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錢草:品種分類、形態特徵、生長習性與養護技巧全指南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好的,作為一個在陽臺上摸爬滾打好幾年的園藝愛好者,從多肉陣亡到月季黑斑,啥坑都踩過。最近幾年,我迷上了那些看起來不起眼、但生命力頑強又好打理的植物,銅錢草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綠油油的圓葉子,簡直像一枚枚小銅錢鋪滿花盆,看著就讓人心情舒暢,有種莫名的招財感(雖然錢包還沒鼓起來,哈哈)。今天,我就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踩過的坑,來跟大家好好嘮嘮這可愛又省心的銅錢草

銅錢草品種分類:不只是綠油油一片

首先,別以為銅錢草就只有一種樣子!雖然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葉子圓滾滾、綠得發亮的那種,但其實它也有點小變化。嚴格來說,我們常說的銅錢草,指的是傘形科天胡荽屬銅錢草(學名:Hydrocotyle vulgaris)
  • 主要型別:
    • 普通銅錢草 (Hydrocotyle vulgaris): 這是最最最常見、大家陽臺上養的那個。葉子圓形或腎形,邊緣有淺淺的波浪,葉片光滑翠綠。莖是匍匐生長的,貼著土面或者水邊爬,很容易就長成一大片。生命力頑強到... 嗯,有時會覺得它有點 “太熱情”
    • 花葉銅錢草 (Hydrocotyle vulgaris 'Variegata'): 這個就比較特別了!葉子不再是純綠色,而是帶有不規則的乳白色或奶油色的斑紋。看起來更精緻,像打翻了調色盤。不過,我得提醒你,它的生長速度通常比綠葉的慢一些,而且對光照要求稍高一點,光線不足斑紋容易變淡甚至消失(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說多了都是淚,當初放角落那盆就差點變回全綠了)。價格也通常會貴一丟丟。
    • 其他近親混淆: 有時候市場上也可能把積雪草(Centella asiatica)或者鏡面草(Pilea peperomioides)叫做銅錢草(尤其大陸那邊),因為它們葉子形狀也圓圓的。但注意啦!真正的銅錢草是匍匐莖、水生或溼生特性非常明顯的。積雪草葉子更小更厚實,邊緣鋸齒明顯些;鏡面草則是直立的草本,莖很明顯,葉子有長柄且是單生的。千萬別搞混了,養護方法差很多!
  • 選購小貼士: 在花市挑銅錢草時,注意看葉子是否飽滿有光澤,有沒有發黃或病斑。莖節看起來要結實,根系如果是水培的,白白的根就健康。花葉品種重點看斑紋是否鮮明。
銅錢草品種特徵對比表
品種名稱 學名 葉片特徵 生長特性 養護難度 個人評價 常見售價區間 (臺幣)
普通銅錢草 Hydrocotyle vulgaris 純綠色,光滑,圓形或腎形,邊緣波狀 匍匐莖,蔓延快,喜溼喜水 ★☆☆☆☆ 生命力超強! 新手友好,水陸皆宜,省心首選。 $30 - $80
花葉銅錢草 (斑葉) Hydrocotyle vulgaris 'Variegata' 綠白相間斑紋,形狀同普通種 匍匐莖,蔓延稍慢 ★★☆☆☆ 顏值擔當! 光照不足斑紋易褪,需要多點心照顧。 $80 - $150+
(混淆種) 積雪草 Centella asiatica 深綠,較小較厚,邊緣明顯鋸齒 匍匐莖,藥用價值高 ★★☆☆☆ 易混淆! 葉子質感不同,常用於草藥茶飲。 $50 - $100
(混淆種) 鏡面草 Pilea peperomioides 深綠,類似銅錢長葉柄單生直立 直立草本,有主莖 ★★★☆☆ 網紅植物! 形態差異大,養護要求不同。 $150 - $300+
(表注:本表僅列出常見品種/易混淆種,實際銅錢草屬還有更多物種)


