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在新竹山徑間磨破好幾雙登山鞋的老旅人,這座城市的步道總讓我魂牽夢縈。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壯闊,而是藏在蜿蜒小徑裡的驚喜:一抬頭撞見的瀑布、轉個彎遇上的百年楓香、還有那些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新竹步道秘境。今天,就讓我這個「山痴」掏出壓箱底的口袋名單,帶你避開人潮,真正走進新竹的山林靈魂。你準備好跟我一起探索了嗎?
目錄
霞喀羅古道
講到新竹步道的經典,霞喀羅絕對是名單上的老大哥。這條橫跨新竹五峰和尖石的古道,可是早年部落間的交通要道。走在佈滿落葉的泥土路上,兩旁盡是筆直的柳杉林,陽光穿透樹葉灑下來的樣子,美得像幅畫。我特別喜歡秋天來,楓紅層層疊疊,踩在沙沙作響的落葉上,真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不過提醒一下,部分路段崩塌後路況較原始,尤其大雨後要特別小心濕滑(我就曾在石鹿段摔了個四腳朝天,超糗!)。清泉端進,養老端出是最常見的走法,但體力時間有限的話,單走石鹿到白石吊橋這段精華也很棒。
- 地點: 新竹縣五峰鄉(石鹿端)、尖石鄉(養老端)。
-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但部分路段需申請入山證(內政部警政署網站申請)。颱風、大雨後易有落石坍方,行前務必查詢最新路況。(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網站、山友回報)
- 交通方式: 大眾運輸較不便,強烈建議自駕或包車/接駁。石鹿登山口:導航「霞喀羅古道石鹿登山口」,最後一段產業道路狹窄崎嶇,建議高底盤車輛。養老登山口:導航「霞喀羅古道養老登山口」。

老鷹溪步道 (依努棧道)
如果你問我,哪條新竹步道最適合帶怕曬的長輩或小小孩?我絕對首推尖石的老鷹溪步道!這條沿著清澈溪流修建的平緩木棧道,全程幾乎都在林蔭下,走起來涼爽又輕鬆,夏天來簡直是天堂。步道終點是氣勢磅礡的「玉峰瀑布」(或稱老鷹溪瀑布),水花飛濺帶來陣陣涼意,站在觀瀑平臺深呼吸,整個人都清爽了。步道維護得很好,幾乎沒有難度,非常推薦給步道新手或純粹想享受森林浴的朋友。記得帶點小零食坐在溪邊石頭上野餐,聽著潺潺水聲,煩惱都沖走了。
- 地點: 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
-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
- 交通方式: 自駕:導航「老鷹溪步道」或「玉峰大橋」,入口旁有小型停車場。大眾運輸:於竹東或內灣轉乘往玉峰方向的客運(班次極少),於玉峰大橋站下車步行,極不便利,強烈建議自駕。
馬胎古道
想找一條有味道、人又相對少的新竹步道嗎?內灣後山的馬胎古道是我的私房菜。這條早年泰雅族馬胎部落對外聯絡的古道,充滿原始風情。踩著石階和泥土小徑上行,空氣中盡是植物與泥土的芬芳。最特別的是途中會經過一段百年「情人橋」遺址,看著殘存的橋墩,想像當年族人行走的畫面,挺有感觸的。沿途綠意盎然,還有幾個小瀑布點綴。不過部分路段較濕滑,雨後走要格外當心,建議穿防滑的鞋子(我的登山鞋在這裡救了我好幾次)。走到高點還能遠眺內灣小鎮風光呢!
