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把陽臺當開心農場的都市農夫。說真的,種過這麼多花草,高麗菜種植真的是最讓我充滿成就感的體驗之一。看著一顆顆飽滿結實的高麗菜從土裡冒出來,那種快樂,比買到限量版多肉還爽快!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分享我這些年摸爬滾打(常常是滿身泥巴啦)累積下來的高麗菜種植心得。
高麗菜種植看似簡單,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什麼時候種?怎麼照顧才不會被蟲蟲大軍攻陷?結球不緊實怎麼辦?這些坑我都踩過啦!老實說,第一次種出來的高麗菜鬆得像沒綁緊的包袱,炒起來水水的,口感超差,完全被打擊到... 但就是不甘心,才慢慢試出方法。
目錄
選對夥伴:認識你的高麗菜品種
種高麗菜第一步,選品種超重要!這就像找隊友,找對了事半功倍。市面上品種多得讓人眼花,我剛開始也傻傻分不清,結果種了不適合的,收成時只能看著小小的菜球嘆氣。
臺灣常見高麗菜品種特性比一比
品種名稱 | 球型 | 大小 | 生育天數 | 特色與適應性 | 阿明碎碎念 |
---|---|---|---|---|---|
初秋 | 扁圓 | 中大 | 約 70-80 天 | 耐熱性較好,球型美觀,纖維細緻。 | 夏天想挑戰的入門款,但還是比冬天難搞一點。 |
臺農一號(228) | 扁圓微尖 | 大 | 約 75-85 天 | 結球緊實,產量高,耐貯運。臺灣育成品種,適應本地氣候。 | 產量真的沒話說,家裡人多必種!球硬邦邦的。 |
雪翠 | 圓球 | 中大 | 約 80-90 天 | 耐寒性佳,葉色翠綠,甜度高,纖維細,口感清脆。秋冬主力品種。 | 冬天首選!又甜又脆,生吃都讚! |
紫妃(紫高麗) | 圓球 | 中小 | 約 75-85 天 | 外葉深綠,內葉鮮豔紫紅色。富含花青素,觀賞食用兩相宜。口感較硬脆。 | 陽臺種一顆超吸睛,沙拉擺盤神器!炒了顏色會跑掉喔。 |
迷你高麗菜(袖珍球) | 小圓球 | 小 | 約 60-70 天 | 單球重約300-800公克,生育期短,適閤家庭小面積或盆栽種植。 | 陽臺族救星!空間小也能享受種高麗菜的樂趣。 |
耐熱品種(如夏峰) | 扁圓或尖球 | 中 | 約 65-75 天 | 專門培育耐夏季高溫多濕,抗病性較強,但結球緊實度通常不及秋冬種。 | 夏天難度高,新手慎入,容易種得"很有個性"(鬆散)。 |
晚生種(如甘露) | 圓球或扁圓 | 中大至大 | 約 90-120 天 | 生育期長,耐寒性極佳,球型碩大,結球非常緊實,適合冬季栽培貯存。 | 需要超有耐心!但冬天冷得夠久,結球會緊到像石頭。 |
- 新手建議: 真心推薦從臺農一號或雪翠開始,秋冬種比較好上手,成功率高,信心建立很重要啦!我第一次成功的就是臺農一號,看到那大顆結實的球,感動到差點抱著它睡覺。
- 陽臺族救星: 空間有限?那迷你高麗菜絕對是你的好朋友。別看它小,味道一樣清甜,重點是從種下去到採收,不用等太久,適合我們這種沒耐心的都市農夫。
- 挑戰進階: 想試試紫高麗或挑戰夏季種植?那就得準備多點心思在病蟲害防治上了。夏天的蟲真的多到讓人崩潰,我試過一次,每天抓蟲抓到眼花,最後還是輸給菜蟲大軍... (#`皿´)
- 千萬別踩雷: 買種子或菜苗時,務必看清楚品種名稱和適合的種植季節!像我曾經貪便宜買了不明種子,結果種出來四不像,根本結不了球,浪費好幾個月時間和感情。切記切記!