銅錢草形態特徵:綠圓幣的魅力解密

好吧,上面說了品種,現在仔細看看它長啥樣,為啥這麼討喜。
  • 葉片: 這是銅錢草的靈魂所在!葉子形狀真的很像古時候的銅錢,圓圓的、扁扁的(腎形或圓形),直徑大概在2-5公分左右。葉片表面像打過蠟一樣,光滑油亮,在陽光下會反光,特別精神!邊緣不像菜葉子那麼光滑,有一圈很淺很淺的波浪紋路。葉子直接長在細細長長的葉柄上,像撐著一把小傘。
  • 莖: 它的莖是匍匐莖,說人話就是像“爬藤”,但不是往上爬,是貼著地面或者水面“爬行”生長。莖很細,一節一節的,每個節上都能長出根和新的葉子來。這也是為啥它蔓延得那麼快,只要條件合適,給你鋪滿整個盆甚至“越獄”都不是問題。莖的顏色通常是淺綠色或者帶點紅褐色。
  • 根系: 根系發達!尤其在溼潤或水生環境下,會長出很多細細的白色鬚根。這些根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超強,也是它好養活的關鍵。土培的根會扎得深一些;水培的根就像白色的小鬍子,漂浮或附著在容器裡。
  • 花果: 說實話,我在家養了這麼多年,幾乎沒見過它開花結果... 可能我照顧得太“佛系”?理論上它會開小小的、白色或淡綠色的傘形花序,很小,不怎麼起眼,跟它那吸睛的葉子比起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果實是扁扁的小圓果。對我們普通花友來說,賞葉才是重點啦!
為啥大家愛它?除了好養,就是這圓滾滾、綠油油的葉子,看著就治癒,有種生生不息、財源滾滾(心理作用啦)的感覺,而且造型百搭,放哪都清新。


銅錢草生長習性:摸透脾氣才好養

想把銅錢草養得爆盆、葉子又大又亮?那你得知道它喜歡啥、討厭啥。這可是我用幾盆“陣亡”的銅錢草換來的寶貴經驗!
  • 光照: 銅錢草喜歡明亮散射光!想象一下樹蔭下那種光線。它其實挺耐陰的,放在光線明亮的室內(比如離窗戶1-2米遠)也能活。但是!要想它長得快、葉子又大又綠、莖節不徒長(就是變得又細又長像豆芽菜),早上或傍晚的柔和直射光是超級加分的!我有一盆放在東邊窗臺,每天早上能曬2-3小時太陽,那葉子長得,又厚又亮,跟打了蠟似的。相反,強烈西曬或者夏天正午的大太陽,絕對不行! 分分鐘葉子曬焦給你看,變成黃褐色,醜死了。所以,溫和的陽光是它的最愛,陰暗勉強能活,暴曬立馬翻臉。
  • 溫度: 它喜歡溫暖的環境。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15-28°C。這個範圍在臺灣大部分地區,除了冬天寒流或者夏天酷暑,基本都能滿足。
    • 怕冷: 這是重點!銅錢草非常不耐寒! 低於10°C,生長就基本停止了。要是遇到霜凍或者持續的低溫(5°C以下),地上部分(葉子莖)很容易凍傷、枯萎、爛掉。別慌!只要水下的根或者土裡的根莖沒完全凍透,春天暖和了,它還會頑強地冒出新芽來。冬天記得給它保暖,搬到室內暖和點的地方。
    • 怕熱但稍好一點: 夏天高溫(35°C以上),如果通風不好或者缺水,它也會有點蔫,狀態不佳,生長變慢。但比凍傷好多了,遮陰通風就能緩解。
  • 水分: 水!水!水! 這是銅錢草生長的核心密碼。它天生就喜歡水邊溼地環境。
    • 水生/半水生: 銅錢草非常適合水培或者半水培(盆底一直有積水)。水培時,根泡在水裡完全沒問題(但要保證水質不太髒)。土培的話,土壤 必須長期保持溼潤,絕對不能缺水乾透! 葉子一缺水,馬上就耷拉腦袋、發蔫變軟,跟你抗議。幹久了,葉子會黃、會枯。就算你馬上澆水,已經枯掉的葉子也回不來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 溼度: 喜歡較高的空氣溼度。臺灣的氣候在這方面其實挺有優勢的,溼度普遍較高。但在乾燥的空調房裡或者冬天,如果空氣太乾,葉尖可能會有點焦枯。可以偶爾給它噴噴水霧(別在大太陽下噴),或者旁邊放盆水增加溼度。不過說實話,相比溼度,它對土壤水分的需求更迫切,土壤水夠了,一般也能適應普通的室內溼度。
  • 土壤/介質:
    • 土培: 對土壤要求真的很低,不挑剔。但最好用保水性好、疏鬆肥沃的土壤。我常用的配方就是普通營養土混點珍珠岩或者粗沙(增加一點透氣性,別積水悶根就行)。園土也可以,但容易板結,加點腐葉土或泥炭改良下更好。核心就是:能保住水分!
    • 水培/半水培: 這就更簡單了。直接用水,或者用水培陶粒固定根系。關鍵是定期換水(1-2周換一次,防止水臭生根腐病),水裡可以滴一兩滴很稀很稀的水培營養液(濃度一定要低,否則燒根)。
簡單總結它的習性:溫暖怕凍,喜溼怕幹,喜散射光怕暴曬。 摸準了這幾點,養好它就沒跑兒了!


