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在揹包與地圖間打滾了將近十年的旅人,京都對我而言,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觀光名單。它更像是心靈的補給站,每次踏足,總能找到意想不到的角落沉澱自己。說起京都嵐山,大家腦海裡跳出的不外乎是渡月橋、竹林小徑或天龍寺的壯觀庭園。這些地方美則美矣,但那份屬於京都的幽玄與禪意,總覺得在洶湧人潮中被稀釋了。直到那次,我刻意拐了個彎,選擇往嵐山深處、小倉山的方向緩步上行,目標是那座名字就帶著遺世獨立感的常寂光寺。說真的,當時心裡也沒太大期待,純粹是想避開人群喘口氣。沒想到,這次「迷路」,卻意外撞見了我心中最接近「理想京都」的模樣。
常寂光寺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佛理的深意。它源自佛教淨土思想中的「常寂光土」,意指佛所居住的、永恆寂靜光明的淨土境界。寺院本身屬於日蓮宗,是戰國時代(大約1596年)由當時的住持日禎上人為了逃避京都的紛擾而建立。想想看,四百多年前的僧侶,同樣為了尋求一方清淨,選擇在這片依山而建的林間開闢道場,這份心意穿越時光,至今仍能清晰感受。它不像許多京都名剎有著顯赫的貴族背景或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它的故事平靜而深遠——就是一群渴望與佛心相應、遠離塵囂的修行者,一點一滴建造起來的精神家園。這種純粹,反而更打動我。走進山門,那份撲面而來的靜謐感,立刻讓人明白先人為何選擇此地。比起山下嵐山主街的喧騰,這裡簡直是另一個世界。我常想,或許正是這份建立初衷的純粹,讓常寂光寺的氣場如此特別,少了點觀光味,多了分實實在在的寺院本質。
目錄
規劃行程,時間點絕對是關鍵!

誰也不想千里迢迢跑來卻吃閉門羹吧?常寂光寺的開放時間會隨著季節變化調整:
- 通常開放時間: 上午 9:00 至下午 5:00 (最後入場時間通常是下午 4:30)。
- 特別注意:
- 楓葉季 (約十一月中下旬至十二月初) :經常會提早開放 (有時早上 8:00 或 8:30) 並延遲關門 (可能到下午 5:30),具體時間每年會公告,務必行前上官網確認!嵐山楓情太熱門了。
- 無休寺日:基本上全年無休。不過,遇到極端天氣(像是颱風或罕見大雪)時,為了安全可能會臨時關閉,出發前一天最好再瞄一眼官方訊息比較保險。
- 參拜費用: 大人 500 日圓,小孩 (中小學生) 200 日圓。這個價格在京都眾寺院中算是相當親民了。
| 常寂光寺 開放時間簡表 | |
|---|---|
| 時期 | 開放時間 |
| 一般時期 | 09:00 - 17:00 (最後入場 16:30) |
| 楓葉旺季 | 通常 08:00/08:30 - 17:00/17:30 (每年變動,務必查官網!) |
| 參拜費 | 大人 500円 / 中小學生 200円 |
| 休息日 | 全年無休* (*極端天氣可能臨時關閉) |
| 最佳到訪時段 | 上午開門時 或 關門前 1-1.5 小時 (避開中午至下午三點的人潮高峰,特別是楓葉季!) |
講到交通,其實挺簡單的
尤其是如果你已經在嵐山區域玩耍了。最方便的方式絕對是搭乘 「京都巴士」:
- 推薦路線: 搭乘 京都巴士「28號」 系統。直接在 「嵯峨天龍寺前」 巴士站下車(這個站就在嵐電嵐山站出口斜對面,渡月橋、竹林小徑都在步行範圍)。
- 下車後怎麼走? 下車後,朝著小倉山的方向走,會看到明顯的指標指向「常寂光寺」。路程大約是 10-15 分鐘的緩上坡。別小看這坡,穿好走的鞋是真理!特別是逛完一天後,下坡時你就會感激自己沒穿新買的靴子或高跟鞋。路上會經過一些精緻的日式民宅和小店,慢慢走其實很舒服。
- 其他選擇:
- JR / 嵐電 步行: 如果你搭 JR 山陰本線在 「嵯峨嵐山站」 下車,或搭嵐電(京福電鐵)在 「嵐山站」 下車,同樣需要步行前往。從 JR 嵯峨嵐山站走過來,時間會比從巴士站稍長一點,大約 15-20 分鐘。
- 計程車: 當然也可以,京都車站或四條烏丸附近跳錶過來價格不菲,嵐山區域內短程移動比較可行。但個人覺得,那一段上坡路是醞釀情緒的過程,慢慢走上去,看到山門時的感覺更棒。
- 腳踏車: 嵐山租腳踏車很方便,騎上來也可以,但停車要注意,常寂光寺入口附近有劃設的腳踏車停車區域(通常要收費,約100-200円)。體力好的人可以考慮。
終於要進入重頭戲——寺院本身了!

