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種植:從品種選擇到日常照顧的完整指南

發佈時間: 更新時間:
好的,看著窗外那盆結實纍纍、紅豔誘人的草莓,心裡那份滿足感真是難以形容。算算日子,我這個花草痴迷者,從第一盆草莓苗開始摸索草莓種植,到現在也有五年光景了。從一開始的「草莓殺手」(真的,種死過好幾批),到現在能穩定收穫甜美的果實,過程跌跌撞撞,繳了不少學費。今天,就想把我這些年關於草莓種植的心得、血淚教訓,還有實用技巧,一股腦兒分享給同樣熱愛園藝、想嘗試草莓種植的你。

挑對夥伴很重要:認識常見草莓品種

草莓種植的第一步,選品種絕對是關鍵!這就像交朋友,合拍最重要。在台灣,市面上能買到的草莓苗琳瑯滿目,各有各的脾氣和優缺點。我試過不少,有些真的很讚,有些嘛... 就比較嬌貴難搞。
  • 豐香: 這大概是台灣最常見、也相對好上手的品種了。果實大顆,香氣濃郁,甜中帶點微酸,風味很經典。重點是它對環境的適應力比較強,比較耐熱(相對來說啦!草莓還是怕熱),新手入門草莓種植,選豐香通常不會錯。我第一盆成功的草莓就是它!
  • 桃薰: 這個品種很有趣!它的果實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桃子香氣,吃起來真的有水蜜桃的感覺,很特別。但老實說,它在我家陽台的表現... 有點傲嬌。產量不算特別高,而且果實偏軟,容易碰傷,需要更細心的照顧。如果你是追求特別風味的玩家,可以挑戰看看,但新手可能要三思。
  • 美姬(又稱香水): 哇,這個品種的草莓香氣真的沒話說,超級濃郁!果型比較細長,顏色是漂亮的鮮紅色。甜度也挺不錯。不過,它的植株長得比較旺盛,需要較大的空間,而且我感覺它比豐香稍微怕熱一點點,夏天要更注意遮蔭降溫。適合有空間、願意多花點心思的草莓種植者。
  • 甜查理: 聽名字就知道主打「甜」!果實硬度不錯,比較耐儲運,甜度高且酸味低。但它的香氣相對平淡一些,對我這個「香氣控」來說,稍微有點遺憾。產量通常不錯,算是穩健型的選手。
  • 白草莓(如初戀、天使系列): 這幾年很紅!粉白色或奶白色的果實,夢幻感十足,拍照超吸睛。味道嘛... 我種過「天使之實」,甜度可以,但香氣真的比不上紅草莓品種,而且價格通常貴很多。種起來成就感(視覺上)很高,但論CP值或風味,我個人還是偏愛傳統紅草莓。嚐鮮玩玩可以。
台灣常見草莓品種懶人包比較
品種 風味特色 栽培難易度 適合對象 我的小評
豐香 經典酸甜,香氣濃 ★☆☆☆☆ (較易) 新手首選 穩!家庭草莓種植基石
桃薰 獨特水蜜桃香 ★★★☆☆ (中等) 風味玩家 香氣迷人,果軟需呵護
美姬(香水) 香氣超濃郁,甜 ★★☆☆☆ (中等偏易) 空間充足者 香!大空間首選
甜查理 高甜低酸,果硬 ★☆☆☆☆ (較易) 愛甜怕酸者 甜度保證,香氣稍遜
白草莓(初戀/天使) 清新淡雅,甜 ★★★☆☆ (中等) 視覺系玩家 夢幻吸睛,價格高,香氣淡
所以,如果你問我草莓種植入門選哪個?豐香,真的不會後悔。等有經驗了,再來挑戰其他更有個性的品種吧!