銅錢草栽培技術:爆盆秘訣大公開

知道它喜歡啥,接下來就是怎麼養了。相信我,銅錢草絕對是懶人和新手的福音,但掌握點小技巧,能讓它狀態更驚豔!
  • 繁殖:簡單到沒朋友!

    銅錢草的繁殖,是我見過最簡單粗暴的之一!主要靠分株扦插

    • 分株: 這是最快見效的方法。當你看到一盆銅錢草長得密密麻麻,根莖都擠滿了(通常買回來沒多久就會這樣),就可以動手了。把整叢植株從盆裡小心倒出來,輕輕掰開或剪開相連的匍匐莖,分成幾小叢。每一小叢最好都帶點根和幾片葉子。然後分別種到新盆裡,澆透水,放在陰涼通風處緩幾天(別曬大太陽),很快就能恢復生長,變成好幾盆!春天到初秋都可以操作。
    • 扦插: 更容易!剪下一段帶幾個節(節點上最好有氣生根點)的匍匐莖,哪怕上面只有一兩片小葉子。插進溼潤的土裡,或者直接扔進水杯/淺盤子裡(水沒過幾個節點)。保持介質溼潤或水不幹。放在明亮散射光處。快的話幾天,慢的話一兩週,你就能看到節點處冒出白白的新根和新葉芽了!成功率超高!我經常修剪下來的枝條隨手一插,又多幾盆。
  • 種植方式選擇:
    • 純水培:
      • 優點: 乾淨衛生,觀賞根部變化,適合放在書桌、辦公室等地方。看著白白的根在水裡飄,也挺療癒。
      • 方法: 找個透明容器(玻璃瓶、杯子、魚缸),加水。把帶根的銅錢草放進去,根部浸入水中。注意水位不要太高,淹沒根莖一部分即可,葉子必須在水面上!否則會爛。固定可以用陶粒、鵝卵石或者水培定植籃。
      • 關鍵: 定期換水! 夏天1周左右,冬天2周左右換一次乾淨的清水(自來水最好靜置1-2天去氯)。換水時沖洗一下根部黏液。水裡可以加極少量營養液(幾滴就行,寧少勿多!)。
      • 缺點(個人感受): 水培的葉子有時感覺不如土培或半水培那麼厚實油亮,生長速度也稍慢一點點。而且換水是個固定任務,忘了水容易發臭。
    • 半水培(強烈推薦!): 這是我目前最喜歡的方式,也是我覺得銅錢草狀態最好的養法!
      • 優點: 結合了土培的穩定和水培的保濕,模仿原生濕地環境。水分供應充足,根系既能吸收水分又能接觸空氣(盆底積水但根系不全泡死水裡)。葉片特別肥厚油亮,爆發力驚人!
      • 方法: 找一個沒有底孔的花盆(或者用有孔盆但下面墊個不漏水的託盤/套盆)。先放一層土(普通營養土或泥炭混珍珠岩)。把銅錢草種進去,覆好土。然後,關鍵來了!往盆裡澆水,直到水從土面滲出,在盆底形成一層1-3公分高的積水層。 之後就是保持盆底始終有這層積水!水少了就及時新增清水(同樣,靜置過的自來水或雨水最好)。不用頻繁澆土,只需要添盆底的儲水。
      • 效果: 誰用誰知道!我用半水培養的銅錢草,那長勢只能用“瘋狂”來形容。莖粗葉大,油光發亮,不斷地向外擴張領地。
    • 純土培:
      • 優點: 最接近傳統養花方式。
      • 方法: 用有底孔的花盆,裝保水性好的土壤。種好後澆透水。核心要求:土壤必須永遠保持濕潤! 看到土表有點發乾或者掂量盆變輕了,就趕緊澆水!千萬別讓土壤徹底乾透一次,不然葉子會大面積枯黃給你顏色看。
      • 挑戰: 需要更頻繁地觀察澆水,對偶爾忘記澆水的人(比如有時候加班太忙的我)不太友好。夏天蒸發快,可能需要一天澆一次甚至兩次。

