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整理阿嬤留下的那個斑駁鐵盒,指尖摸到那壓得扁扁、還帶著一點點紅色印子的紅龜粿,心頭突然一緊。那甜滋滋、帶著淡淡香蕉葉香的米粿滋味,就這樣毫無防備地湧上來。市場買的?唉,總是少了點什麼,皮不夠Q,餡不夠香,那個印著壽龜的模樣,看起來就是沒有阿嬤手捏的那種福氣感。不行不行,我決定自己動手做!找回記憶裡的,才是正港的臺灣古早味!雖然我知道這紅龜粿做法步驟有點小搞剛,但為了那一口滿足,拼了!
目錄
紅龜粿做法第一步:食材準備,古早味的靈魂所在
要做紅龜粿,材料真的不能馬虎。我跑了好幾趟傳統市場,才把東西湊齊。那種隨便用現成粉的心態可不行,風味差很多!傳統紅龜粿做法講究的就是純米香。記得有一次貪方便用了純糯米粉,結果蒸出來軟趴趴的,龜印都糊了,根本立不起來,被老媽唸了好久(笑)。失敗過就知道,基礎要打好。
- 外皮主角:
- 在來米粉: 這絕對是靈魂!提供支撐力,讓粿蒸好不會塌。我習慣用陳舊米磨的粉,香氣更足。大概準備150克就夠。
- 糯米粉: 負責Q彈軟糯的口感。跟蓬萊米混合是關鍵。我喜歡用圓糯米磨的粉,黏性更好。準備350克。
- 溫水: 用來燙粉的,水溫要夠熱(約70-80度),才能糊化米粉,口感才會好。水量約400克,但要看粉的吸水度調整。
- 細砂糖: 增加皮的甜度和光澤。我不喜歡太甜,所以放60克左右剛剛好。
- 食用油(我用豬油/沙拉油): 一小匙(約15克),揉麵團時加入,讓皮更亮更不黏手。用豬油的話,古早味更濃!
- 食用紅色色素(或紅麴粉/火龍果汁): 傳統用大紅色。我試過紅麴粉,顏色很自然,但偏暗紅;火龍果汁顏色漂亮但蒸完會褪色一點。這次乖乖用食用紅色色素液,幾滴就夠鮮豔了。
- 內餡靈魂(甜鹹隨你愛):
- 甜餡 - 花生芝麻糖粉:我的最愛!
- 脫皮花生仁:150克,自己炒香再輾碎,香氣無敵!買現成的碎花生?那個味道差太多了。
- 白芝麻:50克,也要炒過,香氣迸發。
- 細砂糖:80克(喜歡甜可以加)。
- 無鹽奶油(或豬油):40克,融化後拌入,讓餡料能成團不散開。
- 鹹餡 - 綠豆沙/紅豆沙: 傳統也好吃。
- 去殼綠豆仁(或紅豆):200克,泡水蒸熟後壓泥。
- 細砂糖:100克(調整甜度)。
- 食用油(或豬油):40克,炒餡用,增添油潤口感。
- 甜餡 - 花生芝麻糖粉:我的最愛!
- 不可或缺的配角:
- 香蕉葉: 這是古早味的關鍵!洗乾淨剪成適當大小,抹薄薄一層油防沾。蒸的時候那股清香滲入粿裡,超讚!找不到?用烘焙紙也行,但風味差一截。
- 紅龜粿印模: 壽桃龜紋的模具,木頭或塑膠的都可以。務必洗乾淨晾乾,抹一層薄油防沾黏。模具的紋路深淺也會影響成品美觀度哦!
