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餐廳:靈魂主廚陳師傅堅持的美味,全台十大分店經典台菜指南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作為一個把「吃」當成人生大事的癡心食客,我的人生樂趣之一就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發掘那些讓味蕾驚豔的好味道。記得第一次走進「新月餐廳」,純粹是被那股從門縫裡飄出來、帶著淡淡柴火香的滷肉味給勾了魂。說真的,那味道有點魔力,讓人腳不自覺地就往店裡挪。「新月餐廳」的門面不算起眼,但這種深藏不露的氣質,反而更像高手隱於市。

「新月餐廳」的靈魂主廚:陳師傅的堅持

陳師傅掌勺超過三十年,那份對傳統台菜的執著,從食材的挑選就看得出來。每天早上親自跑市場,不是信任的老攤商他不買。有一次我特別早去,碰巧遇到他在挑豬肉,那專注的眼神,彷彿在檢視什麼藝術品。「這塊豬肉,要選溫體的黑毛豬,後腿肉帶點肥,滷起來才香又不柴。」他邊說邊用手按壓肉質的彈性,那份專業讓我肅然起敬。難怪「新月餐廳」的滷肉飯能成為招牌,米粒吸飽了濃郁甘醇的滷汁,五花肉燉到入口即化,肥而不膩,配上醃得恰到好處的黃蘿蔔,一口下去,真的會讓人瞇起眼睛。不過說實話,有時候人多,上菜速度會慢一點,急性子的朋友可能要先有點心理準備,好東西是值得等待的嘛!

從街邊小攤到口碑名店:一段飄香的歲月

跟店裡的資深夥計阿伯聊過,「新月餐廳」一開始真的只是市場邊的一個小攤子。陳師傅年輕時跟著老師傅學藝,後來自己出來打拼,靠著實實在在的味道和份量,一點一滴累積了今天的口碑。「以前哪有這麼漂亮的店面啦,就幾張凳子,大家捧著碗站著吃也開心!」阿伯笑著回憶。現在雖然有了舒適的空間,但那份濃濃的人情味和記憶中的古早好滋味,絲毫沒有變淡。每次來「新月餐廳」,總能看到不少老主顧,甚至有全家三代一起來吃的,這種傳承下來的認同感,絕對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


「新月餐廳」經典菜色排行榜(必吃指數由老饕我親評)

看過太多餐廳排行榜,這次決定親自整理一份「新月餐廳」的必吃清單,附上真實點評,幫你點菜不踩雷!

菜色名稱 風味描述 必吃指數
(⭐⭐⭐⭐⭐滿分)
適合人群 貼心小提醒
古早味滷肉飯 靈魂滷汁香醇不死鹹,膠質豐厚,五花肉肥瘦完美交融,入口即化不油膩 ⭐⭐⭐⭐⭐ 所有人 招牌必點!
經典蔭豉蚵仔煲 碩大鮮蚵肥美多汁,以老醬園純釀蔭豉提鮮,鹹香下飯,鍋氣十足 ⭐⭐⭐⭐⭐ 海鮮愛好者 小心燙口!
麻油松阪豬麵線 嚴選優質松阪豬,煎至金黃微焦逼出油脂香氣,搭配薑片與純正黑麻油,麵線吸附飽滿湯汁 ⭐⭐⭐⭐⭐ 秋冬進補首選 湯頭濃郁,趁熱食用最佳
三杯雞 (土雞) 選用放山土雞腿肉,肉質緊實彈牙,九層塔、麻油、米酒香氣逼人,醬汁收得恰到好處 ⭐⭐⭐⭐ 喜好濃郁風味者 季節限定雞種可能影響口感
季節時蔬炒蛤蜊 當季鮮蔬清脆爽口,蛤蜊飽滿吐沙乾淨,清炒鎖住天然甜味 ⭐⭐⭐⭐ 喜好清爽口感者 時蔬種類依當日採購
手工花枝蝦捲 外皮酥脆不油,內餡真材實料吃得到花枝塊與蝦仁,蘸點特調醬油膏更提味 ⭐⭐⭐⭐ 點心/下酒菜首選 限量供應 晚來吃不到
紅燒蹄膀 蹄膀皮Q肉嫩,醬色紅亮誘人,膠質滿滿,滷得透徹入味,適合多人分享 ⭐⭐⭐⭐ 肉食主義者 份量大,建議3–4人分享
菜脯蛋 看似家常卻見功夫,蛋香濃郁滑嫩,菜脯鹹香清脆不死鹹,懷舊古早好滋味 ⭐⭐⭐ 懷舊家常菜愛好者 個人覺得略油,但配飯剛好
鳳梨蝦球 炸蝦球裹薄粉酥脆,搭配酸甜鳳梨與美乃滋,經典辦桌菜 ⭐⭐⭐ 老少咸宜 美乃滋稍多,怕甜可請店家減量
香菇肉羹湯 肉羹手打紮實,湯頭勾芡適中,筍絲、香菇增添風味,灑上點烏醋更開胃 ⭐⭐⭐ 暖胃湯品愛好者 口味較傳統,勾芡稍厚

