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水街市場:必吃10攤古早味&在地玩法全攻略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我還記得第一次被在地朋友拽來東三水街市場那個清晨,天都還沒全亮透!空氣中那股混雜著生鮮蔬果泥土味、炸物油香、還有熬煮湯頭的特殊氣息撲面而來,瞬間就把我那點殘存的睡意趕跑。朋友神秘兮兮地說:「東三水街市場,這才是萬華人真正的灶咖,外面觀光客擠的夜市跟這裡比,差遠囉!」從此,我就中了這個老市場的毒,三不五時就忍不住想來鑽一鑽,找尋那些隱藏在攤位間、令人驚喜的古早味與人情味。今天就帶大家好好逛逛這個我的美食秘密基地!

(相信我,這裡的「鮮」,是超市冷櫃永遠比不上的溫度!)

交通&停車場:老城區的便利與挑戰

說實在的,開車來東三水街市場,你真的需要一點勇氣跟運氣!我這種貪圖方便又想滿載而歸的人,通常都選擇搭捷運,真的省心太多。龍山寺站1號出口出來,往和平西路三段方向走,穿過人聲鼎沸的三水街,大約步行個7-8分鐘左右就到了市場主要入口。沿路其實就已經是市場氛圍的前哨戰了,各種誘惑開始出現!

  • 捷運至上論: 板南線「龍山寺站」真的是造訪東三水街市場最輕鬆的首選。沒人想為找車位壞了逛市場的興致吧?
  • 公車族選擇多: 和平西路上公車站牌多到數不清,像是9、38、49、62、234等等一大堆路線都有停靠「龍山寺(和平)」站(或者鄰近的「和平里」、「祖師廟(康定)」站),下車幾乎就是市場範圍了,超方便。
  • 開車的硬仗: 如果你非得開車,嗯… 要有心理準備。市場周遭道路本來就狹窄,加上採買人潮車流,路邊停車格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夢幻逸品。週邊有幾個付費停車場,像是和平西路三段上的私立停車場(離市場入口近,但位子少、價格稍高)、西園路二段上的公有停車場(步行約10分鐘,比較大,相對容易有位),或是再遠一點的艋舺公園地下停車場。我的慘痛經驗是,假日早上九點過後才來,這些停車場通常也滿了!(真心建議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開車的話最好七點半前抵達停車場機會較大)
方式 優點 缺點 個人建議
捷運 最輕鬆、不怕塞車、直達市場入口附近 需步行約7-10分鐘 首選! 尤其提一堆戰利品時,搭捷運最解脫
公車 路線選擇多、下車點非常接近市場 可能遇上尖峰塞車 次選! 下車即達,適合東西買不多時
開車+停車場 方便載運大量採購品 停車位極難找!、停車費高、周遭交通易壅塞 非必要不推薦! 除非很早到或準備大宗採購
機車 相對靈活、找車位難度較低 需忍受日曬雨淋、採買量大運輸較不便 折衷選擇! 但請遵守停車規定,別亂停擋路
(有時候看到駕駛繞圈圈找車位那焦急的樣子,我都慶幸自己搭捷運來... 真的省時省心又省錢!)

營業時間:掌握黃金時段,避開人潮(或專攻人潮?)

東三水街市場的生鮮蔬果魚肉核心區,就是標準的「早市」型態。想要買到最新鮮、選擇最多的漁獲、肉品、蔬菜,你就是得跟太陽公公比賽早起!那種清晨特有的活力與忙碌感,其實也是市場魅力的一部分。

