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奇幻歷史之旅與實用旅遊攻略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作為一個在臺灣南北跑了十幾年的老揹包客,看過的景點也算不少了,但這座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是真真切切讓我感受到「老東西」煥發生機的地方。它不是那種一眼驚豔的華麗宮殿,更像一位歷經滄桑卻保養得宜的長者,靜靜訴說著臺南,甚至整個臺灣現代化程序的起點。下面這份我踩點多次、結合實地體驗整理的「超詳細攻略」,保證資訊紮實、避坑指南都有,就希望能幫你玩得更順心!

介紹:從水龍頭到百年瑰寶的奇幻旅程

真的,在沒去之前,我壓根沒想過,“擰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水”這件現在理所當然的事,在百年前有多不容易。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前身是「臺南水道-山上淨水場」,這可是日治時期為了改善臺南地區飲水衛生、撲滅傳染病而建的重大工程!1912年動工,1922年完工,整整十年心血啊。你能想像嗎?它默默工作了快80年,直到1982年才功成身退。後來經過一番跌宕起伏(差點被拆掉!),終於在2005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並在2019年華麗轉身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博物館。

說實話,第一次踏入園區,那種工業遺蹟混合著綠意盎然的衝突美感,真的很特別。巨大的紅磚建築群、鏽跡斑斑的鋼鐵結構、高聳的過濾筒,這些冰冷的工業元素,被精心規劃的綠意和花園巧妙包裹、軟化。走在裡面,彷彿穿越了時空隧道,一邊是百年前工程師的智慧結晶,一邊是當代人對歷史的溫柔凝視。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最打動我的,就是它沒有把古蹟供在高臺上,而是讓它“活”在人們的生活裡,你可以觸控那些粗糲的磚牆,抬頭仰望龐大的機器,切身感受那個年代為了“喝一口乾淨水”所付出的巨大努力。這種沉浸感,是很多博物館難以比擬的。不誇張地說,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是我在臺灣見過把工業遺產再利用做得最出色的地方之一!每次帶朋友來,看到他們從最初的“哦,水管博物館?”的疑惑臉,到逛完後的“哇,原來這麼厲害!”的驚歎狀,我就特別有成就感。

門票:花小錢看大歷史,值!

門票這塊,我必須說,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門票定價算是非常親民了。花這點錢就能欣賞到國定古蹟和這麼用心的展示,價效比很高!

票種 價格 (新臺幣) 適用物件 備註
全票 100 一般民眾 主要的參觀票種
半票(優待票) 50
  • 臺南市民 (需出示身分證)
  • 在臺南就學的學生 (需出示學生證)
  • 65歲以上長者
  • 持有效證件之身心障礙者及其必要陪同者1名
  • 7-12歲兒童
臺南市民福利!記得帶證件。學生證也要帶喔!兒童指7歲~未滿12歲
免費 0
  • 6歲以下兒童
  • 持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
  • 持博物館學會會員證者
  • 設籍山上區居民 (需出示身分證)
  • 持觀光局核發之導遊執業證者
山上區居民免費,這點我覺得很在地化,很棒!

小提醒:

  • 現金支付: 目前入園主要以現金支付為主,售票口買票。習慣電子支付的朋友記得先領點現金。
  • 票券保留: 買了票根別急著丟!有時候館內的特展或特定區域可能會需要再次核票(雖然我幾次去都沒遇到,但以防萬一嘛)。
  • 優惠查詢: 最新優惠資訊建議出發前再上官網瞄一眼,有時候會推出聯票或季節性活動。

開放時間:避開人潮有訣竅

搞定門票,當然要知道啥時能進去!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算是相當友善,固定休週一(國定假日或補假日除外),這點要記牢,別像我第一次興沖沖跑過去吃了閉門羹...