打造草莓舒適窩:環境條件是關鍵

草莓種植能不能成功,環境佔了超大的因素!它喜歡的條件跟我們人其實有點像,怕太熱、怕太曬、怕悶、但又需要充足陽光... 是不是有點難搞?沒關係,我們一樣樣拆解。
  1. 光照:要充足,但不要暴曬!
    • 這是重點中的重點!草莓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開花結果,一天至少需要 6-8小時 的光照。光線不足?等著看它徒長、葉子變大變薄、開花少甚至不開花,更別提結果了(這慘劇我經歷過)。
    • 但是!台灣的太陽,尤其夏天的中午太陽,那叫一個毒辣。直接曝曬,草莓葉子很容易焦掉、果實還沒紅就曬傷了(變成難看的白色或褐色疤痕),植株也會熱到半死不活。
    • 怎麼辦? 我的做法是:
      • 春秋冬: 全日照沒問題,放心曬!這時是草莓生長和結果的黃金期。
      • 夏天: 一定要遮陰!尤其是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這段時間。可以用 50%-70% 的遮光網,或者移到只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例如東向陽台,上午有陽光下午涼快;或大樹底下)。我家西曬陽台夏天就是靠遮光網救命。
    • 小秘訣: 觀察葉子!如果葉片顏色濃綠有光澤,生長點(新長出來的小葉子)是嫩綠色展開的,說明光照剛剛好。如果葉片變黃、變薄、下垂,可能是太曬或太熱(也可能是其他問題)。
  2. 溫度:涼爽最愛,台灣夏天是大魔王
    • 草莓最適合生長的溫度大約在 15-25°C。這個溫度區間,它長得又快又好,開花結果也順利。
    • 開花結果期: 日夜溫差大一點最好!白天溫暖(20-25°C),晚上涼爽(10-15°C),這樣結出來的草莓會更甜(這就是為什麼高山草莓特別甜的原因之一)。
    • 台灣的挑戰:
      • 冬天: 其實對草莓來說不算冷(除非寒流來襲到10°C以下,要注意防寒),反而是主要產季(北部大約12月到隔年4月,中南部可能更早或更晚結束)。
      • 夏天: 高溫才是草莓種植的最大敵人!超過 30°C,草莓生長就變慢了;持續 35°C 以上高溫,它會開始休眠、甚至熱死(我的血淚教訓!)。高溫也容易誘發病蟲害。
    • 對策: 夏天保命三招:遮陰 + 通風 + 降溫
      • 遮陰前面講了。
      • 通風超級重要! 悶熱潮濕是病蟲害的溫床。盆栽不要擠在一起,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可以考慮用架子架高盆器,增加底部通風。
      • 降溫:地面灑水(增加蒸散散熱)、盆栽底下墊水盤(但不要讓盆底泡水!),或者... 狠一點,夏天移到海拔高一點的地方?(開玩笑的,除非你是大戶)。有些人會把走莖苗移到比較涼爽的地方度夏,母株就... 看造化了(通常比較難熬)。
      • 個人經驗: 去年夏天異常熱,我試著把幾盆豐香移到室內靠窗有明亮散射光、又有冷氣(設定27-28°C)的地方,結果它們居然還活得不錯,秋天又開始開花!是個可行的辦法,但電費要考量。
  3. 風:要流通,不要強風
    • 通風良好非常重要!能減少病害發生(像討厭的白粉病、灰黴病)。但也要避免強風直接吹襲,會讓葉子受傷、土壤乾太快、植株搖晃影響生長。
    • 陽台族: 注意風向和風力。必要時可以用矮籬笆或網子稍微擋一下強風。
一句話總結環境: 「冬春曬好曬滿,夏天躲涼通風!」這是我草莓種植多年最深的體會。


動手吧!草莓種植實作方法(盆植為主)

