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血液裡流著湯湯水水的美食狂熱者,冬天對我來說只有一個關鍵字——鍋!尤其當寒流來襲,濕冷刺骨,沒有什麼比一碗熱騰騰、酒香四溢的簡易燒酒雞更能瞬間驅走寒意,從胃裡暖到心裡。我試過無數食譜,踩過不少坑(湯苦了、肉柴了、酒味太衝...),終於練就這套成功率超高的家常做法,今天就來傾囊相授,保證材料好買、步驟清晰,廚房新手也能煮出暖心暖胃的好味道!
目錄
挑對食材,成功就一半!我的採買心法
我一直深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做簡易燒酒雞更是如此。湯頭要醇厚甘甜,肉質要軟嫩不柴,關鍵就在這些食材的挑選與搭配。經過多次實驗(和幾次失敗的晚餐),我整理出這份絕對要收藏的清單:
簡易燒酒雞靈魂食材採買表
食材類別 | 必備成員 | 建議用量 (約4-5人份) | 挑選重點與替代方案 (我的血淚經驗談) |
---|---|---|---|
主將 | 帶骨土雞塊 (或仿土雞) | 1隻 或 約1200g | 強烈推薦土雞!肉質緊實耐煮,湯頭更鮮甜,仿土雞也可。肉雞容易煮散,不建議。買時請攤商剁塊,塊頭適中才好入口。 |
靈魂液體 | 純米酒 (標示"料理米酒"亦可) | 1-1.5瓶 (約600-900ml) | 一定要用純米酒!酒精濃度約19.5%最理想。紅標米酒是經典。米酒頭(酒精濃度高)太烈,不適合直接全取代。 |
辛香基底 | 老薑 | 1大塊 (約150-200g) | 老薑!老薑!老薑!辛辣夠味才能驅寒,嫩薑香氣不足。洗淨後用刀背拍裂,香氣更易釋放。 |
藥膳精華 | 燒酒雞藥材包 | 1包 | 中藥行或超市都有賣配好的。懶人必備!自己配的話,基本款當歸、川芎、枸杞、紅棗不可少。喜歡更補的可加黃耆、熟地。 |
我的藥材包排行榜(依個人喜好)
- 溫補型:當歸、川芎、枸杞、紅棗、黃耆 - 香氣溫和,接受度高,適合全家大小。
- 氣血雙補型:在溫補基礎上+熟地、白芍 - 湯色較深,藥膳味更濃鬱,適合女生生理期後或特別疲累時。
- 清香祛風型:當歸、枸杞、紅棗、桂枝、桑寄生 - 藥味相對清爽,帶點草本香氣。
關鍵配角:
- 黑麻油(純正!約2-3大匙):香氣的靈魂推手!一定要用純黑麻油,顏色深、香氣濃鬱。別用調和麻油或香油。
- 鹽(適量):最後調味用,寧少勿多,嘗過再加。
選購小提醒:
- 雞肉:當天現買最新鮮!冷凍雞要先充分退冰,煮前用冷水沖洗掉血水雜質,湯才清澈(這步驟偷懶不得,煮過一次混濁的湯就懂了...)。
- 米酒:我試過幾次用部分水取代米酒,坦白說,風味差很多! 酒香是精華,除非真的完全不能碰酒精,否則建議全酒或酒佔大部分。米酒煮過酒精會揮發,留下甘甜。
- 藥材包:中藥行老闆是我好友!直接告訴他你要煮幾人份的簡易燒酒雞,他會幫你配好分量。超市賣的現成包方便,但藥材品質和分量有時較不穩定。

廚房實戰!零失敗「簡易燒酒雞」步驟拆解
準備好材料,挽起袖子,我們要開煮了!不用緊張,照著我的步驟走,保證香氣滿屋,鄰居都來敲門。
前置作業:耐心是美味的開始
- 雞肉處理:買回的雞塊用「冷水」沖洗乾淨(溫熱水會讓肉質變緊),瀝乾或用廚房紙巾稍微拍乾。這步驟去除多餘血水和雜質,湯頭才不會混濁或有異味。有一次我偷懶跳過,煮出來的湯...嗯,有股淡淡的血腥味,整鍋倒掉超心痛!