時間類別 時段 備註
開放日 星期二 至 星期日
開放時間 09:30 - 17:30
最後入場 16:30 超級重要! 別像我那次趕在最後一分鐘衝進去,結果只能走馬看花。建議至少預留 2-3小時 才夠仔細看!
休館日 每週一 但若遇到 國定假日政府公告之放假日 則照常開放,隔天(通常是週二)休館。
農曆除夕、初一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我的經驗談:

  • 最佳時段: 平日早上開館後人最少,逛起來最舒服,拍照也容易避開人群。下午2點後旅行團和遊覽車會比較多,尤其是週末!
  • 季節考量: 臺南夏天真的熱!雖然園區綠蔭不少,但戶外區域還是很曬。建議 秋冬春三季 來訪最舒服。夏天來?務必做好萬全防曬(帽子、陽傘、防曬乳、充足的水)!館內展館有空調,是救命區。
  • 雨天備案: 展館主體都在室內,雨天影響不大,但連線各館的步道和花園區會比較溼滑,走路要小心。

交通:輕鬆抵達的水道之旅

說到交通,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位置確實不像市區景點那麼方便,但絕對值得專程跑一趟。以下幾種方式,看你偏好哪種:

交通方式 路線說明 優點 缺點 適合物件 備註
自行開車/騎車
  • 國道3號: 下「官田系統交流道」(約331K處),接臺84線「北門玉井線」快速道路往玉井方向。
  • 臺84線: 於「臺南系統交流道」(約15.5K處) 轉接國道8號往臺南方向。
  • 國道8號: 下「新化交流道」(約3.5K處)。下交流道後 左轉 臺20線 (中山路) 往山上方向。
  • 臺20線 (中山路): 直行約3公里,看到「山上區公所」後,於紅綠燈路口 右轉 山上路 (南178鄉道)。續行約1公里即可抵達,博物館在 左手邊,有超大停車場。
最方便自由、時間易掌控 需負擔油錢、停車費 家庭、多人同遊、想彈性安排行程者 導航可直接設「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停車場很大,平日免費假日小客車一次50元 (機車20元),收費合理。
臺灣好行 山博行線 (假日行駛):
  • 這是串聯 左鎮化石園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南瀛天文館 三個景點的專車。
  • 臺南火車站 (南站) 出發。
  • 班次少,務必提前查好時刻表並預留候車時間。
便宜、串聯景點 班次極少、僅假日行駛 揹包客、時間充裕者 車程約1小時。強烈依賴時刻表! 錯過一班要等很久。適合想一天玩遍三個點的人。
公車 綠幹線 (臺南火車站 ↔ 玉井):
  • 從臺南火車站(北站)搭乘綠幹線。
  • 於「山上區公所(山上)」站下車。
  • 下車後沿著178鄉道(山上路)步行約 15-20分鐘 可抵達博物館。
班次較臺灣好行多 步行距離長、耗時 預算極有限、體力好者 車程約50-60分鐘。夏天的這段路走起來...真的很考驗耐力,要有心理準備。
計程車/包車
  • 從臺南市區 (如臺南火車站) 直接搭乘計程車。
  • 或透過叫車App預約。
  • 也可考慮包車一日遊,搭配附近景點。
省時省力、點對點 費用最高 趕時間、重視舒適度者 單程車資預估約400-600元臺幣。多人分攤較划算。包車約半天2000元左右起跳。

我的真心話:
對我這種懶人來說,開車或騎機車絕對是首選。停車方便又不用在烈日下走長長的路。搭公車?除非你真的很想體驗在地生活(或預算吃緊),否則那15-20分鐘的步行在臺南的陽光下,絕對是意志力的考驗!臺灣好行是個不錯的概念,但班次真的太少了,行程會綁很死,不適合想悠閒逛的人。計程車適合3-4人分攤,其實也OK。

