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又到了傍晚,天氣悶悶的,這種時候最想喝什麼?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那碗清澈見底、熱氣騰騰,帶著海洋鹹香的蛤蠣湯。 真的,不騙你,對我這種愛吃鬼來說,一碗好的蛤蠣湯,比什麼大魚大肉都來得治癒。它簡單,但要做到那個“鮮”字鑽進喉嚨裡,還真有點小講究。以前我也煮壞過,湯濁濁的、蛤蠣死死不開口,或是滿嘴沙…唉,說出來都是淚。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碗我家廚房常出現的靈魂湯品。
講到煮蛤蠣湯,成敗九成在於你買回家的那些小傢伙——蛤蠣本身!蛤蠣品種不少,在台灣市場常看到的大概這幾種:
蛤蠣種類 | 特色 | 適合煮湯嗎? | 我的購買心得 |
---|---|---|---|
文蛤 (最常見) | 殼薄肉飽滿,鮮甜度高 | 超級適合!湯頭清甜首選 | 挑殼緊閉或碰一下會縮起來的,切忌買殼破或有異味的 |
赤嘴 (常被混賣) | 殼緣有圈紫色,肉帶橘紅 | 適合,鮮味濃郁點 | 肉質較韌一點點,但風味足,有些人特別愛 |
黃金蜆 (體型小) | 殼偏金黃,常做成蜆精 | 不建議 | 太小顆了,煮湯難處理,鮮味也較集中,煮湯CP值不高 |
買回來第一件事幹嘛?吐沙!吐沙!吐沙! 超級重要,不然整鍋毀掉。我試過N種方法,有些根本是都市傳說!來個真心話排行榜:
- 🥇 鹽水吐沙法 (穩!): 冷水蓋過蛤蠣,加鹽巴(比例約1公升水配15-20克鹽,像海水鹹度),放陰暗處(別放冰箱冷藏,太冷牠不動!),至少2小時,吐得乾淨。記得放個鐵湯匙或鐵釘?沒用啦!別信。
- 🥈 鹽水+香油法: 同上鹽水,滴幾滴香油。原理是油膜隔絕空氣逼牠吐?實測效果有時好有時普普,可能蛤蠣心情決定?香油味多少會沾上蛤蠣殼。
- 🚫 溫水法 (大忌!): 想用溫水讓牠快快吐?蛤蠣直接死給你看,煮出來肉縮又腥,湯也完蛋。
- 🚫 長時間泡水法: 泡超過半天甚至隔夜?蛤蠣沒力氣吐反而容易死,水質變差肉質也差。
吐沙前記得把蛤蠣表面刷一刷,把附著的髒污泥巴刷掉。吐完沙後,用清水"唰唰唰"沖洗個兩三遍,把吐出來的泥沙盡量沖走,這樣下鍋前才算Ready!

家常經典薑絲清湯
這款最基礎,也最考驗蛤蠣的鮮度和吐沙功夫。湯清如水,鮮甜直擊喉嚨。
- 食材 (約2-3人份):
- 吐沙洗淨的文蛤:600克 (重點!)
- 老薑:15-20克 (切細絲,去腥提味靈魂)
- 青蔥:1根 (切蔥花,最後提香用)
- 過濾水或冷開水:800-1000 ml (水量依喜好濃淡調整)
- 米酒:1大匙 (可有可無,但加一點湯頭更圓潤)
- 鹽:非常少量,甚至不加! (蛤蠣本身夠鹹)
- 白胡椒粉:一丁點 (提味,可省略)
- 做法:
- 鍋子裡直接倒入冷水,把蛤蠣放進去! 對,蛤蠣冷水下鍋。這是煮出清澈蛤蠣湯的關鍵之一!很多食譜說水滾下,我試過,蛤蠣容易驚嚇過度縮肉,湯也比較容易濁。
- 開中大火,把薑絲也一起丟進去。
- 蓋上鍋蓋,耐心等待。聽到鍋內開始有"啵啵啵"蛤蠣開殼的聲音時,可以稍微掀蓋看一下進度。
- 等大約7-8成蛤蠣都打開了,立刻關火!絕對不能煮到全開! 餘溫會讓剩下的蛤蠣打開,這時的蛤蠣肉最飽滿多汁,湯也不會因為過度加熱而變混濁。切記!
- 淋上那一大匙米酒(如果要用),輕輕攪拌一下,讓酒香融入。
- 嚐嚐味道,通常不需要額外加鹽(蛤蠣的鹹鮮味已經足夠),如果覺得太淡,就非常、非常少量地撒點鹽。撒點白胡椒粉(依喜好)。
- 最後,灑上滿滿的翠綠蔥花!完成!
這鍋湯,講究的就是食材原味。蛤蠣夠新鮮,薑絲夠到位,火候掌握好(關鍵中的關鍵!),端上桌那香味,真的會讓人忍不住先偷喝一口。不過啊,有一次我心急,薑絲切太少,湯喝到後面覺得少了點什麼,就是那股薑的辛香沒出來,有點可惜。所以薑絲別省!