- 地點: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商圈後方)。
-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
- 交通方式: 自駕:導航「內灣老街」,停妥車後,從內灣國小旁或內灣派出所對面巷子進入。大眾運輸:搭臺鐵內灣線至「內灣站」下車,步行進入。

十八尖山步道
住在市區,想隨時親近山林?新竹人的後花園「十八尖山」就是你最好的選擇。這片緊鄰市區的淺山,步道系統四通八達,坡度平緩,從博愛街入口或寶山路入口進去都很方便。清晨或黃昏時分,這裡滿是運動、散步的人潮,充滿活力。我習慣週末早起過來,邊快走邊享受清新的空氣,順便看看沿途的指標性花卉(不同季節有不同主題花),精神都來了。涼亭多,隨時可以休息。雖然難度低、視野普通,但實在太方便了,是我日常充電的秘密基地。不過假日人真的爆炸多,想清靜點就得挑非熱門時段。
- 地點: 新竹市東區(主要入口在博愛街、寶山路)。
-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
- 交通方式: 自駕:周邊有付費停車場(如高峰植物園停車場)或路邊停車格。大眾運輸:搭乘新竹市公車1、2、31路等至「水源地」或「介壽山口」站下車;或搭至「新竹高商」站步行。
飛鳳山步道
說到看夜景,芎林的飛鳳山絕對是新竹人的首選之一!但你知道嗎?它的日間風光也很迷人。步道選擇多,從親民的「代勸堂」路線(石階為主),到挑戰性較高的「第一、第二停車場」路線(泥土山徑)都有。我特別喜歡秋天走「觀日亭古道」,芒花盛開時一片銀白,搭配山景超療癒。天氣好時,站在觀日亭或風情萬景咖啡屋附近,視野開闊,能遠眺竹北市區甚至臺灣海峽。黃昏時分留下來看華燈初上,真的很浪漫(記得帶件外套,晚上山風很涼!)。
- 地點: 新竹縣芎林鄉。
-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
- 交通方式: 自駕:
- 第一停車場(王爺坑路口):導航「飛鳳山第一停車場」,走O型較挑戰。
- 第二停車場(代勸堂):導航「飛鳳山代勸堂停車場」(最熱門,較親民)。
- 第三停車場(修心宮):導航「修心宮」,人較少。大眾運輸:於竹北火車站或芎林市區轉乘新竹客運5627、5628路(往新埔方向)至「王爺坑」站下車,步行約20-30分鐘至登山口,班次稀少。

大崎棟古道(騎龍古道)
油桐花季節,想避開人擠人的熱點?來峨眉的「大崎棟古道」吧!這條又名騎龍古道的步道,是我心中賞桐的隱藏版王者。環狀路線走起來舒適,全程在林蔭下,即使五月天也不太曬。步道鋪設完善,以石階和枕木為主,穿梭在茶園、竹林和原始林間,生態豐富。桐花季時(約4月中至5月初),雪白花瓣鋪滿山徑,美得像夢境,重點是遊客比熱門賞桐區少很多!我曾經在這裡遇到一隻不怕人的藍腹鷳,超驚喜。步道中段的「楊家石柱屋」也是特色古蹟。
- 地點: 新竹縣峨眉鄉。
-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
- 交通方式: 自駕:導航「獅山旅遊服務中心」或「獅山古道入口」,附近尋找停車位,再步行至古道入口(服務中心旁)。大眾運輸:於竹東火車站搭乘臺灣好行獅山線(僅假日行駛)至「獅山遊客中心」站下車。
南園人文步道
有時候,爬山不只是為了流汗。聯合報系的「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園區內的散步小徑,提供了另一種靜謐的體驗。這裡不能稱為傳統登山步道,而是融合江南庭園造景與閩式建築的精緻園林步道。走在其中,欣賞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綠意盎然,每一步都是風景。特別適合想遠離喧囂,享受片刻寧靜和文化薰陶的人。找個下午,預約個下午茶(雖然不便宜),在園區裡慢慢晃,感受建築細節與自然景觀的對話,心會特別平靜。單純想散步放空,這裡絕對是氣質首選。
- 地點: 新竹縣新埔鎮(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園區內)。
- 開放時間: 需預約入園並購票。依南園公告之場次時間入場(通常分上午場、下午場)。非住宿或用餐客人無法自由進出。