銅錢草種植方式優劣對比 & 推薦指數
種植方式 操作難度 水分管理 常見問題 植株狀態 清潔度 特別提醒 個人推薦指數 適合人群
純水培 ★★☆☆☆ 簡單 (只需定期換水+添水) 水質變壞、根腐、營養不足 葉片稍薄,生長較緩 ☆☆☆☆☆ (需定期清潔容器) 務必定期換水! 營養液極稀 ★★★☆☆ 喜歡乾淨、桌面觀賞、新手
半水培 ★★★☆☆ 較易 (保持盆底有水即可) 積水過深可能悶根(少見) 最佳! 葉厚油亮,爆發力強 ★★★☆☆ 盆底積水層1-3cm最佳 ★★★★★ 追求最佳狀態、懶人進階
純土培 ★★★★☆ 較難 (需頻繁檢查土壤濕度) 極易乾枯、爛根(積水時) 狀態良好,但不如半水培 ★★☆☆☆ 土壤必須永遠濕潤!不能乾透! ★★★☆☆ 傳統養花習慣者、勤快人
  • 肥料: 銅錢草其實不算特別吃肥的植物。它本身生長快,對肥的需求中等偏下。原則是:寧稀勿濃!
    • 頻率: 生長旺盛期(春、夏、秋),可以每個月給它一次 超級稀薄 的液體肥(通用型或者觀葉植物型)。我通常是把說明書上寫的濃度再稀釋到 1/4 或 1/2 才敢用。水培的在換水時滴1-2滴營養液到新水裡足夠了。半水培的我偶爾把極稀的肥液加到盆底的儲水裡。冬天或者狀態不好時,堅決不施肥!
    • 過量後果: 葉子邊緣或尖端很容易出現 焦枯(就像輕微燒傷),生長也可能受抑制。絕對不能貪多!有時候不施肥,只要水光溫合適,它照樣長得歡。
  • 修剪與造型:
    • 促進分枝爆盆: 銅錢草本身分枝性很強。但如果你嫌它長得稀疏或者莖長得太長有點亂,可以進行 “打頂” ——就是把長長的莖條頂端剪掉一小段(帶1-2片葉子)。這樣剪口下面的側芽就會被刺激萌發出來,長出更多分枝,讓植株看起來更茂密豐滿。剪下來的頂端隨便插土裡或水裡又是一棵新的。
    • 清理黃葉/老葉: 底部有時會有老葉自然發黃枯萎,或者在缺水、不適應新環境時出現少量黃葉。用乾淨的小剪刀 從葉柄基部剪掉 即可,保持整潔,也避免消耗養分和滋生細菌。
    • 控制蔓延: 這傢伙長開了真是擋不住!如果你的盆不夠大或者不想讓它爬得到處都是,看到它莖伸得太長、越過邊界了,直接剪掉就行。修剪下來的莖段正好用來扦插或者送朋友。
    • 造型嘗試: 可以嘗試讓它垂吊生長(掛在高處),或者用小淺盆種植,營造“小草原”的感覺。也有人把它種在魚缸的水面上做點綴(但要確保魚不吃它根)。發揮你的創意!
  • 換盆: 當你發現根系已經長滿盆底,從排水孔鑽出來(土培),或者在水培/半水培中根系過於擁擠、生長明顯變慢時,就需要換大一點的盆了。
    • 時間: 最好在 溫暖的生長期(春夏)進行。
    • 方法: 小心脫盆,適當梳理一下過密的根系(可以稍微剪掉一點點最外圍的老根)。換到新盆(比舊盆大一圈就好,別一下太大),新增新土或水培介質。換盆後澆透水(或恢復儲水層),放在陰涼通風處緩苗幾天即可。


