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為什麼陽臺族都愛小番茄盆栽?
老實說,剛開始我也種過大的牛番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陽臺光照有限、空間有限,大番茄需要深盆、大空間、強光照,結果就是...種出來稀稀拉拉幾顆,還容易生病。後來改種小番茄,哇!差別太大了。小番茄盆栽種植方法相對簡單,它對盆器大小的容忍度比較高(不是說小盆就好哦!後面會細講),更耐修剪,產量卻驚人。小小一盆,精心照料的話,吃不完真的會吃不完!而且觀賞性一流,看著綠油油的葉子襯著紅寶石般的果實,忙了一天回到家,光是看著心情就好一半。所以,想入門陽臺蔬果,小番茄盆栽絕對是首選!第一步:選對品種,成功一半!
這點超重要!別看到種子或苗就買。陽臺環境跟開放田地差很多,光照時間、通風條件都受限。所以,小番茄盆栽種植方法的第一要訣就是:挑對適合盆栽、抗病性強的品種! 我踩過的坑是:隨便買了種子,種出來植株高大威猛,陽臺根本容不下,風一吹就倒,結果量也慘澹。 以下是我個人種過,覺得特別適合臺灣陽臺盆栽的小番茄品種推薦(經過血淚教訓總結的!):品種名稱 | 特色 | 抗病性 | 陽臺適合度 | 個人評價 |
---|---|---|---|---|
甜百萬 (Sweet Million) | 超會生!果實小巧甜美,一串串像葡萄。植株強健,分枝性好。 | 高 | ★★★★★ | 我的最愛! 產量王,甜度高,照顧得當可以收穫好幾個月。成就感滿滿! |
紅洋梨 (Red Pear) | 可愛的西洋梨形狀,皮薄多汁,風味濃鬱。植株中等,管理容易。 | 中高 | ★★★★☆ | 風味獨特! 外型討喜,口感軟嫩,小朋友特別喜歡。 |
金瑩 (Yellow Pear) | 黃色小番茄,亮眼!甜中帶微酸,風味清新。長勢旺,需注意修剪。 | 中 | ★★★★☆ | 視覺擔當! 黃澄澄的掛在綠葉間特別好看,口味清爽不膩。 |
黑櫻桃 (Black Cherry) | 深紫紅色近黑色,果香濃鬱,甜度高帶點複雜風味。植株較強健。 | 中 | ★★★★☆ | 風味深邃! 愛吃特別口味的一定要試試,顏色超美。 |
盆栽番茄 (Patio / Tiny Tim) | 專為盆栽育種!植株矮小緊湊(約30-40公分),早生,果實雖小但風味不錯。 | 中高 | ★★★★★ | 空間救星! 小陽臺、窗臺首選。管理最省心,適合新手。 |
玉女 | 臺灣常見品種,橢圓形,皮薄甜度高,汁多。產量高,適應性強。 | 中高 | ★★★★☆ | 臺灣好選擇! 容易買到苗,表現穩定,新手友善。 |
橙蜜香 | 橙黃色,帶有特別的熱帶水果香氣,甜度高。需要較多陽光才能充分表現風味。 | 中 | ★★★☆☆ | 香氣迷人! 陽光充足的話,風味令人驚豔。光照不足會減產減風味。 |
選品種小提醒:
- 問問老闆: 買苗時直接問老闆:「這個品種適不適合種盆栽?植株會長多高?」最實際。
- 避開無限生長型? 很多人說盆栽要選「有限生長型」(長到一定高度就不長了)。其實關鍵是「植株大小和習性」是否適合限制空間。像「甜百萬」雖然是無限生長型,但透過修剪(等下會教),在盆栽裡也能管理得很好,產量更高。矮生品種(如盆栽番茄)則完全不用擔心高度問題。
- 光照是關鍵: 再好的品種,沒有足夠陽光(每天至少6小時直射光)也是白搭!評估一下你家陽臺的光照條件再決定。像我現在租的房子陽臺朝東北,下午就沒直射光了,我就會優先選對光照需求稍低或矮生的品種。

第二步:給小番茄一個舒適的家 - 盆器與介質
盆器不是越大越好,但絕對不能太小!太小就像把大人塞進嬰兒床,根沒地方長,水分、養分一下子就耗光,植株長不好,更別提結果了。這也是小番茄盆栽種植方法常被忽略的重點。- 盆器選擇:
- 材質: 塑膠盆(輕便、便宜)、陶盆/素燒盆(透氣好但較重)、美植袋(透氣極佳,但澆水要更勤快)。我個人偏愛厚實的塑膠盆,移動方便,保水性也適中。
- 大小: 這是重點!