景點必去:水道博物館的五大亮點攻略

好啦,進到重頭戲了!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不小,主要分成 「博物館區」 (原快濾筒室、快濾筒室辦公室、送出唧筒室) 和 「淨水池區」 (蝙蝠洞!),兩區有點距離(步行約10分鐘)。記得拿份導覽地圖,規劃好路線才不會漏掉精華。以下是我認為 絕對不能錯過的五大必看重點,還附上個人私房的 拍照秘笈

  1. 快濾筒室:巨無霸工業心臟
    • 看點: 一走進去,絕對會被那 十四座巨型鑄鐵快濾筒 震懾住!每座都比我高好多,排排站開,氣勢驚人。紅磚拱廊配上這些鋼鐵巨獸,光影從高窗灑落,那個氛圍真的絕了!這裡是當年淨水流程的核心,利用砂濾去除水中雜質。
    • 互動體驗: 館方很用心地設定了互動裝置,可以模擬操作快濾筒的開關閥門(當然是假的,但手感模擬得很像),還有動畫解釋工作原理,連我這種機械白痴都看得懂七八成。
    • 拍照秘笈:
      • 廣角仰拍: 站在快濾筒下方往上拍,凸顯建築的宏偉和快濾筒的巨大感。
      • 長廊透視: 站在長廊一端拍向另一端,利用紅磚拱門和快濾筒形成的重複線條,營造深邃感。
      • 光影捕捉: 挑選有陽光從高窗灑進來的時段(早上或下午),光影打在紅磚牆和機器上,隨便拍都像明信片。
  2. 送出唧筒室:動力心臟的脈動
    • 看點: 這裡存放著當初用來將淨化後的水「打」上市區高地的 巨大幫浦機組。雖然現在機器靜止了,但看著那些精密複雜的齒輪、軸承、管線,還是能感受到當年運轉時的轟鳴與力量。牆上還保留了當時的 操作說明牌記錄表,細節控會很愛。
    • 展示亮點: 館內展示了從 水源地取水 (曾文溪/烏山頭水庫水源) 到 淨化處理 (沉澱、過濾) 再到 加壓送出 的完整流程模型,非常清晰易懂。還有互動遊戲讓你知道當年要把水打到多高才能供應臺南市區。
    • 拍照秘笈:
      • 細節特寫: 幫浦機組上的銘牌、齒輪紋路、斑駁的漆面,都是充滿工業美學的好題材。
      • 大場景+小人: 請夥伴站在龐大的機組旁,對比出機器的巨大規模(記得注意安全,別觸碰)。
  3. 快濾筒室辦公室:穿越時空的辦公桌
    • 看點: 連線著快濾筒室的這棟建築,是當時工程師和行政人員辦公的地方。這裡的氛圍和前兩區的工業硬核感截然不同,比較優雅細緻。保留了當時的 辦公桌、檔案櫃、壁爐 (!) 等設施,復古燈具、花磚地板也很美。
    • 特色展覽: 這裡常會有關於 水道歷史、工程技術、衛生發展 的特展,資訊量豐富但不會太枯燥。我上次去就看到一個關於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啟蒙的展,很有意思。
    • 氛圍感受: 想像一下百年前的工程師在這裡繪製藍圖、計算水壓、管理龐大淨水系統的畫面,是不是很有感覺?窗外的綠意和室內的懷舊感很搭。
  4. 花園綠地與裝置藝術:古蹟中的休憩角落
    • 看點: 園區裡可不是隻有硬邦邦的機器!規劃了大片的 草坪、綠樹、花圃。最棒的是,巧妙融入了不少 以「水」為主題的現代裝置藝術。有些造型很抽象,有些則很童趣,散落在各處,逛著逛著就有驚喜。
    • 必打卡點: 那個 超大的藍色水管造型溜滑梯 (結合了戲水區概念,但我去的時候沒放水) 是小朋友的最愛,也是網美拍照熱點。還有利用廢棄材料做成的水滴造型、水流意向的雕塑,都很有巧思。
    • 休息好處去: 逛累了,就在樹下的長椅或草坪上坐坐(記得帶野餐墊!),享受一下古蹟環繞中的片刻寧靜。廁所也規劃得乾淨又寬敞,這點加分!
  5. 淨水池區(國定古蹟本體)與蝙蝠生態:隱藏版秘境!
    • 重要提醒: 這個區域 不在 主博物館園區內!需要從主園區出來,沿著指標步行約 10分鐘 的坡道才能到達。千萬別錯過!開放時間和主園區一樣,但要注意最後入場時間也是16:30! 而且 參觀淨水池內部需要提前預約導覽! (名額有限,建議一早就到博物館服務臺詢問預約當天的場次,或事先電話洽詢)。
    • 看點:
      • 建築本身: 淨水池本體是模仿歐洲中世紀城堡的建築風格,非常獨特!由天然石塊和鋼筋混凝土構成,為了確保水質穩定,深埋地下,上面覆土種植草皮保溫隔熱,遠看就像一座綠色小山丘。走上階梯到頂端平臺,視野很好。
      • 淨水池內部 (需預約導覽): 這才是重頭戲!跟著導覽員走下旋轉樓梯,進入陰涼的地下空間,會看到巨大的 淨水池體,還有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 「英式重力式快濾系統」的濾料層 (礫石、砂等) 結構剖面展示,非常壯觀。導覽員的解說能讓你更深入瞭解淨水原理和建築工法。
      • 蝙蝠生態: 淨水池內部因為長年陰涼穩定,成為了 「臺灣葉鼻蝠」 的重要棲息地!在非打擾蝙蝠的季節 (通常是春夏),幸運的話可以在導覽時看到牠們倒掛休息的身影(嚴禁閃光燈和喧嘩喔)。這裡是生態保育的絕佳示範點。
    • 拍照秘笈 (外部):
      • 城堡全景: 站在淨水池前方空地或階梯上,拍下這座獨特「城堡」的全貌。
      • 平臺眺望: 在淨水池頂端平臺,可以遠眺部分園區和周邊鄉間景色。