特別提醒:

  • 古早味滷肉飯: 絕對是「新月餐廳」的鎮店之寶,沒吃過別說你來過!米飯的品質也很重要,他們選用的台梗9號米煮得粒粒分明,和滷汁是絕配。
  • 蔭豉蚵仔煲: 這道菜的靈魂在於那古法釀造的蔭豉(黑豆豉),帶有獨特的甘醇風味,市面上很多餐廳為了省成本都用普通醬油替代,風味差很多。「新月餐廳」的蚵仔特別肥美,處理得也乾淨,很少吃到沙粒(這點對我這個海鮮控來說超級加分!)。
  • 麻油松阪豬麵線: 天氣轉涼時來上一碗,從胃暖到心。陳師傅堅持用純正的北港黑麻油,香氣特別濃郁持久,松阪豬煎得焦香卻不乾柴,麵線吸飽湯汁,超滿足。每次帶怕冷的朋友來,這道都是救命良方。
  • 三杯雞(土雞): 個人覺得他們選用土雞肉是關鍵,肉質緊實有嚼勁,不會像肉雞那樣軟趴趴。九層塔的香氣在掀開砂鍋蓋的瞬間撲鼻而來,超級誘人!不過這道醬汁比較濃稠偏甜,不愛甜口的朋友可能要斟酌一下。
  • 手工花枝蝦捲: 這是我私心最愛的點心!真材實料,咬下去滿口都是花枝塊和蝦仁的鮮甜,口感超紮實,不是那種魚漿混充的貨色。外皮炸得酥脆,涼了也不會變硬。但因為是手工製作,限量供應,有時候晚點去就賣光了,扼腕啊!


老饕嚴選!全台10家必訪「新月餐廳」分店深度評測

接下來是我花了超多時間(和胃容量),為大家嚴選出台灣北中南10家值得一訪的「新月餐廳」分店。每家我都親自去吃過,嚴格按照地址、營業時間、價格區間、必點經典、還有我個人的真實評價來介紹,絕對真實不灌水!

台中·精誠創始總店

地址: 台中市西區精誠路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00–14:00, 17:00–21:00 (週三公休)

價格區間: NT$150–500/人 (小菜NT$60起,主菜約NT$180–350)

必點經典: 古早味滷肉飯(小碗NT$35)、蔭豉蚵仔煲(NT$280)、麻油松阪豬麵線(NT$230)、季節時蔬炒蛤蜊(NT$180)

個人評價: 這就是一切開始的地方!味道最道地,充滿濃厚的人情味,彷彿回到舊時光。陳師傅常駐此店,品質最穩定,想吃最原汁原味的經典,來這裡就對了。不過店面不大,尖峰時段(尤其假日)絕對要訂位! 否則等上半小時一小時是常態。而且附近不好停車,建議騎車或搭車過來。這裡的滷肉飯就是我第一次被勾魂的那碗,無可取代的經典!

台北·永康商圈店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30–14:30, 17:30–21:30

價格區間: NT$180–550/人 (觀光區價格稍高,主菜約NT$220–400)

必點經典: 三杯雞(土雞)(NT$380)、手工花枝蝦捲(NT$220)、紅燒蹄膀(NT$480–需預訂)、菜脯蛋(NT$150)

個人評價: 位於觀光熱點,環境裝潢較新穎舒適,服務也較細緻。適合招待外地朋友或注重用餐氛圍的人。餐點仍維持水準,但部分菜色為配合觀光客口味似乎有微調(稍甜或份量精緻些)。人潮非常多,強烈建議事先訂位。蹄膀軟爛入味,膠質豐富,但份量真的很大,適合多人分享,小家庭點這道要三思。

台南·府城國華店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國華街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0:30–20:30 (下午不休息!)

