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赤宗魚不只顏色美,營養更是厲害!
你以为它光是长得好看?那可就小看它了!这条红鱼,肚子里的营养宝藏可丰富了。老话说“吃鱼聪明”,赤宗魚绝对是佼佼者。它富含优质蛋白质,帮助我们身体修复组织、维持机能。更棒的是,它含有对我们大脑和心脏超级友好的Omega-3脂肪酸(DHA和EPA),家里有小孩读书、老人要顾心血管的,这条鱼真是好朋友。而且,它的脂肪含量属于中等偏低,肉质又结实,怕胖的朋友也能吃得安心! 我特地整理了个营养表,让你一眼看明白赤宗魚好在哪(别嫌弃我表格做得不够美,重点在内容实在!):營養成分 | 主要好處 | 為什麼重要? |
---|---|---|
優質蛋白質 | 建造修復組織、維持肌肉 | 身體運作的基礎,活力來源 |
Omega-3脂肪酸 (DHA/EPA) |
促進大腦發育、保護心血管、抗發炎 | 現代人最需要的「好油」,顧腦顧心 |
維生素D | 幫助鈣質吸收、維持骨骼牙齒健康、調節免疫力 | 陽光維生素,尤其室內族容易缺乏 |
維生素B群 (如B6, B12) |
能量代謝、維持神經系統健康、造血 | 對抗疲勞、氣色紅潤的關鍵 |
硒 (Selenium) | 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維持甲狀腺功能 | 強大的抗氧化礦物質,身體防鏽劑 |

講到烹飪,赤宗魚簡直是「百變天后」!
赤宗魚的肉質,是我最愛的那種!它既不像鱈魚那樣入口即化到沒存在感,也不會像某些深海魚硬梆梆。 它是帶點彈牙感的細緻,油脂分布剛剛好,不會膩口,卻又充滿濃郁的鮮甜海味。這種特質,讓它無論用什麼方式料理,都能展現獨特魅力。清蒸能吃到最純粹的鮮!香煎則逼出誘人香氣!煮湯更是鮮甜到眉毛掉下來!紅燒醬燒也完全能駕馭! 我覺得,最能體現赤宗魚價值的,還是最簡單的料理方式。來,分享我最常做、也最有把握的幾道,保證你在家也能輕鬆變大廚!經典不敗:台式清蒸赤宗
这道菜,简单到不行,但要做得好,让鱼肉嫩滑、滋味鲜甜不腥,就靠几个小诀窍。记住,魚的新鮮度是這道菜的靈魂!食譜重點: 清蒸赤宗魚。
靈魂食材:
- 新鮮赤宗魚 1尾 (約500-600克,請魚販處理乾淨去鱗去內臟) - 新鮮是王道!眼睛亮、魚鰓鮮紅、按壓有彈性!
- 嫩薑 1小塊 (切絲或薄片)
- 青蔥 2-3根 (蔥白切段拍扁,蔥綠切細絲泡冰水)
- 米酒 2大匙
- 薄鹽醬油 1.5大匙 (或用蒸魚豉油)
- 食用油 1大匙 (香油或一般炒菜油皆可)
- 白胡椒粉 少許 (可選)
我的偷吃步做法:
- 處理魚: 魚洗淨,特別是肚子裡的血塊和黑膜要徹底刮乾淨,這是去腥關鍵!在魚身兩面斜劃幾刀,深至魚骨,幫助均勻受熱和入味。把薑片或薑絲塞一些到魚肚裡。
- 底盤鋪料: 找個有點深度的盤子,底部鋪上剩下的薑片和一些蔥白段。這能讓魚離開盤底,蒸氣流通更好,還能墊出香氣。
- 醃一下: 在魚身上均勻淋上米酒,稍微抹一抹,撒上一點點白胡椒粉(不喜歡可省略)。靜置10分鐘。
- 蒸魚: 蒸鍋水滾後,放入鋪好魚的盤子,蓋上鍋蓋,用中大火蒸! 時間是關鍵!像這種大小的魚,大概蒸 8-10分鐘 就夠了。千萬別蒸過頭!怎麼判斷?用筷子戳魚背最厚的地方,能輕鬆穿透、肉離骨就是好了。或者看魚眼睛凸出來,也差不多。
- 倒掉腥水: 蒸好後,小心把盤子端出來(超燙!),你會看到盤底有一些湯汁,那個水腥味比較重,一定要倒掉!一定要倒掉!一定要倒掉! 重要事情說三遍!這是肉質不腥的秘訣之一。
- 淋醬爆香: 把切好的蔥綠絲鋪在蒸好的魚身上。淋上薄鹽醬油或蒸魚豉油。小鍋子熱那1大匙油,燒到有點冒煙(但別起火),然後「滋啦」一聲,均勻地淋在蔥絲和魚身上!香味瞬間爆發!搞定!