說實話,常寂光寺的範圍並不算遼闊,但它的精華在於層次與氛圍。我真心建議放慢腳步,以下這幾個點,是我覺得絕對不能錯過、且最能體會寺院精神的:
- 仁王門(山門): 這絕對是常寂光寺最具標誌性的畫面!朱紅色的山門,靜靜佇立在石階頂端,被四周茂密的楓樹包裹著。特別是秋天,當楓紅似火,這座山門就像被點燃了一般,成為無數鏡頭追逐的焦點。第一次親眼所見時,那種震撼至今難忘。就算不是楓葉季,綠意環繞下的山門也自有一股沉穩莊嚴。提醒:山門並不巨大,它的美在於與環境的融合與色彩的衝擊,別用東大寺的規模來期待它。
- 本堂(妙見堂): 穿過山門,沿著石階繼續向上,就能到達供奉本尊妙見菩薩的本堂。本堂本身是重要的文化財,建築簡樸卻有種安定人心的力量。我特別喜歡在本堂前廊坐下片刻(允許坐下的區域),抬頭看看簷角,低頭俯視下方層層疊疊的楓樹或新綠。這裡是寺院的核心,靜坐一會兒,感受那份由內而外的寧靜。有時能遇到僧侶或信徒在此誦經,那低迴的經文聲,更添幾分肅穆。
- 多寶塔: 順著本堂旁的小徑再往上走一點,就能看到被高大樹木簇擁著的多寶塔。這座塔建於江戶時代初期,同樣是重要文化財。它的位置較高,視野也相對開闊些。寶塔的深色木質與周圍的自然色彩形成對比,無論是春櫻點綴、夏綠濃蔭、秋楓環抱還是冬枝蕭瑟,都構成極美的畫面。這裡遊客通常比山門處少一點,更能靜靜欣賞建築之美。我個人特別愛它在微雨中的模樣,木頭色澤更深沉,空氣中帶點濕潤的青草香,很有禪意。
- 展望臺(奧之院方向): 從多寶塔再往奧之院方向走一小段(路標很清楚),會經過一個小小的展望臺。這裡是常寂光寺境內最高的眺望點。雖然視野稱不上壯闊無比,無法看到整個京都,但足以俯瞰寺院層疊的屋簷與茂密的樹冠,以及遠方嵐山地區的輪廓。天氣極好時,甚至能隱約望見一點點市區。這個點常常被匆匆走過的遊客忽略,但很值得停留幾分鐘,感受一下『登高望遠,心境開闊』的片刻。
- 四季迥異的庭園與林徑: 嚴格來說,常寂光寺並沒有像天龍寺那種大型的、人工雕琢痕跡明顯的枯山水或池泉迴遊庭園。它的美,在於整個寺院與小倉山自然林相的完美融合!穿梭在蜿蜒的石板小徑和參天古木之間,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春季有新綠與偶爾可見的櫻花(非主要賞櫻點,但有幾株點綴很美)。夏季是滿眼濃得化不開的綠意盎然,蟬鳴聲聲,卻奇異地不覺吵鬧,反顯幽靜。秋季不用多說,是它最輝煌的時刻,楓紅從山腳蔓延至山頂,層次豐富到令人窒息。冬季則有蕭瑟寂寥之美,枝幹分明,別有風骨。我最難忘的一次,是在初冬一個微寒的午後造訪,遊人稀少,陽光透過稀疏的枝椏灑在青苔與石階上,那份清冷與純粹,是喧鬧的紅葉季無法體會的。
重點歸納:
- 拍照聖地: 仁王門(四季皆美,楓葉季最炸)、多寶塔(建築與自然融合典範)。
- 靜心之所: 本堂前廊、林間小徑、展望臺(人流較少)。
- 獨特體驗: 感受「寺院即山林,山林即道場」的自然禪意。
- 個人偏愛: 多寶塔周邊與奧之院方向的小徑,人少幽靜,最能體會寺名「常寂」的真諦。
說真的,一趟路來嵐山,只逛一個常寂光寺有點可惜

(雖然它絕對值得待上大半天)。嵐山周邊可玩可看的點實在太多,我整理幾個步行可達、型別各異的鄰近景點,方便大家搭配規劃行程:
1. 竹林之道(竹林小徑)