好啦,選好品種,也知道它喜歡什麼環境了,現在要來動手種囉!我主要分享家庭盆栽草莓種植的方法,這最適合大多數人(包括陽台、頂樓、小庭院)。
  1. 最佳種植時機: 在台灣,秋季 (約9月底到11月) 是最適合買苗定植的時間!為什麼?
    • 天氣轉涼,適合草莓生長。
    • 讓植株有足夠時間在冬天低溫來臨前長好根系和葉子(低溫有助花芽分化)。
    • 這樣才能在冬天、春天順利開花結果(盛產期約在1-4月)。
    • 春天(2-3月) 也可以種,但結果的時間會比較晚,產量也可能受夏季高溫影響。
    • 夏天? 除非你是高手或有特殊降溫設備,否則強烈不建議新手在夏天開始草莓種植,挫折感會很重。
  2. 選購健康苗: 去信譽好的園藝店或苗圃買。怎麼挑?
    • 葉子: 濃綠、厚實、有光澤,沒有病斑、蟲害(翻看葉背!)。
    • 中心生長點: 粗壯、飽滿、顏色新鮮(嫩綠或淡綠),沒有萎縮或腐爛。
    • 根系: 如果是裸根苗,根系要發達、白色或淡褐色,不要發黑乾枯。如果是盆苗,輕輕拿出來看(或看盆底),根系最好已長滿盆或接近長滿,白色根鬚多。
    • 植株整體: 看起來精神飽滿,沒有萎靡不振的樣子。避開有明顯徒長(節間很長)的苗。
  3. 盆器選擇:
    • 材質: 塑膠盆栽盆、陶盆、美植袋都可以。塑膠盆輕、便宜、保水性好一點;陶盆透氣排水佳但較重、水分散失快;美植袋透氣排水最好,但外觀較樸素。
    • 大小: 草莓是淺根植物,但根系也需要空間伸展。單株種植,建議盆器 直徑至少要 20-25公分以上,深度至少15-20公分。盆子大一點,土多一點,保水保肥能力好,植株長得壯,管理也輕鬆些。太小盆真的長不好!
    • 排水孔: 超級重要!一定要有足夠的排水孔,避免積水爛根。可以在盆底鋪一層發泡煉石或碎瓦片幫助排水。
    • 我愛用: 長條型的蔬菜盆或草莓專用盆(有開側邊孔的),可以種2-3株,空間利用效率高。
  4. 調配好介質: 草莓喜歡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土壤。
    • 千萬不要直接挖園土來種! 太黏太重,排水差,容易爛根,也容易有病菌蟲卵(我犯過這錯!)。
    • 建議配方:
      • 懶人法: 直接購買品質好的蔬果專用培養土。注意看成分,選透氣排水好的。
      • DIY 基本款: 泥炭土(或椰纖土) + 珍珠石(或蛭石) + 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 = 約 5 : 3 : 2。 (泥炭土/椰纖土提供保水保肥和質地;珍珠石/蛭石增加透氣排水;堆肥/有機肥提供基礎養分和有益菌)
      • 進階版: 可在基本款再加入少量(約10%)的赤玉土增加結構和礦物質,或加入稻殼炭調節酸鹼度並補充鉀鈣。
    • 酸鹼度(pH): 草莓喜歡 微酸性土壤 (pH 5.8 - 6.5)。一般市售培養土大多在這個範圍。如果擔心,可以買土壤酸鹼測試劑測一下。太鹼會影響養分吸收。台灣有些地區土壤偏鹼,這時可以拌入一些酸性泥炭土硫磺粉(少量逐步調整)來降低pH值。
  5. 定植步驟:
    • Step 1: 盆底鋪一層發泡煉石(約2-3公分厚)幫助排水。
    • Step 2: 填入調配好的介質,填到盆器約 8分滿。
    • Step 3: 關鍵!挖一個比苗的根團稍大的洞。
    • Step 4: 將草莓苗從原本的容器中取出,輕輕鬆開底部糾結的根系(如果是裸根苗,把根系稍微梳理一下即可)。注意不要把土團弄散太多。
    • Step 5: 最重要的一步!把苗放入洞中,確保「生長點(苗的中心基部)一定要高於土表!絕對不能埋住! 埋住生長點是導致爛心、苗死亡的常見原因!稍微提著苗,讓生長點露出來,然後填土。
    • Step 6: 輕輕將周圍的土壤壓實,讓根系與土壤密合。不要壓太緊。
    • Step 7: 充分澆水! 直到水從盆底排水孔大量流出。這叫「定根水」,幫助土壤沉實並讓根系接觸濕土。
    • Step 8: 剛種下的苗,先放在明亮但沒有直射強光的地方(例如遮蔭棚下或散射光處)適應 3-5天,等它看起來適應了、葉子挺起來了,再慢慢移到預定光照充足的位置。
定植口訣:「盆大孔多介質鬆,生長點露不埋心,澆透緩苗再曬光!」 記住這個,草莓種植成功一大半!