打造舒適窩:高麗菜喜歡的種植環境
講完隊友,接著要幫它準備一個五星級的家。高麗菜雖然不是嬌嬌女,但環境不對,它可是會罷工給你看的!
陽光: 高麗菜是標準的陽光愛好者!我試過放在陽臺半日照的位置,結果植株長得又瘦又高,葉子也薄,結球?別想了!至少需要6-8小時以上的充足日照,陽光越充足,葉片越肥厚,儲存的養分越多,結球才會漂亮又緊實。所以陽臺種的話,一定要選全天最曬的那個角落給它!
溫度: 這個是決定高麗菜種植成敗的關鍵KEY!高麗菜真心怕熱。你知道那種夏天正午走在柏油路上的感覺嗎?大概就是高麗菜在夏天的心境吧 (苦笑)。
- 最適生長溫度: 15°C - 20°C。這個溫度下,它心情最好,長得最開心,結球也最漂亮。
- 白天溫度: 最好不要長時間超過 25°C。超過的話,它會開始"哇好熱不想動",生長變慢,結球困難,甚至直接不結球給你看(我的血淚教訓)。
- 夜間溫度: 能維持在 10°C - 15°C 最理想。日夜溫差大一點點,有助於養分累積,讓球更緊實更甜美。這也是為什麼秋冬種的高麗菜特別好吃!
- 耐寒性: 這點高麗菜挺強的。輕微霜凍(例如短暫的 0°C 左右)通常還能撐住,但嫩葉可能會有點凍傷。持續的低溫冰凍就不行了。
所以說,臺灣最適合種高麗菜的季節,就是秋冬季(大約10月中到隔年3月左右)啦! 天氣涼涼的,偶爾來點冷氣團,這種天氣高麗菜最愛。
土壤: 高麗菜喜歡住在"豪華套房"裡——疏鬆、肥沃、排水超級好的土壤。千萬別讓它的腳泡在水裡,根部會爛掉!怎麼準備這種好土呢?
- 基礎介質: 可以用好的培養土當基底。
- 增加疏鬆透氣: 我會混入約30%的粗粒珍珠石或椰纖塊(椰磚泡開後擠乾),這樣排水性會大大提升,根才能呼吸。
- 提升肥沃度: 這是重點!高麗菜是吃肥怪獸!在定植前,一定要在土裡混入足量的有機質肥料當基肥。我習慣每公升土混入:
- 一大把(約100-150克)腐熟的有機堆肥(雞糞堆肥、蔬菜專用堆肥都行)
- 再加一大匙(約30-40克)的有機質緩效肥(像是有機蔬菜肥、骨粉、海鳥磷肥這類的)
空間: 高麗菜長大後真的不小!千萬別貪心種太密,不然它們會擠在一起搶陽光、搶養分,最後誰也長不好。根據我種過的品種經驗:
- 大型品種(如臺農一號、雪翠): 植株間距至少要保持 45公分以上。
- 中型品種(初秋、耐熱種): 間距至少要 35-40公分。
- 迷你品種: 間距可以縮小到 25-30公分。
記住,寧可少種幾棵,也要給它們足夠的空間伸展! 我曾經太貪心種太密,結果外葉都擠成一團,中間的球根本長不大,得不償失啊。

動手實作:高麗菜的種植方法(從種子到定植)
好啦,準備好品種和環境,接著就是動手種下去了!高麗菜種植通常有兩種起手式:從種子開始孵,或是直接買菜苗來種。各有優缺點,看你的時間和耐心囉。
方法一:育苗(適合有點耐心、想體驗全過程的人)
- 選對季節播種:
- 想在冬天收成好吃的結球高麗菜?那最理想的播種時間是在秋季(約9月中到10月底)。這時天氣開始轉涼,苗比較不會被曬死或熱死。