  • 生鮮肉品海鮮蔬果區:
    • 黃金採買時段: 清晨5:30 - 8:30。相信我,這時候的漁獲眼睛最亮、蔬菜葉子最挺、肉攤老闆最有精神!很多厲害的婆婆媽媽都在這個時間段出沒,跟著她們買準沒錯。(我曾經睡過頭8點半才到,想買的現流小卷已經只剩最後一尾...殘念!)
    • 主要營業時間: 攤位大概從清晨5:00左右就陸續開張,一路做到中午12:00 ~ 13:00左右收攤。越接近中午,好貨色就越少,價格可能稍微鬆動(但也可能被搶光了)。
    • 週一公休的攤位比較多喔!
  • 熟食、點心、雜貨區:
    • 這區就友善多了!許多超人氣的熟食攤、點心店,營業時間會拉長,不少都開到下午13:00 ~ 15:00,甚至有少數專賣點心或乾貨的會開到傍晚。想吃美食又不想太早起的人,鎖定這區就對啦!
    • 要注意的是,有些名攤生意太好,東西賣完就提早收,不會硬撐到下午。例如我超愛的「阿婆油飯」,常常上午10點多就賣光光收攤了!(早起的動力來源之一...)

簡單說,想感受東三水街市場最蓬勃的生命力、搶購第一手生鮮,請務必早起(6-8點最理想)。如果只是想悠閒地吃吃喝喝、買點熟食小吃回家,那上午9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抵達會比較輕鬆愜意。

(看到攤位上滿滿的、帶著水珠的青菜,還有活跳跳的蝦子,你就會懂早起多值得!雖然偶爾還是會掙扎一下啦...)

美食推荐:用舌頭記住老萬華的滋味

重頭戲來了!在東三水街市場打滾(覓食)這麼久,吃過一輪又一輪,有些攤位真的是吃了會想念,久久沒去就覺得渾身不對勁。以下是我個人私心推薦、回訪率超高的10攤必吃美食,照著吃保證不踩雷!介紹方式就按我們逛市場的邏輯來:這是什麼好料?在哪裡?什麼時候吃得到?要準備多少銀彈?

(1) 阿婆油飯

介紹: 這攤堪稱東三水街市場的傳奇!簡單的攤車,飄散著古早味的油飯香氣。糯米Q彈不軟爛,拌著香噴噴的紅蔥頭肉燥,最畫龍點睛的是老闆自熬的濃郁醬油膏,鹹甜適中,帶點微微的蒜香,淋上去再撒點香菜...夭壽喔!真的會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旁邊還有賣純手工魚丸湯,湯頭清澈鮮美,魚丸紮實有彈性,配油飯剛剛好。就是個經典的古早味組合。

地址: 市場核心區,大約在靠近三水街116巷交叉口一帶,認那個總是排著小隊伍的攤子就對了!

營業時間: 超級早!大概清晨5:30就開賣,而且常常上午10:00左右就完售收攤!想吃真的要趁早,晚來真的會哭(像我第一次太晚來撲空那樣)。

價位: 油飯小碗 NT$35,大碗 NT$50。魚丸湯 NT$30。銅板價就能吃到超滿足的傳統好味道。

(2) 東港旗魚黑輪

介紹: 市場裡有好幾攤賣炸物的,但這攤「東港旗魚黑輪」的人氣總是特別旺!現點現炸,老闆的手沒停過。主角當然是旗魚黑輪,魚漿打得非常細緻,新鮮吃得到,外皮炸得金黃酥脆,咬下去熱騰騰還會噴汁(小心燙口!),中間通常會包著水煮蛋,口感層次豐富。除了招牌黑輪,他們的花枝丸、蝦捲也很多人點,用料實在,吃得到花枝塊跟蝦仁,不是那種滿口粉漿的感覺。沾點店家附的醬油膏或甜辣醬,絕配!

地址: 在市場靠環河南路二段那一側的通道上,通常會看到排隊人潮和冒著熱氣的油鍋,找香氣和人群最快!