- 藥材沖洗:將藥材包內容物(或自配藥材)放入碗中,用「冷水」快速沖洗一下,瀝乾。目的是沖掉表面灰塵,千萬不要浸泡! 香氣會流失。枸杞、紅棗可以不洗,看個人習慣。
- 老薑處理:老薑仔細洗刷乾淨(縫隙容易藏泥),不用去皮(薑皮也有好處),用刀背用力拍裂,再切成厚片或塊狀。拍裂比切片更能釋放薑的風味精髓。
熱鍋開火!香氣爆發的關鍵步驟
- 麻油煸薑 - 耐心出真味:
- 取一個「厚底」的湯鍋或深炒鍋(荷蘭鍋、砂鍋、不鏽鋼厚鍋都好),開「中小火」,倒入黑麻油。
- 油微溫時(手放鍋上方能感受到熱氣即可),放入拍好的老薑片。
- 重點來了! 用中小火慢慢煸,用鍋鏟輕輕翻動,直到薑片邊緣捲曲、呈現「金黃色」且香氣撲鼻。這過程需要點耐心,大約需要5-8分鐘。火太大麻油會苦,薑片會焦黑變苦,整鍋就毀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 煸到位的薑片,是湯頭香氣濃鬱不燥的關鍵!
- 雞肉乾炒 - 鎖住肉汁:
- 薑片煸香後,將「徹底瀝乾」的雞塊倒入鍋中。
- 轉「中大火」,開始翻炒雞塊,目標是把雞肉表面的水分炒乾,炒到雞皮「微微上色」、緊縮。這步驟能去除一些腥味,並鎖住肉汁,讓雞肉吃起來更Q彈不柴。
- 炒到鍋底有點「鑊氣」、香氣十足就對了!
注入靈魂!燉煮出醇厚甘甜
- 豪氣加酒:
- 雞肉炒香後,將「整瓶」純米酒豪邁地沿鍋邊淋入!聽到那「滋滋」聲,聞到酒香蒸騰的瞬間,超療癒!喜歡酒味濃一點的可以加到1.5瓶。
- 這時絕對不要加水! 純酒湯頭才是正統風味(酒精煮過會揮發)。簡易燒酒雞的醇厚就靠它了。
- 藥材入浴:
- 米酒滾起後,放入沖洗瀝乾的藥材(當歸、川芎、紅棗、黃耆...)。
- 把枸杞先留著(太早放會煮爛)。
- 耐心燉煮 - 小火出精華:
- 等湯汁再次滾沸,立刻蓋上鍋蓋。
- 關鍵動作:轉「最小火」! 讓湯保持微滾狀態(冒小泡泡)即可。
- 耐心燉煮約 30-40分鐘。時間取決於雞種和塊頭大小,土雞、仿土雞需要更久(可能50分鐘)。
- 中間可以開蓋檢查一下,用筷子戳雞腿最厚處,能輕鬆穿透就表示熟了。確認雞肉熟透軟嫩。
- 枸杞點睛:
- 在關火前 5-10分鐘,放入枸杞。煮太久枸杞會破掉,湯色也會變混濁。
- 最後調味:
- 試喝湯頭!這時的湯應該充滿濃鬱的藥膳香和米酒甘甜。簡易燒酒雞的湯頭本身已有味道,只需「極少量」的鹽提味即可,甚至不加也行。寧願淡了再加,千萬別手抖過鹹!

簡易燒酒雞火候控制速查表
烹飪階段 | 火力控制 | 時間參考 | 關鍵目標與小貼士 |
---|---|---|---|
煸薑 | 中小火 | 5-8分鐘 | 薑片金黃捲曲,麻油香而不苦。火大必苦! |
炒雞 | 中大火 | 約5分鐘 | 炒乾表面水分,雞皮微上色緊縮。瀝乾雞塊是關鍵! |
滾酒 & 下藥材 | 中大火 → 轉滾 | 酒滾即可 | 沿鍋邊淋酒,香氣爆發!藥材(除枸杞)此時下。 |
主要燉煮 | 最小火 (微滾) | 30-50分鐘 | 最重要階段!蓋鍋蓋,保持湯面微滾冒小泡。時間看雞種大小,筷子戳透即熟。 |
下枸杞 | 維持最小火 | 關火前5-10分鐘 | 太早下會爛!保持枸杞顆粒完整,湯色清亮。 |
調味 | 關火前 | 1分鐘 | 試喝!只需極少量鹽甚至不加。 |
偷吃步與創意變奏:我的家常「簡易燒酒雞」升級玩法
經典的簡易燒酒雞已經夠迷人,但身為愛玩料理的人,總想來點變化。分享幾個我實驗過、家人朋友都買單的變奏版:
1. 麻油雞變體版:
- 材料小改:米酒量減少至半瓶(約300ml),加入適量的熱開水補足湯量(約2-3碗,看喜好)。
- 風味:湯頭更清爽,麻油香和酒香依然明顯,適合覺得純酒版太濃烈,或想多喝點湯的人。這是我媽的最愛,她說這樣比較不"燥"。
2. 素食版(菇菇燒酒湯):
- 主材替換:用各種新鮮菇類取代雞肉!杏鮑菇(手撕成大塊)、香菇、鴻喜菇、柳松菇都很棒。超級推薦加「猴頭菇」,口感像吃肉!