- 介紹: 這大概是嵐山最廣為人知的「網紅」景點了吧?從天龍寺北側延伸至野宮神社,一條長約400公尺、兩旁被高聳入天的孟宗竹林包夾的石板步道。陽光透過竹葉縫隙灑下的光影,確實有種空靈的美感。BUT!(沒錯,我要說真心話了)它的人潮洶湧程度,尤其是在旺季或假日,完全可能破壞你對「幽靜竹林」的想像,幾乎像是在排隊逛夜市。清晨(早於8點)或黃昏時分人會少很多,拍出來的照片也更有感覺。算是「到此一遊」必經,但別抱太大幻想能獨享清幽。
- 地址: 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芒ノ馬場町 (位於天龍寺北側與野宮神社之間)。
- 交通: 從常寂光寺步行下山約10-15分鐘即可到達竹林小道的起點(靠近野宮神社或天龍寺北門側)。
- 營業時間: 24小時開放。強烈建議 早(7:00前)或晚(日落前後) 前往體驗較佳。
2. 野宮神社
- 介紹: 坐落在竹林小徑中段的一個小巧神社,歷史非常悠久。最出名的是祈求「良緣」與「學業進步」(特別是很多學生會來掛繪馬)。神社整體是黑木鳥居、黑木建築,營造出古樸神秘的氛圍(據說源於古代齋宮沐浴潔淨時的「黑木之俗」)。這裡也是《源氏物語》「賢木之卷」中提到的重要場景。雖然不大,但因為位置就在竹林裡,順路經過進來看看、感受一下氛圍很不錯。最有特色的是入口處的「龜石」,聽說摸一摸能祈求長壽?反正我也跟著摸了。
- 地址: 京都市右京區嵯峨野宮町1。
- 交通: 就在竹林小徑中段,從常寂光寺步行過來約15分鐘。
- 營業時間: 通常為9:00 - 17:00 (全年無休)。參拜免費。
3. 天龍寺
- 介紹: 世界文化遺產,嵐山地區的「扛霸子」寺院之一。由足利尊氏為悼念後醍醐天皇於1339年建立。最大的看點是曹源池庭園——由夢窗疏石設計的池泉迴遊式庭園,巧妙地借景了後方的龜山。坐在大方丈的緣側(迴廊)靜靜欣賞庭園的四季變換,是經典的京都體驗。庭園本身非常精緻,融合了禪意與自然美學。不過,主建築大方丈內部參觀需要脫鞋,旺季人潮也相當可觀(特別是庭園觀賞點),整體規模較大,走起來稍微費腿力。和常寂光寺的山林野趣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 地址: 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芒ノ馬場町68。
- 交通: 從常寂光寺步行下山約10分鐘可達北門(靠近竹林小徑)或正門(臨大馬路)。
- 營業時間: 庭園參觀:8:30 - 17:00 (10月21日至3月20日至16:30);諸堂參拜時間可能不同,現場確認。費用:庭園 500円 / 庭園+諸堂 800円。
4. 渡月橋
- 介紹: 橫跨桂川的這座木結構橋樑,是嵐山最醒目的地標。名字據說來自鎌倉時代龜山天皇看見月亮橫跨橋樑宛如渡月而命名。站在橋上或河岸邊,可以欣賞保津川(桂川上游)的溪谷風光與四周山巒。四季景色各異:春櫻、夏綠、秋楓、冬雪(運氣好的話)。橋本身沒有驚天動地的歷史,但它是連線嵐山區域(車站、商店街)與中之島、龜山公園的重要通道。我喜歡在黃昏時分,沿著河岸散步,看天色變幻。橋頭的% Arabica咖啡也是打卡熱點(要排隊!)。
- 地址: 橫跨京都市右京區(嵐山側)與西京區(中之島側)的桂川。
- 交通: 從常寂光寺步行下山約20-25分鐘(途經天龍寺前區域)。搭巴士在「嵐山」站下車即達橋頭。
- 營業時間: 24小時開放。純粹是看風景、散步的點。