- 小刷子: 用來幫印模抹油的,方便。

食材分類 | 材料名稱 | 份量 | 關鍵作用與我的小叮嚀 |
---|---|---|---|
外皮靈魂 | 在來米粉 | 150克 | 提供支撐力,防塌陷。必備!不可只用糯米粉 |
糯米粉 | 350克 | 負責Q彈口感。圓糯米粉更佳 | |
溫水 (70-80°C) | 約400克 | 燙熟米粉。水溫要夠,邊倒邊攪 | |
細砂糖 | 60克 | 提味增光澤。可依喜好增減 | |
食用油 (豬油/沙拉油) | 15克 | 增添光澤、防沾手。豬油風味更古早 | |
食用紅色色素 | 數滴 | 傳統喜慶紅色。或用紅麴粉(色暗)、火龍果汁(易褪) | |
內餡選擇 | 花生芝麻餡 | 經典甜味 | |
(二選一) | 脫皮花生仁 | 150克 | 務必自己炒香輾碎,香氣差很多! |
白芝麻 | 50克 | 炒過更香 | |
細砂糖 | 80克 | ||
融化無鹽奶油/豬油 | 40克 | 幫助餡料成團 | |
或綠豆沙/紅豆沙餡 | 傳統鹹甜風 | ||
綠豆仁/紅豆 | 200克 | 泡軟蒸熟壓泥 | |
細砂糖 | 100克 | ||
食用油/豬油 | 40克 | 炒餡用,增添油潤 | |
重要配角 | 香蕉葉 | 適量 | 洗淨剪裁,抹薄油防沾,蒸時散發獨特清香 |
紅龜粿印模 | 1個 | 使用前務必洗淨、晾乾、抹油 | |
小刷子 | 1支 | 方便塗抹印模用油 |
紅龜粿做法第二步:掌握黃金比例,揉出軟Q不黏手粿粹
好啦,備好料就可以開工了!這個步驟是紅龜粿做法成功的基礎,粿皮(我們也叫粿粹)的軟硬度直接決定好不好包、蒸完會不會塌。我有幾次水加太多,皮軟到根本無法蓋模印,慘不忍睹。
- 燙粉糊化: 把「在來米粉」和「糯米粉」在大盆子裡混勻。燒開一壺水,稍微放涼到手指伸進去覺得燙但還能忍受的程度(大概70-80度啦)。把溫水「慢慢倒」進粉裡(不要一次全下!),同時用筷子或擀麵棍「快速攪拌」。你會看到粉慢慢結成塊狀,變成半熟的粉糊。這步驟叫做「燙麵」,讓米粉糊化產生黏性,吃起來才會Q彈不粉粉的。記得水溫要夠,攪拌要快,不然會有粉粒。我上次水溫不夠,做出來的皮就很粉,不好吃。
- 揉成光滑粿粹: 等粉糊不那麼燙手了(溫溫的就好),就開始下手揉!這時候會有點黏手是正常的。把準備好的「細砂糖」分次加進去揉勻,糖會融化幫助麵團更光滑。接著倒入「食用油」(豬油的話香氣更棒),繼續用力揉。這裡要揉到「三光」:麵團光、手光、盆子光。麵團要變得柔軟、有彈性、不黏手。大約要揉個十分鐘吧,當作運動!揉好的麵團用濕布或保鮮膜蓋起來,休息一下(醒麵),讓粉水充分融合,大約15-20分鐘就好。醒麵很重要,等一下比較好操作。
- 上色: 取出醒好的白白的粿粹,分成兩份(如果要全紅就跳過)。一份保持原色(做白龜用,但我通常都做全紅)。另一份加入幾滴「食用紅色色素」(或用紅麴粉、火龍果汁)。記得色素要「一點點」加,揉勻,看顏色夠了就好,別一次倒太多變成螢光紅!揉到顏色均勻就可以啦。揉紅色麵團時小心別沾到衣服,很難洗!
紅龜粿做法第三步:手把手捏塑,印出福氣龜紋
重頭戲來了!包餡、蓋模,這步驟超療癒,但也最需要一點手感。別擔心,多做幾次就順手了。這才是紅龜粿做法最有成就感的部分!
- 準備粿皮與內餡: 把紅色的粿粹搓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每個大約50-60克,看你模子大小)。用濕布蓋著防乾。把準備好的「花生芝麻餡」或「豆沙餡」也分成小球(每個大約25-30克)。餡料太大顆會難包,蒸的時候也容易爆開,別貪心!