- 計算一下:從播種到長出適合定植的苗(約4-5片本葉),大概需要3-4週左右。定植後到收成,又需要70-90天不等(看品種)。所以9月底播種,順利的話12月底到1月就能收成了!避開最冷的月份,它的成長速度會快一些。
- 老實說,夏天育苗難度很高,除非你是在冷氣房或有遮蔭網的專業苗床。我試過一次,小苗在酷暑下長得病懨懨的,後來還是放棄了。
- 育苗介質: 直接用乾淨、細緻的種子專用培養土就好。這種土質地輕、無雜菌,對小苗最友善。千萬別貪方便用外面挖來的園土或舊土,裡面可能有病菌蟲卵,小苗很脆弱,容易掛點。
- 播種步驟:
- 填土: 把育苗土裝入育苗盤(穴盤)或小盆裡,稍微壓實,但別壓太死。
- 點播: 高麗菜種子不算小顆。用手指或筷子輕輕在每個小格子或盆中央壓個 0.5公分深 的小洞。
- 播種: 每個洞放1-2粒種子就好。有時候種子發芽率沒那麼高,放兩粒保險。記得要分開放,別擠在一起。
- 覆土: 輕輕地用細土把種子蓋住,厚度大約種子直徑的1-2倍(約0.5-1公分)。
- 澆水: 用細霧噴頭溫柔地澆水,把土完全澆透,但別把種子沖出來或積水。剛播種完的土要濕潤。
- 保濕: 在育苗盤上方蓋一層透明塑膠袋或保鮮膜(戳幾個小洞透氣),創造一個潮濕的小溫室環境,幫助發芽。放在溫暖、有散射光的地方(不要直接曬大太陽!)。
- 發芽後照顧:
- 通常 3-7天 就能看到可愛的小苗鑽出土了!
- 揭蓋: 一看到發芽,立刻把塑膠蓋拿掉!不然小苗會徒長(變得又細又長像豆芽)。
- 給光: 把育苗盤移到光線非常明亮的地方(明亮的散射光或溫和的直射光)。日照不足,小苗會拼命長高找光,結果莖變得又細又弱,根本撐不起以後的大葉子。
- 間苗: 如果一個洞裡有兩棵苗都發芽了,等它們長出1-2片本葉(就是比較大片的真葉)時,就要狠下心把比較弱小的那棵剪掉(用乾淨小剪刀貼土剪斷)。別用拔的,會傷到留下的苗的根。一穴只留一株最強壯的!
- 澆水: 保持介質濕潤但不積水。土表略乾就可以澆水。小苗很怕缺水,一缺水馬上軟趴趴給你看。
- 薄肥: 等長出 2片本葉 後,可以開始施點非常稀薄的有機液肥(濃度是建議量的一半就好),一週一次,幫助小苗長壯一點。

方法二:買苗定植(適合新手、想節省時間的人)
這是最快上手的方式!直接去信譽好的菜苗行購買健壯的菜苗。省去前面育苗的麻煩和風險。
- 挑苗訣竅:
- 看葉子: 葉片要肥厚、顏色深綠有光澤,沒有病斑蟲咬痕跡。別選葉子黃黃的或感覺沒精神的。
- 看莖幹: 莖要粗短結實,不要那種又高又細像筷子一樣的(那是徒長苗,以後容易倒伏)。
- 看根系: 如果可以稍微看一下根部(通常苗盤底部看得到),選根系發達、顏色白白的,不要根都黑掉或纏繞成一團的。
- 數葉子: 最佳的定植苗齡是已經長出 4-6片飽滿的本葉。太小棵抵抗力差,太大棵可能根系已經盤繞受限,定植後適應慢。
- 定植最佳時機: 就是買到好苗後,盡快種下去!別讓它在小盆子裡憋太久。最好選擇陰天或傍晚太陽下山前進行定植。這時候溫度比較低,陽光不強烈,菜苗比較不會因為蒸散太快而脫水萎凋,能更快適應新環境。千萬別在烈日當頭的中午做這件事,苗會被曬到虛脫!