我的必看重點排行榜 (個人偏好版):

排名 區域/亮點 推薦理由 適合物件
1 淨水池內部 (需預約) 獨特城堡建築、壯觀地下結構、蝙蝠生態,神秘感與知識性滿點! 所有人!絕對值回票價!
2 快濾筒室 視覺震撼第一站,工業美學代表,拍照效果一流。 攝影愛好者、歷史工程迷
3 送出唧筒室 動力核心,精密機械之美,完整了解水道運作原理。 機械迷、想深入瞭解技術者
4 花園綠地與裝置藝術 調和工業硬核感,休息放鬆好去處,裝置藝術增添趣味。 家庭親子、喜歡輕鬆氛圍者
5 快濾筒室辦公室 體驗復古辦公氛圍,特展內容常更新。 對歷史人文細節有興趣者

個人小抱怨與建議:

  • 淨水池區的預約制雖然是為了保護古蹟和蝙蝠,但對於臨時起意或時間有限的遊客來說,確實有點小麻煩。強烈建議一進主園區就先去服務臺問預約! 錯過真的很可惜。
  • 連線主園區和淨水池區的那段坡路,夏天走起來真的...很燃燒卡路里。園方要是能弄個接駁小車(收費也行),體驗會好很多。
  • 有些互動裝置偶爾會故障,希望維護能再勤快點。

附近景點:水道玩不夠?周邊順遊一把抓

既然都大老遠跑到山上了,時間夠的話,當然要把附近的好點一起打包帶走!這幾個地方我都去過,各有特色:

  • 左鎮化石園區
    • 介紹: 這裡絕對是古生物迷的天堂!號稱是亞洲唯一的「化石主題」綜合園區。從猛獁象、古鹿、鱷魚到貝類化石,種類超級豐富。更厲害的是,很多化石就是在臺南這片土地,特別是菜寮溪流域出土的!展示做得相當生動有趣,不會讓你覺得在看一堆石頭。它是由原菜寮化石館擴建整合而成的,規模比以前大很多。
    • 地址: 臺南市左鎮區61-23號 (和山上水道不太遠,開車約10-15分鐘)
    • 交通: 最方便的還是 開車/騎車。搭臺灣好行「山博行線」(假日行駛)可以一次串聯水道博物館、南瀛天文館和這裡。
    • 營業時間: 09:00 - 17:00 (週二休館,國定假日除外);最後入場 16:30 | 門票: 全票100元,也有各種優惠票。
  • 南瀛天文館
    • 介紹: 想探索宇宙的奧秘?來這裡就對了!分成「天文展示館」、「星象館」、「天文觀測館」三大區域。展示館有各種互動設施和模型解釋天文知識;星象館的球幕影片非常震撼,彷彿真的躺在星空下;觀測館則有專業望遠鏡(特定時間開放)。非常適合帶小朋友來玩中學,情侶晚上來看星星也很浪漫!記得查好當季的星象活動或觀測主題。
    • 地址: 臺南市大內區曲溪裡34-2號 (離水道博物館開車也是約10-15分鐘)
    • 交通: 同樣推薦 開車/騎車。假日可利用「山博行線」。公車較不便。
    • 營業時間:
      • 天文展示館 / 星象館:平日 09:00 - 17:00;週六 09:00 - 21:00;週日/國定假日 09:00 - 17:00 (週一休館)
      • 天文觀測館:僅週六夜間開放 (時間依官網公告) | 門票: 分館收費或購買套票,詳見官網。
  • 新化老街
    • 介紹: 逛完充滿知識性的點,想換個懷舊風情?那就開車大約 15-20分鐘 到新化老街(中正路)吧!這裡保留了完整的 巴洛克式立面街屋,雕花精緻,見證了日治時期新化作為山區集散中心的繁華。雖然規模比不上鹿港或大溪老街,但勝在比較不那麼商業化擁擠,散步起來舒服。可以找找老戲院、老餅舖,吃碗當地有名的葉麥克炸雞(下午才開!)或瓜瓜園的地瓜點心。
    • 地址: 臺南市新化區中正路 (主要精華段)
    • 交通: 開車/騎車最方便,有路邊停車格或停車場。公車較少且需轉乘。
    • 營業時間: 老街本身全天開放。各店家營業時間不一,餐飲、小吃店通常中午過後到晚上;老店舖可能只開白天。
  • 虎頭埤風景區
    • 介紹: 臺灣第一座水庫!歷史也很悠久。環境清幽,湖光山色很美,適合散步、踩天鵝船、環湖騎單車(可租借)。有吊橋、觀景臺、露營區。春天有阿勃勒花季,金黃色花海映著湖面很漂亮。是個可以輕鬆待上半天,親近大自然呼吸芬多精的地方。跟水道博物館連結點?都是「水」的設施嘛!
    • 地址: 臺南市新化區中興路42巷36號 (離水道博物館開車約10分鐘)
    • 交通: 開車/騎車直達。公車班次少。
    • 營業時間: 06:30 - 22:00 | 門票: 全票80元,半票40元,臺南市民憑證免費!停車另計。

我的順遊建議:

  • 知識文化一日遊: 山上水道博物館 + 左鎮化石園區 + 南瀛天文館 (利用假日山博行線最省事,但時間要抓很緊)。這組合資訊量超大,適合體力好、求知慾旺盛的人。
  • 輕鬆半日/一日遊: 山上水道博物館 (主園區) + 虎頭埤風景區。有歷史、有自然,節奏比較悠閒。或是山上水道博物館 + 新化老街 (吃美食)。
  • 深度水道迷: 如果成功預約到水道博物館的淨水池導覽,光認真逛完水道兩區就可能花掉大半天,附近頂多再搭配一個點就差不多了。

附近酒店:山上住一晚?不如住市區或新化!