- 幼苗定植: 初期可以用約 15-20公分 (約5-7號) 盆。
- 最終定植盆: 強烈建議使用 直徑和深度至少30公分以上 (約1尺盆) 的大盆!深度尤其重要,因為番茄是深根作物。盆子越大,土壤緩衝能力越好,水分養分更穩定,根系更健康,植株長得更壯,抗逆境能力強,產量才有保障。別省這個錢! 我以前用小盆,夏天一天要澆兩次水還不夠,番茄長得病懨懨。換了大盆後簡直是天堂!
- 排水孔: 盆底一定要有足夠大的排水孔!沒有排水孔的盆千萬別用,除非自己鑽洞。積水是爛根的最大元兇!
- 栽培介質(土壤): 千萬不要隨便挖花園土或田土來用!黏重、排水差、易板結,還可能帶病菌蟲卵。盆栽要用專門的「培養土」或「介質」。
我的黃金配方(屢試不爽):
- 基底(60-70%): 優質的「蔬菜專用培養土」或「泥炭土/椰糠 + 珍珠石/蛭石」混合的通用培養土。選信譽好的牌子,雜牌土有時品質很不穩定。
- 增加肥力與結構(30-40%):
- 充分腐熟的有機堆肥: 提供緩效養分和改良土壤結構。雞糞堆肥、牛糞堆肥、菇類太空包堆肥都可以。一定要腐熟! 未腐熟的會燒根且招蟲。我會買大包裝的品牌商品化堆肥,比較有保障。
- 其他好物(選加): 蚯蚓糞便(超棒的土壤調理劑!)、稻穀炭(增加鉀和微量元素,改善酸鹼度)、少量緩效性有機肥(如骨粉、海鳥磷肥)。
重點:介質要「疏鬆、透氣、保肥、保水」! 拌好土後,抓一把捏緊再放開,土團應該會鬆開,不會黏成一團硬塊。調配比例其實很隨性,重點是達到上面說的特性。我常常是憑手感,覺得太黏就多加點珍珠石,覺得不夠肥就再加點堆肥。
第三步:播種與育苗 - 從種子開始還是買苗?
- 買苗(推薦給大多數人,尤其新手): 省時省力,成功率高。建議在信譽好的花市、園藝店或種苗場購買。挑選標準:
- 植株健壯: 葉片濃綠有光澤,莖幹粗壯,節間緊密(不要太細長徒長)。
- 根系健康: 輕輕提起看看(或看盆底孔),根系白嫩發達,不要糾結纏繞成一團(盤根)。
- 無病蟲害: 仔細檢查葉背有沒有蟲卵、蜘蛛網(紅蜘蛛!),葉片有沒有病斑、黃化、萎凋。
- 苗齡適中: 約有4-6片本葉時最適合定植。太小抵抗力弱,太大可能盤根。
- 自己播種(挑戰樂趣): 適合有經驗或有時間的。選購新鮮種子(注意包裝上日期)。步驟:
- 育苗盆/穴盤: 裝入細緻的播種用土(或用泥炭苔塊)。
- 播種: 每穴放1-2顆種子,覆薄土(約種子直徑的1-2倍厚)。
- 保濕: 澆透水(用噴霧比較好,避免沖走種子),蓋上透明蓋子或保鮮膜保濕,放在溫暖明亮處(不需直曬)。
- 發芽: 約5-10天發芽。發芽後立即移除覆蓋物,移到光線充足處(散射光先)。
- 照顧: 保持介質微濕,太乾小苗會倒伏。等長出2片本葉就可以開始施極稀薄的液肥(如海藻精)。
- 假植: 當根系長滿穴格或幼苗擁擠時(約3-4片本葉),小心移到稍大的盆(如9公分黑軟盆),繼續養壯。
- 定植: 等苗長得夠健壯(根系發展良好,約6-8片本葉),再移到最終的大盆裡。這就是完整的小番茄盆栽種植方法從零開始的過程。

第四步:定植上盆 - 關鍵步驟別馬虎!