- 定植步驟(超級重要!):
- 挖穴: 在你準備好的種植位置(花盆或菜圃),挖一個比菜苗原來的土團(育苗盆或穴盤格)稍大、稍深一點點的洞。挖出來的土先放旁邊。
- 加基肥: 在穴底加入一把腐熟的有機肥(如雞糞肥、蔬菜專用基肥),再蓋上一層薄薄的土(避免苗的根直接接觸肥料燒根)。這肥是給它打底的。
- 取苗: 輕輕捏捏育苗盆(穴盤)底部和側面,讓土團鬆動。小心地把苗連同完整的土團整個倒出來。千萬不要硬拔!盡量保持土團不散開,保護好根系。
- 入穴: 把帶土的苗放入挖好的洞穴中。關鍵來了:栽種的深度! 要讓苗原來在育苗盆裡的土表高度,和你現在種植位置的土表高度「一樣平」。不要種太深埋住生長點(菜心),也不要種太淺讓根露出來。輕輕扶正。
- 覆土填滿: 用挖穴時放在旁邊的土,仔細地把洞穴填滿,稍微用手壓實植株周圍的土,讓苗站穩,根和土能緊密接觸。不用壓得太死。
- 澆定根水: 立刻!馬上! 用細水澆透大量的水,直到水從盆底或土壤深處流出來。這水能幫助土壤沉實、包覆根系、排除根部空氣,讓苗能快速吸收水分撐起來。這步驟絕對不能省!
- 暫時遮蔭(視情況): 如果定植後幾天剛好都是大晴天,可以在中午日照最強烈的時候(約11點到下午3點),用遮光網50%稍微遮一下,幫菜苗度過最脆弱的幾天。等看到它精神飽滿、開始長新葉子了,就可以拿掉遮蔭網。
無論你用哪種方法,成功把苗安頓好,就是高麗菜種植旅程最重要的第一步!看到它們挺立在土裡,就是滿滿的希望啦!接下來就是靠日常照顧,讓它們長得頭好壯壯!
細心呵護:高麗菜的日常照顧秘訣
苗種下去了,就像是把小孩送進學校,接下來就是每天的照顧啦!說真的,高麗菜種植成功與否,日常管理佔了八成。別以為種下去就不用管了,它可是很需要關愛的。
澆水:把水灌對,菜才長得美
澆水看似簡單,其實學問最大!澆太多或澆太少,高麗菜都會抗議。
- 掌握核心原則: 「見乾見濕」。這怎麼判斷?
- 檢查土壤: 最準確的方法就是把手指插入土中約第一個指節深(2-3公分)。如果感覺土壤是乾燥的、沒什麼濕氣黏在手指上,就可以澆水了。 如果摸起來還濕濕涼涼的,就再等等。
- 觀察植株: 缺水時,高麗菜的外圍葉片會明顯下垂、沒精神,尤其在中午陽光強的時候最明顯(稱為暫時性萎凋)。但別等到這時才澆,對它已經有壓力了。
- 澆水方式: 一定要澆透!每次澆水都要慢、緩、勻,讓水慢慢滲透到根部深處,直到水從盆底或土壤深層流出為止。只澆濕表土是沒用的,根會往上長找水,反而淺根不耐旱。我習慣用長嘴澆花壺,避開葉心直接澆灌盆土。
- 澆水時間: 清晨太陽出來前最好! 這時土壤溫度低,澆水不容易傷根,也有足夠時間讓葉片上的水滴在太陽變強前蒸發乾,減少病害。傍晚太陽下山後是次佳選擇。絕對避免中午熱得要命的時段澆水,溫差太劇烈,根部會被"燙傷"(生理傷害),而且葉面濕濕的,陽光一照容易灼傷葉片形成焦斑。
- 水量調整: 不是每天都固定澆一樣多!要看天氣狀況:
- 大晴天、風大、溫度高 → 水分蒸發快 → 澆水頻率和量可能要增加。
- 陰雨天、涼爽潮濕 → 水分蒸發慢 → 澆水頻率和量要減少,甚至不澆。
- 結球開始後 → 需水量會稍微增加,但還是要遵守"見乾見濕",別讓土一直濕答答。
- 水質: 盡量用乾淨的水。自來水可以放一天讓氯氣揮發再用。雨水是最好的(如果接得到的話)。
其實澆水真的要靠經驗和細心觀察。我常常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檢查土壤濕度,摸摸看再決定今天要不要澆。久了就會抓到感覺。

施肥:餵好餵滿,菜球才飽滿
高麗菜絕對是吃肥大戶!想讓它長得又大又結實,光靠基肥是不夠的,一定要定期追肥補充營養。我學到的教訓是:肥不夠,球就小!