香氣逼人:乾煎赤宗魚排
想吃點香口的?乾煎絕對是好選擇!赤宗魚的魚排特別適合,肉厚刺少(尤其買大隻點的,中間那段),煎到外皮金黃焦脆,裡面還是嫩嫩的,灑點胡椒鹽就超讚。
食譜重點: 香煎赤宗魚排。
靈魂食材:
- 赤宗魚 輪切魚排 2片 (厚度約1.5-2公分) - 請魚販切好。
- 鹽 適量 (約1/4小匙/片)
- 黑胡椒粉 (現磨的更香) 適量
- 米酒 1小匙 (抹魚用)
- 低筋麵粉 少量 (薄薄一層就好)
- 食用油 1.5-2大匙 (耐高溫的,如葡萄籽油、玄米油)
- 檸檬角 少許 (裝飾提味,可選)
煎得漂亮的秘訣:
- 魚排處理: 魚排洗淨,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水分」!這點超重要,水分多會噴油也難上色。兩面均勻抹上米酒,再撒上鹽和黑胡椒,稍微按摩一下,醃個10-15分鐘。
- 薄粉防黏: 在魚排兩面非常薄、非常均勻地拍上一層低筋麵粉。不用多,薄到幾乎看不出來,目的只是幫助形成酥脆外皮和防止黏鍋。拍掉多餘的粉。
- 熱鍋熱油: 平底鍋燒熱,倒入油,油量要比炒菜多一點點。加熱到油開始出現細微的波紋(或者丟一小片蔥白下去,周圍立刻起小泡泡)。
- 下鍋定型: 輕輕放入魚排(小心油濺!),別急著翻動! 用中火煎個 3-4分鐘左右,看到邊緣變金黃、底部定型了,再用鍋鏟小心翻面。
- 耐心煎熟: 翻面後同樣煎3-4分鐘。用筷子戳中心最厚的地方檢查,能輕易穿透就是熟了。魚排厚度不同時間要調整哦!喜歡更焦香可以稍微延長一點點時間。
- 起鍋瀝油: 煎好後夾起魚排,放在廚房紙巾上稍微吸掉多餘油份。趁熱上桌,擠點檸檬汁,風味更清爽!

暖呼呼:赤宗魚鮮味豆腐湯
天氣涼涼的,或者想喝點清爽暖胃的湯?赤宗魚熬湯底,鮮甜到不行!加上嫩豆腐,簡單又營養滿分。
食譜重點: 赤宗魚豆腐湯。
靈魂食材:
- 赤宗魚 魚頭、魚骨、魚尾 或 切塊魚肉 約300克 (利用整魚其他部位,不浪費!)
- 嫩豆腐 1盒 (切塊)
- 薑片 3-4片
- 青蔥 1根 (切蔥花)
- 米酒 1大匙
- 鹽 適量 (約1/2 - 1小匙,視口味調整)
- 白胡椒粉 少許
- 香油 幾滴 (可選)
- 水 約1000-1200ml
煮出奶白湯的訣竅:
- 處理魚: 魚頭魚骨洗淨(魚頭可請魚販對半剖開更好)。魚肉塊洗淨。用滾水快速汆燙一下(約30秒),去除血水和雜質,撈起沖洗乾淨。這步驟能讓湯更清澈不腥。
- 爆香煎魚: 湯鍋加一點點油(約1小匙),放入薑片爆香。把汆燙過的魚頭魚骨(或魚塊)放入鍋中,兩面稍微煎一下到有點變色。這步驟是湯頭變白的關鍵!