價格區間: NT$130–450/人 (主食約NT$70–150,經典菜NT$200–350)

必點經典: 香菇肉羹湯(NT$80)、擔仔麵(精緻版)(NT$90)、滷肉飯(配上知名蝦仁肉圓更讚!)、鳳梨蝦球(NT$280)

個人評價: 融入在地特色!除了經典台菜,還能品嚐到台南道地的擔仔麵、肉羹湯,甚至與旁邊知名蝦仁肉圓合作,一次滿足。營業時間長,逛累了國華街美食戰區隨時可進來歇腳。口味較台南化(偏甜),喜歡甜口的朋友會愛,但我個人覺得他們的香菇肉羹湯勾芡稍厚了些。特別適合來台南進行美食巡禮的朋友,可以一站吃到多種特色。

高雄·駁二藝術店

地址: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駁二藝術特區C5倉庫旁)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11:00–15:00, 17:00–21:00;週六日 11:00–21:00

價格區間: NT$160–520/人 (結合觀光與文創,價格居中上)

必點經典: 海鮮類特選(依當日漁獲)、創意小菜拼盤(NT$250)、精釀啤酒(搭配台菜意外合拍!)、季節時蔬炒蛤蜊

個人評價: 最有設計感的分店!工業風裝潢結合藝術展品,非常適合年輕人打卡拍照。菜單融入當季海鮮與創意小點,選擇豐富。吃完還可以逛駁二,行程很順。不過,觀光客多,價格算是分店中偏高的,且部分經典菜色(例如最單純的滷肉飯)在這裡感覺少了點「傳統」氛圍。適合想體驗不一樣「新月」風格,或逛駁二時想吃頓好料的朋友。

新竹·金山街科技店

地址: 新竹市東區金山街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六 11:00–14:00, 17:00–20:30 (週日公休)

價格區間: NT$150–480/人 (定食套餐選擇多 NT$200–350)

必點經典: 商業午餐定食(含招牌滷肉飯、主菜、小菜、湯品約NT$250)、蔭豉蚵仔煲、麻油松阪豬麵線(單點)

個人評價: 主攻上班族!推出多款快速美味的商業午餐定食,價格實惠,上菜速度快,解決工程師們的用餐煩惱。環境乾淨明亮。但晚餐時段或假日選擇較少,且因應上班族節奏,部分菜色風味相對中庸穩定,驚豔感略低於總店。非常適合在附近工作的朋友中午來吃飽吃好。

桃園·藝文特區店

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近藝文展演中心)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00–14:30, 17:00–22:00

價格區間: NT$170–500/人

必點經典: 多人合菜套餐(4–6人約NT$2000–3500)、紅燒蹄膀(需預訂)、鳳梨蝦球(小朋友最愛)、季節時蔬

個人評價: 空間寬敞,設有包廂,超級適合家庭聚餐、公司聚會或宴請!提供多種合菜組合,方便點餐。味道穩定,服務到位。不過,因為是聚餐取向,單人用餐或兩人約會感覺有點不太對,且套餐組合有時會包含非招牌菜品。家裡長輩很愛這裡的蹄膀,夠軟爛入味。

彰化·鹿港老街店

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老街內)

營業時間: 週五至週日 10:00–19:00;週一至週四 公休(注意!)

價格區間: NT$140–450/人 (小吃類較多)

必點經典: 迷你版滷肉飯+蝦猴酥套餐(NT$180)、手工花枝丸湯(NT$90)、古早味糕渣(NT$150)

個人評價: 小巧精緻,主打遊客!融入鹿港特色小吃如蝦猴酥、糕渣,份量適中方便邊走邊吃(有提供外帶杯碗裝滷肉飯)。價格親民。但營業時間短且平日休,專程前往務必確認時間!且品項選擇較少,主力是特色小點心而非完整桌菜。逛老街嘴饞時的好選擇,迷你滷肉飯很可愛,味道也不馬虎。

花蓮·東大門夜市店

地址: 花蓮市中山路(東大門夜市內原住民一條街區)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7:00–23:00 (僅開晚上!)