蒜香九層塔蛤蠣湯
喜歡味道濃郁一點、帶點台味熱炒風情的,這款絕對要試試!九層塔的香氣跟海鮮就是絕配。
- 食材 (約2-3人份):
- 吐沙洗淨的文蛤/赤嘴:600克
- 大蒜:5-6瓣 (拍碎切末,香氣爆棚)
- 老薑:10克 (切片或切末)
- 新鮮九層塔:一大把 (至少20克以上,洗淨)
- 食用油:1大匙 (麻油或一般炒菜油皆可,麻油更香)
- 米酒:2大匙 (去腥增香)
- 水或高湯:500-600 ml
- 醬油:1茶匙 (提鮮增色用,可省略)
- 鹽:小心加! (通常蛤蠣鹹度+醬油就夠)
- 白胡椒粉:適量
- 糖:一丁點 (中和味道,可省略)
- 做法:
- 鍋子燒熱,倒入食用油(用麻油的話,小心別燒焦)。用中火就好。
- 放入薑片(如果用片)和蒜末,爆香!炒到蒜末變成金黃色,香氣撲鼻。這步驟很重要,香味來源。
- 把蛤蠣瀝乾水份倒進鍋裡,轉大火!快速翻炒一下。
- 立刻淋下米酒,"嗤~~~"一聲,香氣瞬間爆發!
- 加入水或高湯(用高湯當然更濃郁,但清水也夠味)。水量不用太多,稍微蓋過蛤蠣一些些就好。
- 加入醬油(如果要用)、那一丁點糖、灑點白胡椒粉。
- 蓋上鍋蓋悶煮。
- 看到蛤蠣開始打開時(大約開一半),就把洗好的九層塔整把丟進去!
- 稍微攪拌,讓九層塔浸入湯中。繼續煮到蛤蠣幾乎全開。
- 關火!嚐嚐鹹淡,千萬別手抖加太多鹽,蛤蠣鹹度加上醬油通常很夠了。
- 可以撈掉薑片(如果切得大片),連湯帶料豪邁裝碗!
這款蛤蠣湯味道就豐富很多,蒜香、九層塔香、米酒香交織,喝起來很過癮,感覺配碗白飯就很滿足。我喜歡用麻油爆香,冬天喝特別暖。但有一次九層塔放太久,香氣不足,整鍋湯就少了那個靈魂,所以九層塔一定要新鮮!

濃郁醇厚酒香蛤蠣湯
這款適合喜歡湯頭濃一點、酒香重一點的朋友。有點像熱炒店的升級版,喝完整個人暖呼呼。
- 食材 (約2人份):
- 吐沙洗淨的文蛤:500克
- 老薑:20克 (切厚片或拍扁,耐煮)
- 青蔥:1-2根 (切段)
- 台灣米酒:100 ml (這是重點!)
- 料理米酒或高梁酒:30 ml (增加香氣層次,高粱會更烈)
- 過濾水:200-300 ml (補足液體用)
- 麻油:1大匙 (最後提香)
- 枸杞:1小撮 (可省略,視覺和甜味)
- 鹽:真的不用加了!
- 做法:
- 鍋子燒熱,倒入麻油,用小火煸香薑片,煸到薑片邊緣有點捲曲、香氣出來。小火才不會把麻油炒苦。
- 放入蔥白段稍微爆一下。
- 轉中大火,把蛤蠣瀝乾水份倒進去,快速翻炒幾下。
- 重點來了! 把100ml米酒一口氣倒下去!讓酒氣蒸發一下(大約煮滾30秒)。
- 加入那30ml的料理米酒或高粱,再加入清水(水量看你想喝多濃,喜歡酒味重就水少點)。
- 加入枸杞(如果用)。這時可以試試味道,但絕對不要加鹽!蛤蠣鹹度加上酒本身的風味足夠了。
- 蓋上鍋蓋,煮到蛤蠣開口。一樣,看到大部分開了就關火,靠餘溫燜開剩下的。
- 起鍋前撒上蔥綠段。完成!
這款蛤蠣湯湯汁會比較少,但風味超級濃縮醇厚!酒香、麻油香、蛤蠣的鮮甜完美融合,喝一口,那股暖流從喉嚨直下胃裡,舒服極了。BUT! 開車前千萬別喝!酒精含量不低喔。還有,紹興酒味道太重我不愛,搶了蛤蠣鮮味,改用米酒+少量高粱我覺得最平衡。有一次高粱手抖加太多,湯喝起來有點苦… 所以烈酒真的要適量。