營業時間: 大約早上6:30開始營業,賣到下午1:00左右。午餐時間來買很合適。

價位: 旗魚黑輪(包蛋)NT$25/條,花枝丸 NT$20/顆,蝦捲 NT$35/條。買綜合炸物拼盤當點心超爽。

(3) 無名手工糯米腸

介紹: 這攤沒有明顯招牌,但老饕都知道!專賣手工灌製的糯米腸。跟外面常見的軟爛口感完全不同,這裡的糯米腸腸衣咬勁十足(但不會咬不斷),裡面的糯米粒粒分明,QQ的,帶著淡淡的高粱酒香或紅蔥頭香氣(看當天批次)。可以買整條回家自己煎,也可以請老闆切塊現煎,煎到表皮恰恰微焦,香氣逼人!撒點胡椒粉或配蒜片吃,是絕佳的點心或下酒菜。

地址: 在市場賣生鮮肉品的區域附近,仔細找,攤位上掛著一條條飽滿的糯米腸就是。靠近賣豬肉的攤位比較容易發現。

營業時間: 配合早市,早上6:00到中午賣完為止。數量有限,太晚來可能只剩小條的或賣光了。

價位: 秤重賣,約NT$150 - NT$200/斤。買半斤或一斤回家慢慢享用很划算。現切一盒大概 NT$50 - NT$80

(4) 老攤鹹粥

介紹: 早上來碗熱騰騰的鹹粥,是許多老臺北人的習慣。這間老攤鹹粥是東三水街市場裡的溫暖存在。粥底是用大骨湯熬煮,米粒熬到開花卻不過爛,湯頭非常鮮甜。配料主角是赤肉(豬瘦肉片),口感滑嫩不柴,還有油蔥酥、芹菜珠提味。簡單樸實,卻非常耐吃。很多人會加點一顆現煎荷包蛋(蛋黃半熟最讚!)泡在粥裡,或是配點小菜(像醬油筍絲、豆棗)。

地址: 在市場熟食小吃聚集的區域,找那種擺著幾張小桌子板凳、冒著蒸氣的攤位。(通常旁邊會有賣油條的攤子)

營業時間: 早上6:00開始,一路賣到下午1:00左右。早餐、早午餐好選擇。

價位: 鹹粥 NT$40/碗,荷包蛋 NT$15/顆。樸實無華的飽足感。

(5) 古早味粉粿 & 米苔目冰

介紹: 吃完鹹的,當然要來點甜的收尾!這攤傳統甜湯在市場裡非常受歡迎,尤其天氣熱的時候。最招牌的就是手工粉粿,老闆每天現做,顏色是自然的黃梔子色,口感超級Q彈軟嫩,帶著淡淡的黑糖香或梔子花香(看做法),不會死甜。搭配滑溜的米苔目熬煮得綿密的萬丹紅豆綠豆,淋上濃郁的黑糖水,最後加上碎冰... 啊!透心涼!完全是古早味的消暑聖品。冬天則會賣熱的燒仙草。

地址: 在市場靠環河南路那一側,賣冰品的區域,通常會看到一大盆黃澄澄的粉粿放在冰塊上保鮮。

營業時間: 早上8:00左右開始,賣到下午3:00左右(視天氣和銷售狀況)。

價位: 綜合冰(粉粿+米苔目+任選1-2種料) NT$50/碗。料多實在,份量不小。

(6) 阿嬤手工水晶餃

介紹: 這攤專賣手工製作的水晶餃,是許多老主顧念念不忘的好味道。外皮是用在來米漿蒸製而成,晶瑩剔透,口感Q軟帶點彈性,有點像更厚實的腸粉皮。內餡有經典的蘿蔔絲肉末高麗菜肉末兩種口味(有時會有季節限定如筍丁)。蘿蔔絲清甜爽口,肉末提香;高麗菜則多了一份脆甜。蒸好後淋上店家特調的油膏和一點點辣醬,撒上香菜,簡單卻非常美味。當點心或正餐都不錯。

地址: 在市場通道邊的一個小攤位,有時阿嬤會直接在攤位旁包餃子,手腳超俐落!

營業時間: 早上7:00開賣,通常中午12:00前就會賣完。數量不多,動作要快!