價格區間: NT$100–400/人 (以小份量、單點為主)

必點經典: 炭烤香腸配蒜苗(NT$60/條)、酥炸蔥油條(NT$50)、剝皮辣椒雞湯(小盅NT$150)、滷味拼盤(自選NT$30起)

個人評價: 夜市裡的驚喜!提供方便拿取的特色小食和湯品,炭烤香腸搭配蒜苗超對味,剝皮辣椒雞湯暖胃又帶勁。價格實惠。但環境就是標準夜市攤位,無冷氣座位較簡陋,且人擠人。想吃招牌熱炒大菜這裡沒有喔!逛夜市想吃點不一樣的台味小點時可以試試。

台東·鐵花村店

地址: 台東市新生路(鐵花村音樂聚落旁)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日 17:00–21:30 (週一公休,音樂表演日可能延長)

價格區間: NT$160–480/人

必點經典: 烤山豬肉拼盤(NT$320)、情人的眼淚(雨來菇炒蛋)(NT$180)、現採野菜湯(NT$150)、小米酒特調(NT$180)

個人評價: 最有部落風情結合文青感!主打在地原民食材入菜,如烤山豬肉、情人的眼淚(雨來菇)、新鮮野菜。環境輕鬆,有時配合音樂表演很有氣氛。但菜色選擇最少,且口味較獨特(如野菜湯的苦甘味),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價格在台東屬中高。適合想體驗東台灣特色食材,或逛鐵花村時找個地方坐下來吃點東西的朋友。小米酒特調甜甜的很好入口。

屏東·恆春古城店

地址: 屏東縣恆春鎮中山路(古城西門附近)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日 11:00–14:30, 17:00–20:30

價格區間: NT$150–460/人

必點經典: 洋蔥炒蛋(恆春特產)(NT$180)、雨來菇煎蛋(NT$200)、季節海鮮(例如炸白帶魚、炒海瓜子)、古早味滷肉飯

個人評價: 充滿南國度假氛圍!善用恆春特產洋蔥、雨來菇創作出特色料理,海鮮選擇也較多樣新鮮。價格合理。但位置相對偏僻(對非開車族較不便),且觀光區有時品質波動(假日人太多時)。洋蔥炒蛋超級香甜下飯,很能代表恆春風味。

為什麼「新月餐廳」能抓住老饕的胃?這幾點是關鍵!

吃了這麼多家「新月餐廳」,我真心覺得它能屹立不搖,不只是因為好吃,背後有幾個很實在的原因:

    1. 食材來源不馬虎:
      豬肉: 陳師傅堅持只用特定溫體豬肉攤商的當日豬肉,特別是五花肉部位,肥瘦比例要剛剛好。他說冷藏肉就是不對味(這點我信!)。
      醬料: 蔭豉、醬油這些靈魂調味料,都是跟雲林、西螺的老醬園合作,遵循古法釀造,夠香夠醇不死鹹。自己試過,超市買的就是差那麼一點。
      海鮮: 蚵仔、蛤蜊這種鮮貨,都是當天凌晨從產地直送,進廚房前還要再人工仔細檢查挑選。「鮮度不夠,寧願不賣」是他們的原則。吃過他們的蚵仔,就知道那種飽滿多汁的差別。

    1. 功夫到家,慢工出細活:
      最招牌的滷肉飯,那個滷汁根本是時間的藝術品!基底是豬大骨、雞骨熬的高湯,加入老滷汁(聽說總店那鍋有年紀了),接著把炒香炒出糖色的五花肉放進去,剩下的就是耐心。必須用小火慢燉至少四個鐘頭以上,讓膠質完全釋放,油脂化開,瘦肉軟爛不柴。時間不夠?味道就是不對。這也是為什麼人一多,滷肉飯可能就會暫時賣光要等下一鍋。

    1. 價格實在,份量誠意足:
      在台北永康店吃過一次三杯雞,結帳時稍微嚇一跳(畢竟觀光區嘛),但其他分店,特別是台中總店、新竹店、高雄駁二店(單點非海鮮),價格真的算合理。像一大鍋夠3–4人吃的蔭豉蚵仔煲NT$280,滿滿的新鮮蚵仔,在台北可能這個價錢根本吃不到。滷肉飯小碗NT$35,肉給得大方,絕對吃得飽。這種「俗擱大碗」的路線,才是台菜的精髓啊!你覺得在台北NT$180能吃到大份量又好吃的蔭豉蚵仔嗎?恐怕很難吧?