當你的小苗準備好(或買回來的苗適應環境幾天後),就要定植到大盆了。這步驟影響後續生長深遠。- 準備大盆: 盆底鋪一層紗網或碎盆片(防止土流失),裝入調配好的栽培介質約盆的1/3到1/2滿。
- 脫盆 & 檢查: 輕輕捏盆壁,小心將苗連根帶土取出。仔細觀察根部!
- 如果根系健康,只是繞盆生長(輕微盤根),用手將底部和側邊的根稍微撥鬆開一點即可,不需要硬扯開土團,避免傷根太多。
- 如果根系糾結非常嚴重(像塊洗碗鋼絲絨!),那就要稍微「破根」了。用乾淨的刀子或手指,在土團側面和底部深深劃幾刀(約1-2公分深),刺激根系向外生長。這招對盤根嚴重的苗很有效。(這是我從老農夫那學來的,以前都怕傷根不敢弄,結果盤根的苗種下去後長超慢!)
- 定植: 將苗放入大盆中央,關鍵來了!要「深埋」! 番茄的莖接觸濕土會長出不定根!把土填到超過原本土團表面約5-10公分,甚至可以把最下面的幾片葉子都埋進土裡(記得把埋進土裡的葉子摘掉)。這樣做能讓植株長出更龐大的根系,更穩固、吸收力更強!這也是小番茄盆栽種植方法中提升植株強健的小秘訣。
- 填土 & 壓實: 繼續填入介質,一邊填一邊輕輕壓實(不要死命壓),讓土壤和根系緊密接觸,避免留有空氣空隙。填到離盆緣約2-3公分,作為澆水空間。
- 澆定根水: 徹底澆透!直到水從盆底大量流出。這能幫助土壤沉降,貼合根系。
- 暫時遮蔭: 定植後的頭1-2天,如果陽光很烈,可以稍微遮蔭一下(比如用50%遮光網或搬到略陰涼處),減少蒸散壓力,幫助它適應新環境。

第五步:日常照顧基本功 - 水、肥、光、風
種下去後才是開始!想把小番茄盆栽種好,這四樣是核心關鍵。小番茄盆栽種植方法的精髓就在日常的觀察與調整。- 陽光(光): 絕對的靈魂! 小番茄是標準的「嗜光性」植物。每天至少需要 6-8小時的直射陽光。陽光不足,植株會徒長(細長柔弱)、開花少、結果率低、果實不甜、病害也容易發生。擺放位置要選家裡陽光最充足的地方!我曾經為了搶陽光,把盆栽搬來搬去追著太陽跑(鄰居大概覺得我很怪),但為了番茄,值得啦!西曬也沒關係,只要能曬到太陽就好(但夏天西曬過強時,注意水分補充要更勤快)。
- 澆水(水): 這是技術活!沒有固定幾天澆一次,要看天氣、看盆子大小、看植株狀態。
- 原則:「見乾見澉」。 簡單說,就是表土1-2公分乾了,或者提起盆子感覺明顯變輕了,就要澆水。澆水則要澆到「盆底大量出水」!確保整個土團都濕透。避免只澆一點點水,那只有表土濕,根系為了找水往下長,結果底部根都乾死了。也避免土還濕濕的就一直澆,會悶根爛根。最容易犯錯的就是這個!