- 關鍵步驟:菇類先乾鍋煸炒出香氣和水分(或用點植物油炒香),再接著用麻油煸薑的步驟。藥材包同樣使用。
- 風味:充滿菇類的鮮甜和藥膳香,湯頭非常清爽甘美。冬天想吃鍋又不想吃肉時的好選擇。我曾用這版本招待吃素的朋友,大獲好評!
3. 蔬果增甜版:
- 加料時機:在加入米酒煮滾後(下藥材前),加入1-2顆洗淨的「蘋果」(去籽切大塊)或1根「玉米」(切段)。
- 風味:蘋果或玉米的自然甜味會慢慢釋放到湯裡,讓湯頭多一份溫潤的果香清甜,層次更豐富,小朋友接受度更高。記得最後撈出煮軟的蘋果或玉米。
4. 南洋風味版(實驗趣味):
- 材料新增:在煸薑時,加入1-2根拍碎的「香茅」(只用白色段)和幾片「南薑」(切片)一起煸香。米酒滾後,加入幾片「檸檬葉」。
- 風味:融合了臺式的藥膳溫補與南洋的清新酸香,非常獨特!適合喜歡嘗鮮的人。藥材包記得還是要加,但分量可以減半。這個版本評價兩極,我老公很愛,我爸就皺眉頭說"不像話"...食物嘛,自己喜歡最重要!

家常簡易燒酒雞變體比較
變體名稱 | 主要特色變化 | 適合物件 | 我的真心評價 |
---|---|---|---|
麻油雞變體版 | 米酒量減半 + 加熱水 | 怕酒味太濃 / 想多喝湯 / 長輩 | 清爽版,麻油香仍在,接受度廣,穩妥安全牌! |
素食菇菇版 | 雞肉→綜合菇類 (特別是猴頭菇) | 素食者 / 想換口味 / 清爽無負擔 | 菇類鮮甜與藥膳超搭!猴頭菇必加,口感驚豔。 |
蔬果增甜版 | 加蘋果塊或玉米段 | 家庭有小孩 / 喜歡湯帶自然甜味 | 蘋果效果比玉米明顯,甜味溫和,小孩接受度+++! |
南洋風味版 | 加香茅、南薑、檸檬葉 (藥材包減半) | 愛嘗鮮 / 喜歡南洋風味 | 超特別! 愛的很愛,不習慣的會覺得衝突,試煮前要有心理準備。 |
Q&A:關於「簡易燒酒雞」你最常問我的問題
A:傳統做法強調「全酒不加水」,目的是濃縮米酒的甘甜和藥材精華,湯頭更醇厚。加水會稀釋風味,變成像「燒酒雞風味湯」。若擔心酒味太重或給小孩吃,可選我分享的「麻油雞變體版」(酒水各半),風味仍在但更溫和。煮純酒版時酒精會揮發,留下的主要是甜味。
A:一般藥材包的當歸、川芎、枸杞、紅棗、黃耆都是可以吃的(紅棗記得吐籽)。熟地、白芍等煮軟了雖可吃但口感不一定好,怕藥味重可以只喝湯。分量當然可調整!覺得當歸味太重下次就少放一點;喜歡紅棗甜味多放幾顆也無妨。多煮幾次就知道自己最愛的比例。簡易燒酒雞的樂趣就在於調整成自家口味!
A:這是重要安全問題! 雖然長時間燉煮會揮發大部分酒精,但很難保證100%揮發完。研究顯示,即使燉煮超過2.5小時,湯裡仍可能殘留微量酒精(約5%以下)。保險起見,建議吃完後至少間隔1.5-2小時再開車,或乾脆當天別開車,搭小黃更安心。孕婦、哺乳媽媽、小孩、肝病患者或完全不能攝取酒精者,建議選擇「麻油雞變體版」或「素食菇菇版」(用蔬菜高湯取代酒)。安全永遠第一!
寫到這,廚房彷彿又飄來那股熟悉的麻油薑香混著藥膳的溫暖氣息...這就是專屬冬天的儀式感啊。我的這鍋簡易燒酒雞還在爐上小火咕嘟著呢。別再被複雜的步驟嚇到,照著這篇真心分享的筆記試試看,你也能輕鬆端出暖透身心的好滋味。記得多煮點飯,這湯頭淋上去...絕配!開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