山上區本身是個純樸的農業區,並沒有高檔或知名的觀光飯店。如果你計畫在山博區域(水道、化石、天文館)玩一整天以上,又想避開來回市區的交通時間,有幾個「相對近」和「較舒適」的住宿選擇,主要集中在新化區或玉井區(往山裡走的方向):

  • 新化林場 (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 小木屋
    • 介紹: 這是最貼近自然的選擇了!位在 新化林場 (也叫虎頭埤風景區後山) 裡面。小木屋就藏在森林之中,環境超級清幽,晚上只有蟲鳴鳥叫(偶爾可能有...猴子?)。房間裝置比較簡單樸實,乾淨度OK,重點是住在大自然裡的獨特體驗。早上起床在林間散步超舒服。適合喜歡安靜、想遠離塵囂的人。但晚餐選擇少,可能要開車下山吃。
    • 地址: 臺南市新化區知義裡口埤76號 (新化林場內)
    • 交通: 必須開車才能方便進出。從水道博物館開車約15-20分鐘。林場本身很大,住小木屋通常要停在外圍停車場再走進去或等接駁。
    • 聯絡/訂房: 直接搜尋「新化林場小木屋」或洽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官網/電話。建議提前預訂,尤其假日。
  • 虎頭埤湖濱旅館
    • 介紹: 這家就在 虎頭埤風景區大門旁邊,地點無敵!部分房間窗戶正對著湖景(選房時要確認)。旅館本身有年代感,設施不算新穎,但維護得還算乾淨整潔。最大優勢是方便,一早起床就能進風景區散步,傍晚看夕陽湖景也方便。有餐廳可以用餐(但口味評價普通,不如去新化市區覓食)。房價相對平實。
    • 地址: 臺南市新化區中興路42巷36號 (虎頭埤風景區旁)
    • 交通: 開車最方便。從水道博物館開車約10-15分鐘。公車班次稀少。
    • 聯絡/訂房: 可直接搜尋旅館名稱訂房,或透過訂房網。
  • 玉井區商旅/民宿
    • 介紹: 玉井是臺南著名的芒果產地,往山裡開約20-25分鐘車程。這裡有一些規模不大的汽車旅館、商務旅館或溫馨民宿(例如:玉井市區或靠近走馬瀨農場一帶)。選擇性比山上/新化多一些,品質也相對穩定些,價格中等。住玉井的好處是晚上可以去逛逛玉井夜市(查詢開市時間)、吃芒果冰(必吃!),隔天順遊走馬瀨農場或梅嶺爬山。
    • 地址範例: 臺南市玉井區中正路、民族路等市區一帶
    • 交通: 強烈依賴自駕。從水道博物館開車到玉井市區約20-25分鐘。
    • 聯絡/訂房: 建議透過訂房網平臺搜尋「玉井住宿」比較選擇。

我的住宿真心話與建議:

老實說,除非你鐵了心要玩透山博線(水道、化石、天文館)兩天一夜,否則「當天往返臺南市區」是最主流也最方便的選擇!理由如下:

  1. 選擇多太多: 臺南市區的住宿從奢華酒店、文青設計旅店、CP值高的商旅到特色民宿,應有盡有,品質和選擇性遠勝山上/新化地區。
  2. 美食天堂: 晚上逛完景點回到市區,無數小吃、餐廳、夜市等著你,這是住在山上完全無法比擬的樂趣。山上晚上真的很安靜...覓食選擇極少。
  3. 交通彈性: 即使不開車,從市區出發到水道博物館,臺灣好行或公車的選擇也比試圖在山上找交通方便得多。

結論: 除非你特別追求森林木屋的寧靜體驗,或想一大早衝淨水池導覽第一名,否則住臺南市區,搭配自駕或包車/計程車前往山上水道博物館及其周邊景點,會是更舒適便捷的玩法。想把省下來的住宿費拿去吃爆臺南美食,不是更香嗎?