- 時間: 最好在早上澆水。讓葉片有時間乾燥,減少病害。避免中午高溫時澆冷水(傷根),也避免傍晚澆水後葉片整晚濕濕的(易生病)。
- 澆水方式: 直接澆在土面上,避免噴灑葉面(尤其花果期)。用長嘴澆水壺很方便。
- 夏季高溫: 大太陽下蒸散極快,可能需要早晚各澆一次(特別是盆不夠大時),否則中午葉子就垂頭喪氣給你看!這時候就體現大盆的好處了。
- 施肥(肥): 小番茄是吃肥怪獸!尤其開始開花結果後,需肥量非常大。光靠介質裡的基肥絕對不夠。
我的施肥策略:
- 基肥 (定植時): 在介質中混入足量的緩效性肥料。我會用:
- 腐熟有機堆肥(如前所述)
- 有機質肥料(如:臺肥生技一號、五號,或其他品牌有機蔬果肥)
- 少量緩效性化學肥(如:魔肥、好康多)。基肥提供長期穩定的基礎養分。
- 追肥 (定植後):
- 生長期 (定植後 ~ 開花前): 長莖葉階段,需要較多氮肥(N)。可以每7-10天施用一次氮比例較高的液肥(例:N-P-K=5-3-3或類似比例),或稀薄的尿素(濃度一定要低,比如1000倍以上)。但別施過頭,否則葉子茂盛不開花(我就犯過這錯)。
- 開花結果期: 看到花苞出現後,就要轉換肥料!此時需要高磷鉀(P-K)肥來促進開花、著果和果實膨大甜度。停止高氮肥!
- 液肥 (速效,關鍵期補充): 每7-10天施用一次高磷鉀液肥(例:開花肥、結果肥,N-P-K像3-8-8, 1-5-5, 0-10-10或類似)。魚精、海藻精、磷酸一鉀也都是好選擇。液肥吸收快,尤其在大量結果時或感覺植株需要「補一下」時很有用。
- 固態追肥 (緩效,持續供應): 在土表追加緩效性的有機質肥料(如:臺肥生技五號、43號,或其他蔬果專用有機肥)或緩效性化學肥(如:花寶三號、或標榜開花結果用的肥料)。大約1-2個月追加一次,視肥料種類和植株狀況調整。沿盆邊淺埋或灑在土表再稍微覆土。
- 鈣肥補充: 盆栽容易缺鈣,導致果實「臍腐病」(果實底部變黑爛掉)。可以在介質中混入石灰粉(如苦土石灰、蚵殼粉,注意用量和酸鹼度),或在開花結果期,定期(約2週一次)噴施「氯化鈣」或「胺基酸鈣」等葉面鈣肥(噴灑葉背效果較好)。這點常被忽略,但很重要!