價位: NT$60/盒(一盒約6顆)。純手工,價格很實在。

(7) 現炸排骨酥

介紹: 還沒走到攤位,就能先被那股誘人的炸排骨香氣吸引過去!這攤的排骨酥堅持每日清晨現裹現炸。選用帶點軟骨的豬小排部位,醃漬入味後裹上薄粉下鍋酥炸。火候控制得恰到好處,外皮酥脆金黃,裡面的肉質卻依然保持多汁軟嫩,咬到軟骨時更是喀滋喀滋的,香氣十足。買一包熱騰騰的邊走邊吃(小心燙!),或是帶回家煮湯、煮麵時加進去,都是極品。冷掉也好吃,很有嚼勁。

地址: 在市場炸物區,通常跟東港旗魚黑輪那區不會離太遠,找油鍋和排隊人龍就對了。

營業時間: 大約早上7:30開始營業,賣到下午1:00左右,或賣完為止。

價位: NT$100/NT$200(小包/大包)。買小包解饞,買大包回家加菜很划算。比夜市賣的便宜不少!

(8) 純手工豆花攤

介紹: 市場裡有好幾攤豆花,但這攤標榜純手工、非基改黃豆製作的老攤,口感特別綿密細緻,有著濃濃的豆香味。豆花本身是傳統的鹽滷豆花,質地偏紮實綿密,不是那種一碰就散的類型。糖水是熬煮的薑汁糖水傳統焦糖糖水(黑糖水),甜度恰到好處。配料則有煮得軟爛的花生粉圓(波霸)紅豆綠豆等經典選擇。尤其推薦薑汁豆花,微辣的老薑味搭配豆香,冬天吃暖身,夏天吃也別有風味(其實很退火)。

地址: 在賣甜湯、冰品的區域,攤位看起來比較簡單傳統的就是了。

營業時間: 早上8:00到下午2:00左右。賣完就收。

價位: 豆花加1-2種料 NT$40/碗。銅板價的古早味甜品。

(9) 老字號春捲(潤餅)攤

介紹: 這攤潤餅可是東三水街市場裡的實力派!攤位上擺滿十幾種新鮮配料:爽脆的高麗菜絲、豆芽菜、紅蘿蔔絲、蛋皮絲、豆干丁、菜脯、香菜、花生糖粉,還有不可或缺的紅燒肉或香腸片(可以選加或不加)。老闆娘手腳俐落地把薄Q的潤餅皮鋪平,依序鋪上滿滿的餡料,最後撒上大量的花生糖粉,捲成飽滿紮實的一捲。一口咬下,蔬菜的爽脆、蛋皮豆干的香、紅燒肉的鹹香、花生糖粉的甜,多重口感與滋味在嘴裡融合,超級滿足!份量很大,一捲當一餐都沒問題。

地址: 在熟食區顯眼的位置,通常配料五顏六色擺滿檯面,很容易辨認。

營業時間: 早上9:00左右開始營業,賣到下午1:00或賣完。太晚來可能就吃不到囉。

價位: NT$60/捲(加肉)。料多實在,價格公道。

(10) 傳統糕粿攤

介紹: 想帶點傳統米食點心回家嗎?這攤琳瑯滿目的糕粿絕對能滿足你!從鹹的碗粿(有肉燥、蛋黃、香菇)、草仔粿(蘿蔔絲、菜脯米、紅豆沙)、芋粿巧九層炊(九層糕),到甜的紅龜粿發粿白糖粿涼糕... 應有盡有。都是遵循古法手工製作,米香濃郁,口感紮實Q彈。碗粿的醬料是靈魂,鹹甜油膏加上蒜泥,超搭;草仔粿的艾草香氣自然,外皮軟糯不黏牙。買幾個回家蒸一下當點心或早餐,很方便。

地址: 在市場賣熟食、乾貨的區域,攤位上擺滿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粿。

營業時間: 早上6:00到下午1:00左右,種類會隨時間逐漸減少。

價位: 依種類不同,約NT$20 - NT$40/個。碗粿約 NT$35/碗。買綜合拼盤嘗鮮最棒。

(每次逛完東三水街市場,手上總是提滿大包小包,肚子也撐得圓滾滾,但心裡就是超滿足!這種踏實又美味的感覺,是逛百貨公司美食街永遠找不到的。)