細水長流的呵護:草莓日常照顧要點

草莓種植下去,可不是放著就能等收成。日常的照顧就像照顧小孩,需要持續的關注和調整。
  1. 澆水:保持濕潤,但絕不積水
    • 原則: 草莓喜歡土壤保持濕潤,但絕對討厭根部泡在水裡(爛根警告!)。所以,「見乾見濕」 是最高指導原則。
    • 怎麼判斷?
      • 最簡單:手指插入土表下約 1-2公分處,感覺乾燥了,就可以澆水。
      • 觀察盆栽重量:澆透水後拎一下重量,等變輕很多時再澆。
      • 看葉子:如果中午葉子有點萎軟(但早上是挺的),通常就是缺水了(但要注意區分是不是曬傷或病害)。
    • 澆水方法:
      • 澆水要澆透!看到水從盆底流出才停。不要只灑濕表面,那根喝不到水。
      • 盡量避免直接淋濕葉子和果實,特別是傍晚澆水。濕葉片過夜容易誘發病害(白粉病、灰黴病最愛)。最好是用細長嘴的澆水壺,直接澆在土表
      • 澆水時機: 最好在早上澆水。讓太陽出來後,葉片上的水珠能蒸發掉。避免在中午炎熱時澆水(土壤突然降溫對根不好),也避免傍晚澆水(葉片濕過夜)。
    • 天氣影響:
      • 晴天、風大、溫度高(春夏): 水分蒸發快,澆水頻率要高,可能每天都需要澆(甚至一天兩次,如果盆小土乾很快)。
      • 陰天、雨天、溫度低(秋冬): 水分蒸發慢,澆水間隔拉長,等土乾了再澆。連續下雨要小心盆器積水,必要時移到淋不到雨的地方或用盆底墊高。
      • 血淚教訓: 曾經因為連續下雨沒注意,一盆草莓底部積水幾天,結果整株爛根死掉,連救都來不及!
  2. 施肥:薄肥勤施,營養均衡
    • 草莓是連續開花結果的植物,需要持續的養分供應。
    • 原則: 「薄肥勤施」 !寧可濃度低一點、次數多一點,也不要一次下重肥燒根(又一個慘痛經驗!)。
    • 肥料選擇:
      • 定植後到開花前 (營養生長期): 需要促進長葉、長根、長壯。可選較高氮(N)比例的肥料(例如N-P-K比例 20-10-10 或類似),或有機肥如稀釋的液態魚精、海藻精、發酵好的雞糞肥液(一定要稀釋!)。
      • 開花結果期: 需要促進開花、結果、增甜。轉用高磷鉀(PK)、低氮的肥料(例如N-P-K比例 10-20-20, 15-15-30, 或花果專用肥)。鉀(K)對果實品質(甜度、硬度)很重要!有機選擇可用稀釋的液態骨粉肥、草木灰浸出液(補鉀)。
      • 鈣肥很重要! 草莓缺鈣容易得尻腐病(果實尖端爛掉發黑)。可以在花期開始後,額外補充幾次鈣肥(如硝酸鈣、糖醇鈣等,按說明使用),或者用蚵殼粉、蛋殼粉(要磨很碎)當基肥或撒在土表追肥。
    • 施肥頻率與方式:
      • 液肥: 最常用也最方便吸收。將肥料稀釋到建議濃度的 1/2 或 1/3(尤其是化學肥和有機肥液),大約 7-10天 隨澆水施用一次。澆肥前土壤最好有點濕度(避免燒根)。
      • 緩釋肥/顆粒肥: 可以在定植時拌入介質中,或在土表挖淺溝撒入再覆土。效果緩慢持久,適合當基礎肥或懶人施肥法。記得選用成分適合的(如開花結果期專用緩釋肥)。
      • 有機固體肥: 如腐熟堆肥、雞糞肥(粉狀或粒狀)、蚵殼粉等,可以當基肥(定植前拌入介質),或當追肥(少量撒在盆緣土表,輕輕拌入表土或覆蓋薄土)。
    • 我的做法: 定植後2週開始施液肥(前期用均衡或高氮型),看到花苞出現就轉用高磷鉀型液肥 + 偶爾補充鈣肥(液態),約一週一次稀薄施用。盆表也會撒一點點腐熟堆肥當緩釋肥補充。冬天生長慢時減少施肥次數。