- 追肥時機與原則:
- 定植後一週: 等菜苗完全適應新環境,開始長新葉子了(代表根開始往外長了),就可以開始第一次追肥。
- 生長旺盛期(定植後約3週到開始結球前): 這時是長葉子的高峰期,需要較多的氮肥來製造足夠的葉片(葉片是工廠,負責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大約每10-14天追肥一次。
- 結球初期(看到心葉開始向內包捲時): 這是關鍵轉折點!養分需求轉變,需要較多的磷肥和鉀肥來促進結球組織形成和緊實度。大約每7-10天追肥一次。
- 結球中後期(球體明顯增大到接近成熟): 持續供應磷鉀肥,幫助球體繼續充實長大。大約每10-14天追肥一次。
- 重點筆記:開始包心後,氮肥就要減少! 太多氮肥會讓葉子一直長,反而不利結球緊實,甚至葉球容易裂開或味道變淡。這時重心要放在磷鉀肥。
- 採收前1-2週: 停止施肥,讓葉球品質更穩定,味道更清甜。
- 肥料選擇:
- 有機質肥料為主: 這是最推薦的方式,養分溫和釋放,還能改善土壤。選擇也很多:
- 液態有機肥: 像海藻精、魚精、蔬菜專用有機液肥。優點是吸收快,適合快速補充。每次澆水時按說明稀釋施用(通常是稀釋500-1000倍)。
- 固態有機肥: 像粒狀雞糞肥、有機蔬菜專用粒肥、芝麻粕、菜籽粕、骨粉(補磷)、草木灰(補鉀)。優點是肥效較長。施用時在植株周圍稍微挖淺溝(離主莖約10-15公分遠),均勻撒入肥料後覆土蓋好,再澆水。這樣肥份才不會流失,也避免引來蟲子或臭味飄散。用量請務必參照包裝說明!
- 自製廚餘堆肥液: 如果家裡有做堆肥,稀釋後的堆肥液也是好選擇(記得要完全腐熟!)。
- 補充礦物元素(視狀況): 有時候土壤缺乏特定元素,可以考慮:
- 苦土石灰(補充鈣和鎂): 如果發現新葉邊緣焦枯(缺鈣)或葉子偏黃(可能缺鎂),可以少量施用。
- 硼肥(補充硼): 極度缺乏硼可能會影響結球(球心黑腐)。但用量極微,要非常小心。通常土壤有充足有機質就不太會缺。
- 有機質肥料為主: 這是最推薦的方式,養分溫和釋放,還能改善土壤。選擇也很多:
- 阿明的施肥懶人包:
- 前期(長葉子): 每次追肥,用 氮比例稍高 的肥料(例如標示N-P-K比例是 5-3-3 或 4-3-3 的有機肥)。
- 中期(開始包心): 換成 磷鉀比例高 的肥料(例如 N-P-K 是 3-5-5 或 2-6-6)。
- 後期(結球充實): 持續用磷鉀肥為主。
- 我常用的組合: 平時用粒狀雞糞肥或蔬菜專用有機粒肥當主餐(挖溝埋),搭配海藻精或魚精液肥當點心(澆灌),偶爾覺得需要特別補一下時撒一點點草木灰(補鉀)或骨粉(補磷)。這樣搭配效果還不錯。
施肥真的不能偷懶,也別一次給太多(會肥傷,葉子邊緣焦掉)。薄肥勤施是最好的策略!