銅錢草常見病害與蟲害:預防勝於治療

說實話,銅錢草算是非常皮實抗病的植物了,很少招惹病蟲害。但這不代表完全沒有,尤其是環境不太合適的時候。以下是我遇到過或聽花友提過的問題:
  • 病害:
    1. 根腐病:
      • 症狀: 這是銅錢草最可能遇到的嚴重病害。表現為植株整體突然或逐漸 萎蔫、發黃、葉片變軟甚至透明化,生長停滯。挖出來看根部,會發現原本白白的鬚根 變黑、變褐、發軟、發黏甚至腐爛發臭。莖基部也可能發黑腐爛。
      • 主要原因:
        • 土培/半水培: 積水過多+缺氧+病菌滋生。 盆土長期像泥潭一樣不透氣,或者半水培時盆底積水層 過深(超過3-5公分太久),導致根系窒息腐爛。低溫(尤其冬天)澆水過多或積水,更容易觸發。
        • 水培: 長期不換水,水質惡化,病菌大量繁殖侵蝕根部(水臭是重要訊號)。
      • 預防:
        • 土培: 保證盆土疏鬆透氣(配土加顆粒),澆水見幹見濕(保持濕潤但非積水),盆底不要長期浸泡在很深的水裡(有孔盆要倒掉託盤積水)。
        • 半水培: 嚴格控制盆底積水層深度(1-3公分足夠!)。水位下降後及時補充清水即可,不要一次性加過多。
        • 水培: 定期換水! 夏季1周左右,冬季2周左右,水髒了更要及時換。清洗容器和根部黏液。
        • 通用: 避免低溫環境下盆土/水過濕。
      • 治療:
        • 早期發現(僅少量根腐): 立刻 脫盆/離水剪掉所有發黑腐爛的根、莖、葉片,一點不留,直到露出健康的白色組織。可以用 多菌靈或代森錳鋅溶液 浸泡剩餘的健康根莖部15-30分鐘消毒。然後換 乾淨的介質/容器和清水,重新種植或水培。放在 通風陰涼處緩苗,保持介質微潤即可,不要急著澆大水或加很深的水。觀察能否緩過來。
        • 晚期(大部分根莖腐爛): 基本沒救。挑選殘存的 健康莖段(必須完全沒有腐爛跡象) 進行扦插,重新開始吧。
    2. 葉斑病:
      • 症狀: 葉片上出現 不規則的褐色、黃褐色或黑色斑點或斑塊,有時病斑中心可能乾枯脫落形成孔洞。嚴重時葉片大面積發黃脫落。
      • 原因: 通常由真菌或細菌引起。 通風不良、環境悶熱潮濕(尤其葉面長期積水)、植株過密 是主要誘因。也可能是 物理損傷 後感染。
      • 預防: 保持環境 通風良好! 澆水儘量 避免澆到葉片上,尤其在傍晚。及時 修剪過密枝葉。避免植株擺放過於擁擠。
      • 治療: 立即摘除並銷毀病葉,防止蔓延。加強通風,減少澆水(保持盆土濕潤但葉片乾燥)。病情嚴重時,可以噴灑 廣譜性殺菌劑(如大生M-45),按說明使用。改善環境是根本。
  • 蟲害:
    1. 蚜蟲:
      • 症狀: 常在嫩葉、嫩莖、葉背發現 聚集的綠色、黑色或棕色小蟲子(芝麻大小),有時會分泌 黏黏的蜜露,容易誘發 煤汙病(葉片上一層黑灰)。受害葉片可能捲曲變形。
      • 處理: 數量少時,可以用 強水流沖洗 葉片背面。或者用 棉簽沾肥皂水/酒精 輕輕擦拭蟲體。數量多時,噴灑 苦楝油、窄域油吡蟲啉 等針對性藥劑。加強通風。
    2. 介殼蟲:
      • 症狀: 莖稈或葉背(尤其靠近基部)附著有 棕色、白色或淺黃色的小凸起(像迷你貝殼或鱗片),不易移動。吸食汁液導致植株生長不良、葉片發黃。
      • 處理: 介殼蟲有蠟質殼保護,比較難搞。可以用 牙簽或牙刷輕輕刮除。或者用 棉簽沾75%酒精 點塗蟲體(注意濃度,太高可能傷葉)。蟲多時噴灑 馬拉硫磷 或含有 介殼蟲特效成分(如益達胺) 的藥劑。需要耐心,反覆幾次。
    3. 紅蜘蛛:
      • 症狀: 葉片 正面出現細小的黃白色斑點(失綠點),背面可能有 細小蛛網紅色或黃綠色微小蟲體(很難看清)。嚴重時葉片整體發黃、乾枯掉落。 乾燥、不通風的環境 容易爆發。
      • 處理: 增加空氣濕度(經常噴霧)。用 強水流沖洗葉背。噴灑 苦楝油、窄域油或針對蟎類的殺蟎劑(如畢達本蟎)。
預防總則:
  1. 環境通風!通風!通風! 這條最重要!良好的空氣流通能帶走多餘濕氣,大大降低病菌滋生和蟲害爆發的風險。
  2. 光照適宜: 提供足夠的散射光,讓植株強健,抗性更好。
  3. 合理澆水/控水: 避免過度乾旱或長期積水(特別注意半水培的水位!)。
  4. 定期檢查: 新買回來的植株,或者平時澆水時,養成隨手翻看葉背、莖稈的習慣,早發現早處理。
  5. 保持清潔: 及時清理盆內落葉、殘花和枯枝,減少病菌滋生地。水培勤換水。
記住,銅錢草生病生蟲,八成以上是因為環境不夠理想(主要是不通風、悶濕)。把環境搞好了,它基本上能讓你省心到底。