嵐山的住宿選擇不少,從高檔的日式溫泉旅館到平價的商務旅館、Guesthouse 都有。如果想深度感受嵐山晨昏之美(特別是想拍無人的竹林或清晨的渡月橋),住上一晚是明智的選擇。以下幾家是我住過或研究過、覺得位置和口碑都不錯的:
1. 嵐山辨慶 (Arashiyama Benkei)
- 介紹: 這家算是嵐山頂級的日式溫泉旅館(Ryokan)了!位置絕佳,就在渡月橋畔,部分房間擁有無敵河景(當然價格也...)。提供傳統的「一泊二食」服務,晚餐通常是精緻的京懷石料理。館內有天然溫泉大浴場,逛了一天回來泡湯舒緩雙腳,簡直是天堂享受。服務細緻周到,非常適合想體驗正宗和式奢華服務、預算充足的旅人。缺點嘛...除了貴,就是非常難訂!尤其是楓葉季和櫻花季,得提前超久預約。
- 地址: 〒616-0003 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瀬戸川町34。
- 交通: 常寂光寺步行過來約20-25分鐘。或從嵐電「嵐山站」步行約5分鐘。旅館也提供從JR嵯峨嵐山站的接送服務(需預約)。
- Check-in/out時間: 通常入住時間為 15:00 以後,退房時間為 10:00 或 11:00(具體看方案)。溫泉大浴場開放時間會公告。
2. 花傳抄 (Kadensho)
- 介紹: 同樣是口碑很好的高階溫泉旅館,屬於「Daiwa Roynet Hotel」集團旗下,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的舒適感。最大賣點是擁有7種不同主題的貸切風呂(私人湯屋,需預約時段,通常免費輪流使用)和大浴場。房間寬敞舒適,有洋式也有和式選擇。晚餐也是高水準的會席料理。位置在嵐山公園附近,較嵐山辨慶稍微遠離渡月橋最熱鬧的核心區一點點,但反而更顯清幽,步行到主要景點也很方便(到常寂光寺約15-20分鐘)。
- 地址: 〒616-0003 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芒ノ馬場町12。
- 交通: 從JR嵯峨嵐山站步行約10分鐘(有接送巴士可預約);從常寂光寺步行約15-20分鐘。
- Check-in/out時間: 入住通常 15:00後,退房 10:00 或 11:00。
3. Guesthouse RIN (ゲストハウス凜)
- 介紹: 想省點預算又不失特色?這家Guesthouse是不錯的選擇。位置就在嵐山商店街(通往竹林小徑的路上),生活機能超方便。由老町屋改建,保留了傳統結構但內部裝潢年輕簡約。有宿舍房型的上下舖,也有少量私人雙人房(共用衛浴)。公共空間舒適,廚房裝置齊全(自己煮省錢!),工作人員友善,揹包客氣氛濃厚。是我這種預算有限又想住在嵐山核心區時的好夥伴。缺點是隔音相對一般(町屋通病),私人房數量少要早訂,衛浴共用對於習慣獨立衛浴的人可能需要適應。
- 地址: 〒616-8385 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造路町20-13。
- 交通: 從嵐電「嵐山站」步行3分鐘;從JR嵯峨嵐山站步行約12分鐘;從常寂光寺步行下山約10-15分鐘。
- Check-in/out時間: 通常入住時間為 16:00-20:00(需確認),退房時間為 10:00 或 11:00。