除草與鬆土:幫菜根透透氣
- 除草: 隨時看到雜草冒出來,就要立刻用手拔除!雜草會跟高麗菜搶水、搶肥、搶陽光。特別是高麗菜還小的時候,雜草長得飛快,一不注意就蓋過它了。拔草時要小心別傷到高麗菜的根。
- 鬆土(中耕): 尤其在下雨後或澆水多次後,土表變硬時,可以輕輕地用小耙子或小鏟子,在植株周圍(避開根部密集區)淺淺地(約3-5公分深)把土耙鬆。這樣做的好處:
- 讓空氣更容易進入土壤,根呼吸更順暢。
- 改善土壤排水性,避免積水爛根。
- 破壞土壤毛細現象,減少水分從底層蒸發(保濕)。
- 順便除除剛冒出的小雜草。
- 施肥後鬆土能稍微把肥料混入土中。
這些照顧工作聽起來好像很多,其實每天花個幾分鐘巡一下就好。早上刷牙前、下班回家後,習慣性地看看它們、摸摸土、拔拔草,也是一種紓壓呢!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那種滿足感難以形容。
避開陷阱:高麗菜種植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
就算前面步驟都做對了,高麗菜種植的路上還是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坑等著我們。蟲害、病害、天氣變化... 每一個都可能讓心血付諸流水。不怕,我把這些年遇到的狀況都整理出來,大家多點防備!
頭號大敵:蟲蟲危機!
高麗菜葉子又嫩又甜,簡直是蟲蟲界的米其林餐廳!最常遇到這幾種:
- 菜蟲(紋白蝶/小菜蛾幼蟲): 最常見、破壞力最強! 綠色或淺綠色的小蟲藏在葉背啃食葉片,留下大大小小的洞,甚至整片葉子被吃光光!它們的偽裝很好,要仔細翻開葉背才看得到。看到葉片有新鮮的蟲孔或黑色小顆粒(蟲糞),就要警覺了。
- 我的對策:
- 手動抓蟲: 最環保有效!每天早晚巡一巡,看到蟲就直接捏爆(有點殘忍但沒辦法)或用筷子夾掉。葉背要特別仔細檢查!
- 蘇力菌(生物農藥): 對菜蟲效果很好,只殺鱗翅目幼蟲(菜蟲),對人、寵物、益蟲都安全。按說明稀釋噴灑,記得要噴到蟲體和牠們吃的葉片(特別是葉背)才有效。缺點是下雨或強日照會減效,要補噴。我大約一週噴一次預防。
- 防蟲網: 物理隔絕最徹底!在定植後就用細網目(32目以上)的防蟲網整個罩起來,讓蝴蝶飛不進去產卵。這招超有效,但要注意網子不能貼著葉子(蟲會隔網產卵),要架高。夏天用要注意通風,不然裡面會變溫室。我用過幾次效果確實好,但在陽臺架子有點麻煩。
- 忌避植物(效果有限): 旁邊種點芳香萬壽菊、迷迭香、薄荷,聽說味道能驅蟲?我試過,心理安慰作用比較大啦... 蟲餓起來照吃不誤。
- 我的對策:
- 蚜蟲: 一群小小的綠色、黑色或白色的蟲聚集在嫩芽、嫩葉背或花梗(如果開花了)上吸汁液。會讓葉片蜷曲變形,還會分泌蜜露引來螞蟻和煤煙病。
- 我的對策:
- 強力水柱沖洗: 發現初期,數量不多時,直接用強一點的水柱(但別把苗沖斷)把蟲子沖掉,連續幾天很有效。
- 葵無露/窄域油: 礦物油類的有機資材,能物理性窒息蚜蟲。按說明稀釋噴灑,注意避開高溫時段(容易藥害)。
- 矽藻土: 粉狀的天然礦物,撒在蟲體或葉片上,能劃破昆蟲表皮使其脫水死亡。對蚜蟲有效,但下雨或露水會失效要重撒。要戴口罩操作,避免吸入粉塵。
- 我的對策:
- 潛葉蠅: 幼蟲在葉肉裡鑽隧道,葉片上會出現彎彎曲曲的白色線條,像鬼畫符。嚴重時葉片會枯黃。
- 對策: 主要靠摘除受害嚴重的葉片銷毀。懸掛黃色黏蟲板可以誘殺成蟲。預防勝於治療。
- 蝸牛、蛞蝓: 夜行性殺手!專吃嫩葉,晚上出來作案,清晨會看到葉片被啃出大洞或整片消失,還會留下亮晶晶的黏液痕跡。
- 我的對策(臺北陽臺超多!):
- 夜間巡邏手抓: 晚上拿手電筒去抓,抓到就請出陽臺。很耗時但有效。
- 誘捕法: 放淺碟裝啤酒(牠們愛喝酒醉死)或倒扣的濕瓦楞紙板(白天牠們會躲下面),早上再來收拾。
- 物理防禦: 在盆土表面撒一圈粗糠(稻殼)、碎蛋殼、咖啡渣,牠們不喜歡爬過這些粗糙的東西。不過下雨後效果會變差。
- 防蝸專用藥劑(有機可用): 如聚乙醛誘餌(藍色顆粒),效果快但要注意寵物安全。我盡量不用。
- 我的對策(臺北陽臺超多!):

難纏對手:病害防治
病比蟲更難搞,預防是關鍵!