- 交通方式: 自駕:導航「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園區內有停車場。大眾運輸:非常不便,僅能搭火車至「新竹站」或「竹北站」,再轉乘計程車(車程約30-40分鐘,車資較高),強烈建議自駕。
五指山登山步道 (猴洞步道/灶君堂路線)
想來點中級挑戰?北埔、竹東交界的五指山是個好目標。尤其從「灶君堂」出發的登頂路線,最具代表性。一路陡上石階與原始山徑交錯,需要點體力和耐力(心肺不好的朋友請三思),但登頂後視野極佳!山頂有顆三等三角點,天氣晴朗時,180度的展望,雪山聖稜線、大霸尖山、甚至新竹海線都清晰可見(我第一次看到時激動到差點尖叫)。山頂腹地不大,假日可能會有點擠。猴子很多,食物請收好(我的麵包就被搶過一次…)。下山後別忘了順道參觀莊嚴的灶君堂(玉皇宮)。
- 地點: 新竹縣北埔鄉、竹東鎮交界(主要登山口在北埔灶君堂)。
-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
- 交通方式: 自駕:導航「五指山灶君堂」或「五指山玉皇宮」,廟前及周邊有停車場(假日早點到)。大眾運輸:於竹東火車站或北埔市區轉乘新竹客運(班次極少)至「五指山口」站,再步行約3公里陡坡至登山口,極度困難,務必自駕。

青蛙石天空步道
最近很夯的「青蛙石天空步道」,非常適合想輕鬆看風景的朋友。位於尖石鄉那羅部落,步道主體是沿著河谷峭壁修建的平緩木棧道和一座圓形的透明彩虹玻璃橋(天空步道)。走在橋上,俯瞰下方深邃的溪谷,刺激感剛剛好(懼高者貼著內側走就好)。沿途欣賞壯麗的巖壁與溪流風光,重點是步道短、好走、遮蔭處多,對長輩或小朋友超級友善。不過,它太有名了!假日人潮洶湧,建議一早就來或平日造訪,才能悠閒地拍照看風景(團體客多的時候真的有點吵雜)。
- 地點: 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休閒農業區內)。
- 開放時間: 依園區公告,通常為每日開放(可能週二休園),詳細時間與休園日請務必行前查詢官方臉書或電話確認。
- 交通方式: 自駕:導航「青蛙石天空步道園區」,園區入口有收費停車場。大眾運輸:於竹東轉乘新竹客運5625、5626路(往梅花、那羅方向)至「青蛙石」站下車,但班次極少,交通耗時,強烈建議自駕或參加一日遊行程。
大霸尖山登山步道 (九九山莊路線)
最後這條,是給真正山友的夢幻路線—通往「世紀奇峰」大霸尖山!這條經典高山路線,99%位於新竹縣尖石鄉境內(霸基屬苗栗)。從大鹿林道東線起登,經馬達拉溪登山口,陡上至中繼點「九九山莊」,第二天再攻頂。路途遙遠艱辛,需重灌、申請入園入山、充足體能與高山經驗。但當你歷盡辛苦,站在霸基仰望那巍峨壯闊、直衝天際的巨巖,那份感動是無與倫比的。記得那次登頂,清晨陽光灑在霸基上,金黃色的聖稜線在眼前展開,美到讓人忘記呼吸。這條新竹步道的王者,值得你用雙腳去朝聖一次。
- 地點: 新竹縣尖石鄉(登山口位於觀霧遊憩區大鹿林道東線)。
- 開放時間: 需申請雪霸國家公園入園許可與入山證,且受氣候影響大。通常開放時間為每年4~11月(實際依雪管處公告),冬季可能因積雪封閉。颱風、豪雨期間嚴禁進入。
- 交通方式: 自駕:導航「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鹿林道東線入口」,需辦理乙種入山證。車輛可停於大鹿林道東線0K處附近停車空間(空間有限)。大眾運輸:極度困難。需先抵達竹東或清泉,再設法前往觀霧(無固定班次公車),抵達觀霧後仍需步行約17公里平坦但漫長的林道才能到登山口。99.9%山友採自駕接駁或參加商業登山團。

新竹步道 TOP 5 特色速查表 (個人主觀評比)
| 特色分類 | 步道名稱 | 亮點 | 適合物件 | 我的碎念 |
|---|---|---|---|---|
| 歷史風情王者 | 霞喀羅古道 | 百年古道、楓紅柳杉、吊橋遺跡、歷史感濃厚 | 健腳山友、歷史人文愛好者 | 秋冬最美,路遠要有心理準備 |
| 親子友善首選 | 老鷹溪步道 | 無敵平坦好走、全程林蔭、壯觀瀑布、溪水清涼 | 全家老小、步道新手、怕曬族 | 夏天避暑天堂,輕鬆無壓力 |
| 市區後花園 | 十八尖山步道 | 交通超便利、路線多變、花季迷人、運動人潮多 | 晨昏運動族、住市區想快速親山者 | 方便到不行,但假日人潮洶湧 |
| 私房賞桐秘境 | 大崎棟古道 | 環狀好走、桐花鋪地毯、竹林茶園、生態豐富 | 賞花愛好者、喜歡清幽小徑者 | 避開人潮賞桐的好去處,寧靜舒服 |