嵐山的美食選擇

非常多樣化,從高階料亭到庶民小吃都有。這裡分享幾家我吃過、覺得有特色或味道不錯的:
- 廣川鰻魚飯 (うなぎ屋 廣川): 米其林一星的鰻魚飯名店!關西風的烤鰻魚(蒸過再烤),肉質軟嫩,醬汁鹹甜適中,香氣十足。缺點是:永遠在排隊!且價格偏高(一份套餐約4000円起)。個人覺得值得一試,但要有排至少一小時的心理準備(尤其晚餐)。建議開門前就去卡位。地點就在渡月橋頭附近。
- 嵯峨野湯葉料理 (嵯峨野 湯葉料理 森嘉 / 其他湯葉專賣店): 嵐山是湯葉(優質豆皮)的名產地。許多餐廳提供湯葉套餐或單點。口感細膩滑嫩,有股天然的豆香。推薦試試「湯葉丼」或附有生湯皮、炸湯皮、湯葉卷等的套餐。森嘉是名店之一,環境雅緻。吃素的朋友也能找到合適的選擇(但純素需確認高湯)。
- 老松: 嵐山知名的和菓子店,就在天龍寺斜對面。最有名的是夏季限定的「夏柑糖」(將果肉取出製成果凍再放回完整柑橘皮中的甜點),清爽不甜膩。其他季節也有各種精緻日式點心。買盒當場吃或當伴手禮都適合。本店後方有吃茶室「嵐山苑」,可以在古色古香的庭院旁享用甜品。
- 鯛匠HANANAO (鯛匠 はなを): 主打「鯛茶漬け」三吃(鯛魚茶泡飯)的名店。將現烤的新鮮鯛魚切片,搭配特製高湯、特調芝麻醬、海苔、蔥花等,可以品嚐鯛魚原味、沾芝麻醬吃、最後做成茶泡飯三種吃法。清爽健康,午餐時段永遠大排長龍!建議早點去拿整理券。
- 街邊小吃: 在嵐山街道逛逛,別錯過各種小吃!熱呼呼的「糰子」(醬油、紅豆、芝麻口味都不錯)、「櫻餅」(季節限定)、「抹茶冰淇淋」(幾乎每家店都有,濃淡看店家)、「烤團子」、「炸楓葉餅」等等。邊走邊吃是樂趣。渡月橋附近還有賣「流水素麵」的店家(夏季限定),體驗食物隨水流下的趣味。
最後,分享一些我實際走訪後覺得超級實用的注意事項
幫大家避開冤枉路和壞心情:
- 穿一雙絕對好走的鞋! 超級重要,說三遍!嵐山區域不小,常寂光寺本身就在山坡上,需要上下石階(有些還蠻陡峭濕滑的)。竹林小徑、天龍寺範圍也不小,都是石板路或碎石路。想舒舒服服探索美景,放棄美觀但不實用的鞋子吧!運動鞋或抓地力好的休閒鞋是首選。
- 楓葉季的人潮,請做好心理準備: 常寂光寺是京都頂級的紅葉名所。十一月中下旬到十二月初的旺季,特別是週末和國定假日,人潮只能用「恐怖」來形容。上山的小路可能會塞滿人,拍照熱點需要排隊等候。強烈建議:一開門就衝進去(楓葉季可能提早開) 或 關門前1.5小時再入場,避開可怕的午後人潮(旅行團最集中的時段)。平日下午三點後人潮通常也會稍減。如果可以,盡量安排平日前往!我曾在楓葉季平日上午九點到達常寂光寺,雖然人也不少,但還能自在移動;十一點離開時,上山的人龍已經排到巴士站附近了...嚇死人。
- 補給很重要: 常寂光寺境內沒有餐廳或販賣部(只有入口處簡單售票),待的時間長的話(特別是拍照狂),建議帶瓶水。嵐山商店街餐廳雖多,但熱門時段一樣大排長龍(尤其午餐)。可以考慮錯開時間用餐(早點吃午餐或晚點吃),或者在便利商店買點飯糰、三明治果腹。寺內禁食請遵守。
- 尊重寺院禮儀: 常寂光寺是莊嚴的宗教場所。請保持安靜,避免大聲喧嘩。拍攝建築物外觀沒問題,但請勿拍攝本堂內部(通常有禁止標示)。參拜前可以在手水舍簡單淨手漱口(舀一瓢水,先洗左手,再洗右手,然後倒一點水在左手掌心漱口後吐掉,最後將勺柄立起用水流清洗勺柄)。