- 軟腐病: 最討厭!毀滅性強! 細菌性病害,特別在高溫多濕時爆發。通常從接近土表的莖基部或葉柄開始發病,出現水浸狀斑點,然後迅速腐爛、變褐色、發臭,整株倒伏。一旦發現幾乎沒救。
- 預防:
- 避免密植,保持通風良好。
- 澆水別澆到葉心或莖基部(尤其傍晚)。
- 避免土壤長期積水! 排水最重要。
- 發現病株立刻連根帶土整株移除銷毀(丟垃圾袋封好),千萬別放堆肥!病株周圍土壤可撒一些石灰消毒。
- 輪作!同一塊地別連續種十字花科(高麗菜、白菜、青江菜等)。 我陽臺種植盆至少會換土或休耕一季。
- 預防:
- 黑腐病: 細菌性病害。葉緣出現黃褐色V字型病斑,蔓延開來,葉脈會變黑。嚴重時整株枯死。病徵跟缺肥有點像,但缺肥是均勻黃化,黑腐病的黃斑有特定形狀且葉脈變黑。
- 預防: 跟軟腐病類似,重通風、排水、避免植株受傷。種子或苗本身帶菌也是原因,所以買健康種苗很重要。移除病葉(但通常效果有限)。
- 露菌病/霜黴病: 真菌性病害,潮濕多雨時易發。葉片正面出現黃色角斑,葉背相對位置會有白色或灰紫色的黴狀物。
- 預防與控制:
- 加強通風,降低濕度。
- 避免傍晚澆水,避免淋到葉子。
- 初期可剪除嚴重病葉並噴灑有機防治資材如亞磷酸+氫氧化鉀混合液(需正確調配)或中性化次氯酸水(環境消毒用),但效果通常不像農藥那麼顯著。預防性噴灑效果較好。
- 預防與控制:
- 菌核病: 真菌性病害,低溫潮濕時容易發生。靠近土面的莖部或葉柄會出現水浸狀腐爛,上面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後來會形成黑色老鼠屎狀的菌核。也會造成植株軟腐倒伏。
- 預防: 同樣是通風排水。發現病株立刻連菌核一起移除銷毀,周圍土壤消毒。
對付病害,預防絕對勝於治療! 保持良好的種植環境(通風、日照足、排水佳),合理施肥讓植株健壯,輪作,這些基本功做好,就能省去很多麻煩。真要噴東西預防,我會優先考慮亞磷酸這類誘導抗性的資材。

天然考驗:氣候挑戰
- 颱風/強風: 高麗菜葉大招風!颱風來前,一定要預做準備:
- 盆栽: 移到避風處(牆角、屋簷下),或幾盆聚攏靠牆放增加重量。太高的植株可以用繩子輕輕綁在牢固的支架上固定(別綁太緊傷到莖)。
- 菜圃: 如果有搭簡易棚架,檢查是否牢固。可以在迎風面用帆布或木板稍微擋風(但要注意排水)。
- 颱風過後,檢查植株,扶正被吹歪的,清除斷裂的葉片,根部鬆動的要培土壓實。
- 我陽臺的高麗菜就曾被颱風尾巴掃到,葉子破得像乞丐裝,還好後來有慢慢恢復,但結球就受影響了。
- 寒流/霜害: 高麗菜算耐寒,但臺灣平地偶爾的低溫或霜還是可能凍傷嫩葉。
- 預報強烈寒流時: 可以在植株上覆蓋不織布、透明塑膠布(要架高)或防蟲網來保溫防霜。白天氣溫回升一定要掀開通風。
- 輕微凍傷的葉片會變透明、水浸狀,之後枯掉,剪除即可,通常不影響生長點。
- 豪大雨: 連續大雨最怕積水爛根和病害爆發。