附近美食:山上在地味與鄰近好選擇

講到臺南,怎能不談美食!雖然山上區本身不是美食激戰區,但還是有幾家在地人會去的樸實小店,加上鄰近的新化區選擇就豐富多了。玩完水道博物館,肚子餓了可以這樣找吃:

山上區在地小吃 (樸實路線):

  1. 明和菜粽:
    • 簡介: 山上非常老字號的早餐店!招牌就是 「菜粽」(純花生粽),淋上特製醬油膏和滿滿的花生粉,再撒點香菜,簡單古早味。配一碗味噌湯或豬血湯,就是當地人經典的早餐組合。粽子口感綿密,花生香氣足。店面非常非常不起眼,就是路邊攤。
    • 位置: 通常就在山上區公所、農會附近一帶,問問當地人比較快。賣完就收,通常只開早上到中午。
    • 個人心得: 吃的是濃濃的在地人情味和傳統手路。別期待華麗裝潢或網美感,就是實實在在的傳統小吃。喜歡花生的人會愛。
  2. 山上公有市場周邊:
    • 簡介: 市場裡面或周邊,早上會有一些賣碗粿、肉粽、米糕、土魠魚羹、麵攤的小攤販。這些都是跟著市場作息,許多是做街坊生意的老攤。
    • 特色: 價格實惠,口味就是家常臺南味。想吃最貼近在地人日常的食物,可以來這裡繞繞探險。注意營業時間多半是早市!
    • 個人心得: 有選擇障礙?看哪攤當地人買的多就跟著買,通常不會踩雷。口味偏傳統,可能比較鹹甜(道地臺南風)。

鄰近新化區美食 (選擇較多,開車10-15分鐘):

  1. 葉麥克炸雞:
    • 簡介: 新化超超人氣的排隊名店!只賣下午到晚上。招牌是 「中藥炸雞翅」「炸雞排」。雞翅醃漬入味,裹粉酥脆不油膩,帶點獨特的中藥香氣(不明顯,主要是提味),肉質多汁。雞排也很厚實。通常下午三點左右開賣,很快就大排長龍。
    • 位置: 新化區忠孝路116號 (通常認排隊人潮就對了!)
    • 營業時間: 約下午 15:00 開始賣到晚上賣完為止 (週一公休)
    • 個人心得: 真的好吃!雞翅比臺南市區一些名店更得我心。但要有排隊30分鐘以上的心理準備。建議派一個人先去排隊,其他人去附近買別的。怕排隊?那就非熱門時段再去碰運氣。
  2. 瓜瓜園觀光工廠 地瓜產品:
    • 簡介: 臺灣地瓜大廠的觀光工廠。這裡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地瓜製品伴手禮:地瓜酥、冰烤地瓜(冷藏吃超讚!)、地瓜蛋捲、地瓜QQ球、地瓜霜淇淋...應有盡有。廠內有簡單介紹地瓜知識。
    • 位置: 新化區中正路65-1號
    • 營業時間: 觀光工廠 09:00-17:00(部分產品販售區可能更晚)
    • 個人心得: 冰烤地瓜必買!當點心或早餐都很健康美味。霜淇淋便宜濃鬱。是補充能量和買伴手禮的好地方。
  3. 新化老街周邊美食:
    • 簡介: 老街上有不少小吃和老店,選擇比山上多很多:
      • 太子廟前麵攤: 賣意麵、餛飩湯等傳統麵食,簡單好吃。
      • 姑姑茶葉蛋: 在老街郵局前,茶葉蛋滷得入味香濃。
      • 燒餅、雞蛋糕: 街邊常有小攤販賣。
      • 老式冰果室: 可以喝杯古早味紅茶或果汁。
    • 個人心得: 老街上的食物選擇雖然不算爆炸多,但充滿人情味和懷舊感。邊吃邊欣賞巴洛克建築,別有一番風味。味道可能不是頂尖,但氛圍加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