銅錢草養護 Q & A

最後,整理幾個花友們常問的問題,也是我當初的疑問:
  • Q: 我的銅錢草葉子越長越小,是怎麼回事?
    • A: 這通常是 養分不足光照不足 的訊號。首先檢查位置是否太暗,移到更明亮的地方(避開強烈直曬)。其次,如果很久沒施肥了(且植株茂密),可以在下次澆水時加點 極稀薄 的觀葉液肥試試。另外,根系過於擁擠也可能導致吸收不良,考慮換大一點的盆或者分株。
  • Q: 銅錢草冬天葉子全枯了,是不是死了?怎麼辦?
    • A: 別急著丟!銅錢草極不耐寒,低溫下地上部分(莖葉)枯死是 常見的自我保護現象。只要 根部或土裡/水裡的匍匐莖沒凍壞,春天氣溫回升到15°C以上時,它會從根部或莖節處 重新萌發新芽。處理方法:把枯黃的葉子和莖從基部剪掉清理乾淨。搬到 室內溫暖(10°C以上)、有散射光 的地方。 減少澆水頻率(土培保持微潤即可,半水培盆底留淺淺一點水或乾脆倒掉等回暖再加水),停止施肥。耐心等待春天回暖即可復甦。
  • Q: 銅錢草可以放在魚缸裡養嗎?
    • A: 可以,但有一定限制。 通常有兩種方式:
      1. 挺水種植: 把銅錢草種在魚缸的 過濾槽、背濾格 或者 專門的挺水植物區,讓它的根在水裡,莖葉 完全挺出水面。這是比較理想的方式,它能吸收水中的硝酸鹽幫助淨化水質,生長也正常。
      2. 浮水或沉水?:
        • 浮水: 讓葉子浮在水面上。但銅錢草的葉柄不夠長且柔軟,難以穩定漂浮,效果不好看也不實用。
        • 全沉水(不推薦!): 如果將整個植株(包括葉子)完全浸沒在水裡養,它 無法長期存活。雖然能勉強堅持一段時間,但葉片會逐漸變黃、透明直至腐爛(因為它是濕生/挺水植物,葉片需要空氣)。根也可能因光照不足而衰弱。
    • 注意: 有些種類的魚(如金魚、草魚)可能會啃食它的根或嫩葉。放入前最好觀察一下魚的習性。總的來說,放在過濾系統裡作為挺水植物是比較好的選擇。

好啦,關於銅錢草,我想分享的經驗和心得差不多就這些了。回想當初在花市被它圓潤可愛的小葉子吸引,帶回家一盆,沒想到就此開啟了一段輕鬆愉快的養護之旅。它不像那些嬌貴的蘭花、月季需要時時精心呵護,只要給足散射光,讓它喝飽水(尤其是半水培,簡直是懶人福音!),保持通風,它就能回報你一片生機勃勃的綠意。偶爾忘記照顧,它枯萎給你看,但只要及時補水,很快又能恢復活力,這種韌性真的很讓人安心。

當然,它也有點小“煩惱”,就是長得太快了!稍不注意就鋪滿了盆,甚至偷偷溜到旁邊的花盆裡“串門”。修剪和控制蔓延算是日常小任務。還有就是冬天怕冷,記得要給它保暖。至於花葉品種,光線不足時斑紋會褪,這點也讓人有些小遺憾。

總體來說,銅錢草絕對是我陽臺上最省心、最治癒的存在之一。看著那些像小銅錢一樣的葉子在陽光下閃著光,層層疊疊地鋪展開,心情都會跟著明亮起來。如果你也想給家裡添點容易打理又充滿生機的綠意,不妨試試養一盆銅錢草吧!從一小叢開始,感受它旺盛的生命力,享受這份簡單的園藝樂趣。祝你也能擁有一盆綠意盎然的“小財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