- 基肥 (定植時): 在介質中混入足量的緩效性肥料。我會用:

肥料型別 | 推薦產品舉例 | 優點 | 缺點 | 使用時機/頻率 |
---|---|---|---|---|
緩效基肥 (混土) | 臺肥生技一號、五號;各大廠牌有機質肥料 | 肥效長,釋放溫和穩定 | 見效較慢 | 定植時混入介質 |
緩效追肥 (固態) | 臺肥生技五號、43號;魔肥(化學);好康多 | 使用方便,持續供應養分 | 需注意放置位置,避免直接接觸根莖 | 定植後約1個月起,每隔1-2個月追加一次 |
高磷鉀液肥 | 各品牌開花肥、結果肥;魚精;海藻精;磷酸一鉀 | 吸收快速,效果明顯 | 需經常施用(每7-14天) | 開花結果期主力!定期施用;果實膨大期加強 |
鈣肥 | 氯化鈣(葉噴);胺基酸鈣(葉噴);苦土石灰(土施) | 預防臍腐病,強化細胞 | 葉噴需注意濃度避免燒葉 | 土施:混基肥;葉噴:開花結果期起,約2週一次 |
天然礦物補充 | 草木灰(鉀)、稻殼炭(鉀、矽) | 天然來源,補充鉀及微量元素 | 肥分量較不精確,強鹼性需注意 | 可少量混入基肥或作為追肥補充 |
- 通風(風): 陽臺常常悶熱不通風,這點容易被忽略,但超級重要!通風不良是病蟲害的溫床(粉蝨、蚜蟲、紅蜘蛛、白粉病、疫病最愛悶濕環境)。盡量把盆栽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開窗對流、放臺小電扇輕輕吹(別對著植物猛吹)都有幫助。枝葉太茂密時,記得修剪內部枝條,增加通透性。
第六步:整形修剪與支撐 - 讓盆栽健康又高產
放任小番茄亂長絕對不是好主意!尤其在空間有限的盆栽裡。適當的整形修剪可以:- 改善通風光照,減少病害。
- 引導養分流向果實,提高產量和品質。
- 維持植株在可控範圍內,方便管理。
- 摘除側芽(抹芽): 這是最重要也最常做的修剪!番茄葉子和主莖交界處(腋芽)會不斷長出側枝(子蔓)。如果任其生長,整株會變成雜亂的灌木叢,養分分散,果實變小變少。
- 做法: 看到腋芽長出來,趁它還小(約3-5公分)時,用手指或乾淨小剪刀把它摘除。只保留主幹繼續向上生長(單幹整枝)。
- 頻率: 幾乎每週都要檢查摘除!尤其生長旺盛期。這動作要持之以恆。
- 例外: 如果是矮生品種或是想讓植株更豐滿,可以保留基部的1-2個健壯側枝,形成雙幹或三幹(但盆栽空間有限,單幹通常管理最方便,產量也集中)。
- 摘除老葉、病葉: 底部接觸土面、老化變黃、或感染病害的葉子要及時摘除。減少養分消耗、改善基部通風、減少病害傳播源。摘葉時用乾淨剪刀剪掉葉柄(靠近主莖處),不要硬扯傷到莖。
- 摘心(打頂): 當植株長到理想高度(比如快到棚架頂或你覺得夠高了),或者生長季末期(例如天氣開始變熱,不適合再讓它長新果串),可以把主幹最頂端的嫩芽摘除。這樣做會停止植株繼續長高,讓養分集中供應給已開花結果的部分。盆栽空間有限時很重要。
- 疏花疏果: 如果同一花序開太多花(有時一小串超過20朵!),可以摘除一些過於擁擠、畸形的花或小果。讓養分集中供應給留下的健康果實,長得更大更甜。但這步驟比較進階,我通常是看情況,植株夠壯就讓它多結點,植株弱就摘掉些。
- 支撐固定: 番茄植株長高後容易倒伏(尤其結果後更重),一定要搭支架!
- 方式: 在盆中插入堅固的竹竿、鐵線做成的圓錐架、或購買現成的番茄籠。
- 做法: 隨著主幹長高,用軟質繩子(如麻繩、布條、專用綁枝夾)以「8字型」鬆鬆地將主幹綁在支架上,提供支撐。千萬別綁死或綁太緊! 要留生長空間。盆栽的支撐點要插深插穩。

第七步:病蟲害防治 - 預防勝於治療
陽臺盆栽雖然比大地乾淨些,但病蟲害還是難免。紅蜘蛛、粉蝨、蚜蟲超愛我的番茄!還有討厭的疫病、白粉病。小番茄盆栽種植方法要成功,防治是必修課。- 預防最重要!
