,豆香天然,加上傳統的黃糖粉或薑糖水,簡單卻令人回味無窮。逛完許願樹,來一碗清涼的豆腐花,是完美的句點。 注意: 此攤只收現金。
📍 位置: 林村許願樹廣場入口附近(通常較顯眼)。
🍽 必點: 冰凍豆腐花加黃糖 / 薑汁糖水。
💡 小貼士: 只收現金!記得帶零錢。衛生條件較基本,介意者請自行斟酌。味道是傳統的樸實感。

Q&A:香港鐵路博物館常見問題簡答
Q: 請問香港鐵路博物館值得帶小孩去嗎?
A: 絕對值得!戶外場地寬敞,小孩可以安全地在軌道間行走(但嚴禁攀爬車輛),近距離觸控真實火車頭和車廂(部分可進入),體驗感強烈,比看書本圖片生動有趣百倍。 家長注意: 戶外區域遮蔭較少,夏天記得多補充水分和防曬。
Q: 參觀大約需要預留多少時間?
A: 對於一般遊客或家庭,認真看展品、拍照、體驗車廂,建議預留1.5 小時至 2.5 小時左右。若你是深度鐵道迷,想仔細研究每輛車、每個訊號裝置,或是攝影愛好者想等待最佳光線,預留 3 小時以上都有可能。
Q: 館內有地方可以飲食或休息嗎?
A: 館內沒有正式的餐廳或咖啡店。戶外庭園設有一些長椅可以坐下休息。建議:
- 自備飲用水(館內似乎沒有飲水機)。
- 逛完後再步行幾分鐘到大埔墟街市熟食中心或附近餐廳用餐。若需要長時間休息補給,考慮帶點輕便小食,在戶外休息區享用請務必保持環境清潔,垃圾帶走
在香港鐵路博物館的幾小時,我像是偷來了一段舊時光。指尖觸碰著冰涼的車廂鐵皮,腦中浮現的卻是百年前蒸氣奔騰的熱度。這裡沒有聲光特效的刺激,只有時間沉澱的真實質感。當我在轉車臺上看著夕陽把鐵軌染成金黃,突然明白為什麼老鐵道迷總說:「車站是時間的容器。」下次當你厭倦了維港的繁華,坐上東鐵線來大埔吧,香港鐵路博物館會讓你遇見一個截然不同卻同樣迷人的香港——那個藏在鐵軌縫隙裡,緩慢而堅定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