草莓種植施肥週期參考表
生長階段 主要目標 肥料類型 (N-P-K比例) 有機替代方案 頻率 & 備註
定植後 ~ 見花苞前
(約2-4週)
長根、長葉、植株健壯 均衡型 (20-20-20)
或偏氮型 (20-10-10)
稀釋魚精、海藻精
(氮來源)
定植後2週開始
7-10天一次,薄肥
花苞出現 ~ 採收結束 促進開花、結果、果實甜大 高磷鉀型
(10-20-20, 15-15-30,
花果專用肥)
稀釋骨粉液
(磷來源)
草木灰浸出液
(鉀來源)
持續7-10天一次薄肥
+ 額外補充鈣肥
(1-2次/月)
夏季 (高溫期) 保命為主
(生長緩慢或休眠)
停用或極低頻率
極稀薄液肥
少許緩釋肥
或不用
重點在遮陰、通風、防病蟲
施肥易燒根!
基肥 / 換盆期 打底長效營養 緩釋顆粒肥
(均衡或花果型)
腐熟堆肥
蚵殼粉/蛋殼粉
(補鈣)
定植時或每年秋季換盆/更新時
拌入介質中
  1. 走莖管理:要留還是要剪?
    • 草莓很會生小孩!它會長出走莖(像細細的藤蔓),在頂端長出新的小苗。
    • 目的決定行動:
      • 想擴大種植規模 / 繁殖新苗: 那就讓走莖長,把小苗壓到旁邊裝土的小盆裡(不用剪斷走莖),等小苗長出足夠根系(約3-4片葉子以上)再剪斷走莖獨立成株。這樣可以延續品種。提醒: 走莖苗通常是組培苗的下一代,活力可能不如母株,也容易帶病(尤其土壤有病菌時),需要更注意照顧。
      • 想讓母株專注結果、長更大果實: 那就把走莖及早剪掉!長走莖會耗費母株大量的養分,影響開花結果的量和品質。在主要產季(秋冬春),我通常會勤快地剪掉走莖,讓養分集中給果實。
      • 度夏保母株: 有時會刻意讓走莖長出小苗,這些小苗通常比老母株更耐熱、更容易度過夏天。秋天再把健康的小苗定植,當作新的主力。
  2. 老葉修剪:保持通風與衛生
    • 草莓下方的老葉子會逐漸變黃、枯萎,這是正常現象。
    • 為什麼要修剪? 這些老葉、枯葉:
      • 擋住通風,容易讓病蟲害滋生(特別是在葉柄基部)。
      • 消耗養分(雖然不多)。
      • 影響美觀。
    • 怎麼做? 用乾淨鋒利的剪刀(最好用酒精消毒過),從葉柄基部剪除這些老葉、黃葉、枯葉。不要硬扯,容易傷到植株。保持植株基部附近清爽通風。
    • 頻率: 看到有明顯老化、病態的葉子就可以修剪,不需要等很多才處理。