  1. 環境不拘一格,人情味最加分:
    說真的,「新月餐廳」的分店裝潢風格差異很大(從總店的懷舊樸實到高雄駁二的時尚工業風),但共通點就是那股濃濃的台灣人情味。店裡的阿姨阿伯都很熱情,尤其總店的阿伯,看你湯快喝完會主動問要不要加點(免費的清高湯喔!),點太多還會提醒你可能吃不完。這種溫度,是連鎖餐廳很難複製的。不過,服務節奏有時比較「隨興」,不習慣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夠專業。


「新月餐廳」VS 其他台菜館?老饕真心話大比拚

常常有人問我,「新月餐廳」跟其他知名台菜館比起來如何?說實在的,各有千秋啦!我簡單整理一下自己吃過的心得:

    • 「新月餐廳」 VS 頂級宴會型台菜館:
      像是台南的「阿霞飯店」或台北的「明福台菜海產」這類的,「新月」在精緻度、高檔食材(例如烏魚子、龍蝦)的運用上,絕對是比不上的(當然價格也差很多!)。但「新月」強在道地的家常風味親民的價格。想吃經典的古早味滷肉、三杯、蔭豉菜品,感受在地人情,「新月」絕對是首選。想吃澎派的宴席菜?那就選更高檔的館子吧!

    • 「新月餐廳」 VS 熱炒店:
      熱炒店(像知名的「XX熱炒100」)贏在選擇多樣、氣氛熱鬧、價格低廉(雖然現在很多也不便宜了),適合一大票人喝酒聊天。但論單品菜色的細緻度、火候掌控、食材品質的穩定性,「新月餐廳」通常更勝一籌。他們的蔭豉蚵仔煲、三杯雞,就是比大部分熱炒店來得講究入味。想吃認真煮的台菜,不是配酒喧嘩,「新月」是更好的選擇。你覺得熱炒店的菜色常常味道差不多?沒錯,「新月」的功夫菜還是比較有層次。

  • 「新月餐廳」 VS 文青創意台菜:
    現在很多新派台菜館,裝潢美、菜色擺盤精緻,結合異國元素(像「丰盛町」或「永心鳳茶」類型)。「新月」在美感創意上絕對輸,環境也比較傳統樸實。但如果你是那種追求記憶中阿嬤灶腳味道的老靈魂,覺得麻油就是要香得夠勁,滷肉就是要油亮軟爛,那麼「新月」的經典傳統風味,會比那些改良過的新派台菜更能打動你。有時候,簡單實在反而最難。


如何聰明吃「新月餐廳」?老饕不藏私攻略

吃了這麼多次,累積了一些心得,讓你的「新月餐廳」體驗更順遂美味:

    1. 訂位!訂位!訂位! 重要的事說三遍!特別是台中總店、台北永康店、桃園藝文店、高雄駁二店,週末假日或晚餐尖峰時段絕對爆滿。打電話訂位最保險,有些分店(如總店)甚至開放一個月前預訂。臨時起意?要有排隊的心理準備(總店平均等待時間30–60分鐘起跳…)。別讓飢腸轆轆壞了興致。

    1. 招牌必點這樣配:
      • 一人獨享: 小碗滷肉飯(NT$35) + 香菇肉羹湯(NT$80) + 一碟燙青菜(NT$60) → 百元有找,飽足又滿足!他們的肉羹湯料給得實在。
      • 兩人甜蜜/好友分享: 滷肉飯(各一碗) + 蔭豉蚵仔煲(NT$280) + 季節時蔬炒蛤蜊(NT$180) → 經典海陸組合,超級下飯!蚵仔和蛤蜊的鮮味互相映襯。

    1. 避開人潮時段:
      • 午餐: 最好在11:30前或13:00後入座(避開12:00–13:00上班族尖峰)。
      • 晚餐: 建議17:00一開門就去,或乾脆晚一點19:30以後(但注意有些分店最後點餐時間是20:30或21:00)。週一、週二晚上通常人較少。我通常選週二晚上七點半左右去台北永康店,比較有機會直接入座。