- 包餡技巧: 取一個粿皮劑子,放在掌心,用大拇指按壓成一個小碗狀(邊緣薄中間稍厚)。放進一顆餡料球。用虎口把粿皮慢慢往上收,邊收邊轉,最後把開口捏緊封好。搓成光滑的圓球。一定要捏緊!不然蒸的時候,甜蜜蜜的餡料會流出來,心痛啊!包的時候覺得皮有點乾?手指沾點水抹一抹就好。
- 蓋模定型: 這是魔法時刻!拿出你的「紅龜粿印模」,用小刷子在花紋上仔細地「抹上一層薄薄的食用油」(防沾黏救命步驟!)。把包好餡的紅色粿團稍微壓扁一點點,光滑面朝下,放進模子裡。用手掌或手指「均勻按壓」,確保每個角落的花紋都清晰印上去,特別是龜殼的紋路!按壓要實一點,但別太用力把餡擠爆。
- 脫模: 輕輕拿起印模,翻過來在桌邊敲幾下。如果抹油夠,紅龜粿應該會順利掉出來。哇!看到那清晰的龜紋了嗎?超有成就感的!如果卡住了,別硬摳,輕輕撥一下邊緣幫助脫離。有時紋路邊緣會有點小黏,用小竹籤或牙籤輕輕挑一下就美了。脫模後的紅龜粿放在「抹了薄油的香蕉葉」上(或烘焙紙)。記得排列間隔要留一點空間,蒸的時候會脹大。
紅龜粿做法第四步:蒸出完美Q彈,火候是關鍵
最後一關!蒸的火候和時間掌握不好,前功盡棄。蒸過頭會軟爛塌陷,時間不夠會不熟粉粉的。這部分試過幾次抓感覺最準。
- 蒸鍋準備: 蒸鍋裝足水(避免中途加水),大火煮開,看到蒸氣大量冒出。放上蒸籠或蒸架。蒸籠布要濕潤。
- 蒸粿訣竅: 把放好紅龜粿的香蕉葉(連同紙)小心放進蒸籠裡。蓋上鍋蓋,保持「大火」開始蒸。記住!全程要用「大火」,讓蒸氣一直很旺。蒸的時間大約是「10-12分鐘」。看到紅龜粿變得「晶瑩透亮」,顏色變深、形狀飽滿,龜紋更立體清晰,就表示熟了。別蒸太久!我有次顧著回訊息,蒸了快15分鐘,結果龜粿扁掉,紋路也糊了,欲哭無淚…
- 出爐降溫: 時間到!立刻關火,馬上開啟鍋蓋!不能悶!不然水蒸氣滴下來,漂亮的表皮就毀了,會皺皺黏黏的。讓紅龜粿在蒸籠裡稍微降溫幾分鐘定型,再小心地用刮板或夾子移到盤子上徹底放涼。剛蒸好的紅龜粿超級軟Q,千萬別急著拿,會破相!一定要等涼透了,表皮才會形成Q彈不黏牙的口感。那個光澤,嘖嘖,看著就誘人!
紅龜粿做法第五步:品嚐與儲存,延續古早好滋味
放涼後的紅龜粿是最完美的狀態!表皮Q彈有嚼勁,帶著淡淡的米香和香蕉葉清香。咬一口,甜甜的花生芝麻香瞬間充滿口腔(或綿密的豆沙香),就是這個味道!小時候拜拜完最期待吃的點心。
- 儲存方法: 如果沒有馬上吃完(通常不太可能,太好吃!),可以室溫放1天(天氣熱要放冰箱冷藏)。冷藏後皮會變硬,這是正常的。要吃之前,再放入電鍋「外鍋加一點點水」,蒸一下下(約3-5分鐘),讓它回軟恢復口感就好。千萬別蒸太久又變爛了!
- 冷凍儲存: 想要放更久?沒問題!把放涼的紅龜粿一個個用保鮮膜「緊緊包好」(防止凍傷乾裂),放入密封袋冷凍,可以儲存1-2個月。要吃的時候,不用退冰,直接放入電鍋「外鍋加半杯水」,蒸透即可。口感跟現做的差不多喔!