小心陷阱!草莓種植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

草莓種植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討厭的蟲蟲和病害,還有一些管理上的小細節要注意。
  1. 病蟲害防治:預防勝於治療
    • 草莓最怕悶濕不通風和衰弱,這會讓病蟲有機可乘。通風良好、環境適宜、植株健壯是最好的防禦!
    • 常見病害:
      • 白粉病: 葉片、花、果實上出現白色粉狀黴層。喜歡溫暖潮濕不通風。預防: 通風!避免過度密植;早上澆水;氮肥勿過量。初期處理: 摘除嚴重病葉;噴灑 小蘇打水 (1公升水+1小匙小蘇打+幾滴洗碗精助展著) 或 葵無露 (按說明稀釋)。嚴重時可能需要有機認可的礦物油或特定殺菌劑(非必要不推薦)。
      • 灰黴病: 花朵、幼果、熟果上出現灰色黴層,導致腐爛。低溫高濕(尤其雨季)易發生。預防: 超級重要!絕對避免花朵和果實淋雨或長期潮濕;及時摘除凋謝的花瓣(它們是感染源);保持通風;果實不要接觸潮濕土壤(鋪乾草或架高)。治療困難,主要靠預防。
      • 炭疽病: 葉片、走莖、果實上出現黑色凹陷病斑。高溫高濕易發生。預防: 避免密植、淹水;清除病殘體;選購健康苗。治療: 移除病株部分;嚴重時需用藥(諮詢農藥行)。
      • 尻腐病 (缺鈣): 果實尖端變褐色、皮革狀、凹陷乾枯。非病菌引起,是生理障礙 (缺鈣或鈣吸收不良)預防: 土壤pH維持微酸性;定期補充鈣肥(尤其結果期);保持土壤水分穩定!土壤忽乾忽濕是主因。避免氮肥過量。
      • 根腐病: 植株突然萎凋,拔出發現根部變褐、黑、腐爛。通常是長期澆水過多、排水不良或土壤帶菌引起。很難救!預防是唯一方法:確保介質排水良好、不積水、澆水適當。
    • 常見蟲害:
      • 螨類 (紅蜘蛛、二點葉蟎): 超級討厭!葉背出現細小紅點或白點(蟎),葉片變灰白、失去光澤,嚴重時結網。喜歡乾燥悶熱環境。預防/初期: 加強通風;經常葉背沖水(物理沖走);噴稀釋的苦楝油(按說明,注意濃度勿過高)。嚴重時可能需要特定殺蟎劑(非必要不推薦)。
      • 蚜蟲: 聚集在嫩芽、花苞、葉背吸汁,導致捲葉、生長不良。還會分泌蜜露引來螞蟻和誘發煤煙病。處理: 初期數量少可直接捏死或用肥皂水(1公升水+1-2匙液態皂)噴灑。苦楝油也有效。
      • 斜紋夜盜蛾/甜菜夜蛾幼蟲: 綠色或褐色肉蟲,晚上出來啃食葉片、花朵,甚至鑽入果實!處理: 晚上拿手電筒手動抓蟲(最有效環保);檢查土表和盆底縫隙(它們白天躲藏);嚴重可用蘇力菌(Bt, 生物防治)噴灑。
      • 蛞蝓/蝸牛: 專啃嫩葉、花朵和成熟的果實,留下黏痕和孔洞。預防: 保持環境整潔,清除躲藏物(盆底、雜物)。防治: 晚上手抓;放置啤酒陷阱(淺盤裝啤酒埋入土中與土齊平);撒食品級矽藻土在植株周圍(乾燥時有效,遇雨失效);用環保的聚乙醛誘餌(選擇對寵物鳥類較安全的類型,按說明放置)。
      • 薊馬: 細小難見,吸食花器汁液,導致花瓣變褐、果實畸形(表皮有銹斑)。預防: 藍色黏蟲板可監測。處理: 開花期注意觀察,嚴重時可用窄域油(按說明)噴灑。