市場老司機才知道的眉角

東三水街市場混久了,總會摸出一些小撇步:

  • 現金!現金!現金! 超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裡九成九的攤販都只收現金,連悠遊卡都沒得刷。出發前記得領好錢,別像我第一次興沖沖跑去買油飯結果發現錢包只有兩百塊卡在收銀檯前超糗!
  • 環保袋和菜籃車是戰友: 無論你是來買菜還是買熟食,一個堅固的環保袋絕對必要。如果打算大採購生鮮,帶個輕便的菜籃車會讓你輕鬆很多,省得雙手被塑膠袋勒出紅痕。市場走道有時濕滑,穿防滑好走的鞋子更是基本!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晚起的...也能撿到寶? 想要最新鮮的魚貨、最先出爐的油飯糯米腸,務必早點來。但如果接近中午才到,生鮮區好貨可能少了,但有些熟食攤反而可能會給點小優惠(像是多送一顆丸子?),或者開始「收攤價」出清蔬果,也是另一種挖寶樂趣(品質就要自己仔細挑一下了)。
  • 人情味是隱藏調味料: 別像在超市一樣拿了就走。跟老闆打聲招呼、問問今天什麼最青、聊聊怎麼煮最好吃,往往會有意外收穫。有些阿伯阿姨看你順眼,多送根蔥、塞顆蒜頭是常有的事(我就被送過好幾次!)。這種互動的溫度,才是傳統市場最迷人的地方。記得微笑說聲謝謝!
  • 價格有彈性: 除了明碼標價的熟食攤,生鮮區有些價格是可以小小「溝通」的,尤其是你要買多一點的時候。不用害羞,有禮貌地問問「老闆,算便宜一點啦?」通常都會有點空間。當然,別殺得太離譜,人家也是辛苦錢嘛。

不只是菜市場,更是生活博物館

每次鑽進東三水街市場,都感覺像走進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這裡販賣的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種紮根於土地的生活智慧與濃厚人情。看著老師傅熟練地剖魚去鱗、阿婆仔細地挑揀著蔬菜、攤販老闆與老主顧閒話家常... 這些日常的畫面,充滿了生命力。

你會發現許多外面超市找不到的寶貝:季節限定的野菜(像過貓、龍葵)、特殊部位肉品(像嘴邊肉、肝連)、遵循古法製作的醬菜、稀有的在地水果品種(像土芭樂、紅心芭樂)、或是老師傅自己曬的蘿蔔乾、筍乾。這些都是東三水街市場獨特的魅力,是現代化超市無法複製的靈魂。

(尤其喜歡看賣竹製品的老攤,蒸籠、菜籃、飯匙... 那些手工的痕跡特別有溫度,每次都想買個回家當擺飾,雖然家裡根本用不到那麼多蒸籠...)

Q&A 快問快答

Q1:去東三水街市場,一定要帶什麼?
A: 現金!現金!現金! 超級重要!還有好走的鞋子和大的環保袋。想買多點生鮮?菜籃車是你的好幫手。

Q2:大概幾點去東三水街市場最好逛?
A: 想買最新鮮生鮮、吃到熱門熟食(像阿婆油飯),早上7點到9點最理想。只想悠閒吃吃喝喝買熟食,9點半到11點半比較輕鬆。

Q3:市場裡有推薦可以買回家當伴手禮的嗎?
A: 當然有!手工糯米腸現炸排骨酥(冷掉也好吃)、傳統糕粿(像芋粿巧、草仔粿)、手工粉粿(可請老闆不要加冰)、純手工豆花(買未加糖水的回家自己煮),還有老師傅做的醬菜、蘿蔔乾、筍乾都很不錯!送人自用兩相宜。

下次你有機會來萬華,別只是去龍山寺拜拜或逛華西街觀光夜市,轉個彎鑽進東三水街市場吧!保證你的味蕾和感官都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記得帶著空空的肚子和滿滿的好奇心,來這裡體驗最道地的臺北庶民生活滋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