- 天氣預報很重要: 京都天氣多變,尤其春秋季。上山時建議帶件薄外套或防風外套。雨具隨身攜帶(輕便雨衣比雨傘方便,尤其在狹窄山徑或人擠人時)。下雨天的常寂光寺別有一番風情,楓葉沾濕水珠特別鮮豔,石階濕滑務必小心行走。
- 現金備妥: 雖然京都市區電子支付普及度越來越高,但常寂光寺的參拜費只收現金!嵐山有些小吃攤或小店也可能只收現金。建議還是準備足夠的日幣零錢比較保險。
- 沒有「魔法拍攝點」: 仁王門雖美,但楓葉季熱門時段這裡永遠擠滿人潮和腳架。想拍到「空景」難度極高,除非你願意在開門前就來排隊等第一個入場。放寬心,享受當下眼睛看到的真實美景,比執著於拍到完美無人的照片更重要。多寶塔周邊、奧之院方向的小徑,通常能找到相對人少的角度。有時候,抬頭看看光影,比擠在人群裡更有收穫。
嵐山區域重點注意事項一覽:

| 專案 | 重點提醒 |
|---|---|
| 穿著 | 務必穿好走、防滑的鞋子! 山路、石階、石板路是常態。 |
| 楓葉/旺季人潮 | 超級擁擠! 強烈建議 開門即入 或 關門前1-1.5小時入場,盡量 避開週末假日。要有排隊與人擠人的心理準備。 |
| 飲食補給 | 寺內無販售飲食,建議自備水。嵐山餐廳 用餐尖峰(12:00-14:00)大排長龍,錯峰用餐或備簡便食物。 |
| 寺院禮儀 | 保持安靜。拍攝 注意內部禁止攝影標示。參觀前可在 手水舍淨手。 |
| 天氣與準備 | 查好天氣預報! 山區天氣多變, 隨身帶雨具(雨衣尤佳)與薄外套。雨天石階濕滑需格外小心。 |
| 支付方式 | 常寂光寺參拜費只收現金! (大人500円)。嵐山部分小店、攤販也可能只收現金,建議備足零錢。 |
| 拍照心態 | 熱門點(如山門) 極難拍到無人空景(尤其旺季)。放寬心,享受當下,可探索寺院內 較少人走的區域(如多寶塔周邊、奧之院方向)尋找不同角度。 |
| 廁所 | 常寂光寺境內設有廁所(通常在本堂附近), 嵐山主要車站、商店街、其他寺社(如天龍寺)也有。建議上山前或參觀完主要景點後利用。 |
| 垃圾處理 | 請將垃圾帶走! 嵐山街道與景點內垃圾桶不多(日本常態),建議隨身帶個小袋子裝垃圾,找到垃圾桶再丟棄(通常在車站、便利商店外)。 |
Q&A
Q:去常寂光寺看楓葉,幾月最好?
A:京都楓葉變色時間每年略有不同,受氣溫影響大。常寂光寺位處山區,楓紅通常較早,最佳觀賞期 大約落在十一月中下旬到十二月初。建議行前兩週密切關注京都楓葉前線預測(很多日本氣象網站或旅遊資訊網會發布),會更準確。
Q:常寂光寺適合帶長輩或行動不便者去嗎?
A:老實說, 不太適合 。主要原因就是 石階多且陡峭 ,從入口買票處到仁王門、本堂、多寶塔,都需要爬不少階梯,部分路段坡度較大。境內平坦區域不多。如果長輩腿腳不便、輪椅使用者或嬰兒推車,會非常辛苦甚至無法抵達核心區域(如仁王門、本堂)。建議考慮嵐山其他平坦的點(如渡月橋周邊、天龍寺內較平坦的庭園部分)。
Q:在常寂光寺大概需要安排多少時間參觀?
A:如果你只是快速走一圈打卡主要點(山門、本堂、多寶塔),差不多 30-45分鐘 可以結束。但這樣實在太可惜!想要 細細品味、拍照、安靜坐一會兒感受氣氛 ,建議至少安排 1.5小時 到 2小時 。楓葉季旺季因為人潮移動緩慢、排隊拍照,停留時間可能更長(2-2.5小時)。時間充裕的話,在這裡慢慢消磨半天也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