我的紅龜粿心得碎碎念
說真的,第一次嘗試紅龜粿做法真的有點手忙腳亂。燙麵時水溫不夠,揉麵揉到懷疑人生,蓋模抹油不夠黏得一塌糊塗,蒸過頭軟塌掉… 失敗了好幾次。但是!當你終於做出那個皮Q餡香、龜紋清晰漂亮的紅龜粿時,那個成就感真的爆棚!比外面買的好吃一百倍。你會完全理解為什麼阿嬤們總是堅持自己做。想深入瞭解傳統甜點的製作精髓,點選這裡獲取更多紅龜粿技巧。
自己做的紅龜粿,吃的不只是味道,更是那份親手創造的溫暖與傳承的心意。雖然步驟繁複,但每一步都充滿了手作的溫度。看著家人滿足地吃著你做的紅龜粿,嘴裡說著「跟阿嬤做的好像喔!」那種感覺,無價!現在我逢年過節一定會做,也開始教小孩,希望這份古早的甜蜜福氣,能一直一直傳下去。
紅龜粿做法 Q & A:新手常問解答
1. Q:做好的紅龜粿可以冷凍儲存多久?要吃時怎麼加熱最好?
A: 確定放涼後,用保鮮膜緊緊包好防止乾裂,再放入密封袋或保鮮盒中冷凍,可以儲存 1-2個月 沒問題!要吃時,「不需要退冰」,直接放入電鍋,外鍋加半杯水(約100ml),按下開關蒸。開關跳起後稍微燜一下(約2-3分鐘)即可。這樣蒸出來的紅龜粿,口感最接近剛做好的狀態,皮Q餡熱!千萬別用微波爐,容易變得又乾又硬。
2. Q:為什麼我蒸出來的紅龜粿,龜紋都不見了?變成一團紅色的扁粿?
A: 啊!這問題我也遇過,通常是幾個原因:
- 粿皮太軟爛: 可能是燙麵的水溫不夠高、水量加太多,或者揉麵時沒揉勻、沒揉夠(沒達到「三光」狀態),導致粿皮支撐力不足,一蒸就塌。解決: 確保燙麵水溫夠熱(70-80°C)、水量慢慢加看狀態調整、用力揉麵到光滑不黏手有彈性。
- 餡料水分太多或太大顆: 豆沙餡如果炒得不夠乾,或者包餡時太大顆,蒸的時候水分溢位或膨脹,會把皮撐破或壓塌。解決: 餡料要炒乾爽一點,包餡時份量適中(皮:餡約 2:1)。
- 蒸過頭或火力太小: 蒸的時間太久,或者火力不夠大(蒸氣不足),也會讓紅龜粿過度膨脹後塌陷。解決: 務必全程保持大火足氣蒸,時間嚴格控制在10-12分鐘,看到粿變透亮飽滿即可,立刻開蓋!
- 印模按壓不夠實/抹油不足: 按壓時力道不夠,紋路太淺;或者抹油不足,脫模時拉扯到破壞了紋路。解決: 蓋模時確實按壓,確保紋路清晰深刻;印模務必抹上足夠薄油(特別是紋路凹槽處)。
3. Q:素食者可以用什麼替代豬油?做出來的風味差異會很大嗎?
A: 當然可以!素食者可以:
- 外皮: 直接使用無味的「沙拉油」、「椰子油」或「植物油」替代豬油。份量一樣(約15克)。差別在於少了豬油特有的「豐腴香氣」,但米香和Q度不受影響。
- 內餡(花生芝麻餡): 用「液態植物油」(如沙拉油、椰子油)或「融化素食奶油(瑪淇淋)」替代豬油/奶油來拌餡,幫助餡料成團。花生和芝麻的香氣是主角,所以風味差異不算太大。豆沙餡本身通常就是素的(除非有用豬油炒)。
- 整體: 用植物油替代豬油,整體風味會比較「清爽」,少了點傳統的古早「油潤感」,但仍然非常美味!重點是那份手作的誠意和Q彈口感。我自己試過用椰子油,還意外帶點淡淡椰香,也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