蛤蠣湯的美味關鍵總結 & 常見雷區一次看
煮了這麼多次,歸納幾個讓蛤蠣湯好喝的絕對重點,還有我踩過的雷(都是血淚):
- 💎 絕對關鍵:蛤蠣要新鮮 + 吐沙要徹底!(講三次都不夠)
- 🔥 火候是靈魂: 煮過頭蛤蠣肉縮得像橡皮筋,湯也會濁。蛤蠣開口大半就要關火!
- 🚰 湯清秘訣: 蛤蠣冷水下鍋,水滾後別大火狂滾,控制在中大火讓蛤蠣慢慢開殼。
- 🧂 調味原則: 鹽,請最後、少量、謹慎地加! 蛤蠣本身超鹹!嚐過再說。味精?根本不需要!
- 🍶 加酒時機: 如果是清湯,最後淋一點點提香就好。做蒜香或酒香湯,可以在爆香後或加水前加,讓酒精揮發並融入湯中。
🙅 踩雷經驗分享:
- 蛤蠣吐沙偷懶只泡一小時?結果滿嘴沙,整鍋倒掉。(超級心痛)
- 水滾才下蛤蠣,結果蛤蠣受熱不均,有些開很快肉縮了,有些不開,湯也比較混。
- 怕不熟煮太久,結果蛤蠣肉老到咬不動,湯頭也變得不夠清甜。
- 看網路食譜說加鹽,沒試味道就傻傻加下去,結果鹹到發苦。(蠢)
- 用不新鮮的蛤蠣,煮出來腥味重,湯也不鮮,完全毀了。
一碗成功的蛤蠣湯,對我來說,就是忙碌一天後最棒的慰藉。看著蛤蠣在鍋裡”啵啵啵”一個個打開,像在跟你打招呼,那個過程就很療癒。喝一口,那純粹來自海洋的鮮甜在嘴裡散開,微微的薑辣或蒜香或酒香在後面襯托,簡單,卻無比滿足。你說,這是不是最平凡的幸福?

蛤蠣湯 Q &A
Q:蛤蠣湯喝不完怎麼保存?隔夜還能喝嗎?
A: 蛤蠣湯最好現煮現喝!鮮度是關鍵。如果真要保存,把蛤蠣肉都挑出來,湯過濾掉雜質,分開裝,冷藏最多放1天。隔夜加熱再喝時,蛤蠣肉的口感會差非常多(變硬或粉粉的),湯的味道也可能會變(腥味可能出來)。強烈不建議放到隔夜。 真要放,寧可把湯凍起來當高湯塊下次煮麵用,蛤肉就…當天吃掉吧!
Q:煮蛤蠣湯一定要加薑嗎?可以用別的代替去腥嗎?
A: 薑是去腥提鮮最經典也最有效的選擇!如果真的沒有薑或不愛薑味,可以試試:
- 米酒多加一點: 酒在煮沸過程中揮發能帶走部分腥味。
- 多放點蒜頭和九層塔: 像蒜香九層塔版本,味道重也能壓腥。
- 滴幾滴白醋或檸檬汁: 酸味也能中和腥味,但量要非常少,幾滴就好,否則湯變酸。
- 放一小塊昆布一起煮: 增加鮮味(Umami),也能幫助減輕腥感。
但老實說,薑的效果還是最全面、最和諧的。除非特殊情況,還是建議放薑。
Q:市場賣的蛤蠣有時候大小差很多,煮湯選大的好還是小的好?
A: 這個沒有絕對,看你的喜好和用途!
- 中等大小的文蛤 (約50元硬幣大小):我覺得最適合煮湯!肉質鮮嫩度、吐沙容易度、鮮味釋放都比較平衡。湯頭也容易清澈。
- 超大蛤蠣:肉吃起來過癮,但價格通常高很多。煮湯時比較難控制熟度,可能殼還沒全開肉就開始老了。有時肉太厚,吐沙也未必吐得比中小顆的乾淨徹底。湯頭的鮮甜度可能反而不如飽滿的中小型蛤蠣濃縮。個人覺得CP值稍低。
- 超小蛤蠣:適合炒或煮湯後連殼一起豪邁地喝(像某些海產店作法)。但煮湯要追求湯頭鮮度的話,小蛤蠣單位重量的殼比例高,鮮味物質釋放效率可能不如中型蛤蠣。處理(吐沙、清洗)起來也比較麻煩。
所以綜合來看,挑選大小均勻、殼飽滿的中型文蛤,是煮出一鍋好蛤蠣湯最穩妥的選擇。重點還是新鮮度和吐沙是否徹底!大小反而是其次了。