    1. 停車小撇步:
      • 台中精誠總店: 附近巷弄有收費停車格,但一位難求。建議停在「勤美誠品綠園道」地下停車場(步行約10–15分鐘),或直接搭公車/計程車。
      • 台北永康店: 地獄級難停!強烈建議搭捷運到東門站步行。騎Ubike也是好選擇。
      • 其他分店: 高雄駁二店(可停駁二特區停車場)、桃園藝文店(附近有付費停車場)、新竹金山店(路邊停車格或附近收費場)。
      • 結論: 除非是停車方便的分店(如台東鐵花村、屏東恆春),不然大眾運輸或小黃是上策。

  1. 隱藏服務/小缺點提醒:
    • 免費加湯/飯? 部分分店(特別是台中總店、新竹店商業午餐)的白飯或當日例湯(非羹湯類)有時可以免費續加一小碗(看當天店家情況,不妨禮貌詢問)。但滷肉飯、肉羹湯是不能續的喔!
    • 打包服務: 吃不完絕對可以打包,他們家的菜回熱通常也好吃(尤其燉煮類如滷肉、三杯雞)。
    • 出餐速度: 尖峰時段真的會比較慢,尤其需要現炒、砂鍋煲類的菜色(蔭豉蚵仔煲、三杯雞)。趕時間的話,多點滷肉飯、湯品、小菜類。
    • 冷氣強度: 部分較老舊的分店(如台中總店某些位置),夏天冷氣可能不夠強,怕熱的朋友選離出風口近的位置或自備小風扇。


新月餐廳 Q&A 時間

最後,整理幾個大家最常問的問題,一次幫你解答:

Q1:去「新月餐廳」一定要訂位嗎?哪幾家分店最難訂?

老實說,強烈建議要訂位! 特別是台中精誠總店、台北永康店、高雄駁二店、桃園藝文店。這幾家都是超級熱門,週末假日或晚餐時段,現場排隊等一小時以上是常態。台中總店和台北永康店甚至可以開放一個月前預訂(電話訂位)。其他分店,平日午餐或非尖峰時段比較有機會直接入座,但週末還是訂一下保險。我曾經不信邪,週六晚上六點直接殺去台中總店,結果等到八點才吃到,餓到前胸貼後背…

Q2:「新月餐廳」的價格算貴嗎?一個人大概要抓多少預算?

看跟誰比!比起百元熱炒,單價當然高一點;但比起高檔台菜宴席餐廳,又親民許多。一個人的平均消費大概落在NT$300–500之間(看你點菜的豪華程度)。最省錢的吃法:點碗招牌滷肉飯(NT$35小碗 / NT$60大碗)、一碗湯(NT$80–150)、一盤青菜(NT$60–100),大約NT$175–300就能吃飽。想吃招牌大菜如蔭豉蚵仔煲(NT$280)、三杯雞(NT$380),那就得抓NT$400–600/人了。整體來說,以它的食材品質和份量,價格算是合理,CP值不錯。

Q3:聽說「新月餐廳」的滷肉飯很強,但到底哪家分店的最好吃?

身為吃貨,我必須說,這問題有點難!每個人對「好吃」的定義不同(有人愛肥肉多、有人愛瘦肉多、有人喜歡膠質感更重)。但根據眾多老饕(包含我)的共識:

  • 味道最傳統、最濃郁: 台中精誠創始總店。理由很簡單,陳師傅坐鎮,老滷汁的基底最深,火候掌控最精準。
  • 穩定度最高、口感平衡: 新竹金山街科技店。因為主要做上班族生意,口味調整得比較中庸平衡,接受度高,品質也穩定。
  • 特色風味(偏甜): 台南府城國華店。融入了台南偏甜的風格,滷汁帶點甜感,喜歡台南味的人會愛。

簡單說,想體驗最原始道地的「新月」靈魂滷肉飯,請直奔台中總店!你覺得一碗完美的滷肉飯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我的標準是:米粒Q彈分明、滷汁香醇夠味不死鹹、肥肉入口即化、瘦肉不柴、整體吃完碗底不能剩一堆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