- 加水滾煮: 倒入米酒嗆一下,接著加入滾燙的熱水! 一定要熱水!水量要蓋過所有材料。大火煮沸後,立刻轉中火,保持湯滾但不要大滾,蓋上鍋蓋煮個 15-20分鐘。你會看到湯色慢慢變白。
- 加豆腐調味: 打開鍋蓋,用濾網或湯勺撇掉表面浮沫(如果還有)。加入切塊的嫩豆腐。用鹽和白胡椒粉調味,再煮個 3-5分鐘 讓豆腐入味。
- 起鍋撒蔥: 嘗嘗味道,OK了就關火。撒上蔥花,滴幾滴香油(不喜歡油可省略)。完成!

買到好魚是成功的一半!我的赤宗魚挑選&保存心法大公開
講了這麼多做法,源頭不對,再好的手藝也救不回來。想吃到真正鮮美的赤宗魚,挑選和保存太重要了!我這些年花的冤枉錢,夠買好幾條大魚了... 來,省錢又吃到好魚的秘訣在這裡:- 挑選新鮮赤宗魚的「望聞問切」法:
- 望:
- 眼睛: 清澈、明亮、凸出像玻璃珠。 最忌諱眼睛霧濁、凹陷或變色(發紅發灰都不行)。眼睛是判斷新鮮度的第一指標!
- 魚鰓: 掀開鰓蓋看裡面,要呈現鮮艷的紅色或暗紅色,濕潤有光澤。如果顏色變成暗褐、灰白、甚至發綠發黑,黏糊糊或有異味,絕對NG!
- 魚鱗: 鱗片要緊密附著在魚身上,有光澤不易脫落。掉鱗嚴重通常不太新鮮或處理粗暴。
- 魚身: 顏色要亮麗,尤其是那標誌性的赤紅色澤要自然鮮明。魚肚完好無破損。按壓魚體(特別是腹部),要有彈性,能迅速回彈。感覺軟趴趴、黏滑或留下凹痕的,別買!
- 聞: 湊近聞一下,應該只有淡淡的、清新的海味或鮮味。如果有強烈的腥臭味、氨水味、腐敗味,絕對是壞了,快閃!
- 問: 跟信任的魚販建立關係很重要!問清楚「什麼時候進的貨?」、「哪裡抓的?」。通常清晨捕獲、當天現流的品質最好(價格也可能高一點)。問問老闆建議怎麼煮,熱情的老闆通常魚也不會差。
- 切: 如果是買處理好的魚塊或魚排,看切面的肉質。新鮮的赤宗魚肉質緊實,顏色是自然的粉白色或帶點微微的透明感。顏色暗沉、邊緣乾燥、看起來鬆散或滲出奇怪液體的,就要小心了。
- 望:
- 赤宗魚買回家,這樣保存才不失鮮:
- 當天吃最新鮮: 這當然是首選!買回家盡快料理。
- 冷藏保存(1-2天): 如果隔天就吃,回家後立刻把魚清洗乾淨,特別是肚子裡的血水、殘留內臟、黑膜刮乾淨。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表面水分」!這點超重要!然後用保鮮膜緊緊包裹起來,或者放入保鮮袋,盡量擠出空氣密封好。放在冰箱冷藏室最冷的地方(通常是下層)。
- 冷凍保存(1-2個月): 沒辦法馬上吃?冷凍是好方法,但處理要更仔細!同樣洗淨、去污、徹底擦乾水分。接著,「急速冷凍」是關鍵!把魚放在金屬盤子或不鏽鋼托盤上(金屬導熱快),直接放進冷凍庫。凍硬後(約1-2小時後),再拿出來,放入保鮮袋,盡量擠出空氣密封。這樣可以減少冰晶生成,凍傷魚肉,解凍後口感比較好。標記日期別忘記!
- 解凍有學問: 冷凍的魚,千萬別用熱水沖或室溫解凍!最好的方法是提前一天,從冷凍庫移到冷藏室慢慢解凍。 如果趕時間,可以把密封的魚袋泡在冰水裡(水要淹過袋子),每半小時換一次冰水。這樣解凍比較均勻,肉質損傷小。切記,解凍後要盡快烹煮,別再反覆冷凍!