- 盆栽: 確保盆底排水孔暢通,雨太大時可以暫時移到淋不到雨的地方或側放減少積水(但要注意植株)。
- 菜圃: 開好排水溝,避免畦面積水。
- 雨停後,檢查是否有病害跡象,保持通風。葉子濕濕時千萬不要去碰或摘葉,容易傳播病菌。
其他疑難雜症
- 不結球或結球鬆散:
- 最常見原因:種植季節不對(太熱)! 高麗菜需要涼爽氣候才會好好包心。
- 其他可能:品種選擇錯誤、日照不足(少於6小時)、肥料失調(氮肥過多、磷鉀不足)、種太密、病蟲害嚴重、水分壓力(忽乾忽濕)。
- 解決:下次選對季節品種,加強光照,結球期注重磷鉀肥,保持水分穩定。
- 裂球(葉球開裂):
- 主要發生在結球中後期,球已經蠻大顆的時候。通常是因為土壤水分劇烈變化(例如久旱後突然下大雨或灌大水),球心吸水膨脹太快,外葉生長跟不上而裂開。
- 也可能是氮肥過多、延遲採收。
- 預防:結球後期保持土壤濕度均勻穩定,避免久旱後一次灌太多水。看到球夠大了就適時採收。
- 抽苔開花(未熟抽苔):
- 植株還沒長大結球,就先抽出一根長長的花梗開花了。通常是因為苗期經歷長時間低溫(春化作用),之後遇到溫暖長日照就開花。例如秋冬苗太小遇到寒流,春天回暖它就開花不結球了。
- 預防:注意適合品種的播種期,避免小苗在極低溫下太久。買苗也要買大小適中的(4-6片本葉),過大的苗可能已經感應到低溫。
- 抽苔了就只能採收頂端的嫩花苔來吃(有點像芥藍菜心),葉球就沒希望了。
種菜真的是一場和大自然合作的修行。蟲害病害、天氣驟變,常常讓人措手不及。有時看著悉心照顧的菜被蟲啃得亂七八糟,或是被大雨打爛,心裡真的很挫折。但這就是園藝啊!學會接受不完美,從失敗中學習調整,下一次會更好。每次成功採收到一顆漂亮的高麗菜,那種喜悅會讓你忘記之前所有的辛苦!這也是高麗菜種植最迷人之處。
Q&A 高麗菜種植小學堂
Q:我種的高麗菜老是長不大,球很小顆,是什麼原因?
A: 最常見幾個原因:1) 季節不對(太熱),高麗菜在涼爽秋冬才長得好。2) 日照不足,至少6小時以上全日照。3) 肥料沒餵飽,特別是長葉期氮肥、結球期磷鉀肥要足。4) 種太密,彼此搶空間養分。5) 土壤太差或盆子太小,根長不開。
Q:為什麼我種的高麗菜葉子邊緣都焦焦的?
A: 這通常是"肥傷"或"鹽害"的症狀。可能原因:1) 一次施肥太多或濃度太高,靠近根部的肥料"鹹"到根了。2) 土壤排水不良,肥料累積在根部出不去。3) 長期用化學肥,鹽分累積在盆土表面。解決:澆大量清水稀釋沖掉多餘肥分,下次記得薄肥勤施,多用有機肥。
Q:聽說高麗菜很怕連作,陽臺族盆栽有限怎麼辦?
A: 十字花科(高麗菜、白菜、蘿蔔等)確實怕連作,容易累積病蟲害。陽臺盆栽解決方法:1) 每年換新土:最徹底有效。2) 輪作:這季種高麗菜,下季改種莧菜、地瓜葉、九層塔等不同科蔬菜。3) 休耕曬土:種完一季,把土倒出來曬幾天太陽殺菌殺蟲再裝回去。4) 新增大量有機質:如堆肥,改善土壤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