- 環境: 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再次強調!)。
- 健康管理: 土好、水適量、肥均衡,植株自然強壯抗病蟲。
- 清潔: 隨時清除老葉病葉、落葉、落果,避免成為病蟲溫床。定期用濕布擦拭葉片背面(紅蜘蛛大本營!)。
- 輪作 & 換土: 避免連續種植同科植物(茄科:番茄、辣椒、茄子、馬鈴薯)。同一盆土最好每年更新至少一部分,或徹底換新。盆器最好也清洗消毒過(太陽曬或稀釋漂白水)。
- 物理隔離: 新買回來的苗或植物,先隔離觀察幾天,確定沒帶蟲再放到陽臺。
常見病蟲害簡易處理法(陽臺友善): 發現問題要及早處理!一旦爆發就很麻煩。
病蟲害名稱 | 識別特徵 | 陽臺盆栽推薦處理法 | 個人心得/吐槽 |
---|---|---|---|
紅蜘蛛 | 葉背有細小紅點或白點,有蜘蛛網;葉面出現黃白小點,嚴重時葉片乾枯。 | 1. 加強沖洗: 用強力水柱(噴霧頭調強)沖洗葉背,尤其中午時段效果好(蟲怕濕)。 2. 自製辣椒大蒜水: 辣椒+大蒜搗碎泡水過濾後噴,要勤噴(效果有限但無毒)。 3. 苦楝油: 效果較好且相對安全的生物製劑,依說明稀釋噴灑葉背(需均勻濕潤),間隔5-7天噴一次,連續幾次。 4. 窄域油/農用礦物油: 物理性窒息,對成蟲卵皆有效。需傍晚噴,避免高溫。 | 最討厭的傢伙! 通風稍差就來,繁殖超快!夏天大敵。沖水是基本功,苦楝油是我現在的主力,但味道...嗯,鄰居可能不太喜歡。 |
粉蝨 | 小白蟲聚集嫩葉背,驚動會飛起;葉片有黏黏蜜露,易引發煤煙病。 | 1. 黃色黏板: 物理誘殺成蟲,效果不錯! 2. 苦楝油/窄域油: 噴灑葉背(同紅蜘蛛)。 3. 蘇力菌亞種 (Bt-a): 對粉蝨幼蟲有效。 4. 沖水: 也有一定驅趕效果。 | 也很煩人!黃板必掛!幼蟲很難殺。發現要及早處理,成群就很難清。 |
蚜蟲 | 綠色或黑色小蟲聚集嫩芽、花苞、新葉背吸汁液;造成葉片捲曲畸形。 | 1. 徒手捏爆/沖水: 數量少時最有效也最快! 2. 肥皂水: 稀釋洗碗精(要天然成分的)噴灑。 3. 苦楝油/窄域油: 噴灑。 | 相對好處理,徒手清除最有快感!但會一直復發。勤檢查嫩芽。 |
潛葉蠅 | 葉片上出現彎曲不規則的白色隧道(幼蟲蛀食葉肉)。 | 1. 摘除受害葉: 及早發現摘除並銷毀蟲葉! 2. 黃色黏板: 誘殺成蟲。 3. 注意清潔: 清除落葉。 | 隧道很醜!但通常不會直接致命。摘葉子最實在。 |
疫病 (晚疫病) | 葉片出現暗綠色水浸狀斑點,迅速擴大變褐枯死;莖部有黑褐色病斑;果實腐爛長白黴。 | 預防!預防!預防! 1. 避免淋雨/葉片積水。2. 極度通風。3. 避免過度密植。 發生後:1. 立即摘除並銷毀病葉、病果、嚴重病株! 2. 噴銅劑(如氫氧化銅): 廣譜殺菌劑,對預防和早期治療有幫助。需依說明使用。 | 毀滅性病害! 尤其連續陰雨天後爆發超快。發現病葉要狠心快剪快丟(別丟在陽臺!)。銅劑是緊急手段。基本上預防勝於治療,環境管理最重要! |
白粉病 | 葉片、嫩莖出現白色粉狀黴層,嚴重時葉片變黃乾枯。 | 1. 小蘇打水: 1公升水+1茶匙小蘇打+幾滴沙拉脫(當展著劑),噴灑患部(需均勻)。 2. 葵無露/窄域油: 物理覆蓋病菌。 3. 硫磺粉/劑: 有機可用,預防效果好。 4. 改善通風光照。 5. 摘除嚴重病葉。 | 濕度高、通風差時易發生。小蘇打法經濟實惠,但效果比較緩慢。發現初期就要處理。 |
重要觀念: 盆栽空間小,一旦發生嚴重病蟲害,有時「壯士斷腕」把嚴重感染的植株移除銷毀,避免傳染給其他盆栽,反而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別捨不得!