| 無敵夜景代表 | 飛鳳山步道 | 視野遼闊、夜景璀璨、路線多元(親民到挑戰) | 情侶、夜景控、想小練體力者 | 看夜景記得多帶衣服,山頂風大冷的要死! |
新竹步道熱門路線難易度 & 時間一覽
| 步道名稱 | 主要路線長度(約) | 海拔爬升(約) | 所需時間(往返/環狀) | 路面型別 | 挑戰度 | 適合季節 |
|---|---|---|---|---|---|---|
| 霞喀羅古道 | 全段23公里 | ↑↓約1000公尺 | 2天1夜 | 土徑、石階、部分崩塌地 | ★★★★☆ | 秋、冬、春 |
| 老鷹溪步道 | 1.1公里 (單程) | ↑↓約60公尺 | 1-1.5小時 | 完善木棧道、平緩 | ★☆☆☆☆ | 全年 (夏最佳) |
| 馬胎古道 | 單程1.3公里 | ↑約250公尺 | 1.5-2小時 (往返) | 石階、原始土徑 | ★★☆☆☆ | 春、秋、冬 |
| 十八尖山步道 | 路線多變,4-7公里 | ↑↓約100-200公尺 | 1-2.5小時 | 柏油路、石階 | ★☆☆☆☆ | 全年 |
| 飛鳳山步道 | 代勸堂路線:3-4公里 | ↑約280公尺 | 1.5-2.5小時 | 石階為主 | ★★☆☆☆ | 全年 (避開雨後濕滑) |
| 大崎棟古道 | 環狀約2.5公里 | ↑↓約150公尺 | 1-1.5小時 | 石階、枕木步道 | ★☆☆☆☆ | 全年 (4-5月賞桐) |
| 南園人文步道 | 園區散步路線約1公里 | ↑↓極小 | 1-2小時 (悠閒逛) | 石板、木棧 | ★☆☆☆☆ | 全年 |
| 五指山登山步道 | 灶君堂登頂線:2公里 | ↑約450公尺 | 2-3小時 (往返) | 陡峭石階、原始山徑 | ★★★☆☆ | 春、秋、冬 |
| 青蛙石天空步道 | 環狀約1公里 | ↑↓約80公尺 | 0.5-1小時 | 木棧道、天空步道 | ★☆☆☆☆ | 全年 |
| 大霸尖山步道 | 單程19公里 | ↑約1800公尺 | 3天2夜 (標準行程) | 林道、陡峭山徑 | ★★★★★ | 5-11月 |
新竹步道裝備與行前準備清單
走新竹步道前,裝備可不能馬虎!看看我的揹包裡都裝些什麼:
- 穿著:
- 登山鞋/健行鞋 (防滑最重要!老鷹溪、馬胎濕滑路段親身體驗...)
- 吸濕排汗衣褲 (棉質衣服濕了貼著超難受)
- 保暖外套/防風外套 (山上天氣變化快,飛鳳山看夜景冷到發抖的教訓)
- 遮陽帽
- 雨衣或輕便雨衣 (山區午後雷雨很常見)
- 裝備:
- 揹包 (20-30L一日遊剛好)
- 登山杖 (尤其霞喀羅、五指山這種需要爬升的)
- 頭燈/手電筒 (預防摸黑下山)
- 手機+行動電源
- 指北針/離線地圖APP (山區常沒訊號,GPS定位可靠些)
- 飲食:
- 足夠的飲用水 (至少1500cc,夏天要更多)
- 行動糧 (能量棒、巧克力、飯糰、餅乾,適時補充體力)
- 簡便午餐 (視行程長短)
- 其他:
- 個人藥品 (暈車藥、慢性病藥、高山症藥)
- 簡易急救包 (OK繃、彈性繃帶、消毒藥水)
- 防曬乳、防蚊液 (夏季必備)
- 垃圾袋 (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
- 入山證/入園證 (霞喀羅、大霸尖山等路線需要)
新竹步道 Q&A:在地旅人真心話
Q1:想帶家裡幼兒園小朋友和長輩同遊,哪條新竹步道最輕鬆安全?
真心推「老鷹溪步道」!步道平緩得像在散步,全程木棧道非常安全,又有樹蔭不怕曬,終點瀑布又有看頭,小朋友會很興奮。記得幫長輩帶個登山杖更穩。
Q2:聽說新竹雨天多,如果下雨天還想走走步道,有推薦的選擇嗎?
下雨天真心建議選設施完善、危險性低的。像「青蛙石天空步道」有遮雨棚(但玻璃橋可能滑),或乾脆到「南園」室內欣賞建築躲雨兼散步。如果雨勢太大,真的別硬闖山徑(濕滑摔跤風險高),安全第一!改天再來吧。
Q3:想挑戰五指山登頂看風景,但體力普通,大概要走多久?裝備要注意什麼?
從灶君堂出發,腳程普通的話,光上山大概要抓1小時到1小時半(喘是正常的),下山快一點,40分鐘到1小時。總時間連休息拍照,預留3小時比較保險。鞋子一定要防滑!部分路段石階濕滑又陡峭(摔過的人懂)。水帶足(至少1000cc),行動糧補充體力。山頂風大,外套要帶著。猴子真的很多,包包拉鍊拉好,食物別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