家庭草莓種植常見病蟲害應對速查表
問題 症狀 主要發生條件 有機/物理防治法 關鍵預防措施
白粉病 葉/花/果有白粉 溫暖潮濕不通風 小蘇打水、葵無露、礦物油 通風!早上澆水,剪老葉
灰黴病 花/果灰黴腐爛 低溫高濕、花/果潮濕 難治!重預防:除殘花、果實墊高、避淋雨 果實不碰濕土/水,速摘殘花
尻腐病 果尖褐黑凹陷 缺鈣水分不穩 補鈣肥、穩定澆水 定期補鈣,勿讓土忽乾忽濕
紅蜘蛛/葉蟎 葉背紅/白點,葉灰白 乾燥悶熱不通風 沖水、苦楝油、窄域油 加強通風,常噴葉背水氣
斜紋夜蛾 葉/花/果被啃食 溫暖季節,夜間活動 手抓(夜間)、蘇力菌(Bt) 檢查盆底、土表藏匿處
蛞蝓/蝸牛 啃嫩葉花果,有黏液 潮濕環境,夜間/雨後 手抓、啤酒陷阱、矽藻土 清理盆栽周圍雜物/落葉
  1. 花果期管理:小動作大影響
    • 疏花疏果: 聽起來殘忍,但很重要!尤其對小苗或長勢較弱的植株。如果讓它一次開太多花、結太多果,養分分散,結果就是果實都長不大、品質差,植株也容易累垮。做法: 在花開後、小果形成初期,摘除一些較弱小的、畸形的花果,讓每枝花序保留 3-5個 健壯的果實就好(視植株大小強壯程度調整)。
    • 授粉: 草莓是自花授粉,但幫助授粉可以讓果實形狀更端正、減少畸形果。在陽台或通風稍差的地方,可以:
      • 輕輕搖晃植株。
      • 用小毛筆或棉花棒,在花蕊中間的黃色部分(雌蕊群)輕輕掃一掃。
      • 開電風扇微微吹拂。
    • 墊高果實: 為了預防灰黴病和果實碰土腐爛(還有蝸牛咬),在果實開始長大變重時,要把它墊高離開土面。可以用:
      • 乾淨的稻草(最傳統,但城市不易取得)。
      • 果實墊(園藝店有賣塑膠或泡棉的)。
      • 乾淨的小石子
      • 專用果實網架
      • DIY: 剪一段塑膠網或紗網撐起來。
    • 採收: 草莓要等完全轉紅、散發香氣時再採收,甜度風味最佳!用剪刀連同一小段果柄剪下,避免用手硬扯傷到植株。早上氣溫較低時採收,果實較硬,比較耐放。
  2. 度夏與更新:一年生?多年生?
    • 草莓理論上是多年生植物,但在台灣平地炎熱潮濕的夏季對它來說是嚴酷考驗。老株經過一季結果消耗,加上高溫壓力,往往會衰弱、病蟲害變多。所以很多農民或家庭種植者會把草莓當作 "一年生" 作物,每年秋天重新買苗或用自己的走莖苗種植。
    • 要讓草莓度夏? 可以嘗試,但需要下功夫:
      • 強修剪: 夏季前(約5-6月),將植株重剪,只留中心幾片健康的嫩葉,減少蒸散和養分消耗。
      • 移到最涼爽通風處: 北面陽台、高架處、甚至室內明亮處(如前述)。
      • 嚴格遮陰 (50-70%以上)。
      • 減少澆水: 等土乾得比較深再澆,保持介質微乾(但不能讓植株枯死)。
      • 停止施肥。
      • 重點防病蟲: 特別是紅蜘蛛。
      • 成功率: 看品種、環境和管理,不會100%成功。豐香、甜查理相對機會大點。
    • 我的建議: 對新手或想省事的人,每年秋天重新種植健康新苗是最穩定、最能確保產量和品質的方式。把度夏當作額外的挑戰,成功了有成就感,失敗了也不會太難過(反正秋天再來!)。利用走莖繁殖小苗度夏,是比較可行的折衷辦法。


草莓種植 Q & A 快問快答

最後整理幾個朋友常問我關於草莓種植的問題,簡單回答:
  1. Q:盆栽草莓種植,盆子要多大才夠? A: 單株建議直徑至少 20-25公分,深度 15-20公分。越大越好管理,植株長得更好!長條盆適合種2-3株。
  2. Q:為什麼我種的草莓不甜? A: 可能原因很多:品種特性(有些本來就酸一點)、光照不足(至少要6小時)、氮肥過多磷鉀肥不足(開花結果期要換肥)、日夜溫差不夠大(平地難免)、未完全成熟就採收(一定要等全紅香濃)、水分供應不穩定(尤其結果期忽乾忽濕)。從這幾點去檢視改善。
  3. Q:不想用農藥,如何防治病蟲害? A: 預防重於治療! 做到這幾點最有效:1. 環境通風良好2. 介質排水佳,澆水適當不積水3. 植株健壯不過度密植4. 保持清潔,及時清除病葉枯葉殘花5. 物理防治優先(手抓蟲、沖水、墊果、摘病葉)。必要時才使用有機資材如苦楝油、窄域油、葵無露、蘇力菌、矽藻土等(務必按說明使用)。健康強壯的植株自然抵抗力強!
--- 寫到這裡,看著窗台邊沐浴在春日陽光下的草莓,心裡暖暖的。草莓種植確實需要一些耐心和細心,但當你親手摘下那顆鮮紅飽滿、香氣濃郁的果實放入口中,那份清甜和滿足感,是所有付出都值得的證明。別怕失敗,從一盆豐香開始,享受草莓種植的樂趣吧!有什麼問題,也歡迎一起交流切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