第八步:採收與享用 - 幸福的時刻!
等了好久,終於看到果實由綠轉色(紅、黃、紫...看你種什麼品種),變硬實飽滿,就是採收的時機啦!這是小番茄盆栽種植方法最終極的快樂!- 採收時機: 觀察果實顏色均勻,呈現品種特色色澤,稍微捏一下有彈性(不是軟軟的),就可以採收了。可以在蒂頭周圍微微變色時就採下,放室溫1-2天後熟(尤其怕鳥偷吃時)。讓果實在枝頭完熟風味最佳(但風險是被鳥蟲捷足先登!)。
- 採收方法: 用乾淨剪刀連同一小段果柄(約0.5-1公分)剪下。直接硬扯有時會傷到枝條或果實。保留果柄也較耐存放。
- 儲存: 新鮮採收的小番茄,室溫下放置幾天沒問題(風味更好)。吃不完可以放冰箱冷藏(但風味會稍微減損),最好盡快享用!
- 品嚐: 相信我,自己種出來的小番茄,那股新鮮的香氣和飽滿的甜味(甚至帶點微酸),絕對是市場買不到的!直接當水果吃、做沙拉、拌義大利麵、烤蔬菜盤...怎麼吃都美味。看著家人朋友吃得開心,那種滿足感,就是持續種植的最大動力。

Q&A - 小番茄盆栽疑難雜症快速問答
- 問:我的小番茄只開花不結果,怎麼辦?
答: 最常見原因:1. 授粉不良。 陽臺風小蟲少,人工幫忙輕輕搖晃花穗或用小毛筆輕刷花蕊中心。2. 氮肥過多。 開花後停高氮肥,轉用高磷鉀肥。3. 溫度過高。 夏天高溫(尤其夜溫>25°C)會導致花粉敗育不易結果,試著移到較涼爽處或選耐熱品種。4. 光照不足。 每天至少6小時直射光才夠。
- 問:葉子為什麼會捲曲起來?
答: 可能原因很多:1. 生理性捲葉: 高溫、強光、乾旱、根系受損(如移植傷根或澆水不當)都可能引起。改善環境(遮陰、適澆水),等根系恢復通常會好轉。2. 病蟲害: 如蚜蟲、病毒病。仔細檢查葉背有無蟲害。病毒病通常伴隨嵌紋、黃化,植株生長停滯,無特效藥,建議拔除。3. 藥害肥害: 噴藥或施肥過濃燒傷。
- 問:果實底部變黑爛掉是怎麼回事?
答: 這就是典型的「臍腐病」!主要原因是缺鈣。不是土壤完全沒鈣,而是植株吸收或運送鈣到果實的能力受阻。原因:1. 澆水不當: 忽乾忽濕或長期缺水,影響鈣離子隨水運輸。2. 根系受損: 無法吸收。3. 氮肥過多: 導致植株生長過快,鈣供應不上。4. 盆土本身缺鈣。 預防:保持土壤水分穩定(尤其結果期),避免施過量氮肥,適量補充鈣肥(土施或葉面噴灑氯化鈣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