赤宗魚 VS 其他常見紅魚: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市場上叫“紅魚”的還真不少!什麼赤鯮、真鯛、黃鰭鯛... 有時價差還不小。怎麼樣才不會花大錢買錯魚?簡單幫大家分一分:簡單紅魚辨識排行榜 (價格與口感僅供參考,依產地季節變動):
魚種 | 外觀最大特色 | 口感風味特色 | 常見價格帶 (相對) |
---|---|---|---|
赤宗魚 (正赤鯮) |
全身鮮明赤紅色,尤其背部豔麗。體型橢圓飽滿,尾鰭分叉深。鰭緣帶藍綠色光澤。 | 肉質細緻結實有彈性,油脂適中,鮮甜味濃郁純正,公認品質佳。 | $$$ (較高) |
真鯛 (嘉鱲) |
體側偏粉紅或淡紅色,身上有明顯的藍色小斑點(尤其在背部)。尾鰭後緣有明顯黑色邊緣。 | 肉質也非常細嫩,鮮味足。高級日料常用(做鯛魚湯、刺身)。口感與赤宗接近,有時價格更高。 | $$$$ (高) |
黃鰭鯛 (赤翅仔) |
體色較淡金褐色或銀灰色帶點紅感。腹鰭、臀鰭和尾鰭下葉呈現鮮明黃色是最大特徵! | 肉質也屬細嫩,但彈性可能略遜於赤宗/真鯛。鮮味不錯,是經濟實惠的好選擇。 | $$ (中等) |
其他「紅魚」 (如美國紅魚、養殖紅魚) |
顏色可能也偏紅,但色澤較暗沉或不均勻。體型、頭型可能差異較大。魚鰓色澤、眼睛明亮度是關鍵指標。 | 肉質差異大,可能較粗糙、水分多、或土味較重。鮮味通常不如前述幾種。 | $ (較低) |
重點抓出來:
- 看顏色鮮豔度: 野生赤宗魚的紅最飽滿鮮亮(像正紅色),真鯛偏粉紅藍點點,黃鰭鯛顏色淡且有黃魚鰭。
- 看尾巴和魚鰭: 赤宗魚尾鰭分叉深,鰭緣帶藍綠光。真鯛尾鰭有黑邊。黃鰭鯛下緣魚鰭是黃的。
- 看新鮮度指標: 眼睛亮、魚鰓紅、體表有光澤、按壓有彈性,這幾點放諸四海皆準,比只看顏色更可靠!
- 一分錢一分貨: 赤宗魚和真鯛通常價格較高,黃鰭鯛次之,其他來源不明確的“紅魚”最便宜。但便宜的可能風味口感差很多。

Q & A:關於赤宗魚,你還想知道什麼?
我看大家對魚常有些疑問,這裡整理幾個我被問過最多的問題:Q1:赤宗魚刺多不多?給小孩或老人吃安全嗎?
A: 赤宗魚的刺,算是「中等」吧。它不像虱目魚那樣全身細刺,最主要的刺就是中間一根大骨,加上連接背鰭、腹鰭、臀鰭那些規則排列的刺(學名叫鰭條骨)。這些刺通常比較大根、明顯,小心一點挑出來不算太難。魚肚子附近的肉相對刺少一點。如果給小孩或怕魚刺的人吃,建議:
- 買大隻一點的魚,中間切塊或取魚排,刺比較好處理。
- 請魚販幫忙把魚「兩片肉取下」(起肉),回家自己再檢查一下有沒有小刺即可。
- 煮湯的話,用魚頭魚骨熬湯,過濾後再加魚肉塊,吃起來更安心。
Q2:聽說赤宗魚很補?坐月子或生病時可以吃嗎?
A: 赤宗魚營養豐富,特別是優質蛋白質和Omega-3,對身體修復確實很有幫助。坐月子期間需要營養補充,它算是不錯的選擇(記得料理方式清淡點,別太油膩)。生病時(如手術後恢復期),只要胃口允許,吃點清蒸或煮湯的赤宗魚,補充蛋白質是很好的。不過,如果有特殊疾病(如痛風或特定過敏),最好還是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哦!中醫可能認為它屬性較溫平,一般體質都能接受。但食補這塊,還是因人而異。
Q3:赤宗魚可以生吃(做生魚片)嗎?
A: 理論上,赤宗魚(以及它的近親真鯛)的肉質細膩,甜味足,是非常適合做生魚片的魚種之一,尤其在日式料理店很常見(真鯛更普遍)。但是!重點來了!要吃生食,「魚的來源和處理方式」極端重要!必須確定:
- 魚是「生食等級」。這通常意味著漁獲上岸後立刻進行專業的低溫冷凍處理(通常需要達到零下多少度保持多少時間),以殺死可能存在的寄生蟲。
- 處理過程(從捕撈、運輸、到料理前)都嚴格遵守生食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